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楝素防治蔬菜茶树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0.3%印楝素乳油防治蔬菜和茶园害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菜青虫、小绿叶蝉及茶尺蠖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防效69.98%以上,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37.9%,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7.9%,对茶尺蠖的防效达34.2%以上;药后3 d,对小菜蛾就达到73.35%以上的防效,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药后7 d对小菜蛾就达到86.7%以上的防效,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74.8%,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达52.8%以上。并且药后10 d,对小菜蛾和茶尺蠖仍有60%以上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植物源农药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相比,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好,且对低龄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效较好;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7.5%鱼藤酮乳油分别对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效高、持效性好,适宜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0.6%印楝素乳油防治温室白粉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6%印楝素乳油是纯植物源的生物农药,其杀虫机理以拒食、忌避、遏制其生长及干扰繁殖作用为主。试验结果表明,0.6%印楝素乳油20 mL·L-1液对辣椒白粉虱的防效为85.28%,对黄瓜白粉虱的防效为89.15%,圣女果白粉虱的防效为89.90%,均优于吡虫啉防效。施药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虫害发病初期施用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0.5%印楝素微乳剂是我们采用水基代替油基研制出的农药新剂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500倍、800倍和1000倍防治菜青虫,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92.37%、82.76%和70.77%;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69%、82.68%和67.94%。其中以500倍最佳,且与两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试验了0.7%印楝素乳油田间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药效。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2.1~4.2 g(.a.i)/hm2对菜青虫进行防治,药后7d防效达80%以上,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上的使用剂量为3.15~4.2 g(a..i)/hm2。0.7%印楝素乳油3.15~5.25 g(a..i)/hm2防治小菜蛾,药后7 d防效达90%以上,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建议在生产上的使用剂量为4~5 g(a..i)/hm2。  相似文献   

6.
以蔬菜主要害虫菜青虫(Pieris rapaeL.)为防治对象,采用盆栽法对我国研制的0.3%印楝素乳油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杀虫剂对菜青虫有显著的防效,且对作物有较高的保叶率。0.3%印楝素乳油处理后第5、7、10d的防效分别为92.88%、98.12%、93.10%,第6d的保叶率为90.33%。  相似文献   

7.
6种生物药剂防治白粉虱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种生物农药防治西葫芦白粉虱的试验结果表明,以0.6%苦内酯水剂1 000倍液防效最好,用药后1、4、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2.67%、93.65%、95.54%;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次之,药后1、4、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8.64%、89.66%、90.94%.  相似文献   

8.
选用3种生物农药以及1种微毒化学农药进行茶脊冠网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0.5%黎芦碱对茶网蝽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0.6%印楝素、20%氯虫本甲酰胺防效次之,1%苦参碱防效最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了植物源农药1.6%狼毒素水乳剂1 000倍,0.2%苦皮素乳油1 000倍,10%烟碱乳油1 000倍和0.5%楝素乳油1 500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的效果。并将其与生物农药8 000IU/mg BT粉剂、抗生素类农药0.9%阿维菌素乳油和化学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防治菜青虫药后3~7 d防效为71.72%~100%,且具高效、低毒、无残留等特性,是理想的防治蔬菜菜青虫无公害药剂。  相似文献   

10.
一、温度生物农药的田间防效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而变化。如真菌球孢白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所需温度为23~26℃;防治地下害虫蛴螬、蝼蛄的布氏白僵菌22~25℃,防治效果达80%以上。细菌苏云金杆菌(Bt)对鳞翅目害虫田间温度控制在25~28℃。植物性生物农药烟碱制剂、楝素制剂田间应用温度20~33℃防效达85%以上。因此冬天使用植物性农药应把水温调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生物源杀虫剂2.5%菜喜胶悬剂防治甘蓝小菜蛾和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菜喜胶悬剂1 000、1 500、2 000、3 000倍液防治甘蓝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速效性好,药后第1 d的防效优于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和20%米满悬浮剂2 000倍液.以1 000倍液防效最好,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达91.42%、94.46%、92.77%,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达93.18%、96.06%、94.48%.示范结果表明,2.5%菜喜胶悬剂1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为89.74%~92.76%,对菜青虫的防效 90.19%~93.47%.从防效、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大面积示范推广该药剂的适宜剂量为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2.
实施农业开发项目"新川中岛桃生态示范园建设",研究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生物农药、迷向丝等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杀虫灯杀虫效果显著,降低害虫落卵量70%左右;印楝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果树虫害效果显著,且保护生态环境;迷向丝防效达97%以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对菜青虫防治效果好的生物源农药。[方法]选择6种药剂对蔬菜害虫——菜青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生物源农药印楝素、强敌3B、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最高防效均达到90%以上。[结论]生物源农药及其混剂在蔬菜生产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防治辣椒蚜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采用浸叶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明确了噻嗪酮、多杀菌素、吡蚜酮、印楝素、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等8种杀虫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辣椒蚜虫(桃蚜)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监测其防效和持效性。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毒力大小表现为噻嗪酮多杀菌素吡蚜酮印楝素吡虫啉甲维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田间试验中,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药后1 d防效达90%以上,15 d维持在95%左右,阿维菌素、印楝素和多杀菌素作用速度慢,但3 d后防效迅速提高至90%左右,15 d防效仍高达80%左右。结合本文结果和生产实际,笔者建议本区域蚜虫危害时优先使用多杀菌素、印楝素和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而在蚜虫大爆发时将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作为补充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5%毒死蜱·阿维菌素乳油复配剂3个不同剂量与其单剂1.8%阿维菌素乳油、48%毒死蜱乳油对白菜小菜蛾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毒死蜱·阿维菌素乳油复配剂弥补了单剂阿维菌素乳油在施药前期防效较低的劣势,既具备了化学农药的特性,也具备了生物农药的特点,在300~400 g/hm2(有效成分)的情况下对白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且对白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选用12种药剂对枸杞裸蓟马进行了室内毒力及天敌敏感性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印楝素、黎芦碱和苦参碱对枸杞裸蓟马的毒力较强,其LC50分别为0.16、0.37、1.58 mg·L-1;天敌东亚小花蝽对各种药剂均较敏感.死亡率均在50%以上:田间试验结果以苦参碱、黎芦碱和印楝素的防效较好,药后3 d裸蓟马死亡率分别为88.91%、84.64%和80.35%,仅次于阿维菌素91.36%的防效;药后1~5 d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生物农药药后7d多样性指数即回升,而化学农药药后14d才缓慢回开.  相似文献   

17.
4种天然源农药对有机橘园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有机管理背景下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和SK绿颖农用喷洒油4种经过有机论证的天然源药剂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进行了4种供试药剂一次喷雾施药和二次喷雾施药两种处理防治柑橘全爪螨的田间试验。一次施药处理结果表明,0.6%苦参碱水剂2 000倍液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为98.57%,显著高于其他药剂;4药剂中,仅0.5%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的防效在供试期间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余3药剂在施药3 d后的防效均逐步下降;药后21 d印楝素的防效较其他药剂显著为高,达97.54%,其次为SK绿颖农用喷洒油,再次为苦参碱、鱼藤酮和对照药剂阿维菌素。二次施药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印楝素、苦参碱和SK绿颖农用喷洒油3药剂的防效均在96.69%以上,但2.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的防效较低,在88.95%~92.17%;且印楝素、苦参碱及SK绿颖农用喷洒油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从以上结果可知,供试4种天然源药剂对有机柑橘园的害螨均具有良好的防效,且二次施药处理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园斜纹夜蛾的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茶园斜纹夜蛾的有效生物药剂。方法:采用3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等5种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2%甲维盐乳油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短稳杆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和苏云金杆菌等4种生物农药在推荐剂量下,药后3~10d,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和印楝素等4种生物农药适用于防治茶园斜纹夜蛾,值得在无公害茶叶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中特别是有机茶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0.5%印楝素EC、1%印楝素WG、1%印楝素ME、0.3%印楝素SL对花椰菜小菜蛾的防效差异,开展田间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结果显示,有效成分用量相同时,0.5%印楝素EC药后3 d、7 d、10 d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最高,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2.22%、66.29%、77.98%,防效分别为54.63%、71.55%、83.40%;其次是1%印楝素ME,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6.00%、58.55%、69.09%,防效分别为48.73%、65.02%、76.70%。0.5%印楝素EC对小菜蛾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3种剂型,最适合用于小菜蛾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及其它杀虫剂对菜青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的毒力最高,5%阿维菌素的毒力最低,4.5%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居中。0.3%印楝素在施药后1d各浓度的防效都较低,至3、5d的防效均在60%以上,药后7d其药效达到高峰,400倍液和5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100%和9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