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我所1986年承担浙江省科委下达的“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人工快速养鳖技术研究”,于1988年12月23日在杭州通过了鉴定。该研究建立了鳖全人工成套综合养殖技术工艺流程,使稚鳖到成鳖养殖周期缩短到16个月左右,是自然生长状态的1/4时间,平均出塘规格400克/只,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且在鳖卵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推行了简易温室养鳖和池塘生态养鳖模式,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全区温室养鳖面积达到23.47万m2,池塘生态养鳖面积达到1.02万亩,总放养量为1710万只。池塘生态养鳖模式是在鱼鳖混养和虾鳖混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取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直接将稚鳖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健康养殖模式对成鳖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健康养殖模式,观察其对成鳖多种营养成分的影响,同时采用市售同性别中华鳖成鳖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健康养殖鳖平均蛋白质、锌(Zn)、铜(Cu)、锗(G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鳖(p<0 05),脂肪、铁(Fe)和锰(Mn)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鳖(p<0 05),水分、灰分、能量以及其它微量元素在健康养殖鳖和对照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采用健康养殖模式养殖中华鳖对提高成鳖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鱼健康养殖就是要求生产者尽量为甲鱼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加强科学饲养管理,使其体质强壮,生长代谢机能及免疫系统正常,不用药或少用药,严禁使用对人体有损害而在鳖体内有储积残留的药物,如孔雀石绿、硝酸亚汞、激素等药物,减少甲鱼发病机率,从而使养成的商品鳖真正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绿色食品”。 快速养殖则是指在健康养殖的前提下,缩短养殖周期,加快资金周转,以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健康快速养鳖技术的要点: 1.种苗 ①选择本地生产的品质优良的杂交种苗,避免近亲繁殖。 近年,亲鳖种质退化、近亲繁殖已成为鳖…  相似文献   

5.
陈凡  张阿彬 《水利渔业》2002,22(1):36-36
1 历史回顾自 80年代末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利用地热水养鳖技术”和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快速养鳖技术”的研究成功 ,打破了鳖冬眠的习性 ,控温养鳖技术的突破 ,使养鳖生产产生了质的飞跃。随后养鳖业异军突起 ,成为水产品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回顾养鳖业 10多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1996年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巅峰期 ,种鳖达到 136 0元 /kg、稚鳖为 36元 /只、商品鳖 5 0 0元 /kg。巨额利润驱使各地区、各行业涌入养鳖业。该年 6月是高峰期的拐点 ,下半年鳖价快速回落。经历了外行到内行 ,疯狂…  相似文献   

6.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提高稚鳖成活率的措施目前正值稚鳖繁殖的高峰期。由于稚鳖个体小,适应能力差,病害多,养殖技术要求高,所以这一时期是养鳖周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为了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我们将着重探讨稚鳖养殖的技术措施。一、稚鳖的选择:稚鳖体质的好坏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无论是中华鳖、台湾鳖、还是进口鳖,都应选择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为3克以上稚鳖,并且规格越大越好。二、彻底消毒:1.彻底清塘:将池水排干,用水枪冲刷底泥,进水10cm,每亩用200克“鱼虫清2号”和200克“富氯”化水后全池泼洒。第二天进水至养殖水位。。2…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中华鳖养殖迅猛崛起,在影响其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品种和种群的遗传素质起着主导作用。鳖养殖的迅速发展使鳖种质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良种的发现、选育及大规模生产技术将成为影响鳖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在鳖市场价格由“天价”到平价、趋于平稳、并已经初步形成了随行就市、优质优价、稳定发展局面的今天,对于企业和个体业者来说,种质的好坏和苗种质量的优劣,已经直接影响着养殖效益的高低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小。以99年5月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渔业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生产中,名特优品种更为突出,近年来特别是鳖类人工养殖已成为其中的姣姣者。为适应鳖类生产的需要,中国水产学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有关单位合作,分别在郑州、北京、武汉,举办了“全国高效养殖甲鱼技术培训研讨班”、“全国甲鱼越冬期健康养殖研讨会”等,湖北省和武汉市也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养鳖技术培训班。作者都被邀请参加会议,并承担讲课和解  相似文献   

10.
健康养殖是以客观的养殖观念,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有效的疾病防治处理,使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以创造出优良的养殖效益及社会效益。稚鳖期的高发病——“白点病”稚鳖孵出后最容易出现“白点病”,并造成大量死亡,这也是造成甲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为什么稚鳖容易出现白点病?稚鳖体表的粘膜非常薄,只有成鳖的1/10厚,稚鳖在运输和挑选过程中,粘膜层很容易受损伤,粘膜损伤后,就容易被细菌感染而得“白点病”。“白点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它们在水中大量存在,一旦体表受伤,马上就被这种菌感染而得病。二、如何防…  相似文献   

11.
网络快讯     
科研园地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网络快讯稚鳖“白点病”病原的研究从患“白点病”的稚鳖心血、肝脏和体表脓灶分离到3种细菌,分别感染健康稚鳖,仅1种致病。根据该菌的形态、营养要求、生长特性和生理生化特点,认为:稚鳖“白点病”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鳖的人工繁殖综合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伟仁  谢万奎 《淡水渔业》1990,(1):30-31,11
<正> 为了促进鳖的人工养殖生产的发展,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鳖人工繁殖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四年来共孵化出稚鳖3.3万余只。孵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6%,稚鳖越冬成活率也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一、材料与方法亲鳖与稚鳖均来自本场,个体健康、无伤、无残、无病。鳖卵来自场内亲鳖池与商品池产卵场。试验场点在潢川县场与省生物所动物场内。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沅江市有中华鳖养殖面积200公顷,过去一般采用一次放足,一养到底的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在第一年问题还不大,但第二年后往往因生态环境的变化,易产生鳖生长速度缓慢,规格大小差异拉大,引发诸多疾病等问题,导致鳖成活率、品质和价值低。为探索养殖新模式,保持鳖产品安全卫生性和天然野生性,近几年来在笔者主持下,许多养鳖户推广了“种萍投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取得良好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鳖、虾是德清县水产养殖两大主导产业,2009年全县鳖、虾产值分别达到4.5亿元和2亿元。由于鳖、虾养殖的池塘条件普遍较差,加之养殖模式单一,鳖、虾疾病的危害程度逐年增大,养殖亩产、商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呈下降趋势。为了能使鳖、虾主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德清县广大养殖户大胆实践,创新模式,鳖、虾高产高效混养模式就是其中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 1997年12月28日。由保定市科委组织专家对保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的周年亩产吨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1.该项目立题准确,针对性强,县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其研究方法与工艺路线合理。2.该研究项目创造了中华鳖健康养殖新技术,特别是全  相似文献   

16.
<正>温室大棚养殖是中华鳖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2013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并进行科学管理,从投饵、抗应激、水质管理等方面实行可控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对温室养殖  相似文献   

17.
“两种鱼鳖混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鳖的养殖方式主要足开展池塘小面积精养和池塘鱼鳖混养,池塘小面积精养虽然产量相对较高,但是水质容易恶化污染,养殖鳖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成活率低,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市场价格低。而池塘鱼鳖混养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养殖方式,鳖的品质好,产品价格高,可显著增加池塘养殖效益。课题组2008年开展了“两种鱼鳖混养模式”池塘健康养殖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巩固鳖蚌混养新模式,探索该模式下的珍珠颜色品质,提高水体利用率和珍珠养殖产量。开展了鳖蚌混养模式的技术集成与示范,选定“鄱阳湖品系中华鳖”种鳖和池蝶蚌“鄱珠1号”育珠蚌进行育珠混养。经过12个月的养殖试验,鳖蚌生长良好,常规水质指标正常,藻相稳定,珍珠亮度总体中等偏上;颜色偏淡黄为主,珍珠优质率为54.03%,试验效果较好,对广大养殖户利用甲鱼池塘养殖珍珠蚌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取生态养殖技术,将200g左右的幼鳖(温室培育)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鳖的生活习性。经过1年的养殖,平均单产602kg/667m2,利润18 667元;经过2年的养殖,平均单产828kg/667m2,利润26 496元。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健康养殖技术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全国鳖产量已达4.4万吨,一跃成为当今世界养鳖的“超级大国”。养鳖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相关研究、养殖技术的进步,现综述如下:一、养殖技术的现状与改革控温快速养鳖技术从试验到推广应用迄今已有十多年历史,最早的是砖混结构、黑暗型温室,以后相继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