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丰华占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水稻生长的不同生育时期分别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其对水稻根系活力、叶片水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后叶片水势均显著下降,解除干旱后回复到对照水平;分蘖期、穗分化期、抽穗期、结实期干旱处理后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上升 181.38%、27.32%、94.86%和 93.47%,其中穗分化期、抽穗期干旱处理在解除干旱后均仍然显著高于对照.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均造成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其中抽穗期控水后SOD活性提高幅度最大,叶片和根部S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4.30%和105.18%,且解除干旱后仍然高于对照.根系和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生育期干旱处理后均显著上升,解除干旱后可回复到与对照接近的水平.研究还表明,无论干旱与否,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均远远高于根部.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水稻根系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以1986—2018年的长期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2018—2019年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MF)、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M)4种施肥模式,对双季稻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MF和CK相比,RF和OM增加早、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水稻根系的SOD、POD和CAT酶活性,降低其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各个生育时期,植株根系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根系活力由高到低早稻均为OMRFMFCK,晚稻均为RFOMMFCK。OM的水稻根系和茎叶干重均显著高于MF和CK。2个年份的早稻产量均以OM和RF为最高,分别比MF增加944.8~1143.2和435.9~516.1kg/hm2;晚稻产量均以RF和OM为最高,分别比MF增加386.2~387.4和119.8~123.7kg/hm2。因此,在湖南省双季稻生产中,长期采取有机肥、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化肥措施有利于提高水稻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移栽水稻前期生长发育状况及与植株抗氧化能力、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油菜秸秆不还田(CK1)、油菜秸秆覆盖还田(CK2)为对照,研究油菜秸秆翻埋还田(RI)对移栽水稻前期单株分蘖数、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数量、叶片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NR)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结果】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处理在水稻移栽后14 d内,水稻植株的分蘖数、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及根系数量均显著低于CK1与CK2(P0.05)。与CK1相比,RI能诱导水稻叶片POD、NR、GS酶活性升高,其中,POD活性从水稻移栽21 d后显著高于CK1,NR和GS酶活性从水稻移栽7~35 d均显著高于CK1;与CK2相比,RI的POD活性显著高于CK2,而NR和GS酶活性在水稻移栽后21 d内,CK2高于RI,21 d后,RI高于CK2。油菜秸秆覆盖还田下水稻前期农艺性状指标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差异较小,但NR和GS酶活性高于CK1。【结论】油菜秸秆翻埋还田抑制水稻前期生长发育,POD、NR、GS酶活性受到诱导升高。  相似文献   

4.
内生真菌B3促进水稻生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了阐明内生真菌B3促进水稻生长的机理,对该菌株产生的激素、游离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脂肪酸、SOD酶等一系列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分泌IAA和ABA两种激素,发酵液中含有VB1;氨基酸成分分析表明,含有16种游离氨基酸,其中Val、Ile、Leu、Phe、Arg、Met、Lys、Tyr、His的含量均比水稻中要高;气相色谱分析表明B3菌丝中亚油酸(18:2)含量是水稻叶片中的4倍多;SOD酶测定结果显示,B3菌株与其他非内生真菌的SOD酶活力并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B3促进水稻生长是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黑麦草(Loliumperennial ryegras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泥含量的基质土壤对其根系生长胁迫的影响,探明黑麦草根系对水泥基质逆境胁迫的耐受适应性。在1%~7%水泥含量的基质土壤上种植黑麦草,分别于分蘖期、孕穗期、开花期采集根系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水泥基质土壤黑麦草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活力、根内逆境胁迫的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泥含量基质土壤黑麦草总根长均显著低于CK,孕穗期和开花期各处理之间根系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不同水泥含量基质土壤黑麦草根系活力均显著低于CK,5%水泥含量基质处理根系活力显著高于7%处理,与3%处理无显著差异。分蘖期时,5%水泥含量基质处理中黑麦草根内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泥含量基质处理。因此,进一步说明,水泥含量大于5%的基质土壤对黑麦草根系的生长胁迫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复合菌剂液态发酵制备马尾藻发酵液,探究马尾藻发酵液在橡胶幼苗上的应用及对其抗寒性的提升作用。【方法】以芽孢杆菌、里氏木霉和黑曲霉为发酵菌剂对马尾藻进行单一菌种和复合菌剂液态发酵,以复合菌发酵液开展橡胶幼苗低温胁迫试验,温度设置为15℃,分别设5种不同用量(不施用发酵液,发酵液稀释200、400、600和800倍),与30℃条件下生长的橡胶幼苗进行对比,测定马尾藻发酵液的pH、海藻酸含量、多糖提取率及橡胶幼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酶含量。【结果】马尾藻复合菌剂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的pH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复合菌剂处理海藻酸含量略高于单一菌种。在多糖提取率方面,复合菌剂处理显著高于单一菌种,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二者协同处理提取率最高,为14.08%。在低温胁迫试验中,橡胶幼苗生物量均有所下降,施用马尾藻发酵液的橡胶幼苗根系活力提高,其中马尾藻发酵液稀释600倍的处理根系活力最大,为0.051 mg/(g·h)。受到低温胁迫橡胶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和SP含量均有所增加,马尾藻稀释600倍处理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SP含量提高22%。低温条件下,除马尾藻发酵液稀释200倍处理外其余处理的POD活性均有所下降,液稀释600倍处理的SOD活性在3种抗氧化酶中最高,稀释400倍处理CAT酶活性最高。【结论】复合菌剂降解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菌剂,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菌协同发酵马尾藻效果最优,将马尾藻发酵液稀释600倍之后可有效缓解低温对橡胶幼苗的损伤作用,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菌剂及其施用量,为番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巴德丽1号’为供试番茄品种,采用盆栽试验,选用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J1、J2、J3、J4),设3种施用量水平,分别为1×103,1×105,1×107 CFU/株,记为T1、T2、T3,进行完全组合试验设计,共计12个处理,分别为J1T1、J1T2、J1T3、J2T1、J2T2、J2T3、J3T1、J3T2、J3T3、J4T1、J4T2、J4T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番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以及果实品质。【结果】7月14日,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均高于CK,其中J4T2处理番茄植株株高和茎粗均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7月3日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达到峰值,此时J4T2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与CK相比,喷施J1、J2、J3 、J4菌剂均能提高番茄根系活力,但只有喷施J4菌剂处理与CK之间有显著差异。7月3日至7月14日,与CK相比,喷施J1、J2、J3 、J4菌剂均降低了叶片MDA含量,其中喷施J4菌剂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随着番茄植株的生长,各处理叶片中S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处理SOD活性均于7月3日达到峰值,此时喷施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其中以处理J4T2的SOD活性最高;随着番茄植株的不断生长,叶片中的POD活性不断升高,其中J3 、J4菌剂对POD活性影响较大。与CK相比,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糖与番茄红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J4T2处理的以上指标均为最高;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番茄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以J4T2处理最低。【结论】添加适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有效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改善保护酶活性与果实营养品质,其中J4T2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土壤微环境并优化微生物菌剂适宜用量,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关键酶活性和烤烟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较对照(CK)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T1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T2处理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烤烟根系活力均高于CK,且以T2处理效果最好。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烤烟根、茎、叶干重、根冠比均高于CK,且以T2处理的处理效果最好。因此,T1、T2处理改善烤烟土壤酶活性效果较好,T2处理改善烤烟根系活力和烤烟根、茎、叶干重、根冠比的效果较好,T3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9.
施用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关键酶活性和烤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改善土壤微环境并优化微生物菌剂适宜用量,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关键酶活性和烤烟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较对照(CK)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T1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T2处理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烤烟根系活力均高于CK,且以T2处理效果最好。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烤烟根、茎、叶干重、根冠比均高于CK,且以T2处理的处理效果最好。因此,T1、T2处理改善烤烟土壤酶活性效果较好,T2处理改善烤烟根系活力和烤烟根、茎、叶干重、根冠比的效果较好,T3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沙枣幼苗根茎叶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的干旱胁迫条件下,对沙枣根茎叶中的SOD、CAT和POD 3种保护酶和丙二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枣叶中S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但POD酶活性却先上升后下降;(2)沙枣茎中SOD酶活性在轻度胁迫下高于CK,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却低于CK,P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却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这说明虽然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SOD酶活性有所下降,POD酶和CAT两种酶清除SOD转化的H2O2的能力还在增强;(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枣根中SOD酶活性在轻度胁迫下高于CK,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和CK差异不显著, 各干旱胁迫下P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但各干旱胁迫之间差异不显著, CAT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但仍高于CK;(4)轻度干旱胁迫下,沙枣根茎叶中膜质过氧化程度均较低,和CK差异不显著;中度胁迫下,沙枣根茎中膜质过氧化程度增高(茎>根),但重度干旱胁迫下,沙枣根茎叶中膜质过氧化程度均明显增高(叶>茎>根).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专用配方肥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采用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根据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4.67%和11.85%,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3.45%和42.62%.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使水稻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测定10个品种稻米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特性和淀粉组分,同时测定稻米中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以及稻米的胶稠度、糊化温度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淀粉消化指数以粳糯米最高,粳米样品又高于籼米样品,但各籼米样品间仍有很大差异。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胶稠度和糊化温度与抗性淀粉质量分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846,P<0.05;r=-0.765,P<0.01;r=-0.735,P<0.05),但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并不能作为预测淀粉消化特性的有效指标。凝聚性与淀粉消化指数显著正相关(r=0.634,P<0.05),可以利用米饭的质构特性推测其消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产梗稻为例,研究稻米外观分选对其食味品质的影响.根据外观品质将单-品种米样分为整米无垩白、整米垩白少、整米垩白多、碎米无垩白、碎米垩白少、碎米垩白多6个等级,分别测定6种米样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结果显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米粒垩白多少和米粒的整碎相关性显著;整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比碎米的低,胶稠度比碎米的长;垩白越少其直链淀粉含量越低,胶稠度越长.所以剔除碎米和垩白米能够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稻米分选不仅可以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还可以改进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与菰杂交后代稳定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松前与菰的杂交后代19个稳定品系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稳定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以母本酶带为基础,主要表现为五种类型:互补型,新增酶带型,互补兼新增酶带型,母本型,母本酶带缺失型,这表明,在高世代稳定品系可能仍有菰的基因存在并表达。  相似文献   

15.
施稻糠有机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稻糠有机肥是在引进日本稻糠耕作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创新而研究出的新的稻糖杂合肥配方。以其在水稻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它具有除草、施肥、增强抗性、改善稻米品质等作用。水稻施用稻糠有机肥是生产有机稻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国外稻种资源在广东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在利用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水稻优质育种和杂交稻育种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绿黄占,七黄占,双七占等优质抗病新品种。利用外引资源育成优质稻主栽品种七桂早25号,七山占,粳籼89和特籼占等,育成杂交稻恢复系3550,4480,广恢122,广恢128等以及育成不育系粤泰A和泰丰A。  相似文献   

17.
江苏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知的不同抗病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在水稻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分离有相似序列的DNA片段,可以快速鉴定出候选抗病基因。选择3对扩增条带多样性较高的引物XLRRfor/XLRRrev、S1/AS3和Ptokin1/Ptokin2,对江苏27个水稻品种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PCR分析(resistance gene analog—PCR,RGA—PCR)。结果显示,3对引物共扩增出清晰可辨的谱带127条,其中多态性带1ol条,占总数的79.53%。根据聚类分析,3对引物对或引物组合扩增的RGA图谱可将品种分为多种类型,这些RGA图谱类型与稻瘟病菌7个生理小种接种鉴定的抗病表型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特定时期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对外源茉莉酸(JA)的响应,为揭示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时水稻防御体系对外源JA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稻瘟病菌株95234I-1b和普通感病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JA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1,分别用100和400μmol/L JA处理水稻叶片,6 h后接种95234I-1b菌株;处理2,水稻叶片接种95234I-1b菌株72 h后,分别用100和400μmol/L JA处理水稻叶片)处理与稻瘟病菌互作过程中特定时期的水稻,调查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并用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检测水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外源JA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均能减轻受侵染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并诱导水稻防御相关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用100和400μmol/L JA喷雾水稻6 h后再接种稻瘟病菌株的诱抗效果分别为15.06%和25.63%;稻瘟病菌株孢子接种水稻72 h再喷雾100和400μmol/L JA的诱抗效果分别为36.60%和47.12%.与对照相比,JA抑制了水稻水杨酸(SA)途径相关基因的大幅上调表达.在一定JA浓度范围内,高浓度JA对S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程度高于低浓度JA的抑制程度;高浓度JA诱导JA途径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幅度高于低浓度JA的诱导程度;高浓度JA诱导PR1a上调表达幅度小于低浓度JA诱导的上调幅度,高浓度JA诱导PR10a上调表达幅度大于低浓度JA诱导的上调幅度.[结论]JA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与稻瘟病菌互作过程中特定时期的水稻,均能诱导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和JA途径相关基因上调表达,抑制SA途径相关基因的大幅上调表达,表明水稻防御体系中的病程相关基因及JA途径的相关基因主要参与了水稻防御体系对外源JA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选育的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巨胚稻TgeB和非巨胚对照TB糙米为材料,对两者发芽过程中GABA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过程中,巨胚稻和非巨胚稻糙米的GABA含量都呈增长趋势,但巨胚稻GABA含量高于非巨胚稻;巨胚稻GABA含量在催芽45 h时达到最大,含量为617 mg·kg-1。本文还总结得出巨胚稻发芽糙米生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