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西藏波密县青稞生产中存在的黑穗病、虫害以及倒伏等问题,促进波密县青稞种子包衣剂的更新换代,以青稞喜拉22号为参试品种,以当地常规产品戊唑醇种衣悬浮剂为对照,研究灭菌唑种衣悬浮剂、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3种新型种子包衣剂组合对青稞的生长及黑穗病的效果。结果表明,"灭菌唑种衣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和"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处理青稞种子后,青稞出苗率高,出苗整齐,长势旺盛,黑穗病抗性强,显著优于当地常年使用的戊唑醇种衣悬浮剂种子包衣剂,更优于不使用种衣剂(空白对照)的青稞种植方法。建议西藏波密县用新型种衣剂组合"灭菌唑种衣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和"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寡糖·噻·氟虫种衣悬浮剂"进行青稞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欧洲和美洲主要甜菜生产国,把甜菜种子外表菱角加工去掉,成为表皮光滑,然后用农药(杀虫和杀菌剂)和甜菜苗期生长时所需的氮、磷、钾等肥料,混合制成种衣包在种子外面。甜菜锈病是种子表面带茵,有了种衣以后,如果用洗涤方法去检锈病,洗涤后种衣全部被水溶解,经过离心,离心管底部全是药泥,无法检验,我们的作法是:称取带种衣甜菜种子150g,倒入内径15cm的磁碾钵内碾磨,碾磨后种衣破裂并把种衣碾成粉末,过筛(孔径1.5~2.5mm),每碾磨一次过筛一次,经过3~4遍碾磨过筛,绝大部分种衣可以去掉,只有个别种子上还有种衣,再用镊子挑拣一遍,这种方法,每一品种去掉种衣仅用15~20分钟。最后称取去掉种衣的甜菜种子  相似文献   

3.
伊犁绢蒿种子天然种衣与水分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新疆平原荒漠地区的伊犁绢蒿种子天然种衣(也称膜)的吸水速度、吸水量、失水性、种子脱膜方法、天然种衣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天然种衣吸水速度高、吸水量大、失不时间长,有利于干旱条件下种子有效利用水分、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衣剂加钼防治大豆立枯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大豆种衣剂(重庆种衣制厂产),钼元素; 大豆种子;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及带菌土壤。 (二)方法: 1.种子处理。取大豆种子500g5等份,每份100g,分别记为B0,B1,B2,B3,B4,对B0不作任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继续前文[见本刊1999(3)期]再介绍3种姬小蜂。文中所用名词术语主要参考《中国经济昆虫志第34册小蜂总科》[1]。1潜蝇姬小蜂Diglyphusisaea(Walker)[1,2]11形态特征雌蜂体长12~20mm,狭长形,全体蓝黑色...  相似文献   

6.
张生芳 《植物检疫》2004,18(4):255-256
以下列出俄罗斯2003年3月31日批准并在<植物保护与植物检疫>第6期发表的一、二类检疫性害虫名单.与过去的名单相比较,规定的害虫种类变化较大,作者对其中6种不太熟悉的害虫(标号)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多抗1号抗稻瘿蚊遗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明确抗源大秋其的衍生品系多抗1号对稻瘿蚊抗性的遗传背景,测定了多抗1号与感稻瘿蚊品种及不同抗稻瘿蚊基因抗源的杂交F、F2、F3和T1的抗性分析抗性分离比例,研究了多讥号对稻瘿蚊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一些有代表性抗源抗性基因的等位必关系。结果表明,多抗1号地广东稻瘿蚊的抗性由显性主基因控制。它的抗稻瘿蚊基因Cm-6、aleuang152、BG404-1、OB677的抗稻瘿蚊基因不等位,民羊山占的抗稻  相似文献   

8.
种衣剂不能用于农作物叶面喷雾种衣剂是一种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于一体的药、肥复合塑制剂,它只用以种子包衣,以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近年来农业生产上种子包衣面积逐年扩大,在防虫、防病,促进农作物增产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一些农民由于对种衣...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小麦根质膜透性与质膜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0.5和-1.0MPa PEG根际胁迫下,不同抗旱性的两种小麦根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质膜相对透性增加;脱氢酶活性下降,不抗旱的郑引1号比抗是进品种陕合6号变化幅度大,采用两相分配法分离纯化根质膜,结果表明,郑引1号质膜蛋白含量始终低于陕合6号,在水分胁迫下,郑引1号膜蛋白含量分别下降39%和51%,而陕合6号小麦膜蛋白增加31%和19%,对纯化膜的分析表明,小麦根质膜脂肪得由豆蔻酸(14:0)、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北京大兴、顺义、通县等西瓜主产区采集,经单孢分离得到的8个西瓜枯萎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分化研究。应用国际通用的3个鉴别寄主SugarBaby、charlestonGray、calhourGray和国内京欣1号、苏蜜1号2个品种,采用全国协作组统一的苗期抗病鉴定方法,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菌株均系同一生理型,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1号。  相似文献   

11.
对分别属于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turcicum)1号和2号生理小种的致病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薄层扫描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发现,两个小种的毒性组分不同。2号小种可分离到I(Rf0.50)、Ⅱ(Rf0.36)、Ⅲ(Rf0.67)、Ⅳ(Rf0.80)、Ⅴ(Rf0.13)、Ⅵ(Rf0.25)6种组分,而1号小种最多可分离到除Ⅳ以外的其它5种组分,这些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紫外吸收。对在200~360nm有明显紫外吸收的4种组分(Ⅰ、Ⅱ、Ⅲ、Ⅳ)的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只有组分Ⅲ对带Ht1基因和不带Ht1基因的Oh43和B372对玉米自交系不具任何致病活性,组分Ⅰ、Ⅱ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而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却无毒性。值得重视的是组分Ⅳ的致病特性与组分Ⅰ、Ⅱ正好相反,即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却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没有致病作用。结论指出,Ht-毒素的TLC组分Ⅰ、Ⅱ、Ⅳ玉米斑菌诱致玉米发病的主要活性成份,其中组分Ⅳ是2号小种与Ht1基因玉米互作的特异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中保”防治棉铃虫效果好湖北省植保总站顾卫东30%中保1号、2号乳油,是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用两个有机磷和一个菊酯复配而成的,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新型杀虫剂。中保1号乳油外观淡黄色至棕黄色均相液体,中保2号乳油外观为棕黄色均相液体.两种乳油水份含量均小于0...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白粉病小种毒力变异动态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小麦白粉病小种毒力变异动态简报1984~1993年我组对全国小麦白粉病菌毒力进行监测。按八进制命名小种,编号愈大毒力愈强(或毒谱愈宽),我们把侵染1~3号鉴别寄主的1~7号小种称为低毒力小种;侵染1~6号鉴别寄主的11~77号小种称为中毒力小种;...  相似文献   

14.
深圳地区松墨天牛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自配PE-1号、PE-2号、PE-3号引诱剂比日本产的ホドロン: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的数量分别提高28.57-34.62%、71.33-84.62%、102.05%;PE-3号引诱剂诱捕防治松墨天牛的效果达82.61%;PA-22号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的效果达77.46-79.84%;PA-22号引诱剂与1:1的氧化乐果并用,对松墨天牛的诱杀率为71.93-89.86%;林间防治效果达81.64%;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是东台市主要粮饲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2.5万hm2,其中麦套茬口2.1万hm2。主要品种是苏玉9号、掖单13号、掖单4号和西玉3号等。近年来 ,玉米病虫害出现了新的特点 ,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主要病虫发生特点1.1小地老虎破坏性强 ,玉米苗期威胁大。常年越冬代成虫3月间即迁入当地产卵 ,卵多产在酸模、小蓟等杂草幼苗叶背和嫩茎上 ,或枯草根茬和土块上。幼虫6龄 ,初孵幼虫可昼夜在心叶内取食危害 ,将叶片咬成小孔 ,展叶后有排孔 ,3龄后昼伏夜出将茎叶咬成缺刻 ,嫩茎不咬断形成枯心 ,4龄后则切茎 ,并能…  相似文献   

16.
38%照星1号乳油是江苏东台农用药剂厂开发研制的防治稻棉害虫的新型杀虫剂。经过江苏、安徽两省农药检定所对二代棉铃虫、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表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防治二代棉铃虫的药效在667m2用38%照星1号乳油50g、60g、70...  相似文献   

17.
3个水稻持久抗瘟性品种的抗性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广谱感瘟籼型品种B40分别与3个持久抗瘟性籼型品种Tetep、湘资3150和谷梅2号杂交。3个组合的F和F及双亲在苗期用Zh-2-1菌株喷雾接种。结果表明,Tetep、谷梅2号和湘资3150均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试验菌株的抗性,其中前2个品种的基因间表现重叠效应,后1个品种的基因间表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8.
防治棉铃虫的新型复配制剂──40%富力特1号湖北省植保总站周国珍40%富力特1号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病虫害防治专家,应用生化技术,采用一系列微生物发酵产物与有机磷农药配制的新一代高效、广谱、低毒杀虫剂,被国家评为火炬计划成果。现由江苏省东台市农用药剂厂一...  相似文献   

19.
旱地小麦不同品种旗叶衰老代谢比较研究及利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旱地条件下冬小麦品种郑旱1号,豫麦2号和豫麦41号的地衰老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豫麦41号旗叶表现早衰特征,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解较快,灌浆后期O^-2产生和MDA积累快,叶功能迅速下降,郑旱1号小麦旗叶衰老较迟,后期叶功能强,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豫麦2号旗叶衰老居中,耐旱性中上等。旱地小麦应选择那些耐旱性和丰产性协调,叶功能期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10%农得利1号防除稻田杂草药效试验湖北省荆州市植保站(434100)吴嗣勋吴涛李大勇我站受江苏省大丰市农药厂的委托对该厂生产的稻田除草剂10%农得利1号可湿性粉剂,进行防除晚稻田杂草试验,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