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1):65-69
江苏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在其合理利用区设计并联交叉水系,使行船河道与不行船河道并联且保持水体交换,辅以河道清淤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为研究并联水系、行船控制及清淤工程的生态效应,2016年12月和2017年4月分别选取研究地互相连通的行船河道与不行船河道,在清淤段、未清淤段采集水样,比较行船控制及清淤的水质差异,为小型河道的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提供技术参考。结果发现12月和4月行船河道水体TP浓度均略高于相应的不行船河道,而在12月行船河道TN浓度略低于不行船河道,在4月行船河道TN浓度却略高于不行船河道。在12月和4月行船河道清淤段TN、NH_4~+-N、NO_3~--N浓度均低于未清淤段,而在4月清淤段TP浓度低于未清淤段,在12月清淤段TP浓度高于未清淤段;在2个时段,不行船河道清淤段NH_4~+-N、NO_3~--N浓度也低于未清淤段,但清淤段水体TP浓度高于未清淤段。并联交叉水系及行船控制可增加不同河段间水体水质的异质性,促进营养元素在不同河道间的转移与再分配;在人为扰动较大的行船河道,清淤有较显著的水质改善效果,但在人为扰动较小的不行船河道,不清淤更有利于水体中TP保持较低浓度。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区域水体环境,南通市通州区对该地区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采用污水口预处理、底质处理、生态浮岛及直接补给部分生物物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手段,并辅以调水、生态清淤、岸坡修复等工程措施.经过4个月的整治,河道恢复生态功能,水体水质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生态治理工程对太湖入湖河道水环境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蕾婷  蔡颖  刘华  於梦秋  冷欣  安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05-13909,13992
梅梁湾是太湖北部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对其杨湾段入湖河道及河口区域,通过生态清淤干化、构建前置库、围隔工程与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综合手段进行生态治理。治理期间,分别于2010年5、7和9月对该示范区域进行水质和生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后期水体透明度平均值达到了48 cm,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2.7%~88.2%和30.3%~95.8%;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也指示了水体健康水平逐渐提升。生态治理使杨湾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4.
以徐州的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小沿河为例,采用生态悬床技术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对河道水体进行原位生态净化,研究生态悬床技术对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工程区域进出水CODMn、TP、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15.25%、26.94%、25.23%,取水口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可见,生态悬床对于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显著,对于总磷、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苕溪流域水环境和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拓宽疏深河道、加高加固防洪堤、堤岸生态加固、生态修复、监管体系建设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实施该工程,有利于加强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入太湖的污染负荷、减轻河道内源污染、提高流域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太湖和苕溪流域的水环境状况;是实现苕溪流域通畅水流,改善地区河网水环境以及入太湖水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生态补水对改善河道水质的影响,对塘西河近3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塘西河水体上游区域(Z1)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总氮等各指标改善显著,下游(Z2)COD_(Mn)、总磷改善较明显,总氮受下游污水处理厂尾水等因素影响,改善效果较差;塘西河水质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夏季水质优于冬季;降水对河道水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季节性城市河道的水质改善,不仅仅是依靠生态补水和加大沿岸污染的治理,减少外源输入也是改善河道水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周围的中小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湖南省城镇水环境尤其是河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县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和水质改善系统,并对堤岸进行生态修复等河道治理技术措施的研究,为类似工程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难点问题对策是满足农业发展需要,促进农产品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 实施河道治理既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生态的迫切需求,也是实践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方法】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河道呈现水质退化、功能弱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河道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农民生活的主要难点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结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有河道原始问题、河道管理不当以及河道污染。【结论】应从加强对河道建筑物的管理、加强河道治理政策资金投入、选择合适的生态护岸技术、加强对水文变化的监测力度以及多举措着力解决河道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马华华  王雯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161-162,170
为改善十号河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道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环境功能,对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十号河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污染情况提出了底泥活化改良、微生物菌剂净化水质、生态基及浮岛带优化改造和种植水生植物等生态治理措施,以期为同类污染河道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市河道长期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工业污水乱排乱放、农业过量使用各种药物产生的附加污染排放以及城市污水无节制对河道排放等积累性污染,最终让河道水体恶臭难闻。因此,治理河道污染要做到标本兼治,不仅要治理河道污染,同时要处理好后期河道清淤产生的大量淤泥再次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本文将研究各种淤泥固化措施和各种回收途径再利用在城市黑臭水体淤泥处置上的应用。城市黑臭水体内源治理首先要进行截污和清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然后再通过后期漂浮湿地、湖滨湿地、生态驳岸以及强化微生物等技术进一步让城市河道水体符合国家环保地表水景观用水标准。清淤  相似文献   

11.
河道清淤护砌作为农田水利工程保护的重要工作,对我国防洪抗灾效益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从漳卫新河河道状况出发,对其雨季河道清淤护砌措施进行探究,结合具体经验和实际环境深入挖掘了该区域河道清淤护砌工作效益。文章对我国河道清淤护砌工作的完善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对温州市温瑞塘河蝉河-山前河-汇车桥河段的主要污染源、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巧妙集成与组合,形成了一套温州市蝉河-山前河-汇车桥河的综合治理方案,由于温州市河流的污染特点与规律具有我国浙江地区城市河道、尤其是城市河网地区的典型特征,因此此套治理方案也能为我国城市河道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河道水体微污染特征日益明显,生态浮床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利用来改善河道水质和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综合目前生态浮床研究现状,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浮床植物的净化机理以及生态浮床布设对水体净化效果和水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生态浮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应加强生态浮床水动力特性研究,不仅能够完善生态浮床修复过程的净化机理,也是为生态浮床在城市河道中布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河道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整治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当前的整治工作在旧有基础上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基于对河道整治工程开展现状的研究,本文指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方式,让该项工作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在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中,涉及多种整治方法,在传统的整治工程开展中,更重视对河道的清淤工作,虽然在传统河道整治工作开展中也开展了其余各项工作,但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  相似文献   

15.
凡胜豪  韩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06-2407,2411
为加强南方圩区水环境的修复,降低农田排水中氮磷对水体的污染,结合南方圩区河道特点,并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对作为农田排水主要承泄通道的圩区河道进行生态整治,从河道护坡工程建设、植被重建、景观构建、生态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将圩区河道建设为生态、高效、功能健全的排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水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MIKE21二维数学模型,对太平溪及其支流的冲淤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以往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经验,结合太平溪综合治理清淤工程实际,提出了在河道内、河岸布置临时施工便道,机械下河分区施工结合水下施工的技术方案,经工程实践检验表明该方案可行,清淤效果好。该方案丰富了我国中小河流清淤疏浚技术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伟丽  管红良  张瑞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42-21244,21293
在分析太湖流域入湖河流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负荷削减工程的实施,使河网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削减入湖河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降低太湖污染负荷。以武进港流域的建华河、跃进河、红旗河等8条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静脉河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对8个负荷削减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出适用于流域河网地区的负荷削减技术,包括垂向移动式生态床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负荷削减效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去除静脉河道低中度污染水中的N、P等污染物质,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太湖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太湖流域的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开展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和湖体富营养化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常用的中小河道清淤技术包括排干清淤、水下清淤和环保清淤,本文对三类清淤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河道淤泥钝化处理、堆场处理和资源化处理等淤泥处理技术,以期对我国当前中小河道清淤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新乡市卫河水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河道清淤、引黄济卫、建设排污渠道、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防治对策,供有关环保和水利部门参考和借鉴,进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逐步完善截污、清淤及生态护坡等工程的同时,综合运用底泥矿化、微生物净化技术,结合构建人工浮岛、生物栅、定点增氧推流、复合滤床循环、人工湿地等净水措施,对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水系进行探索性生态修复试验.治理后NH3-N、TN、TP及COD等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网家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湿地公园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