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藜麦籽实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一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富含丰富氨基酸、优质蛋白质以及多酚、黄酮、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藜麦低热量营养价值高,十分切合当今健康饮食概念。本文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种藜麦以来,对藜麦籽实的相关研究及开发利用进展,并对我国藜麦籽实的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藜麦营养成分及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藜麦是一种全营养完全蛋白"假谷物",其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常规营养成分,还含有多酚、黄酮、皂苷、槲皮素、凝集素等生物活性营养成分。据报道,藜麦提取物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性,其中,藜麦种子、芽和叶片中含量很高。因此,藜麦是一种难得的抗氧化食物。综述了藜麦营养成分及其多酚抗氧化性研究进展,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藜麦叶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叶片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和分析基因型间的差异,为藜麦黄酮的开发和高黄酮的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藜麦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对10个不同基因型品种藜麦的叶片黄酮得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叶片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1∶40料液比,80℃水浴下回流浸提0.5 h。在优化条件下,1次提取工艺得率达85%以上。各因素对叶片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比较结果发现:藜麦叶片黄酮得率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其中品种PI814932的叶片黄酮类物质得率最高,达0.933%。所测藜麦品种的叶片黄酮平均得率为0.619%,变异系数为34.44%。研究表明:乙醇回流法适于提取藜麦总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陈建烟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5):159-163
为了明晰浙江蜡梅叶片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挖掘其生物活性,以其叶片为材料,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其活性成分,并进行成分的系统定性、定量(多糖、多酚、黄酮)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蜡梅叶片活性成分类别丰富,含有酚类、多糖、黄酮、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定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间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甲醇提取物中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1.82、23.25、18.40 mg/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方面的能力均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25.02μg/mL、0.24 mg/mL.综合分析可知,浙江蜡梅叶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并具有抗氧化活性,是良好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5.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乙醇、石油醚提取法对长白楤木根、茎、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长白楤木含有皂苷、黄酮、生物碱、香豆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叶和根中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6.
通过响应面设计,利用超声辅助法优化黑藜麦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测定黑藜麦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考察温度与pH对黑藜麦多糖抗氧化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藜麦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方案为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9 g/mL,得到黑藜麦多糖的提取率为9.829 4%;通过4种方法测定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表明多糖纯度越高其抗氧化性越强;黑藜麦多糖抗氧化性的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显著,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稳定性越低,在中性或偏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可见,黑藜麦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稳定性受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藜麦营养成分分析及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3种山西静乐黑色(Black quinoa,BQ)、红色(Red quinoa,RQ)、白色(White quinoa,WQ)藜麦种子为材料,系统研究藜麦基本营养成分、黄酮含量,并探讨藜麦黄酮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藜麦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可以满足人体基本需求,其中,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较高,3种藜麦种子中水分、灰分、淀粉、脂肪含量差异不大,蛋白质和黄酮含量随着颜色的加深而增加;藜麦中的黄酮化合物主要为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分别为15.06~35.25,15.56~20.46 mg/100 g。抗氧化检测结果表明,藜麦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清除能力高于Vc,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力略低于Vc,而且深色种子有更高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抑菌试验表明,藜麦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最为敏感。研究可为藜麦黄酮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地方特色植物资源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生物活性成分在俄罗斯‘斯列金1号’黄花草木樨根、茎、叶、子中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本研究重点开展了黄花草木樨活性成分的检测及田间开发试验。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和高效气相色谱法检测蛋白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检测氨基酸;气相色谱-质谱、分子蒸馏仪检测脂肪酸;重量法检测皂苷与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香豆素;福林试剂比色法检测多酚;蒽铜-硫酸比色法检测多糖;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检测黄酮。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分布在叶和子中,脂肪酸在子中含量较多。皂苷主要分布在根和叶,多酚在根、茎、叶中含量都比较高,生物碱在茎、叶、子中含量较高,香豆素在子中含量最高,黄酮和多糖在各个部位的含量都比较少。每公顷牧草生物活性成分的总产量为3 016.3 kg/hm~2。其中粗蛋白质、氨基酸和粗脂肪酸原料的产量分别为1 400.6、1 246.8、112.2kg/hm~2。有效成分皂苷、生物碱、多酚、香豆素的产量分别为97.0、77.9、41.7、40.1 kg/hm~2。上述成分经分离提取纯化后,可作为开发医药、保健食物、食物(品)化工等生物技术产品的天然原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提取2种木耳中的成分,对比分析了2种木耳的外观、质量、微量元素含量、多酚含量、多糖含量、皂苷含量及黄酮含量的差异以及2种木耳中多酚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黑秋耳的质量及Zn、Ca、Mg、Mn、Fe含量高于玉木耳;玉木耳中提取的多酚、多糖、皂苷化合物含量较黑秋耳多,黄酮化合物的提取率较黑秋耳小,红外多糖表征结果显示2种木耳中的多糖为β吡喃糖;玉木耳的多酚提取物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比黑秋耳强,69.07μg/mL黑秋耳多酚提取物的清除能力达到了52.56%,71.67μg/mL玉木耳多酚提取液的清除能力达到了70.43%,并随着浓度的升高清除能力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提取藜麦多糖及其抑菌性与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产地(山西省偏关县、静乐县)藜麦种子的多糖提取率及其抑菌性、抗氧化性之间的差异,以蒸馏水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法辅助提取藜麦多糖,滤纸片法测定抑菌活性;采用消除DPPH自由基法测定水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用维生素C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藜麦种子在料液比为1 g∶10 m L时多糖提取率最高,且偏关县藜麦的多糖提取率(2 094.5μg/g)显著高于静乐县藜麦的多糖提取率(1 781.5μg/g)。藜麦多糖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能力,且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大趋势。藜麦多糖对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效果,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10种中药成分对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将安全浓度范围内的黄芪多糖、当归多糖、蜂胶多糖、淫羊藿多糖、板蓝根多糖、黄芪黄酮、蜂胶黄酮、淫羊藿黄酮、黄芪皂苷和人参皂苷等 10种中药成分分别加入已培养 2 4h、刚形成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中 ,在加药后12 ,2 4 ,36 ,4 8和 6 0h用MTT法测定它们对CEF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和蜂胶黄酮主要表现为促进增殖 ;淫羊藿多糖主要具抑制效应 ;其他 5种中药成分在某些浓度和时间点能促进增殖 ,而在某些浓度和时间点则抑制增殖 ,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提取凹纹胡蜂蜂巢中黄酮、多糖、多酚的最佳工艺,揭示凹纹胡蜂蜂巢不同部分中黄酮、多糖、多酚的分布规律和蜂巢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能力,为开发凹纹胡蜂蜂巢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浴回流提取-分光光度法同时提取、分析凹纹胡蜂蜂巢不同部位中黄酮、多酚、多糖含量。探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凹纹胡蜂蜂巢中黄酮、多酚、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0%,温度85℃,时间3.5 h,料液比为1∶35。胡蜂蜂巢不同部位中黄酮、多酚、多糖含量顺序依次为巢脾外壳封口膜。通过抗氧化实验得出,凹纹胡蜂蜂巢不同部位、Vc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顺序为Vc巢脾外壳封口膜。【结论】水浴回流提取法可同时提取凹纹胡蜂蜂巢中黄酮、多酚、多糖,且蜂巢不同部位提取液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黄芪药效成分中3种主要活性成分闪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法、苯酚-硫酸法、香草酫-硫酸法对黄芪黄酮、多糖、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各成分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酮、多糖、皂苷得率与提取条件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分别为,黄酮∶乙醇浓度85%、料液比1∶25、提取时间60s、提取电压120V;多糖:乙醇浓度2.5%、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05s、提取电压115V;皂苷: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120s、提取电压110V。[结论]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酮、多糖、皂苷的得率为0.663%、0.965%、1.126%,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差均小于0.05%,3个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优化工艺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藜麦中总皂苷的分光光度法,研究藜麦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香草醛-高氯酸分光光度法,以藜麦皂苷A为对照品,检测波长482 nm,样品提取采用60%乙醇溶液,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2次,回收乙醇后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3次。[结果]藜麦中总皂苷浓度在0.021 12~0.063 36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12.169C-0.071 4,相关系数0.999 9。[结论]建立了超声波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藜麦中总皂苷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藜麦加工工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藜麦的生物活性,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藜麦凝集素的提取工艺。以凝血活性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藜麦凝集素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藜麦凝集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 7.2,液料比15∶1(mL∶g),提取温度17℃,提取时间14.3h,该条件下,凝集素血凝活性实为3.612 36。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干制方法对枇杷叶总酚、黄酮等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给生产实践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参考,以成熟枇杷叶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热风烘干(35℃、50℃、65℃、80℃)、自然晒干和阴干方式进行干制处理,用70%乙醇超声浸提,测定其黄酮、总酚、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干制条件下枇杷叶总酚、黄酮、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其中阴干条件下所测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热风烘干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试验所测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阴干可以较大程度地保留枇杷叶总酚、黄酮等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在以干燥枇杷叶为原料,以总酚、黄酮等成分和抗氧化性为主的生产利用方面,应以阴干方法进行干制处理。  相似文献   

17.
黄秋葵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嫩果富含类黄酮、多酚、氨基酸、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为人们熟知的保健蔬菜。食用黄秋葵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癌、抗糖尿病以及免疫调节作用,黄秋葵多糖被认为是与上述生物活性相关的物质。黄秋葵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结构分析是开展生物活性研究的前提,本文对目前黄秋葵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进行阐述,以期为黄秋葵多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已有5 000多年的栽植历史。藜麦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了藜麦喜湿热强光、稍耐冻、短日照,穗状花序、自花授粉、种子繁殖及生长期等生物学特性,耐盐碱、干旱、霜冻、病虫害等生理学特性和总多酚、皂甙、黄酮类、多糖、蛋白质与氨基酸、矿质营养素及其他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藜麦在食用、工业、农用、药用、观赏价值等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藜麦品种资源、抗逆性、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发掘藜麦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对羊栖菜岩藻黄质、多酚、萜类化合物、甾醇化合物等非多糖成分的提取分离以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羊栖菜非多糖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藜麦总黄酮的超声波法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声法探讨提取藜麦黄酮的最佳工艺,并测定其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淀粉酶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 g∶50 mL,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为240 W。藜麦黄酮提取液对DPPH·、·OH的清除能力分别为89.3%、86.6%,对淀粉酶的抑制率为4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