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稻田蜘蛛区系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中北平原稻区常见的稻田蜘蛛有9科25种,其数量占捕食性天敌的80%以上。早稻田以微蛛所占比例最大;晚稻田除微蛛外,狼蛛和球腹蛛也有较大的比例。稻田蜘蛛数量变动与稻叶蝉、稻飞虱的消长大体一致,对这类害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晚稻后期仍需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比较拜耳药剂与常规药剂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拜耳药剂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常规药剂,在科学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能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中后期是多种害虫并发时期,也是药剂进行总体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稻田主要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单·吡啉。在稻飞虱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或螟虫卵孵高峰期,每666.7m2用单·吡啉100g对水常现喷雾,适期用药1次,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的防效均达95%左右,显著优于目前推广的药剂,是当前水稻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善思纳米航空农药水性制剂200 mL/667m2防治稻飞虱药效对比试验,在早稻中期和中后期各喷雾1次,对第三、第四代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和农户自用药剂防效,且持效期长,可将早稻后期稻飞虱控制在为害损失水平之下并获得增产,表明该药剂是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稻飞虱飞防的理想药剂,可以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绿色稻米生产中,采取农业防治的各项措施,避开或减轻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药剂防治的减少和科学用药,保护了害虫的天敌,减轻了害虫尤其是中、后期稻飞虱的发生,从而根本上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形成良性循环。药剂防治作为应急防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以尽可能地减少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是蕲春县水稻上主要害虫,近些年来连年大发生,为寻找到更多更好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于2010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3年孝感市孝南区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表现为前期发生量不大(主要是二、三代),后期发生重(主要是四、五代),重发生代区域性强。全区中、晚稻种植面积2.5万hm^2,稻飞虱发生5.9万hm^2次,防治6.9万hm^2次,虫口夺粮1.8万t,取得了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全区中、晚稻无一块田因病虫危害造成减产绝收现象,为我区的粮食高产、稳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药剂诱导稻飞虱再猖獗及科学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典型的再猖獗型重大害虫。害虫再猖獗包括生态再猖獗和生理再猖獗,前者主要由药剂杀伤天敌使天敌功能崩溃引起,后者指药剂刺激害虫生殖导致害虫增殖倍数显著增加。刺激稻飞虱生殖的药剂包括大部分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及一些除草剂和杀菌剂(如井冈霉素、多菌灵)等。通过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基因沉默试验证实化学药剂刺激稻飞虱生殖主要涉及与生殖和代谢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但同一药剂对稻飞虱组团物种产生物种间基因功能生态位分离。这就需要在深入理解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中组团物种的正负效应和生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用药技术设计。本文综述了一些农药对稻田害虫天敌行为、生殖、捕食功能及稻飞虱生殖影响的机理,并基于同种药剂对稻飞虱组团内不同物种生殖的相反效应,提出稻飞虱多物种共存时的科学用药技术。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我县晚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近几年来我县稻飞虱发生严重,已成为我影响我县粮食高产稳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探索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我们在江西省泰和县冠朝镇冠朝村的晚稻田中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华琼 《湖北植保》1999,(5):29-29
笔者下乡调查时,听到不少农户反映,小小稻飞虱真难治,三番五次用药防治,效果仍不理想。怎样才能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呢?在药剂防治上要求打准、打狠、打省。关键在打准,准中求狠,准中求省。准在用药时间上,狠在用药质量上,省在防治效果上。其措施如下:1 查准虫情  稻飞虱具有繁殖力强、产卵量大、暴发性、群集性、隐蔽性强、喜荫蔽、喜潮湿的特点。主要是常群集在稻秆基部和稻株间为害,扒开稻蔸检查时,它会绕着稻株横爬,躲向暗处,容易逃过人们的眼睛,因此在调查虫情时,要特别注意掌握这个特点。此外,稻飞虱危害时多在田块…  相似文献   

11.
洪海林 《湖北植保》2015,(3):50-51,60
<正>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12千hm2,其中:早稻41.5hm2,中稻64.4hm2,晚稻42.1hm2。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我市稻飞虱发生面积174.1hm2,防治面积272hm2,挽回损失3 700.20万kg,实际损失727.99万kg。稻飞虱发生特点稻飞虱常年发生特点稻飞虱的发生与水稻种植类型的关系咸宁市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  相似文献   

12.
烯啶虫胺10%水剂是最新投入市场的烟碱类新一代杀虫剂品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验证其防治稻飞虱、烟草蚜虫田间防治效果,为楚雄州水稻、烟草生产使用新型药剂提供应用技术依据,2010年进行该项试验,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稻病虫发生严重、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的状况,秀山县植保植检站开展以稻飞虱为重点的减量用药防治技术研究,探讨水稻病虫药剂防治模式,达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节约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和保护天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25%黑光灯乳油用100ml/667m2,50%二溴磷乳油用140ml/667m2,对晚稻后期褐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平均防效分别达95.3%和96.3%,是防治晚稻后期(乳熟期)褐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5.
选取4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药剂对稻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5%吡蚜酮悬浮剂25~30 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 g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 g对稻飞虱的防治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这3种药剂可作为稻飞虱防治的轮换药剂,而20%异丙威乳油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6.
0.3%苦参碱水剂防治晚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植物源杀虫剂0.3%苦参碱AS1500倍液对晚稻后期高密度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3、7d的防效分别达到87.5%、92.9%和95.9%,均优于80%敌敌畏、25%扑虱灵、10%吡虫啉等常规药剂,防效差异性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是昭平县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全县以褐飞虱为主,其种群比例约占80%,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约占15%左右。往年大都为中等偏重发生,但是2005年晚稻则特大发生,有的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给晚稻产量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此,笔者对2005年晚稻特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稻飞虱综合防治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1 2005年晚稻稻飞虱发生概况2005年晚稻稻飞虱发生程度为特大发生,来势凶猛。如昭平镇9月27日在观察区调查,百丛虫量高的达65 200头,低的6 600头,平均28 700头;黄姚镇、昭平镇9月26日观察,百丛虫量高的达55 800头,低的5 200头,…  相似文献   

18.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90年代以来,国内农药厂家生产出许多防治稻飞虱的高效药剂。笔者于1999年晚季选用几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吡虫啉类农药(四季红、大功臣、蚜虱净)用于防治稻飞虱进行对比试验,探讨其使用技术,验证防治效果。1试验设计步骤1.1供试药剂及处理试验设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防治白萝卜蚜虫、烟粉虱安全高效的药剂,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残留,使生产的白萝卜符合出口国要求,我们选择了几种药剂防治白萝卜蚜虫、烟粉虱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表明,在蚜虫、烟粉虱混合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667m2,其药后5d、7d对蚜虫校正防效达到97.8%、95.8%;用1%除虫菊素-苦参碱微囊悬浮剂75mL/667m2,其药后5d、7d对烟粉虱校正防效达到73.9%、78.2%,在生产上应每隔7d用药1次,连用2次。以上2种药剂对白萝卜安全且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四代稻飞虱预测式的建立朱才荣(浙江桐乡市农林局病虫测报站314500)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市以褐稻虱为主的第四、五代是为害晚稻中后期的主害代,常年经防治后,仍受稻飞虱危害而损失粮食多达上百万公斤,尤其是在大发生年份不防治、防治失时或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