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半承载式客车车身梁体混合有限元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梁单元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将复杂部件构建体单元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半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的梁体混合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结构进行了强度、刚度和模态分析。并通过静态应力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客车车身结构的应力、位移和模态分析,为客车车身结构的改进和轻量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车身的刚度是汽车的重要力学性能之一,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有限元方法和软件技术在汽车结构分析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文章在CATIA软件中建立了白车身的几何三维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HyperWorks环境中,运用有限元理论分析了静态工况(弯曲工况和弯扭组合工况)下该白车身的刚度特性,并通过对其静刚度的分析和计算,研究了该车身结构不同部位的受力特性;最后将计算结果和实验的结果相比较,验证了理论建模分析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白车身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消防机器人实地的灭火情景,设计一种栅栏结构装配式防火隔爆型消防机器人车身结构,适用于大多数高温燃爆火场救援,提高我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灾的能力,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设计采用具有栅栏结构装配式的低热传导性防爆铝镁合金车身结构,研究车身结合面之间紧固螺栓的最小间距在受到高温时的膨胀变化规律,设计满足于螺栓最小间距的车身壁厚,同时分析各个部件工作时的临界温度设计自冷却装置。同时对装置进行试运行,结果表明栅栏h≤1.4 mm和实验的最大安全间隙吻合较好,车身防爆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4.
李敏  朱恒伟 《河北农机》2016,(12):64-65
本文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新能源客车车身机构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结合拓扑理论,确定了汽车的结构形式,对拓扑后的车身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保证了车身强度。分析证明:在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做到了新能源客车车身的轻量化设计,为新能源客车车身结构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某电动轿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车身结构弯扭组合工况下的静态特性,全面评价了该车身骨架结构的整体性能。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改装轿车车身结构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客车车身振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建立了汽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通过比较计算模态和试验模态,验证了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模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车身减振的改进方案,并且对改进前后的车身结构进行动态特性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能有效减轻车身结构的振动,可以作为控制车身振动,进而控制车内低频噪声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钣金结构车身的静态刚度和动态特性,基于该钣金结构车身,采用结构优化工具,根据电动车的性能要求设计出了骨架式电动车车身,经过对比分析,验证了骨架式结构车身在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前提下,性能还有所提升。为电动车车身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铁  王伟  申晋宪  赵震  白国庆  曹建永 《中国农机化》2013,34(1):169-173,177
为了设计一款适用于高速公路运输的农业物流专用半挂车,以某型全承载式半挂车车身结构为参考,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车身骨架的初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后发现其结构存在缺陷,随后提出新的车身底架布置方案并验证其结构的可靠性.经统计分析后对其进行数据比较,最终确定了“脊柱龙骨式”车身结构的布置方案,完成了新车型车身骨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汽车车身设计后期的反复修改,开发了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系统(VCDICAE)的多目标优化模块,设计了以车身结构刚度和模态为设计目标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可实现在车身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提高车身总体结构性能,从而为概念设计阶段实现车身轻量化提供依据,节约时间和成本。最后结合具体车型的概念设计过程,对该车身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提高了该车身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一阶弯曲频率和一阶扭转频率,验证了多目标优化模块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轿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问题,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轿车车身三维实体模型、网格划分模型,并进行了整车车身空气动力流场分析;考虑到车身(包括底盘)的平滑设计,研究了轿车车身空气动力稳定性能对车身结构优化设计的影响,保证汽车在运行中减少前方的空气阻力,同时减少车尾产生的真空涡流,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思想,根据车辆实际行驶工况和电控空气悬架性能特点,分别设计了车身高位、车身中位、车身低位以及转向工况4种阻尼控制模式,并采用逻辑判断方法制定了各模式间的切换策略,通过Simulink/Stateflow建立了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系统,使得系统能够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最佳的阻尼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模式所侧重的控制目标,分别设计了相应的阻尼力局部控制器,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局部控制性能。最后进行了控制系统的实车道路试验,验证所提出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ADAMS建立了1/4车辆主动悬架的机械模型,运用MATLAB设计了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通过ADAMS/Control模块与MATLAB的接口实现了基于车辆悬架多体模型的主动控制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能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与被动悬架相比显著地降低了车身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对农用机动车电磁制动机构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建立电磁制动机构的模型,进而建立了农用机动车整车电磁制动系统的整体模型.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完成了农用机动车电磁制动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并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对模糊规则的优化,增大了制动力矩且使滑移率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悬架的K&C特性对整车操稳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悬架K&C试验台对试验车辆进行台架试验,根据拟合范围对试验数据进行后处理拟合。基于CarSim软件建立整车参数化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关键参数的赋值对横摆角速度以及车身侧倾角的影响,得出整车操稳性的主要影响参数以及相应的影响规律,为工程实践中的悬架设计、整车底盘匹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已有智能车辆轨迹跟踪控制存在跟踪精度低、鲁棒性弱等问题,结合滑模控制响应迅速、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提出的趋近律通过特殊幂次函数和反双曲正弦函数的组合,提高了系统状态的趋近速度并且平滑和限制了抖振现象,可实现控制车辆平顺快速跟踪参考轨迹。在Simulink软件上搭建了车辆运动学模型并进行轨迹跟踪仿真实验,通过与双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进行对比验证了控制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双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提出的趋近律滑模控制的车辆能更快地跟踪到参考轨迹,横向和纵向误差收敛速度明显增快,航向角抖振现象减弱,系统具有更快的趋近速度,并且抖振现象被削弱。  相似文献   

16.
以某款轿车车身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测量获取零件表面的云状数据,并利用Imageware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且基于NURBS曲面重构理论进行车身造型表面重构,最终实现了车身零部件的曲面重构。与传统的车身造型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7.
根据悬架约束最小化原理,提出一种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与原理,构建了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模型及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各种工况下液压互联消扭悬架动态性能,设计液压互联消扭悬架原理样机,进行台架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液压互联消扭悬架能有效抑制车身振动,控制了车身姿态,协调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与安全性,提高了车辆极端路况的路面通过性能,消除了部分车身扭转载荷,并能实时控制车辆的转向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功率跟随的混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某混联式汽车布置形式,分析确定了车辆行驶模式、模式切换过渡算法、行星排运动学限制模型,提出了基于功率跟随的整车控制策略.利用Cruise和Matlab软件,在Udc-auto循环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式切换稳定,车速跟踪效果好,在车辆中高速加速工况下,可以控制发动机在最低燃油消耗线附近,控制策略和算法是可行的.同传统车辆相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在同一循环工况下节油55.42%.  相似文献   

19.
选取红旗系列车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汽车在设定车速下匀速行驶,建立汽车的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采用通用仿真软件Matlab进行仿真建模,并运行仿真模型进行线性分析。通过对方位角(航向角)γ、质心侧偏角β、车身侧倾角、转向盘转角θ等参数的仿真,分析汽车在理想工况下的行驶稳定性,同时分析这些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为其他实际工况下汽车稳定性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和监管是中国城市大气环境改善的重点工作之一。利用典型在用车,对国家标准GB18285—2005规定的双怠速法、ASM法、VMAS法和IM195等在用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ASM和VMAS两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