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揭膜方式对烟叶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开展了烤烟移栽35 d后揭膜培土和全程不揭膜仅栽后40 d封穴2个处理对用工成本及烟叶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栽35d后揭膜培土处理与不揭膜仅封穴处理烟株的农艺学性状无明显差异;此外,揭膜处理的烟株表现为上部叶开片较好,较不揭膜仅封穴处理整体生育期延长14 d,产量增加52.5 kg/hm2;而不揭膜仅封穴处理的烟株表现为成熟特性较好,能够分层落黄,且较栽后35 d揭膜培土处理上等烟比例高出2.39个百分点,用工成本降低930元/hm2,总体效益提高719.55元/hm2。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膜下小苗移栽(CK)与水旱两段式育苗移栽在大田的对比试验,研究水旱两段式育苗移栽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两段式育苗处理在推迟12 d移栽的情况下,团棵期仅推迟5 d,其他生育期仅推迟1 d,但大田生育期缩短11 d左右.两段式育苗移栽处理的团棵期株高较对照略矮,但后期具有生长优势,株高反而增加,但两者相差不大.与对照相比,两段式育苗处理花叶病发生略轻一些.两段式育苗移栽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加76.95 kg/hm2,增产3.9%;产值较对照增加7004.55元/hm2,增加17.8%;均价较对照增加2.7元/kg,增加13.5%;上等烟比例为31.41%,较对照高6.94百分点,中上等烟比例为88.17%,较对照增加5.6百分点.两段式育苗移栽处理烤后橘黄烟比例较多,达到79.99%,较对照高2.88百分点;青杂比例比较少,其中青黄烟比例为0,杂色比例仅8.79%,较对照减少6.06百分点.与对照相比,两段式育苗移栽处理的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有所下降,总植物碱和钾含量略有升高,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膜上栽烟、膜下栽烟和露地栽烟生长发育、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可增加烤烟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使生育期提前。上等烟比例以膜上栽烟方式最高,为45.60%,露地栽烟方式最低。产值、产量和均价均以膜上栽烟方式最高,分别为28 144.00元/hm2、1 760.10 kg/hm2和15.99元/kg,较露地栽烟方式分别提高了22.58%、7.86%和13.65%,其次是膜下栽烟方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有机肥对烤烟云烟87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豫南烟区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对烤烟云烟87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30 d,与对照(只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化肥处理烟株的株高、茎围、叶片数和叶面积均有一定提高;移栽后60 d,以芝麻饼肥+化肥处理各项农艺性状指标最好。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产量和产值均显著增加,各施用有机肥+化肥处理间相比,以芝麻饼肥+化肥处理经济性状最佳,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为2 682 kg/hm2、69 677元/hm2、25.98元/kg和54.34%。施用有机肥+化肥处理烟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施用有机肥+化肥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高于对照;不同有机肥+化肥处理间相比,以芝麻饼肥+化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在移栽后45 d后较高,60 d之后下降较快;另外,芝麻饼肥+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综合分析,对于豫南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7来讲,施用的有机肥以芝麻饼肥最佳。  相似文献   

5.
烤烟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膜上烟栽培方式相比,膜下烟栽培方式大田生育期提前21d;产量增加249kg/hm2,产值增加0.4万元/hm2;上等烟比例提高3.81%,中等烟比例提高28.56%,下等烟比例降低32.37%。  相似文献   

6.
不同苗龄膜下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应对移栽时的干旱天气,进一步提高烟叶产量与品质,开展了不同苗龄膜下小苗移栽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膜下小苗移栽方式能提高干旱天气烟株移栽成活率,促进根系发育,增强田间长势和抗病性。移栽10 d后,45 d苗龄移栽处理比对照根系干重增加0.175 g;大团棵期和打顶期,35 d苗龄移栽处理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379和20.062 g;同田情况下,膜下移栽对病毒病的相对防效最高达86.07%,对黑胫病的相对防效最高达87.50%。在产量与品质方面,膜下移栽处理平均比对照每公顷增加产量39 kg,提高上等烟比例3.50%,提高均价0.19元,每公顷提高产值1221.75元;初烤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比例协调,总糖、还原糖、K2O及氯含量与常规差异不大;在35~70 d苗龄范围,上部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随移栽苗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覆盖方式和钾施用量,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和钾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和覆盖处理均能提高烟株各项农艺性状指标,3种覆盖方式相比,以前膜后秸处理株高、茎围和叶面积最高;3个施钾水平相比,以高钾水平(225 kg/hm2)处理各项农艺指标较好。烟叶SPAD值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覆盖和施钾处理在生育前期能显著提高SPAD值,在后期则能促进烟叶落黄成熟。不同覆盖处理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表现为前膜后秸秸秆覆盖不覆盖,不同施钾水平表现为高钾水平(337.5 kg/hm2)常规施钾水平(225 kg/hm2)不施钾水平(0 kg/hm2),前膜后秸+钾施用量337.5 kg/hm2处理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为2 190 kg/hm2、37 681元/hm2和32.13%。综合来看,前膜后秸的覆盖方式+施钾量225~337.5 kg/hm2可以在豫南烟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评价丽江烟区地膜覆盖对烤烟生产的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不覆盖地膜、移栽后20d揭膜培土、移栽后35d揭膜培土、移栽后50d揭膜培土、全生育期盖膜共5个不同揭膜时间的处理对烟叶产量、均价、上等烟比例、总糖含量、烟碱含量、K2O含量、香气量、香气质、杂气、刺激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35d揭膜为最优处理,其烟叶产值量最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评吸得分高,品质好,其产量、均价、上等烟比例、总糖、烟碱、K2O、香气量、香气质、杂气、刺激性分别为167.25kg/666.7m2,12.13元/kg,56.4%,38.36%,2.52%,2.13%,6,6,5.5,5.5。分析结果与生产实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发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优势,筛选出烤烟K326品种适宜的氮肥用量,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该研究设置3个氮肥施用量的试验处理,每个处理选出长势均匀一致的烟株5株,分别在移栽后35d、60d、75d、90d及封顶后7d分别测定农艺性状,及测定烤后烟叶的产量、经济效益、品质。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T2处理(氮肥用量105kg/hm2)表现最好,特别是移栽后75d,优势开始凸显,烟株营养均衡,长势长相较好,能够正常成熟,烟叶上等烟比例比T1、T3处理分别高4.06%、1,69%,产量分别高234.73kg/hm2、3.88kg/hm2,产值分别高6 254.17元/hm2、975.98元/hm2,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评吸质量较高,从而实现了提高烟叶质量和烟农收益的目的。因此,烤烟K326氮肥用量在105kg/hm2时产质量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腾冲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土壤中加入15%火山灰石砾对烟株生长、病害、烤后烟叶产量、化学成分及色素和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试验添加火山灰石砾处理烟株在前期生长较快且差异显著(P<005),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分别达324705kg/hm2,5714808元/hm2,显著(P<005)高于对照处理,化学成分更协调,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处理间多酚含量无明显差异;旱地试验添加火山灰石砾处理烟株赤星病和普通花叶病发病程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烤后烟叶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及均价分别为4840713元/hm2,7210%和173 元/kg,显著(P<005)高于对照处理,化学成分更协调,处理间色素和多酚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筛选适合黑龙江烟区的烤烟新品种。[方法]以NC89为对照,对新引进的PVH2248、PVH2291、PVH2310、PVH2269、NC196、PVH2254等6个美国和巴西烤烟新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结果]PVH2310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优良;移栽至现蕾56.00 d,移栽至中心花开64.33 d,大田生育期119.00 d;在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和马铃薯Y病毒(PVY)普遍发生年份未发生以上病害;产量3 536.55kg/hm2,产值44 792.25元/hm2,均价12.68元/kg,上等烟比例19.61%;原烟外观质量较好,与对照品种NC89相当;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PVH2269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也较优良;移栽至现蕾56.67 d,移栽至中心花开65.67 d,大田生育期较长,126.00 d;TMV轻微发生,病指0.25,PVY病指2.21;产量3 384.30 kg/hm2,产值38 398.95元/hm2,均价11.35元/kg,上等烟比例22.82%;原烟外观质量较好,与对照品种NC89相当;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结论]PVH2310和PVH2269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在黑龙江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筛选适合黑龙江烟区的烤烟新品种。[方法]以NC89为对照,对新引进的PVH2248、PVH2291、PVH2310、PVH2269、NC196、PVH2254等6个美国和巴西烤烟新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结果]PVH2310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优良;移栽至现蕾56.00 d,移栽至中心花开64.33 d,大田生育期119.00 d;在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和马铃薯Y病毒(PVY)普遍发生年份未发生以上病害;产量3 536.55 kg/hm2,产值44 792.25元/hm2,均价12.68元/kg,上等烟比例19.61%;原烟外观质量较好,与对照品种NC89相当;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PVH2269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也较优良;移栽至现蕾56.67 d,移栽至中心花开65.67 d,大田生育期较长,126.00 d;TMV轻微发生,病指0.25,PVY病指2.21;产量3 384.30 kg/hm2,产值38 398.95元/hm2,均价11.35元/kg,上等烟比例22.82%;原烟外观质量较好,与对照品种NC89相当;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结论]PVH2310和PVH2269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在黑龙江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3.
烤烟新品种闽烟38施氮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对闽烟38及对照K326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闽烟38施纯氮150 kg/hm2处理,田间烟株生育期推迟4 d左右,长势旺,褪黄慢,成熟度较差,产量虽有增加,但烤后烟叶颜色加深,结构紧密,特别是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降低;施纯氮135 kg/hm2处理的农艺性状、外观质量较好,产值较高(比施纯氮120 kg/hm2处理多1 869.75元/hm2),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比施纯氮120 kg/hm2处理多0.29元/kg和3.9个百分点)。闽烟38比K326需氮量较高,其适宜施氮量应为127.5~13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不同起垄方式及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武平烟区烤烟产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前20d起垄盖膜对提高烟株长势、缓解烟草花叶病病害效果较好,且在土壤干燥时起垄盖膜加施有机腐熟剂效果更加显著。以A处理:移栽前20d土壤干燥施用有机腐熟剂起垄盖膜的方式烟叶等级结构较优,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优于其他处理,产量高达2339.55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不同海拔高度烟区适宜的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为当地及类似生态烟区优质烤烟原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恩施州不同海拔(875 m、1 150 m和1 350 m)烟区不同施氮量(82.5kg/hm2、97.5kg/hm2和112.5kg/hm2)和移栽密度(13890株/hm2、15150株/hm2和16665株/hm2)组合对烤烟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低海拔(875 m)烟区施氮量97.5kg/hm2及移栽密度16665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34.10kg/hm2、53726.70元/hm2和89.94%,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98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中海拔(1 150 m)烟区施氮量97.5kg/hm2及移栽密度15150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17.90kg/hm2、52500.45元/hm2和90.80%,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91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高海拔(1 350 m)烟区施氮量112.5kg/hm2及移栽密度15150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27.05kg/hm2、53037.15元/hm2和88.88%,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39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结论】低海拔烟区采用中氮密植,中海拔烟区采用中氮中密,高海拔烟区采用高氮中密栽培方式,有利于保证烟叶产量,提升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龙陵县低热河谷流域冬春烟适宜的覆膜移栽方式,通过分析龙陵县低热河谷流域气象因子,采用大田试验并控制覆膜的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覆膜方式移栽对冬春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陵县低热河谷区域是典型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征,热量丰富、降雨充沛,光热等自然条件总体适宜优质烟叶周年生产,但历年的1月和2月的平均温度较低,分别为7.4℃和9.6℃.膜覆移栽方式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膜下移栽、膜上移栽和无膜移栽处理的大田生育期分别为131 d、124 d、105 d;膜下移栽处理相对于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提升烤烟的农艺性状和降低烤烟病害,其上等烟比例达到65.21%,均价为30.81元/kg,产量为2 269.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动植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以中烟100为供试品种,在许昌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动植物有机肥用量(300和600 kg/hm2)和施用芝麻饼肥(对照)对烟株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品质、产量产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饼肥处理,施用动植物有机肥处理在移栽后30 d和70 d显著改善烟株农艺性状,并提高烤烟感官评吸质量;两个施用动植物有机肥处理的烟叶中的致香物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香气成分含量除棕色化产物外均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饼肥改施动植物有机肥可提高产量产值,施用600 kg/hm2动植物有机肥能增产225 kg/hm2,均价增加2.13元/kg,增值10 065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施肥量与留叶数对烟叶产值量及化学成分的关系,在楚雄进行了施肥量(72kg/hm2、90kg/hm2、108kg/hm2)与留叶数(15片、18片、21片)两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茎围、节距、田间叶面积系数增大;烟株患白粉病及赤星病机率增加,病情指数增大;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增加;烤后上部烟叶比叶重随之增大;上部烟叶的总氮、烟碱含量增加,糖碱比变小。随留叶数的增加烟株封顶株高增高、田间叶面积系数增大;烟叶产量、产值增加,但上等烟比例减少;烤后上部烟叶比叶重随之减小;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降低,糖碱比变大;烟叶化学成分趋向不协调。因此不能盲目增加施肥量与留叶数,以施肥90kg/hm2、留叶18片的处理化学成分最协调。  相似文献   

19.
起垄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浓香型有机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浓香型有机烟叶适宜的栽培方法,在河南省叶县浓香型有机烟叶种植基地,通过田间小区随机试验,以纯施化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起垄方式(一垄单行和一垄双行)和种植密度(16500株/hm2和20000株/hm2)对有机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烟叶处理产量显著降低,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显著提高;4个有机烟处理间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无显著差异,产量和产值以一垄双行+20000株/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351.45 kg/hm2和58621.65元/hm2),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显著改善;但4个有机烟处理之间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烟感官质量方面以一垄双行+20000株/hm2处理最好,一垄单行+20000株/hm2处理最差。综合考虑烟农经济效益和烟叶品质,在河南浓香型烟区,有机烟叶栽培以一垄双行+种植密度20000株/h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稀土不同施用时期对培育烤烟健壮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烤烟苗期的不同时期喷施稀土,研究了稀土对培育烤烟健壮苗和烟草产量、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十字期喷施稀土时苗期的烟苗素质和生长势最优,但在猫耳期喷施稀土的烟株在大田的长势及经济性状表现最佳,产量2181.3 kg/hm2,比对照增产了7.74%;产值27528元/hm2,比对照增值了9.54%;上等烟比例21.86%,比对照增加了2.91个百分点。建议烤烟生产上以猫耳期喷施稀土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