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食用菌生产中,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了有效控制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自动化程度和产量,在确定食用菌生长环境因子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环境控制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传感技术来控制食用菌生产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及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2013年石佛寺人工湿地蒲草全生育期的逐日实际蒸散量,对比分析了各时期的自由水面蒸发量,并采用偏相关法分析了影响蒲草群落实际蒸散量及水面蒸发量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蒲草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的累积蒸散量为607.96mm,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稳定期蒸散强度最大达到4.52mm/d,是生态需水的关键时期,相应全生育阶段的水面蒸发量为560.11mm,蒸散系数达到1.09,说明蒲草的存在能够增加湿地水分的扩散;蒸腾和蒸发受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受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番茄盆栽试验,在土表以下17cm处布设秸秆隔层,有效隔断土壤毛管连续性,再结合灌溉水的淋洗作用,促使土壤盐分向下运移,盆栽土壤在垂直方向上趋于“上低下高”的非均匀分布状态,探究该盐分状态下番茄产量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根系及盐分分布特征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在土壤盐分垂向非均匀分布处理中,隔层以下土壤中过高的盐分含量抑制了番茄根系的生长与分布,而上层低盐区土壤中根系则呈现出补偿性生长。在盆栽土壤盐分含量一定时,盐分垂向非均匀分布处理的根系干物质量及果实产量均显著高于盐分均匀分布处理(P<0.05),盐分“上低下高”的差异性分布缓解了作物整体所受盐分胁迫。在参照传统水分生产函数Stewart模型和Jensen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表层盐分因子、平均盐分因子及根系加权平均盐分因子构建作物盐分生产函数,经函数精度评估后发现,利用根系加权平均盐分因子结合Jensen函数构建的作物分阶段生产函数对番茄产量的预测精度最高,而不同生育阶段中,番茄坐果期土壤含盐量及根系分布状况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北方食用菌反季节栽培,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满足温度、湿度、通风、CO2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针对食用菌对光环境因子反应非常敏感并且不同食用菌不同阶段对光的需求不同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为保证食用菌菌丝所处温室的生长环境良好,对光环境采用了最新的照明技术—可调光功能的LED冷光源作为人工控制主光源。同时,研究了不同的LED光量光质条件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从而寻找出周期短、品质高的平菇菌丝体生长环境,为实现北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菜多过程受渍抑制天数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和测坑试验,对油菜相对产量与抑制天数指标的关系,油菜各生育阶段的受渍敏感因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油菜相对产量与抑制天数指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油菜各生育阶段的受渍敏感因子也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滴灌水热调控对土壤温度及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内开展白菜滴灌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温度调节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温度、白菜生长、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土壤温度调节方式设灌溉水加温、覆膜、覆膜后灌溉水加温和无调节4个水平,施氮量设置0、135和270kg/hm2 3个水平。结果表明:灌溉水加温能使灌水过程的土壤温度明显增加,且气温越低,增温效果越明显,在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的灌水过程中增温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9、4.8和7.0℃,但在灌后土壤温度下降较快,对生育期内积温的提高效果有限。覆膜的保温作用在气温较高的生育前期和深层土壤中更为明显。将覆膜与灌溉水加温相结合可以取得很好的增温效果,在10、20和30cm土壤中整个生育期内的积温比无调节措施处理分别增加136、128和120℃。土壤温度调节措施对白菜株高和球形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覆膜和覆膜后灌溉水加温都能使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施氮量较高时,土壤温度调节措施的影响也更加明显。不同的土壤温度调节措施都会带来白菜产量的显著增加,灌溉水加温、覆膜以及覆膜条件下灌溉水加温处理的产量分别比无调节处理增产3.9%、10.6%和11.1%。在秋冬白菜生产中,采用覆膜与灌溉水加温处理相结合的土壤温度的调节方式可以起到有效的增温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内涵和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传统方法做了论述,分析了传统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用作物净灌水定额、年度净灌溉用水总量以及灌区作物产量来推求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简易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对以作物生长受抑制天数为指标的排水标准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农田地下排水试验资料,对小麦相对产量与累积超标水位(SEW30或SEW50)关系,各生育阶段受渍敏感因子,以及抑制天数指标与相对产量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小麦的相对产量与生长中、后期(3~5月)的SEW30和SEW50,以及SDI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表明,作物各生长阶段敏感因子有显著不同,即使在同一生长阶段,由于受渍条件不同或抑制天数因子不同,敏感因子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设施栽培番茄需水规律分析及其气象因子响应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江苏省南通市2001年、2002年的现场试验资料,计算分析了大棚番茄旬蒸发蒸腾量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蒸发蒸腾量的气象因子响应模型。结果显示:覆盖大棚明显降低了番茄的需水强度,大棚番茄蒸发蒸腾量随生育阶段延续、植株生长和外界气温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增长速度快;设施栽培番茄蒸发蒸腾量与“气温因子”和“地温因子”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与“相对湿度因子”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与蒸发皿水面蒸发强度的关系则较弱;选取较容易测得的重要因素,建立蒸发蒸腾量的气象因子响应模型,模拟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位于我国干旱区的河套灌区进行的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选择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作物水分响应模型分析了玉米产量与各生育阶段水分的关系,选择出了适合于河套灌区玉米的作物水分响应模型,并确定了其敏感指标和水分敏感生育阶段,以为河套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十一五”期问乃至今后我国节水灌溉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科学评价“十一五”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与灌溉节水潜力,建立全国灌溉水利用率测算评价网络体系,2006年12月,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十一五”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水农[2006]617号),全面启动了“十一五”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此次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主要以调查、跟踪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为基础,以典型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灌溉试验与观测资料、灌溉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调查统计与测定,分析确定各省及全国现状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建立全国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分析网络体系,跟踪测算分析“十一五”期间全国及各省(区、市)灌溉用水效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睿冉  刘旭 《节水灌溉》2011,(11):56-5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定量评价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正确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利用灌溉水利用系数对灌区用水进行管理,对于农业节水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至关重要。对国内外灌溉水利用系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对本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以来,天津市蓟州区农机推广站就食用菌产业能源替代和设备更新课题进行了探索实践。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分析,筛选出替代煤炭的新型清洁能源,试制成功分户式食用菌菌棒灭菌消毒成套装备。一、能源筛选综合分析了醇基燃料、柴油、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电力、微波、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形式,并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在泗水县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规划水平年(2020年)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需求平衡分析;在规划水平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及非充分灌溉理论对泗水县农业节水灌溉进行分析。经研究得出结论,应将有限的资金和水资源耦合并优先用于经济作物节水灌溉;在降水不足的情况下粮食作物受缺水影响较小的生育阶段应适当减少灌水量,进行亏水处理,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结合泗水县农作物种植及水资源情况,对节水灌溉工程总体布局做出了相应规划。  相似文献   

15.
辽西北地区玉米适宜滴灌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辽西北地区适宜的玉米滴灌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覆膜与非覆膜2种滴灌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玉米生长性状、灌溉水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覆膜滴灌可有效地保持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水分,减少灌溉水量,提高土壤温度,加速生育进程,增加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进而提高玉米产量,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覆膜滴灌更适合在辽西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06年羊草生育期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6分册中最新双作物系数法以日为时段计算了羊草2个不同水文年的蒸散量。模拟计算的蒸腾、蒸发量与实际观测值间进行了拟合相关图、拟合优度参数法的有效性检验。用羊草生育期生理特性、冠层结构变化、气象要素和根系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生育期各生长阶段蒸散量和日平均蒸散强度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生长受抑制的天数为指标的排水标准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以作物生长受抑制天数为指标的排水标准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农田地下排水试验资料,对小麦相对产量与累积超标水位关系,各生育阶段受敏感因子,以及抑制天数指标与相对产量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小麦的相对产量与生长中,后期(3 ̄5月)的SEW30和SWE50,以及SDI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表明,作物各生长阶段敏感因子有显著不同,即使在同一生长阶段,由于受渍条件或抑制天数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实验,通过对玉米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叶水势、气孔导度、光合作用、植株蒸腾、生理生态状况及产量形成的观测试验,并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胁迫指标阈值,提出了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胁迫指标,为节水灌溉与灌溉管理提供了科学、实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土壤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灌溉水入渗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际灌水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应用模型模拟分析发现:适量增加沟宽或回土量可以减小入渗时间,缩短播种机排水口至排种口距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浑善达克沙地2005-2006两个不同水文年对羊草、拂子茅、冰草构成的羊草群落生育期中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6分册中介绍的方法计算了羊草群落生育期基本作物系数和土壤蒸发系数,并对基本作物系数进行了地区气象因素和牧草单叶气孔阻力校正。用校正后的作物系数模拟计算的蒸腾、蒸发量与实际观测值间进行了拟合相关图、拟合优度参数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计算的蒸发、蒸腾量与实测结果基本接近。考虑水分胁迫时,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对作物系数进行地区气象因素和单叶气孔阻力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