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江县茶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茶叶面积已发展到8 333.3hm2,成为广西茶叶生产大县,但三江茶叶品牌少、茶叶品牌知名度低、茶产品附加值低。茶叶品牌已成为制约三江茶产业发展因素之一。为了使三江茶叶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发挥山区特色优势,培育打造三江绿茶名牌产品,笔者就三江县绿茶品牌化经营情况及品牌发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5,(7)
<正>茶资源综合利用是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松阳县将茶产业确定为农业支柱产业,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区域品牌,按照"质上提升、链上延伸、服务提高"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联动的全产业链经营,提升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该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总产值来源于茶产业,茶叶已成为松阳农民增收的重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域之一,其茶产业以绿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把茶叶生产纳入整个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之中,茶叶的品牌构建呈现出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的转变,先后经历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一县一品”战略的实施、“浙江绿茶”品牌战略的提出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襄阳高香茶是具有"高栗香、滋味醇、汤色亮、耐冲泡"品质的绿茶,主要产于襄阳市西南山区的南漳、保康、谷城三个茶叶主产县,具显著的地域性。通过引进国内名优绿茶品种试验对比,筛选出鄂茶1号、龙井长叶两个适制襄阳高香茶无性系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由广元市农业局申报的"广元黄茶"和"广元纯黄茶"于近日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定,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元黄茶"和"广元纯黄茶"品牌的创建和打造,对加速推进广元市名优富硒富锌茶、有机茶、高香茶、保健茶基地建设,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茶业发展支撑能力,做大做强米仓山茶叶品牌,挖掘和弘扬博大精深的茶叶文化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湄潭是典型的农业县,茶产业是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湄潭县对茶产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和政策扶持,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湄潭"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的理念,把湄潭定位打造成"全国茶叶产业强县",从基地、加工、品牌、市场、文化、产业融合方面大力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有力推动全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湄潭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为全国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四川农业科技》2014,(7):62-62
由广元市农业局申报的“广元黄茶”和“广元纯黄茶”于近日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定,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元黄茶”和“广元纯黄茶”品牌的创建和打造,对加速推进广元市名优富硒富锌茶、有机茶、高香茶、保缝茶基地建设,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茶业发展支撑能力,做大做强米仓山茶叶品牌,挖掘和弘扬博大精深的茶叶文化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阳茶叶产业化发展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毛尖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位居中国十大名茶的前列。茶叶产业化发展可以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对发展信阳茶经济,打造中国茶都,实现富民强市,助推信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信阳优越自然生态条件、悠久的种茶历史、丰富的品牌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以及茶产业产业链长,经济效益明显、发展背景雄厚、政策支持力度大等几个方面对信阳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归纳总结,以期对信阳毛尖产业化迅速形成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67-270
分析了万州茶产业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万州茶叶具有品质高、企业经营模式多样、产业规模处于扩张阶段、本地市场占有率提升潜力大、互联网市场有待开发等特点,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煤改气成本高昂、补贴措施有待改进、部分茶企生存困难、"三峡"茶叶公共品牌打造面临挑战等问题。为了做大做强万州茶产业,建议政府部门:补贴有机食品(茶叶)认证和绿色食品(茶叶)认证的茶叶企业;统筹规划万州茶旅发展;举办"三峡茶"品鉴年会;组建万州茶叶集团。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大悟茶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打造"大悟绿茶"品牌的对策,以期促进大悟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三产融合的有效产业之一,茶产业不仅能为农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还在实现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公共品牌价值不断增加。根据三江县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阻碍茶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应立足于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打造"三江茶"的品牌特色,建设一批优势龙头茶叶企业,延长茶产业链,促进茶产业三产融合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盐津县茶叶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茶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方面浅述了盐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方向。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加大对茶叶品牌的宣传推介,全力打造"盐津小叶茶"品牌,在产品定位、品牌塑造上多下功夫,整合资源,努力提高盐津县茶产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7,(19)
简析了将乐县茶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以创建知名茶叶品牌、积极引进茶树新品种、转变茶产业模式、依托茶业公共品牌"尚书品"的平台,着力打造拥有将乐特色的茶产业。  相似文献   

14.
宣州区是全国绿茶生产一类适宜区、是全国茶叶重要产区、是绿茶出口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安徽省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项目重点建设区。近些年,宣州区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发展瓶颈。结合宣州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调研分析宣州区茶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力图从基地建设、品牌建设、技术支撑、联合体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宣州茶产业发展对策,以实现宣州茶产业振兴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茶叶产业是新化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新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并主推新化红茶,打造出"一县一特一品牌"的茶叶主导产业,从政策、园区、品牌、产品质量、科技等层面全面推动红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新化县茶园面积4800多公顷,采摘面积2500多公顷。全县现有涉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1家,拥有区域公共品牌1个、企业品牌33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万源为个案,通过梳理达州市茶业历史,分析当地茶品质特色,论证达州市茶产业冠名"富硒茶"的可行性,以探寻达州市茶业产品发展方向,利用"巴山雀舌"品牌提升达州茶叶产业形象。为促进达州市优质绿茶产业发展,从原料生产、严格制度、市场开拓、队伍建设、研究机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8日,飘荡着浓郁茶香,被漫山茶树包围的中国著名绿茶西湖龙井茶原产地龙井寺,见证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杭州市委、市政府与在杭"国字号"茶叶机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简称"两会两所两中心一馆一系"),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进行研讨.共同致力于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确立杭州在全国茶领域的展示中心、培训中心、质量技术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地位,全力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  相似文献   

1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茶叶产量逐年增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而近年来,茶叶逐渐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产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方向延伸.同样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旅游业与茶产业有共通之处.我国茶文化旅游是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的新模式,以茶带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原则.充分利用茶区丰富的茶叶资源,让游客深入茶乡,感受茶文化,提高旅游体验.通过建设休闲茶园,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让乡村环境美起来,由茶园向公园转变,实现宜游、宜养(养身养心)双收;可以让生态、美丽成为资源,由生产向经营转变,实现宜业(致富)、宜居、共赢.  相似文献   

19.
建瓯市是福建省重要的乌龙茶种植与生产基地,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规模、品牌与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几方面的关键问题.新时代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应该从致力打造茶叶品牌、建立优质生态茶园、政策扶持推进产业持续发展、茶旅融合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战略推动.  相似文献   

20.
茶产业是贫困山区精准脱贫支柱产业,总结以茶扶贫成效和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实现贫困山区稳定脱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贫困山区5个茶叶主产县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贫困山区形成了"茶县-茶村-茶基地"现代产业格局,"公共品牌-龙头企业-服务商"协同发展路径、"茶企-合作社-茶农"利益联结机制、"管护-加工-旅游"的茶农增收途径、"东西协作"的产业扶贫模式,但也存在基地标准低、品牌实力弱、茶企规模小、产业链混乱等问题,因此应充分意识到茶产业面临的风险,通过稳定种植规模、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训、提升茶品牌魅力、壮大龙头企业实力等措施,助推贫困山区"以茶扶贫"为"以茶兴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