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8%烯肟菌酯·多菌灵(佳思翠)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亩用制剂量100g(有效成分420.0g/公顷),在小麦杨花初期进行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药后14天、21天,28%烯肟菌酯·多菌灵WP处理区小麦叶色明显青绿于其他各处理区;对小麦增产率为4.5%。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药剂防治仍是当今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手段。2016年进行了新型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表明:供试9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30%戊·福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为理想,病指防效在88%以上,明显好于多·酮的防效,因此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提高建湖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特进行了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1次药,隔6d用第2次药,27%戊唑·噻霉酮EW600、750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55.17%、55.90%,病指防效分别为57.73%、62.05%,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相当;27%戊唑·噻霉酮EW900g/hm~2处理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4.66%、69.54%,优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和推广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好的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在扬花初期喷施,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5%以上,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其他药剂可作为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在当涂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安全。由于2018年小麦齐穗—扬花期雨水多,赤霉病发生偏重,分别于扬花初期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7 d后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 mL/hm~2,开展2次防治,对赤霉病防效优异,值得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6.
2014年在凤台县进行了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750m L/hm2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达76.3%,与对照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m L/hm2相近,明显高于对照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1 500g/hm2的防效,且对小麦安全,可以在沿淮稻茬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2018年宜阳县植保站进行了田间小区药剂试验,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以及防效。结果表明,在小麦始见扬花期和小麦赤霉病发病盛期施药,药后22 d,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750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90.95%,优于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750 mL/hm~2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控,开展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等4种药剂防治赤霉病试验。试验结果:一是在赤霉病防控上,初花期防治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效最好,达83.5%。初盛花期各防治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效最好(防效88.2%,病指防效92.2%);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效第二(防效87.2%,病指防效89.8%);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病穗防效第三(防效77.3%,病指防效82%);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病穗防效第四(防效49.3%,病指防效55.2%);二是在增产效果上,初花期使用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明显,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低。初花期和盛花期各使用一次,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低,其他三种增产效果均达23%以上;三是在麦粒中毒素含量上,一次使用,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降低明显。两次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降低明显,几乎与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一次使用相当。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无论一次使用或两次使用,虽有下降,但仍严重超标。因此,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这三种药剂可作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打药剂配方,而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则建议不用。  相似文献   

9.
30%戊·福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30%戊·福WP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特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30%戊·福WP用药1次,不能完全控制赤霉病流行,在赤霉病大流行的年份,必须用药2次以上,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感病品种和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分析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不同用药次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随着防治次数增加而提高,同时产量增加。其中于扬花10%、扬花100%各喷药1次防效较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提高小麦品质,于2014年进行了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发生年份,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20 g/667m2、50%灵单多酮120g/667m2、50%多酮120g/667m2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达80%以上,而30%戊唑·福美双140g/667 m2的防效稍差,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在70%左右;同一药剂1次喷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2次喷药比1次喷药的防效提高5%~10%。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9,(8):25-26
为了探索48%甲硫·戊唑醇悬浮剂对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48%甲硫·戊唑醇悬浮剂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48%甲硫·戊唑醇悬浮剂对防治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效果,在施用剂量为288~432克/公顷的条件下,第2次施药后21天,防治效果达75.71%~87.37%,防治效果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对小麦安全,可用于其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含量多·酮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验证新型杀菌剂30%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控病效果,特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多·酮类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仍有较好防效,但由于多·酮类复配剂在海安县已使用多年,对赤霉病的抗性上升较快;而30%戊唑·福美双140g/667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为52.05%,与50%喜果宝90g/667m2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125 g/L氟环唑悬浮剂、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等6种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 g/L氟环唑悬浮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性油SE、45%戊唑·咪酰胺水乳剂、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较好,达到60%以上,且对小麦生产安全,可以在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中轮换使用,特别是30%丙硫菌唑可分散性油SE防效最好,可以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优选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8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株率10%、100%时分别用药1次,每次用8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25 g/hm~2兑水750 kg/hm~2均匀喷雾,末次药后14 d,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为64.4%;增产效果显著,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曹斌  郁婷仙  杨强 《上海农业科技》2023,(4):131-132+136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水平,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特选用4个不同药剂组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次施药后30 d调查,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病穗防效为75.31%,病指防效为85.26%,且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50mL/hm2+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45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600 mL/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进行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连阴雨天气下,小麦扬花初期第1次用药,7~10 d 后第2次用药,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病指防效为737%,43%戊唑醇悬浮剂 75 mL·hm-2病指防效为677%,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 800 g·hm-2病指防效为715%,三者无显著差异,对小麦赤霉病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小麦病害控害提质配方,使用50%戊唑·百菌清悬浮剂、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30%丙硫菌唑悬浮剂等进行小麦穗期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0%戊唑·百菌清(含高效助剂)悬浮剂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其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持效期长,是小麦病害控害提质的理想配方。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65.57%)较低外,35%氰烯·己唑醇悬浮剂、31%丙环·福美双悬浮剂、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等药剂的防效均在75%以上,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50%戊唑·百菌清悬浮剂、32%丙硫·氟啶胺悬浮剂对小麦穗期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和对小麦毒素含量的影响以及保产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戊唑·百菌清悬浮剂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32%丙硫·氟啶胺悬浮剂6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32%丙硫·氟啶胺悬浮剂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持久期长,药后21 d防效均在90%以上。这3个处理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分别较清水对照下降91.01%、88.34%、93.16%,产量分别增加40.41%、50.21%、70.11%,是小麦病害防控减量控害提质增效理想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