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七彩龟适温在-8~42℃,稚龟10℃时比较活跃但不吃食。通过对七彩龟稚龟的温泉下越冬养殖,打破稚龟的冬眠,稚龟在三个月时间内平均增重150克/只。  相似文献   

2.
<正>一、稚龟管理培育稚龟,宜用小容器(如塑料盆、不锈钢箱等),养在室内为主,室内环境变化小,有利于管理。当气温过低时可人工加温维持稚龟的生长。稚龟池面积不宜过大,以每个1~2m2为好,容器深30cm,可蓄水15cm深左右。稚龟生长期间,其生长迅速、增重快。如在稚龟生长最适温度26~28℃时,8g重的稚龟经一月时间的养殖增重率达到35%,平均日增重接近0.1g。稚龟摄食量大,排泻物增多,水质容易恶化,这将影响龟的生长。而个体长大后龟相互争食的情况出现,也会造成个  相似文献   

3.
1 稚龟和幼龟的养殖管理技术1 .1 稚龟的养殖管理1 .1 .1 稚龟池的要求稚龟池一般要求为水泥砖石结构 ,建于室内室外均可 ,在室外必须要有遮荫和防止鼠、蛇、鸟类为害的设施。有条件尽量以建在室内为好。室内环境波动小 ,利于管理。当气温过低时可人工加温维持稚龟的生长。稚龟池面积不宜过大 ,以每个 3m2 左右为好 ,池深 50cm ,可蓄水 3 0cm深左右。池壁必须用水泥抹得比较光滑以防稚龟爬行时擦伤皮肤。稚龟养殖池应有一定陆地 ,供稚龟休息 ,无陆地面的池 ,一定要做一些水泥板或木板为休息、晒背台 ,另外 ,还可在池内放养一些水浮莲或水…  相似文献   

4.
邓厚群 《内陆水产》2005,30(11):7-7
稚龟安全越冬是养龟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加强稚龟越冬管理非常必要。刚孵化出壳的稚龟体重3-7g,夏季孵化出的稚龟至越冬前可达20g,但后期出壳的稚龟因时间短,气温低。摄食少。体重仅4~8g,体内脂肪贮量很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越冬期死亡率高,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稚龟越冬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稚龟的安全越冬是养龟成败的关键之一.刚出壳的稚龟体重仅3-7克,早期孵化出壳的稚龟到越冬前体重已有20克左右,但后期出壳的稚龟因时间短,气温低,摄食少,体重仅4-8克,体内贮藏能量少,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在长达半年的越冬期中死亡率高.因此,加强对越冬维龟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2,27(10):21-22
1稚鳖当年孵化的稚鳖,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人工诱导手段,使亲鳖提早产卵孵化,增加稚鳖的养殖时间,使其在越冬前体重达到10克以上,二是实行温室越冬,室温保持在25℃左右,使稚鳖在越冬期间继续摄食生长。2幼牛蛙霜降以后,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牛蛙便开始冬眠。不足10克的幼牛蛙由于营养积累少,生命力较弱,如果越冬方法不当,易造成大批死亡。现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安全越冬法:一是室内越冬法。(1)选几只大塑料盆或木盆,放在室内安静处。盆内铺放5厘米厚的泥土,再加入净水,使水面高出泥土面2厘米。…  相似文献   

7.
顾正兰 《齐鲁渔业》2002,19(11):26-26
一、鳖(1)稚鳖。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越冬前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易消化的饵料。二是利用室内培育池采用深水或浅水越冬。深水越冬,要先将池水排干,加入30~40cm厚的泥沙,加水5~10cm深,然后按每平方米放稚鳖150~200只。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稚鳖便开始钻入泥沙中冬眠。若水温太低,可逐渐加温水增强小鳖活力,让其钻入深水层泥沙中,然后将池水放满。为使室温控制在0~8℃,可在池顶上放竹帘,帘上再铺20cm厚的稻草保暖。浅水(池水深 2~3cm)越冬,除了要在池底铺泥沙外,还需要铺30~40cm厚稻草,在池上加盖竹帘,让稚鳖钻入越冬。到第2年4月水温上升到18℃时,深水池将池水放出(留 5~10 cm深),浅水池将稻草取出后注入新水 5~10 cm深,等稚鳖出土。(2)幼鳖和成鳖。首先要按规格大小进行分池  相似文献   

8.
四、亲本培育 1.龟池建设 稚龟经过半年多的养殖,到翌年4~5月份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可从温室内移到室外水泥池养殖。池大小40~60m^2/个为宜,由水池和陆地组成。水池由砖和水泥砌成,池底平滑,池壁平整、光滑,具一定的坡度,池中设有深水区、浅水区。池深50~80cm,水深30~50cm,根据龟个体大小而定,原则为龟小水浅、龟大水深。陆地占总面积20%~30%,供龟休息、活动及作饵料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88年12月至1989年4月大连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e A)人工苗种室内及海区越冬的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10~16℃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稚胆的日摄食量增加,增重量加大。室内15℃条件下,稚胆对海带的摄食量最大,其次为裙带菜、海带和贝肉,石莼和人工配合饵料。稚胆增重率最高的为投喂海带组,最次为人工配合饵料组,室内各组越冬成活率均为100%。海区越冬的成活率最高为94.4%,最低为33.9%。海区越冬的成活率与稚胆规格,稚胆的密度及培育器材内水体交换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提高稚幼鳖的越冬成活率,保证来年的苗种供应,是广大养殖者普遍关心的事,现介绍有关知识,供参考。 鳖属变温性动物,对环境湿度的变化比较敏感,适宜生长温度是20—32℃,15℃以下停止摄食,12—10℃进入冬眠。可根据它的这些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1.在越冬前,水温15—20℃,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内脏、鱼、虾及螺贝肉等,以使鳖长的肥壮,体内积累贮存一定的能量而顺利越冬。 2.稚鳖。指当年孵化的小鳖,其个体小,适应性差,不耐寒冷,最好能移入室内或搭设简易保温棚越冬。越冬期间要做好  相似文献   

11.
1.1新孵化出的稚龟,对环境敏感,抵抗力弱,应当进行恒温培育,恒温室温度保持在29~31℃之间。刚孵出的稚龟用70%的酒精或碘酒对肚脐进行消毒,并检查其是否收敛好,收敛好的移入恒温室培育,没收敛好的,每天消毒2次,要离水干放,待收敛好后再放入恒温室培育。不同规格的稚龟分开放养,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40只为宜,水深约5cm,  相似文献   

12.
《水利渔业》2007,27(3):69-69
①控制温度:控制好温度就可以使龟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水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龟的生长。稚龟刚人池时,水温应控制在25℃左右,以后每天提高1℃,逐渐提高到29~31℃。因为这一温度是龟生长的最佳温度。②控制放养密度:控制放养密度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又可保证龟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中。稚龟放养密度一般为100~120只/m^2;  相似文献   

13.
稚鳖室内电加温越冬试验稚鳖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越冬的成活率较低,为了探索稚鳖的越冬技术,我们在隆回县鱼苗场进行了稚鳖室内电加温越冬试验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加温越冬的方法,将水温调至适合鳖生长的最佳温度,改变鳖的冬眠习性,延长其生长期,从而达到缩短鳖的养殖...  相似文献   

14.
国内养龟成为继甲鱼之后又一新兴水产行业,呈现出竞争发展之势。然而,在此同时也有很多购买种龟者上当受骗,损失惨重。笔者以乌龟(草龟)为例,提醒大家,购买种龟时应注意:1-商品龟冒充种龟在自然条件下,野生乌龟5~6龄达性成熟,个体重250克以上,可选作种龟繁殖。而目前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稚龟在温室冬季恒温育肥,次年再于室外饲养到10月份,前后14~16个月,平均规格可达250~750克(正好是选择种龟的规格)。这种商品龟未达性成熟年龄,不产蛋,自然温度下越冬成活率也低。有人将这种龟掺入野生种龟甚至单…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变化(10、15、20、25和30℃)对魁蚶稚贝(壳长2~3 cm)潜沙能力,及多棘海盘车对魁蚶稚贝捕食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温10℃时,魁蚶稚贝的初次潜沙时间(初潜时间)最长,潜沙率最低,分别为28.87 min、21.25%,且与其他温度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20℃时,魁蚶稚贝初潜时间最短、潜沙率最高,分别为7.49 min、55.63%,可视为魁蚶稚贝的最适潜沙温度。多棘海盘车对魁蚶稚贝的捕食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水温20℃时捕食速率最大,为5.28个/d,且与10℃、25℃处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水温15~20℃时,多棘海盘车的捕食温度系数Q10为2.22,可视为其最适捕食温度。魁蚶稚贝的最适潜沙温度与多棘海盘车的最适捕食温度范围重叠。因此,在水温20℃左右进行魁蚶稚贝底播增殖时,也是多棘海盘车捕食速率的最高时期,应加强底播海区多棘海盘车的清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蛤稚贝室外网箱越冬技术研究,解决了文蛤育苗产业化生产中稚贝在北方地区越冬难度大越冬成活率低等技术问题,找出一条适合北方特点的有效越冬方法及途径。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在盘山县双良育苗场2个室外越冬池,放入20个越冬网箱,稚贝2.0亿枚,稚贝越冬密度44万枚/m^2,平均壳长1000μm,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盐度25.8—28.8,pH值7.5—8.5,DO7.0mg/L以上,用直径5.08cm潜水泵在池内间断性循环水,自然水温条件下,越冬后稚贝共计1.612亿枚,平均壳长1095μm(最大l650μm),成活率达80.6%。试验结果表明,其越冬方法在北方地区是可行的,为文蛤苗种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北方海水养殖业因为气候的影响,一些养殖品种难以度过北方的寒冬,由于室内人工增温越冬的费用较高,无法大面积使用,这直接影响了一些不耐低温的养殖品种在北方的发展。1991年至1992年冬和1992年至1993年冬我们以中国对虾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室外自然越冬试验。在最低气温-20℃以下,冰厚30cm的室外不使用燃料和加温设备,使越冬池底层水温保持在6.5℃以上,(由于越冬池漏水和保温层水源不足,保温层由于冰层加厚而变薄,影响了最低温度的提高,在冰厚5cm时测得底层水温达14.2℃),使中国对虾在中国沿海的最北部度过了长达5个月的冬天…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研究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的适宜温度,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海水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0-33℃,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甲鱼开始进入室外养殖阶段。室内则应选择一些投饵量少、经济价值高、易饲养的品种进行养殖,使这一阶段的温室也能充分利用,达到“一室两用”的效果。我们选择了罗氏沼虾进行甲鱼温室养殖,现将养殖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一、合理安排养殖茬口5月下旬当鱼池水温稳定在18℃时,室内水温约为22℃,成甲鱼池的甲鱼移至室外池塘内,幼甲鱼池的甲鱼移至成甲鱼池,罗氏沼虾的虾苗放入幼甲鱼池。6月下旬,成甲鱼池的幼甲鱼移至室外养殖,幼虾放入成甲鱼池进行成虾养殖,当年孵出的稚甲鱼放入幼甲鱼池培育。10月中旬,当温室水温降至16℃时…  相似文献   

20.
1选择优质鱼种越冬越冬鱼种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越冬成活率,应选择体质健壮,丰满、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表光滑的个体,鱼种一般要求全长10-15cm,用来作繁殖的亲鱼为0.5-0.75kg。在11月上、中旬,当水温16℃左右时将选好的鲶鱼及时放入越冬池。入池前在2%-3%食盐水中浸洗10-15min。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中放鱼种100-15尾或亲鱼3-4kg。2严格控制水温越冬水温控制16℃以上,用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越冬的,根据流量大小控制水温;用电热器加温越冬的,根据控温仪的自动调节控制水温,若用人工加温的温室越冬,则必须使室内气温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