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武帝时期在敦煌渥洼成群野马中捕获奇异马匹,文献认为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由于历史文献缺乏科学描述,无法准确断定渥洼野马就是普氏野马。通过文献考证,对照普氏野马行为特征,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渥洼奇马与汗血马同类,不太可能是走失的家马,而可能是渥洼野马群内出生的个体,因此推测渥洼野马是家马与某种野马混血而成的野生种群,但不太可能是家马与普氏野马的混血野生种群。总之,渥洼奇马是混血野生种群中出生并显现汗血特征的个体,渥洼野马不太可能是普氏野马。  相似文献   

2.
为了逐步扩大我国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数量,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25日首次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并对其放归与实时监测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结果表明,普氏野马生活习性(采食、活动地、饮水、精神、体色及代谢情况)呈现出基本稳定的规律,且屡次出现交配行为顺利产下小马驹,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具备了普氏野马放归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传来喜讯,在保护区半放养条件下的普氏野马顺利产下3匹小马驹,经野马管理人员蹲点监测,新产下的3匹小马驹体格健壮,表现出了极强的野生适应能力。这也是安西自然保护区继去年新产下2匹普氏野马后,今年又成功繁育的第二批普氏野马。  相似文献   

4.
韩梅  陈琳 《新疆林业》2012,(4):37-38
普氏野马,俗名蒙古野马,哺乳纲,奇蹄日,马科,外形粗壮,头短钝而大,颈项粗厚,额发短而缺,鬃毛逆生,短而直立,尾基具短毛,似驴尾。毛色除腰部和四肢内侧呈白色外,其他部位呈土黄色,背部有一条暗褐色腹线,前后肢有附蝉(俗称夜眼)四个,体长2.2-2.8米,体重200-300公斤,属草原荒漠、半荒漠动物,栖居在平原、丘岭、  相似文献   

5.
蒙古野马     
蒙古野马是世界珍贵稀有动物和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蒙古野马为马科马属,包括南俄草原野马、森林野马和准噶尔野马。蒙古野马是小型马种,个体比家马稍小一点,头  相似文献   

6.
18年的饲养繁殖实践证明,普氏野马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生长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抗病力增加,繁殖成活率提高,在故乡度过了适应关、繁殖关、生活关,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繁殖成活关,成功地繁殖了四代野马,种群迅速扩大,2003年12月31日,在中心繁殖野马总  相似文献   

7.
敦煌西湖保护区放归的普氏野马、野骆驼已经历了第4个寒冷的冬天,并于2013年春、夏两季新繁殖了3匹幼马、2峰驼羔,为了确保今年普氏野马、野骆驼安全越冬,管理局为此特采取了三项措施,为放归的野马、野骆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中国新疆发现了世界上最后一批野马,取名普氏野马。而在此前,全世界普遍认为野马已经绝迹。普氏野马演化史长达五六千万年,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是地球上唯一存活的一种野生马,其科学研究价值不亚于大熊猫、鸭嘴兽等"活化石"。上世纪末,在欧洲流亡百年之后,野马终于回到它的家乡,并被成功放归中国西部原野。  相似文献   

9.
吴克明 《甘肃林业》2012,(5):F0003-F0003
9月6日上午, 甘肃省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放归21匹普氏野马和4峰野骆驼。这是甘肃省第二次放归普氏野马、全国首次试验性放归野骆驼活动。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张希武司长、严旬总工程师,省林业厅高清和厅长、樊辉副厅长和武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18日。远赴新疆采访的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的车队穿越茫茫的戈壁荒滩。赶往位于乌鲁木齐东北150千米处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野马中心),探访18年前从海外归来的普氏野马。我作为采访团成员之一。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二十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们一起参加了这次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1.
5月21日,4匹健壮的新疆普氏野马种源马从距鸟鲁木齐180公里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乘着大卡车,经过新疆塔克什肯口岸去蒙古国安家落户了。这是野马重引入以来我国首次向外国输出野马种源。此次野马种源输出活动,对于改善野马的基因状况,维护其遗传多样性,改善小种群近亲繁殖造成的种群退化,促进种群优化,提高野马繁殖、成活率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6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普氏野马的成功野放,卡拉麦里山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现就其现状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甘肃敦煌普氏野马种群扩大到60匹普氏野马原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和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其野生种群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了"野马返乡计划",陆续从欧洲引回普氏野马,在新疆、甘肃进行繁育,并进行野外放归试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西湖保护区是普氏野马适生区,2010年、2012年两年,28匹  相似文献   

14.
马胃蝇蛆病在中国新疆地区马科动物中广泛流行,其中的病原体———黑腹胃蝇的感染比例最高。对该地区感染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当地家马的黑腹胃蝇195条线粒体 COI 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得到了57个单倍型;采用邻接法(NJ)构建单倍型之间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存在6个遗传分化程度较大的簇。结果表明:1)感染3种宿主的黑腹胃蝇单倍型多样性均很高,说明感染同一宿主个体的黑腹胃蝇来自多个母本;2)感染3种宿主的黑腹胃蝇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其中感染野马和野驴的黑腹胃蝇群体基因交流最频繁,说明放归普氏野马种群每年重复感染的黑腹胃蝇主要源自同域野驴;3)当地黑腹胃蝇传播期较为滞后,其传播盛期发生在家马离开以后。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对寄生虫病并不陌生,而寄生虫病对普氏野马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别看小小的寄生虫不惹眼,一旦它进入普氏野马的体内,达到一定的数量,它可天天在野马身体里跑来跑去,吸取营养、释放毒素。各种寄生虫广泛寄生于普氏野马,以多种方式掠夺营养,损害健康,降低野马的动物机能,其中一些寄生虫病除危害成年野马外,还会对幼驹造成一定危害。寄生虫危害严重时会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更好地保护普氏野马这一被世人誉为"活化石"的珍稀物种,科学监测普氏野马野放后的适应情况,特别是体质状况,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对有蹄类动物的体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最适合放归普氏野马的评价方法,并对普氏野马不同阶段的体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为更好地做好普氏野马野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放归普氏野马体质状况评价方法1.1有蹄类动物营养状况的一般评价方法有蹄类动物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见  相似文献   

17.
普氏野马,俗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准噶尔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I物种。野马具有6000万年的进化史,被世人誉为"活化石",它保留着地球上唯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野马是生物进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平衡生态作用,对人类寻求生物发展规律、发展生物基因的研究有着极高价值。目前,全世界不足1500匹,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物种。  相似文献   

18.
野马归来     
剽悍、凶猛、高大,充满桀傲不驯的野性。这,是人们概念中的野马形象。顶烈日、饮长风、卧冰雪、食枯叶,生息于戈壁大漠,出没在草丛丘陵。这,是史书记载中的野马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公元10世纪,西藏的僧人就描述过普氏野马。据《蒙古秘史》记载,在1226年左右,成吉思汗的马曾被一群普氏野马惊翻。100多年前,普氏野马曾成群结队,驰骋在广阔的戈壁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英、俄、法、德等国的探险队大规模捕猎普氏野马,对其进行圈养。到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野外的普氏野马灭绝了,奔腾  相似文献   

20.
抒情野马     
提起野马,立刻会使人想起那些与碧水蓝天为伍,纵横急驰在广袤无垠草原上的精灵。早在100万年以前在敦煌西湖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随处可见驰骋着的美丽的野马,它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马已经没有大的区别了,它就是我们现在大部分家马的祖先----蒙古野马。由于它们硕壮的躯体和强悍的性格,在干旱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野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直生活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上仅存的野生马,普氏野马堪称研究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