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建管结合,管养分离”的改革措施,该措施的推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建管分离向建管结合的转变,精干了管理机制,提高了养护水平,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2.
《农村电工》2001,(2):25
本刊讯云南省宣威市电力公司所辖区域80%为山区,车辆难以通行。网改工作开展后,公司抓住机遇,以步代车,逐村考察,赢得了各乡(镇)、村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改造后的农村,用电状况出现了“五大变化”。   一是供电网络规范,群众用上了“合格电”。以前由于供电线路长、线径小,出现了上面挂电灯,下面点油灯的怪现象。网改后,供电质量提高,电灯亮了,家用电器正常了,老百姓把网改后的电称之为“合格电”。   二是电价降了,用上了“实惠电”。网改前,个别地方线损高达46.8%,网改后,线损普遍下降,电价成倍下降。老百姓高兴地说:“投资一点钱,用上了‘实惠电’。”   三是排除了事故隐患,农民用上了“放心电”。新架的线路整齐安全,有效排除了以前私拉乱接、事故频发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丹江口市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民投资农业机械、购买农业机械、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很高,推动了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大范围推广普及,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转移了大批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了农民纯收入。  相似文献   

4.
南平市松溪县松源镇农机站曾一度农机队伍管理混乱,人心涣散,随着农村改革深入,他们狠抓了农机队伍的整顿建设,特别是开展了多项农业服务集体承包,不仅推动了全镇农业生产,促进了农机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农机手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松源镇有6个行政村,拥有机械总动力7415千瓦,农机户210户,373人。改革后各村相继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实行了农机服务承包制。开展了运输。排灌、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其他农业机械系列经营服务。真正做到了农闲道上跑运输,农忙田里机耕转,抗旱供水显身手,其他服务不落伍。农机服务队成立以来,各村…  相似文献   

5.
农村改革20年来,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作为农业机械化的大省,和走在全国前列的省、市一样,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第一,在农业方面,特别是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方面,从长期的短缺,转变到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第二,乡镇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吉林省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现代化的路子。第三,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整体地向小康水平迈进。第四,吉林省农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吉林农村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今年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全…  相似文献   

6.
王兴中 《山东农机化》2001,(5):12-12,26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好处多。一是加快了麦收进度,缩短了麦收时间,实现了丰产丰收。二是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调剂了机械余缺,避免了农民重复购机,节约了资金;三是农机户扩大了作业范围,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在服务中增加了收入。  相似文献   

7.
平遥县创新水利投入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发展水利事业,平遥县积极探索,通于创新,创立了水利投入的五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田水利工程投资不足问题,而且从深层次上解决了建、管、用脱节的难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并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农网改造后,电网有了根本的改变,电力排灌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类扬水站都有了可靠的电源,电网架设到了每个村庄,大部分水源有了固定的电源,排灌用电基本得到保证。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电网改造的不彻底、资产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农灌电网难以满足农业排灌发展的需要,也给节能降耗带来负面的影响,如部分线路老化,配电容量不足,接头多,线径不一,损耗大;  相似文献   

9.
人生无悔     
1早晨你打开窗子,突然感到风儿暖煦煦的。放眼望去,四周平添了不少的绿,昨天晚上几乎还是光秃秃的树枝,一夜之间仿佛出神闹鬼似地绽出了嫩芽,是的,春天来了。孙立山走在上班的路上,没有贸然换下的厚毛衣使人觉得有点热了。他下意识地将手伸向风纪扣,只摸了一下,就拿开了。在行人如梭的路上,是不能随便解开风纪扣的。虽然,他离开部队已经有两年了,依然还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他为自己曾是军人而自豪,他为自己曾是军人而骄傲。两年前,转业到即墨市电业公司,前去报到的时候,他“啪”地一个立正,抬手一个标准的军礼,把老局长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荔城区果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出现了许多果蔗种植大户,年种植面积达3千亩。果蔗生产全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果蔗的中耕培土,这项工作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制约了种植专业户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此,我区改装生产了手扶开沟机,并应用于果蔗的中耕培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较好地解决了果蔗中耕培土费工、费时的问题,促进蔗农节本增效,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实行保护性耕作,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产增收,达到了节种、节工、节油、节肥和节水的目的.杜绝了秸秆焚烧,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四墒”兆丰年。  相似文献   

12.
鲁西南地区冬小麦非充分灌溉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1995~1998年的田间试验,在摸清了鲁西南地区冬小麦需水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降水及其分布特点,提出了冬小麦非充分灌溉的灌水指标及优化运行模式,该灌溉模式与充分灌溉相比,在单产接近的条件下,减少了灌水次数,节省了灌溉水量,提高了灌溉水的生产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电工》2001,(3):24
天津市4名农村电工在电力设施屡遭盗割的情况下,自费研制出防盗器,使农用电力线路有了保护方法。 据了解,近年来,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大张庄村农田电力线路几次被不法分子盗割,不仅造成了30 000余元的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后来该村虽然加强了治安巡逻,但由于电力设施远离村庄,线路太长,仍难收到好的效果。为了找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村里4名电工开动脑筋,精心研究,自制防盗器。他们在村里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自己凑了3 000元买来了接触器、指示灯、电铃等元器件,经过数次拆装实验,终于研制组装成功防盗报警器。2000年以来,他们在全村3条电力线路上全部安装了防盗报警器,把监视器设在村治保室内,安排了昼夜值班人员。这样,一旦有人盗割农田电力线路等设施,报警器就会立即报警,值班人员即可根据显示,准确提供出事地点向当地派出所报警。试运行以来,他们通过报警器报警,先后5次制止了盗割农田电力线路的不法行为,并抓获了3名盗窃电力设施的犯罪嫌疑人,保证了国家财产免受损失。(津电)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产品设计开发过程周期长,开发费用高。采用逆向工程,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并设计出符合实际生产需要,工艺可靠的产品。本文介绍了逆向的一般流程,并基于这种开发模式,完成了风扇的设计和制造。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以地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浅耕还田,旋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取代了传统的秸秆废弃焚烧,土壤耕翻播种作业方式。地表秸秆覆盖有抑制沙尘暴形成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废弃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腐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免耕播种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日前,河南省周口市农机监理昕召开了“全市农机监理业务工作座谈会”。会议认真学习讨论了十七大报告内容,总结交流了2007年的工作,谋划了2008年的工作,议定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探讨了依法行政、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管理、业务规范、监理装备及队伍建设、拖拉机“交强险”、工作方法措施等单方面工作和问题,形成了许多共识,理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积蓄了干劲,  相似文献   

17.
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经过近两年的实施,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有力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但是由于购机补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在少数地区有供应商虚抬补贴机具价格,造成补贴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农民受惠打了折扣、利益受损的现象。安徽省潜山县作为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补贴机具价格监管,有效地杜绝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确保了购机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真正让农民得到了100%的实惠。  相似文献   

18.
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大型泵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水利部“94.8”项目之一“江都抽水机站机组监控关键技术”的实施,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型泵站“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的新局面,该系统自动化调节功能,充分利用潮汐河流的特点,实现了泵站的优化调度,提高了运行效率,挖掘了泵站的潜在抽水能力,不仅节约了运行费用,而且还能增灌农田,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机》2001,(2):1-1
在2001年4月20日省农业厅举办的“加快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讨会”上,福建省副省长丘广钟指出:我省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突破了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业机械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适应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面向市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形成了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生产模式。这些发展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不断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延伸和农林牧渔、运输、加工各个方面扩展,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为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全国100个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为农业地区农机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京山县农机化示范县成立以来,全面加快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稳定了农业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农业的稳定,增产增效需要农业机械化技术来作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