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于2003年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海珍品(皱纹盘鲍、刺参)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三年的实践研究,试验面积10333米2,鲍苗经过三年的养殖,成活率达88.3%,平均壳长94.8毫米,平均体重113.4克,平均产量2003.4克/米2;参苗共放了两茬,每茬养殖时间是18个月,成活率达92.5%,  相似文献   

2.
正为解决当前海水养殖中养殖环境恶化、病害威胁、地域气候限制、养殖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探索清洁、生态、高效、可控的水产养殖新模式,2016年我们在乐亭县向光海水养殖场,利用2000米2室内工厂化设施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生态高效多茬养殖技术的试验示范。到5月中旬第一茬虾示范养殖结束,对虾未发生病害,整个养殖过程使用生物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德清县为中国青虾之乡,青虾是德清县最主要养殖品种,养殖面积约(100 000×667)m~2,年产值约9亿元。青虾养殖一般一年两茬,上半年养殖一茬,下半年养殖一茬,而下半年养殖两茬的几乎没有。为进一步提升青虾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于2019—2020年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示范基地德清阜溪街道建辉水产养殖场进行下半年两茬青虾养殖技术模式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丁锋  冯奇飞  姜强 《水产科技情报》2022,49(6):359-362, 368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试验将虾苗至成虾的养殖周期分为虾苗暂养(一级养殖)、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虾养殖(三级养殖)3个阶段,每年进行2茬养殖。3个阶段养殖池塘数量的比例为1∶3∶3,面积比为1∶80∶300,养殖密度分别为1.1万尾/hm2、98万尾/hm2、44万尾/hm2,养殖时长分别为20~25 d、30~42 d、35~60 d,两茬养殖间隔为30~35 d。试验结果显示,在无尾水净化设施设备的情况下,所有试验塘水质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幼虾驯养(一级养殖)成活率为73.2%,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活率为(88.4±4.5)%,成虾养殖(三级养殖)成活率为(57.7±5.1)%;单茬养殖单位产量为(3 427±230)kg/hm2,两茬合计单位产量为(6 855±452)kg/hm2,高于当地传统养殖模式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三级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发病率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建立“863”对虾重点项目综合养殖基地的技术要求,以对虾清洁养殖和对虾分级多茬养殖两种模式为养殖工程工艺设计标准,进行对虾高健康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该基地占地19.2hm^2,包括两套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共有养殖试验水面13.33hm^2,并配备了较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可进行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式养虾,也可进行多品种综合生态养殖。2000年对虾养殖生产试验表明,该养虾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基本保证了该“863”项目各项试验的进行,取得良好的养殖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15×667 m2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茬放养规格为130 g/尾的彭泽鲫冬片,收获成鱼规格为310 g/尾,667 m2产1395 kg;第二茬放养规格25 g/尾的彭泽鲫鱼苗,收获冬片规格130 g/尾,667 m2产617.5 kg。全年“一年两茬”养殖模式达到了667 m2产2012.5 kg,每667m2利润10192元的养殖效益,对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的推广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利用池塘养殖水体资源,提高淡水养鱼经济效益,笔者于2010-2011年在盘锦市大洼县喜峰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两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池塘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高温对蚂蟥的应激伤害,延长其有效养殖周期,开展了蚂蟥大棚水槽双茬高效养殖试验。大棚两侧开设侧窗,棚顶安装遮阳网,通过大棚侧窗的开启和遮阳网来控制棚内的水温和光照。6月中旬至10月份养殖头茬苗,放养密度为70尾/m2;头茬苗养成收获后放养二茬苗,养殖密度为0.5 kg/m2,12月初收获。养殖期间水槽水温在15.0~35.0℃。试验结果显示,头茬苗平均产量为1.16 kg/m2,平均成活率为76.90%;二茬苗平均产量为0.85 kg/m2,平均成活率为92.36%;头茬苗和二茬苗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4.37和1∶1.68。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蚂蟥大棚水槽养殖模式可以较好地控制养殖水温,一年可养殖两茬蚂蟥,养殖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们对净水面2 600m2的4座罗氏沼虾苗培育温棚进行了全年养殖(暂养)试验,第1茬温棚暂养罗氏沼虾苗试验,第2茬露天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第3茬温棚暂养罗氏沼虾成虾试验,第4茬温棚养殖青虾试验。全年实际使用温棚259天,实现产值296 805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市场鱼价偏低,传统的春放秋捕养殖模式利润不高。为增加池塘产出率,笔者于2014年指导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异育银鲫"一年两茬"池塘精养技术试验,第一茬育成商品鱼,第二茬育成鱼种,获得了亩产1252千克、亩利润7314元的养殖成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第一茬商品鱼养殖1.池塘条件试验池面积7.3亩,东西走向,池深3米,池底平整,淤泥厚20厘米左右;水源为河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殖小龙虾对比试验采用三种养殖模式,模式1:一年投放两次苗,收获两茬虾;模式2:一年投放三次苗,收获三茬虾;模式3:进行轮捕轮放养殖。模式3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模式,每公顷利润达11.55万元,同时养殖技术和管理难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一年两茬"池塘鲤鱼养殖技术要点。在郑州市沿黄地区池塘进行一年两茬养殖试验,第一茬养殖商品鱼,4月中旬至5月初放养规格200~300g/尾的大规格春片鱼种,7月初商品鱼出池上市;第二茬培育鱼种,成鱼出池后放养夏花鱼种,进入第二茬鱼养殖。通过采取梯次投放鱼种、科学投饲,适时调控水质和综合防治鱼病等,实现池塘顺次养殖,商品鱼错峰上市,对养殖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鳜鱼人工养殖健康高效养殖模式,2010—2011年,扬州市江都区水产管理站在江都市渌洋湖养殖场开展了鳜鱼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试验。试验针对鳜鱼暴发性疾病严重、水质难以调控、成鱼上市集中价格偏低的问题,采取了鳜鱼生态模式放养、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控水质、成鱼分茬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于2004年~2005年在杭州乔司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一年双茬生态高产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广州地区不同,全年的水产养殖的生长期只有6个多月,常规的水产生产中南京只能一年养殖1茬,而广州地区可以养殖2~3茬。如何能使南京地区的池塘养殖也在一年中养殖2茬以上,这将对提高池塘的利用率,提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起到根本性的推动。本试验就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河蟹养殖集中区对主混养品种的需求,和不同品种对生长时段条件的不同而开展的错季养殖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于池塘得到更加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结合斑点叉尾鱼回和罗非鱼的生态习性,利用鱼种池配套成鱼养殖池,一年的养殖周期完成了一茬斑点叉尾鱼回和两茬罗非鱼养殖,大大提高了鱼池的利用率,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合理利用池塘养殖水体资源,提高淡水养鱼经济效益,笔者于2010年~ 2011年在盘锦市大洼县喜峰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0.4hm2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两年的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10年产出商品鲤鱼7435kg、花白鲢1616kg、鲤鱼苗种3336kg,2011年养殖效益比2010年提高8.7%,年平均效益为0.72万元/亩.现将池塘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笔者在安徽省滁州市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试验,养殖示范点面积累计233 hm~2,每667 m~2产量达到320 kg,泥鳅平均规格12 g/尾。现将泥鳅商品鳅稻田生态养殖的试验总结如下。1稻田基本条件1.1稻田、水稻品种选择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两个村稻田面积525hm~2,宜鱼稻田280 hm~2。辖区内的王家、高家、方坝、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结合斑点叉尾鮰和罗非鱼的生态习性,利用鱼种池配套成鱼养殖池,一年的养殖周期完成了一茬斑点叉尾鮰和两茬罗非鱼养殖,大大提高了鱼池的利用率,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虹 《科学养鱼》2023,(3):36-37
<正>南美白对虾大棚一年两茬的养殖模式目前在全国各地已较为普遍,为了探索更高效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养殖设施利用率和养殖产量,定海区旭旺养殖场于2011年引入大棚加温模式,利用大棚保温原理,采取大棚+加温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级多茬养殖试验示范,并取得了成功,随即在全区范围内应用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