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京九铁路与江西农业的发展戴兴临,刘满凤全国重点工程京九铁路将于1996年建成通车,该铁路将成为我国又一条新的经济大动脉,对沿线各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事业的腾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京九铁路从南到北贯穿了江西省的赣州、吉安、宜春、南昌、九江等五个地...  相似文献   

2.
江西九江百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九江东大水电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西瑞金百春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1000万元创建的一家大型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示范企业。现饲养有5万只獭兔良种,年可向省内外农户提供200万只优良种兔。该公司环境优美,设备精良、管理有序、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动了中国农业区域分工的进程,其变化主要表现在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差异的变动中,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1980-2000年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趋异是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变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江西的水旱灾害与生态变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怀林 《农业考古》2003,(1):203-215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百四五十年间 ,是中国历史巨变的时代 ,社会制度产生质的变化 ,经济文化跳跃式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相应地呈现大变异。江西地区的社会与生态的变动与全国大趋势一致 ,是国家大局中的一个实例 ,同时有自身的地区性特点。本文着重分析近代以来江西的水旱灾害 ,及其与生态环境相关的问题。一、剧变中的江西社会1 .九江开埠后的新动向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江西地区虽然远离列强侵略我国的战火 ,但是不平等条约定下的“赔款” ,却同样压到了江西人的头上。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861年九江开埠 ,设立租…  相似文献   

5.
江西农业科技现状及发展对策●姚睿钦一、“八五”以来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八五”以来,江西的农业科技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就令人瞩目。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体系形成规模。在科研机构方面,全省...  相似文献   

6.
陈金凤 《古今农业》2005,3(4):61-67
唐代饮茶风俗的盛行与茶叶需求量的大增,刺激了江西地区的茶叶经济的发展,江西成为全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茶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西农业经济结构,推动了江西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进步,为江西经济在唐代的中部崛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西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西的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种植连年丰收,传统种养业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农林牧渔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改观,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就,农民持续增收,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然而,对江西农业而言,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江西粮食生产的优势,使江西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的地位不变,以保持江西农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等。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九江市位于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历史上曾是我国“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辖九县一市两区,国土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452.8万,其中农业人口354万,耕地总面积338万亩,森林面积1170万亩,水域面积49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04万亩。九江农业“八五”期间曾以“两花”著称于江西:“金花”油菜最高年总产达2.7亿斤,“银花”皮棉最高年创下220万担的记录。“九五”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农村经济开始驶入快车道,实现了“四个提高”…  相似文献   

9.
沿江开发对江西九江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气候、水资源、土壤、水域,探讨了九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探讨了九江具有农业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优势明显,农业专业化生产布局框架初步形成的农业发展特点,以及棉、麻、林业和渔业具有的规模和产值比较优势.指出随着沿江开发的逐步深入,九江农业面临着耕地不断减少,作物产量下降,水产品受到严重的污染威胁.提出九江农业发展必须保证一定数量基本农田,调整作物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20年江西省统计数据,对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EKC检验,并用LMDI分解模型对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缓慢上升—快速下降”3个阶段,农业碳排放量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出典型的倒“U”形曲线的特征,其拐点出现在2015年,此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39元;(2)农业经济水平是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效率是主要的抑制因素,农业生产结构既有增排效果也有减排效果,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碳减排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助于减少江西的农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农业结构的合理化 ,农业结构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农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改善 ,便是农业结构效率的体现。本文用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对甘肃省不同地区农业结构效率进行了评价 ,为及时合理地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黄爱华 《农业考古》2012,(6):374-377
江西地处中国内陆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平原地区,物产丰盛,资源丰富,农产品的种类繁多,盛产稻米等多种农产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历来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江西农业生产规模偏小,总量不大。近几年来,在推进全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中,农业获得了较快的增长,尤其在中部省份是以粮食、水产、山林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优势较  相似文献   

13.
开发治理鄱阳湖之浅见●杨永琳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江西的一块“宝地”,开发治理鄱阳湖对振兴湖区经济和全省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开发治理的指导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建立具有湖区特色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稳定粮、棉、油、肉生产,有...  相似文献   

14.
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劳动力的智力结构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农民传统观念的转变四个方面;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经济的适应主要体现在服务方向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层次结构与技术结构相适应、规模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相适应、布局结构与经济发展布局相适应五个方面。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江西农业发展概略 江西地处长江南岸,南岭之北,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据修水山背遗址出土的水稻遗迹可知,在江西栽培水稻的历史至少有四千五百年之久。1974年清江县吴城发现的商代遗址,也表明远在三千—四千年前,江西就和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有着密切关系。 春秋时期,江西属楚国。秦代为九江郡的一部分。汉时则为豫章郡,设十八个县,这时鄱阳湖沿岸、赣江及抚河两岸的农垦活动相继兴起。采伐下来的木材,当时成为重要输出物  相似文献   

16.
早稻转化为肉势在必行余欣荣江西是全国水稻主产省,粮食是江西的一大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粮食优势转化为畜牧优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当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向早稻要肉,建畜牧大省,是稳定农业,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51-6253
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这2种生产过程的关系。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符合自然规律,有着具体的客观环境要求,是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统一。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是指以保持生命活力的农业生物为对象所进行的人的生产劳动过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再生产和农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农业生产力包括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2个方面,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必须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关系是: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农业自然再生产能力与经济再生产能力的变动方向一致;农业经济再生产对自然再生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江西"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江西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资源污染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和农村治理结构不科学等问题,并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出了全面深化农业生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减少农业资源污染,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协调农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治理结构科学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降低农业成本、探索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路径明确了方向。基于2001—2016年新疆棉花产业生产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影响棉花产量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从生产条件、人力要素投入、物质投入、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11个相关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判定各驱动要素与新疆棉花产量变动之间的灰色关联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各驱动要素与棉花产量间的回归模型;基于通径分析方法对其相关系数进行分解,区分各驱动因素对棉花产量变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棉花种植面积是新疆棉花产量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化肥折纯量与棉花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结合江西"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江西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资源污染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和农村治理结构不科学等问题,并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出了全面深化农业生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减少农业资源污染,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协调农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治理结构科学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