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农村贫困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根源于其积淀的贫困文化,要实现农村富裕,关键在于要解决农村的贫困文化问题。"输血"或"造血"式扶贫之所以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的贫困文化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着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脱贫致富。本文在对贫困文化进行界定之后,对其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进而探讨如何消解贫困文化,实现文化富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丰春 《现代农业》2007,(11):105-106
贫困文化是我国农村贫困的根源。"输血"或"造血"式扶贫之所以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的贫困文化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着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脱贫致富。本文在对贫困文化进行界定之后,对其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归纳,进而探讨如何消解贫困文化,实现文化富民的途径,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借鉴和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当城里的孩子为中考能不能上名校而烦恼时,一些山里的贫困女童却在为会不会被催着嫁人、能不能继续念书而发愁。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男孩读书,女孩喂猪,如果让女孩读书,不如家里养一头老母猪。"当城里的孩子为中考能不能上名校而烦恼时,一些山里的贫困女童却在为会不会被催着嫁人,能不能继续念书而发愁。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培养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是能满足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教育,也是能够提升就业、服务民生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在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施职业教育扶贫是解决扶贫问题的关键之一,更是长期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的"造血"模式。这是因为,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上的匮乏将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所以职业教育扶贫是根本性扶贫措施之一。"职业教育扶贫"的提出,正是在新环境下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实际生活情况所提出的具体战略形式和改善方法,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对当前扶贫工作乃至永久性脱贫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了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必须解决好志气的贫困、思想的贫困、知识的贫困等问题,这是变扶贫工作中"输血"为"造血",变贫困群众被动"要我脱贫"为主动"我要脱贫"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引领和推动之下,我国贫困农村的产业脱贫 和攻坚的发展和战斗也仍然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和选择,比如涉农电商和产业扶贫。在助力我国新 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大力发展涉农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 贫困农村的"两化深度融合"上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期间,扶贫工作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把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贫困治理的重点任务,"到2035年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本文就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以特色产业和移民搬迁为支柱、完善党政大数据综合平台、完善贫困治理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建立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机制、强化消费扶贫"等方面,探索2020年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巩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成效,以期推进和完善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和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正《产业扶贫经典案例》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五个一批"中居于首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加快培育壮大扶贫产业,脱贫人口逐步增收致富才有坚实基础,贫困地区才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妇女多维贫困度,采用MPI指数的A-F方法,利用2015年福建省妇联"巾帼扶贫"五年攻坚计划专项调研数据,从11个维度对贫困妇女进行多维贫困测量,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福建省贫困妇女最为严重的贫困状况为9个维度同时存在贫困现象。社会关系、健康、教育、卫生设施、决策权这些维度对福建省贫困妇女多维贫困的贡献率较高。龙岩、泉州、漳州、南平等地区在不同维度取值下分别显示贫困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想。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我国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之一是社会文明程度低,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如果贫困是一种病症,那么"扶志"就是一剂良药。贫困群众只有具备脱贫意识,才能在根本上摆脱贫困。"扶志"才能催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地形因子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模式,影响土地经济产出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恶劣的地形条件是导致区域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地形条件差异较大、贫困形势严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为研究区域,选取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地面粗糙度等5个地形因子,探讨其与区域贫困的空间异质性、空间依赖性特征,并利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地形因子对区域贫困影响效应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各地形因子对区域贫困格局影响具有一定空间吻合性,主要表现为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地形因子与区域贫困水平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在99%显著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现象;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等4个因子与区域贫困存在空间负相关性,其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呈现以融江为轴心的"U"形向外逐级递减的趋势,地面粗糙度与区域贫困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其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呈现由西北部向东南逐级递减的趋势。最后,从国土扶贫视角提出对广西扶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传统农业县,昌宁县贫困面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造血"功能不足。如何带领贫困山区的贫困群众摘帽脱贫,走上致富路?昌宁县在产业扶贫上下足了功夫。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新兴产业、扶持贫困群体、推动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结合贫困乡镇、村(社区)的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时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贫困问题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精准扶贫建立在对以往扶贫工作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的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治理贫困的重要创新机制。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贫困县政府"摆谱"现象层出不穷,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通过对精准扶贫视域下贫困县政府"摆谱"现象的研究,以此促进精准扶贫进程在新时代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苏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9):1-3,32
精准扶贫是针对既定标准下绝对贫困群体的脱贫战役,贫困由家庭人均纯收入等标准予以"精准识别",扶贫重点聚焦于"三区三州""832个贫困县"等.在预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这种明确指向和标准下的显性贫困,将被定标型、遗漏型和结构型隐形贫困取代,贫困治理的政策重点也需要关注战略与策略、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做出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片区是全国11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贫困问题严重。以恩施州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恩施州存在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等现实问题。在分析武陵山片区贫困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扶贫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反贫战略新目标——"防止贫困代际传递"。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新目标的提出给贵州省脱贫攻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文章从自然环境性因素、政治制度体制性因素和贫困主体自身因素三个方面来剖析贵州省贫困代际传递的致因,以破解贵州省贫困困境,向致贫的顽固"穷根"宣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贫困治理的持续推进和消除绝对贫困,农村相对贫困日益突出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研究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后扶贫时代"农村相对贫困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涉及农村相对贫困的标准、成因、类型与分布,农村相对贫困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策略。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对深化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研究,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刚刚过去的2019年,1000多万人口摆脱贫困、约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降至2%。2019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也为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奠定了基础。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发挥着治理、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在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十八洞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83-184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一个山区较多且聚居着多个少数民族的省份。受自然环境、社会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贫困问题严重。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然而云南省经济基础较差,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如何做好云南省经济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缓解云南省贫困现状,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