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总结分析山地滑坡对油气管道的危害类型及特点,梳理了油气管道滑坡应急治理方法,总结了油气管道滑坡应急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指出修建抗滑桩是目前西南山地管道滑坡治理最常用的方式。针对油气管道滑坡应急治理修建抗滑桩人工开挖孔桩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如土石混合型滑坡中孤石、块石、基岩等开挖问题,提出环向水磨钻切割、中部劈裂凿岩的小型化机具施工工艺,阐述了水磨钻开挖工艺原理及施工方案,并在中贵天然气管道习水滑坡开展工程应用,工程实践表明:相比传统风镐开挖方法,新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优势明显。最后指出亟需研究一种在保证滑坡体稳定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更为高效的岩石劈裂方法。(图6,表1,参20)  相似文献   

2.
<正>11.丘陵山区农田节水技术①工程节水技术措施。一是优化"蓄、引、提、调",即修建库塘,环山开沟,长藤结瓜,梯级截水,层层拦蓄。为解决水源不足和长时间干旱的问题,开挖延伸引水渠  相似文献   

3.
牛街乡山区小水窖建设从1996年开始大量修建,走出了一条适宜于山区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建设的路子,工程投资规模小、效益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通过多年发展,全县建设小水窖近14000个,极大地提高了山区农业生产水平,本文就牛街乡山区小水窖建设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曹婷婷 《乡村科技》2019,(12):112-113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黄土高原坡面存在的生态问题,调查国内外沟坡治理现状,并指出以生态保障为导向的黄土高原坡面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阐明沟道-坡面治理的流域生态安全响应及效应,揭示主要沟道—坡面治理工程对流域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沟道-坡面治理工程协同作用及流域生态灾害阻控机制,提出沟道—坡面治理工程优化配置方法;针对坡体失稳、植被系统恢复困难等问题,提出坡体—植被系统稳定性及生态灾害阻控技术;探明开挖边坡滑塌及沟道新造土地沉降的致灾机制,研制边坡—沟道整治工程生态安全调控技术;针对坝系洪灾隐患与坝地安全利用问题,研发坝系安全运行与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探究保障生态安全的沟道—坡面治理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集成坡体-植被、边坡—沟道以及沟道-坝系协同的生态灾害阻控技术,构建沟道—坡面治理工程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开展县域试验示范,制定沟道及坡面治理工程生态安全保障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5.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几十年来,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坚持"水保立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全县已治理小流域22条,治理面积466.7km^2,治理程度达到63.8%;在防治措施上坚持坡改梯、造林种草和沟道治理三大工程,总结出了5项措施和治理经验,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调整治河思路使河道治理取得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对山区河道治理采取类似于修建输水渠道的做法,已逐渐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应通过降低工程造阶,改进护岸结构;以工程措施为掩护,以生物措施为根本;在防治暴洪灾害的同时,充分发挥补充地下水源、河水灌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将历年为患的洪水转化为资源,使治河工程取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 燕山山区的迁西县,在片麻岩浅山丘陵区。1985年以来,修建“围山转”工程(即环山水平沟)4万多公里,共垦地1.33万公顷,目前,已收到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围山转”工程建设是燕山儿女在山区技术开发中的一个创举,是整治国土、发展山区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 但是,随着山地技术开发工作的不断发展,在山地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大面积栽种果树后,如何解决山地果树的肥源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基于SCS-CN和GIS的潜在集雨工程位置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采用SCS-CN水文模型计算流域地表径流量;应用R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GIS软件平台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表径流量及数字高程等空间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坡面集水蓄水工程建设一般的选址要求,构建集雨工程位置选择的约束集;结合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及约束集,在GIS软件平台下确定潜在的集雨工程的位置。得出结论:适宜修建蓄水池的位置128处、适宜修建拦水坝的位置47处、适宜修建大口井的位置65处。结果可用于指导当地地表径流资源的科学利用,为山区流域综合治理和集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屏边县山地种植猕猴桃普遍依历史地貌建穴而植,难取得预期经济效益的问题,选用80型中型挖土机以水平等高线,按4.5~5m宽开挖梯地建园。梯地墒面开挖深度80 cm以上,开挖过程中将犁底层生土用于培埂,肥土留于台面,梯地墒面内侧靠埂开挖宽40 cm、深60 cm的辅助排水沟建园,可以一次性梯地化整地到位,便于后期机械化操作等生产管理程序能顺利实现。一次性梯地化整地到位,是山地建设丰产稳产猕猴桃园基础性工程,值得在山区猕猴桃种植中推广应用。现将其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丘陵山区农田节水技术①工程节水技术措施。一是优化“蓄、引、提、调”,即修建库塘,环山开沟,长藤结瓜,梯级截水,层层拦蓄。为解决水源不足和长时间干旱的问题,开挖延伸引水渠道。扎根江河与中型水库;兴建高扬程抽水站,提水上山,调余补缺。推广水平梯田,开好冲心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探索复合地埂措施在黑土侵蚀山区坡耕地治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单位长度复合地埂拦蓄量与单位面积坡面来水量确定不同坡度复合地埂定型参数;根据调查研究确定施工方法;采用小区及实测对比的方法确定效益.[结果]选择穆棱市跃进北沟项目区进行复合地埂为主的坡耕地治理典型模式建设,项目区保水率和保土率分别达到96.14%和99.73%,实施治理坡耕地平均每年产粮797×104kg,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12.38%,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结论]复合地埂是低山坡耕地中的一项有效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技术》2006,(1):27-27
水窖是修建在地下的封闭式蓄水池,由人工开挖而成。对于居住分散的山区、半山区或统一供水有困难的区域,为了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提高该区域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当地群众的健康水平,可采用每户建一口集雨水窖来解决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现对自流放水型(方型)水窖和竖井式圆形水窖的修建方法做如下介绍,以供参考。1、自流放水型(方型)水窖选择在地质条件好的住户房旁,离房屋较近,且高于房屋的位置,最好是选择在住户旁的山腰或半山腰,以便蓄引山箐水及雨水。此水窖设计成长方形,一般长、宽采用4×25米,深23米,具体尺寸可根据住户…  相似文献   

13.
贾鹏 《甘肃农业》2021,(4):68-70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山区群众经济民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而水土流失治理与脱贫攻坚息息相关;作者在长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对水土保持和精准扶贫统筹协作和共赢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寻求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尤为必要。洱海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呈现量大、面广、复杂和周期长的特点。从物质循环的原理分析其来源、去向和防治措施,提出控制污染是源头减量控制、循环路径阻断和产业链延伸的循环利用3个思路,并提出6个方面的量化策略。近年来,鉴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形势,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洱海流域各级人民政府通过修建环湖截污管道、治理入湖河道、修建湿地等"封、堵"措施全面展开,但对农业面源污染从根源上遏制的办法并不多,为此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物质循环"减、输"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张小军 《新农业》2023,(24):93-94
<正>1武山县农村供水发展历程1.1人畜饮水阶段(1995~2005年)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天气,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严重地区甚至绝收,农村居民和牲畜饮用水也出现严重不足。武山县通过国家投资、群众自筹资金(水泥由国家投资,砂石料、人工由群众自筹解决),自行开挖修建,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新打雨水集流水窖2.4万眼,完成投资约2800万元,解决了10.8万人5.2万头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为了解决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广大农村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富民工程。自2000年以来,积石山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机遇,依托退耕还林惠民项目,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啤特果等为主的林果产业,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林果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17.
蓟平高速公路绿化带工程全长26.3 km,其中平原段绿化带15.6 km,设计实施了公路内侧栽植4行灌木树种(木槿或矮樱),中间栽植2行香花槐,外侧栽植若干行速生杨的三层结构模式。林带宽度50~100 m,山区段10.7 km。根据蓟平高速公路山区段沿线地形、地貌复杂的特点,绿化后既要体现"带"的效果,又要符合山地造林特色,在模式上设计了"前条后块"的二元结构,建设宽度50~750 m。在治理效果上体现了"两多、两大、四好"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一次成林,四季常绿,受到了天津市及蓟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项目区农户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8.
集雨节灌工程是干旱山区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干旱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结合临夏州自然条件分析了实施集雨节灌工程的必要性,介绍了集雨节灌工程建设状况、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片气孔特性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刮制法观测了13个早稻品种剑叶、20个晚稻品种上三叶的气孔特性,比较了常规稻与杂交稻气孔差异,并对气孔密度、长度与宽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密度变幅大于气孔长度与宽度;早稻杂交稻剑叶气孔密度、长度与宽度大于常规稻;剑叶气孔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但长度、宽度与密度相关性不显著;晚稻杂交稻剑叶气孑L密度大于常规稻,倒二叶、倒三叶均要小于常规稻;而杂交稻上三片功能叶气孔长度均大于常规稻;杂交稻倒三叶气孔宽度大于常规稻,其他2叶均比常规稻小;上三片功能叶气孔长度与密度、气孔宽度与密度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气孔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 微型集雨工程是以村、户为单元的小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投资小,效益好,群众易学易干。 1 微型集雨工程技术 1.1 集流工程。集流工程由集流场和截流沟埂组成。解决生活用水的集流场一般选用房顶、场院,避开粪坑、垃圾场等污染源;用于农田灌溉的集流场根据因地制宜,方便集水、引水、蓄水、用水的原则,选择高于灌溉地块的自然坡面、路面、田面等。在集流场的下游及两侧修建截流沟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