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种群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论述了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药用植物资源受威胁的状况和因素、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以及种群生态学在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本质是种群更新、收获和如何控制利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阐明涉及到种群的繁殖系统、个体数量、年龄结构、更新能力、增长模式、收获技术及其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产业,优质中药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工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和面积大幅增加,由于耕地有限、种植条件及道地性等因素的限制,在药用植物集约化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在以块根类入药的药用植物上表现尤为严重.目前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制约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严重阻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从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危害、形成机理以及调控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连作障碍问题主要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了当前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3个主要原因,包括土壤养分亏缺和失衡、化感自毒作用以及根际微生态破坏导致土传病害加重.提出了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包括优良品系选育、土壤灭菌、建立合理的耕种制度、施用微生物菌肥,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克服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利用发展,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治理提供参考,基于CNKI数据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监测评价4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分支邻域的主要成果与关键问题,对下阶段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研究分3个阶段,1985-2000年为萌芽期,2001-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药用植物金银花、刺梨是热点研究对象,生态恢复效益是主要关注点,药材质量、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较薄弱。下一阶段应从石漠生态系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石漠化治理适宜药用植物的良种选育与高效种植技术、石漠化地区药用植物药材质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效益与风险的预测评价、构建基于药用植物的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建立基于石漠化地区适宜药用植物种植的石漠化综合防治措施和产业体系,以促进石漠化治理的生态长久性、经济永续性及治理成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利用发展,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治理提供参考,基于CNKI数据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监测评价4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分支邻域的主要成果与关键问题,对下阶段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研究分3个阶段,1985-2000年为萌芽期,2001-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1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药用植物金银花、刺梨是热点研究对象,生态恢复效益是主要关注点,药材质量、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较薄弱。下一阶段应从石漠生态系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石漠化治理适宜药用植物的良种选育与高效种植技术、石漠化地区药用植物药材质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效益与风险的预测评价、构建基于药用植物的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建立基于石漠化地区适宜药用植物种植的石漠化综合防治措施和产业体系,以促进石漠化治理的生态长久性、经济永续性及治理成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新疆自然环境与野生药材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药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发开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种植维吾尔药材的生态价值,以期为促进生态平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景天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珍稀药用植物。该文综述了药用植物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资源利用以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针对红景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其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疆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新疆典型的适应于盐碱地和荒漠化土壤的药用植物的功效及其生长环境的介绍,说明甘草、贝母、阿魏、麻黄、肉苁蓉、罗布麻、骆驼蓬等不同生境的药用植物是构成新疆相对丰富度低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成员。随着野生资源开采量的加大,使得野生资源的自然恢复能力下降,对新疆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提出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维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于保护新疆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掌握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并利用种群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低海拔A1的药用植物种群资源是趋近随机分布的均匀分布。随着海拔升高,A2、A3以及A4 3个样地药用植物种群资源具有典型的集群分布特点。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番阳片区共有药用植物29科38属46种,分别占总植物科数的61.7%、属的46.9%和种41.4%。低海拔地区药用植物种数比例占植物总数57.4%,科数占植物总科数66.7%,均比高海拔地区药用植物所占比高。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规律。多样性则反之,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则表现为升高-下降-升高的规律。海拔较高的A4样地物种丰富度较低,但是多样性较高。【结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番阳片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尤其低海拔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拥有更加多样的药用植物,但低海拔热带林更容易受干扰和破坏,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加之生长环境、品种的不同等使得其中孕育了更为多样的内生菌资源。药用植物内生菌在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内生菌可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宿主植物的生长、代谢、抗逆等生理活动,作为一种绿色、生态、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些年药用植物内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轩  沈宁娟  董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59-8260
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基本查清了禹州大鸿寨景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生态环境及其资源特性。结果表明:禹州大鸿寨景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583种,隶属于118科366属,具有药材品质好、特色强、资源分布集中、开发潜力大等特点。针对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大鸿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文章概述了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涵义和近些年我国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就人类活动对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加以讨论,指出应采用不同方式尽可能多地、有效地保护每个物种的遗传变异.建议加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研究,加强野生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和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12.
恩施州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恩施州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重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等研究现状,认为恩施州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当关注的研究方向是加快药用植物资源保存体系建设,加强濒危药用植物的繁育和替代工作;积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设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预警网络;加强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优先推进中药材育种研究,大力推进中药材GAP研究,全方位加强开发利用研究;探索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为药用植物鉴定、濒危物种保护以及资源评价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药用植物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内容简述1.药源环境识别——综合背景评价(1)宏观地球化学背景适宜性评价以中药资源调查信息成果为基础,确定具有历史记载的或现代研究证明的地道药材产地,通过产地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和土壤调查成果,确定该药材的基本环境特征。(2)元素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土壤地球化学信息和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信息为基础,以元素生态地球化学原理为依据,确定药材最佳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模型,依据模型确定适宜的土地分布面积,基于目前有限的认识,首先提出两个可讨论的关键指标体系:A、抑制或促进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的元素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Ⅱ——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包括资源锐减、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农业灾害和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二是农业可持续能力问题,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是粮食与食物安全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对策和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愈加的突出,气候变化异常,我国也愈加重视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的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却愈加的严重。笔者主要分析了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找到了一些策略,希望能够在做好营林生产的情况下,切实实现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龙顶山药用植物资源基本现状,进行了样地调查,标本采集、药材及种质收集。调查结果表明,龙顶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共计34科79种,被国家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收录的有15种,其中,草麻黄、紫草、白鲜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该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资源没能有效保护和利用,建议对龙顶山进行生态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17.
王文  田强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101-1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步伐,但是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林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和国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逐步提高,所以改善林业神态环境问题成为了我国发展林业生态资源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在生态林业概念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生态林业的功能以及我国发展生态林业的重大意义,最后就我国生态林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药用植物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短缺和品质退化成为限制药用植物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基因工程可以有效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综述了基因工程在提高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提高抗逆性、生物转化以及药用植物品种改良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药用植物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甘草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新疆半荒漠草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种植甘草既能有效地缓解因过度采挖造成草场原生植被和资源的破坏,达到生态重建、修复环境的目的,又能实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阿勒泰地区人工种植甘草面积已达到3万亩以上,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健康问题成为热议话题,药用植物是我国制药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且我国药用植物种植历史深远,在药用植物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医学和种植底蕴。随着经济和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疾病治疗研究的深入,药用植物的药效部位可供使用的储量有限这一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人类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缩小了药用植物的生存范围,药用植物的储量和产量锐减,由此加重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必要性。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内生真菌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对国内外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可以为我国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