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含量水平揭示棉田深翻(深翻60 cm)对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MSM选择性培养基和水筛法分离土壤中的微菌核.[结果]深翻棉田土壤中的棉花黄萎菌微菌核数量低于常规棉田,深翻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程度也轻于常规棉田,说明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试验明确了棉田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1年内有2次比较明显的消长,现蕾期出现第1个高峰,到吐絮期出现第2个高峰,微菌核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深翻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91 1,常规棉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450 3.[结论]棉田深翻能有效的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黄萎病是影响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棉田长期连作,缺乏倒茬条件,导致该病病情不断加重,影响棉花产量。而深翻是控制黄萎病的有效措施。基于此,以棉花黄萎病为出发点,简述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原因,分析深翻对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探究棉田深翻后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深翻对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是威胁棉花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棉田长期连作,没条件倒茬,黄萎病发病情况逐年严重。通过几年的大量实践,证明深翻在抑制黄萎病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介绍了目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深翻对抑制棉花黄萎病情的效果,并总结了棉田深翻作业后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棉田深翻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利国 《农村科技》2009,(12):17-17
因我团长期大面积种植棉花,使得农田无法进行轮作倒茬,枯、黄萎病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益加重。为此,2009年我团引进了悬挂式单铧翻转深翻犁用于棉田深翻作业,1年的示范试验表明,深翻既改良了土壤结构,防治了病虫害,又显著地提高了棉花产量,每667米2增产35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5.
0引言由于棉田长期连作,农三师五十团棉花枯、黄萎病致病菌在土壤逐步累积,每年都有一部分棉田枯、黄萎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产量。2007年,我们根据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棉花枯、黄萎病在不同发生程度下,应该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无为县是我省产棉大县,植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棉花生产迅猛发展,棉田面积由90年代初的1.06万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3.3多万公顷,面积、总产连续8年居全省之首。目前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60万公顷。随着国家对棉花市场的放开,棉花市场变化大,价格或高或低,棉花效益不稳定,但我县推广棉田间作套种,发展高效立体种植,极大地提高了棉田效益。1青菜 莴苣-乳瓜 棉花青菜选用“苏州青”、“矮脚黄”等良种,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在畦中间1.2米处按行距20厘米移栽5~6行青菜,青菜于次年2月底3月月初让茬。让茬后深翻,晒垡接栽乳瓜。乳瓜选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特点、发病条件,从棉田耕作、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简要分析了诱发棉花枯、黄萎病的不当管理措施,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或减轻棉花枯、黄萎病的适宜管理技术,以期为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施用腐植酸复合肥防治棉花枯萎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田施用腐植酸复合肥防治棉花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具有抑制病菌的作用,对棉花根系损伤具有愈合作用,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可增加棉花的生长能力;改善了棉田的土壤条件,具有兼防黄萎病、立枯病、红叶茎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通过嫁接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已明确抗黄萎病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海7124和Pima90为砧木,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湘杂棉21和感病品系冀棉11为接穗,完成4个嫁接组合,将其种植在连作棉田,调查嫁接棉花和非嫁接棉花的棉花黄萎病、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嫁接棉花和接穗对照相比,棉花黄萎病明显减轻,有些嫁接组合的抗病性达到高抗水平。和接穗对照相比,多数嫁接组合的株高和果枝数高于对照,嫁接对多数嫁接组合的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衣分、铃重以及纤维品质的大多指标影响不显著。4个嫁接组合的结铃数/m2、籽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各自的接穗对照。【结论】选取合适的砧木和接穗嫁接组合,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提高连作棉田的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选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如在2005年棉花黄萎病大发生的情况下,故城县种植的棉田病株率一般为1—2%,最高不超过5%,常规棉田15—20%。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棉花即将进入生育中期,据调查,2010年气候因素及棉田环境有利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预计老棉区和种植抗病力弱的品种棉田,该病将呈大发生趋势。为了努力控制黄萎病的发生并减少损失,呼  相似文献   

12.
毛红辉 《农村科技》2012,(10):44-45
2%宁南霉素生物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新型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延长病菌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调节植株机体代谢,从而对植物病毒TMV、PYV、MV引起的病毒病及多种细菌性、真菌性病害防效显著。为验证该产品在棉花上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44团推广中心安排了大田试验,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安排在44团28连8号地,试验地为滴灌棉田,土壤为粘性土,肥力中等,前茬棉花。供试棉田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率达到50%~60%以上,个别  相似文献   

13.
研究根健康制剂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棉田滴施根健康4 500 g/hm2对棉花枯黄萎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更好地协调棉花根系周围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多作物及天敌均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疆地区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面积约占棉花总播面积的20%~30%,发病重的棉田损失严重。因此,摸清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流行规律,制定出合理有效综合防治措施是保证北疆地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的地域分布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调查了邯郸、邢台、衡水、石家庄、沧州、保定、廊坊等65个市县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相对病情指数的大小,结合各市县棉花自然播种面积,将河北省中南部棉花黄萎病发生区分成重病、中度和轻病3类。并根据棉花黄萎病自1986年到1994年的发生情况进行查档发现,黄萎病病因逐年上升。根据时间序列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表明,1995年棉花黄萎病病四百分率逐将增加,随着棉田面积的逐渐加大,黄萎病对生产的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越来越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也是棉农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发生棉花黄萎病的病株叶片变黄,结铃少,落铃率高,发病严重的棉株叶片几乎全部脱落。棉田一旦发生黄萎病,很难除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黄萎病为检疫性病害,可造成大面积的棉株死亡,蕾铃脱落,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长,是当前对棉花危害最重的病害。其发生之快,令人堪忧,如1997年全国普查时发病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12%,而到2007年迅速发展到50%-6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农田棉花长期连作下土壤钾的消耗特征,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棉田土壤剖面钾含量分布的影响,为绿洲棉田土地利用、管理和棉花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南疆宜棉区分别选择初垦1年和连续植棉5年、15年、20年、30年的连作棉田以及连作30年后采用深翻(60 cm)和水稻轮作措施的棉田,研究0—100 cm土壤剖面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连作棉田土壤剖面全钾和速效钾自上而下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40—50 cm土层最低;连作年限不同的棉田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层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发生明显分异。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上部0—20 cm耕作层含量先升后降,中部20—70 cm持续下降,下部70—100 cm有升高趋势。对长期连作棉田进行深翻,土壤剖面0—60 cm各土层全钾含量趋于平均化,中部土层速效钾的释放增强,棉花全生育期可维持较高的水平。采取棉花与水稻轮作,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自剖面上部至底部沉积的趋势明显,淋溶损失增强,下茬棉花全生育期0—40 cm速效钾含量偏低。【结论】棉花对土壤钾的消耗较多,每年通过籽棉收获从棉田迁出的钾每公顷可达63 kg左右;棉花长期连作对砂性土壤剖面中部钾消耗严重,以40—50 cm耗竭最重;深翻可打破连作条件下钾含量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状态,显著提高剖面中部钾含量,并能促进速效钾的释放;稻棉轮作加速了钾的淋溶损失,导致后作棉花生育期间土壤钾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在砂性土壤上进行稻棉轮作应加强后茬棉花钾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正本市棉花主要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棉苗蚜、棉叶螨、棉盲蝽、烟粉虱、地下害虫、棉苗病、棉铃病、杂草等。为切实做好棉花病虫草害防治,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我省2018年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请各地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着力抓好关键措施落实,科学有效控制棉田病虫为害。1播种期1.1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推广"秋耕深翻,压盐保墒,培肥地力"等健身栽培技术;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块要与非锦葵科作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越来越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也是棉农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发生棉花黄萎病的病株叶片变黄,结铃少,落铃率高,发病严重的棉株叶片几乎全部脱落。棉田一旦发生黄萎病,很难除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