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机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而保护性耕作作为农业耕作技术的一场新变革,是农业部近年来主推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疆地处我国沙尘暴西北源头区,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革农业耕作制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农机深松作业技术1.1农机深松作业技术的含义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1.1.1局部深松选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深松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松技术是保护性耕作重要技术之一,深松铲技术标志着深松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的研究及深松铲的研制已经受到科研领域的重视,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现有深松铲的类型、特点、松土原理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国内外深松铲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弧状深松铲深松机的理论及优化,提出了有关国内深松机发展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252-1255
针对深松后地表留下浅沟,播种时容易使播种沟同深松沟重合,不能保证播种深度,及少耕作业易使杂草生长严重等问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研究小组在深松机上加上振动平刀,发明了深松平刀除草整地机,将深松与振动平刀除草整地相组合,实现了深松、覆盖、除草、整地一体化耕作。通过3种耕作试验,结果表明,深松覆盖除草整地一体化耕作除草全面彻底,对土壤结构破坏小,保墒效果好,降低了保护性耕作生产成本;与深松覆盖+旋耕除草整地耕作相比,每公顷可节约成本448元,增产1.8%;与传统方式耕作相比,每公顷节约成本1 045元,增产30.5%,其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4.
深松是我国旱作农业的重要农艺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产中。深松机械作为实现深松技术的主要机械装备,其快速发展对深松耕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给予了有效的解决,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步,推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深松机械的概况与发展的不足,逐渐改进深松机械,推动深松机械的发展,为农耕服务。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农业生产都是以在农业单位作业和农业产量为基础进行作业,将作业对象即土地作为重点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传统耕作、播种、施肥、收获等传统作业内容,适用于农民作业的大田。深松少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继少耕、免耕农业技术之后逐步成为保护性耕作农业技术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说明了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越性和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肯定了少耕、免耕与深松少耕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杰  林美荫 《现代农业》2010,(5):124-126
文章通过对发展保护性耕作重要性的阐述,分析了在通辽地区开展以深松改土为核心的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军  王景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78-11979,12008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作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之一的土壤深松技术近来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深松技术也得到不断地推广和发展.该文就近年国内外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新型深松机具及深松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梳理,介绍了深松技术及其当前的发展状态,分析了当前深松机具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深松技术与深松机具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土壤深松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铧式犁为主的传统耕作制度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土壤深松技术的分析, 结果表明: 该技术克服了以铧式犁为主的传统耕作制度的弊端, 有利于作物生长、可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对土壤深松机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田间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土壤深松机具中, 全方位深松机优越于其它类型的深松机具, 应是我国保护性耕作中首选的优良机型。  相似文献   

9.
根据深松项目实施的情况,分析了机械化深松作业对于当前农业所带来的好处;解析了做好机械化深松技术,必须注重的多方面要素:动力机型、深松机型、深松深度以及间距等事项;建议了完善好机械化深松技术的措施与方案:深松应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现代农艺等技术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深松整地是旱地保护性耕作体系的技术措施之一,对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针对重庆丘陵山区发展机械化深松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增加粮食产量进行的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多项保护性耕作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巧妙结合。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水省肥;节省机械作业支出;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指利用深松机械来疏松土壤的一种深耕方法,深松是少耕、免耕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内容,是我国旱作农业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深松作业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多年翻耕形成的犁底层,加深耕层,熟化底土,便于雨水的渗入,便于作物根毛部分的生长发育;不打乱既成的耕作层,利于土壤中生物与微生物的持续生长,有效保证土壤肥力的自恢复,减少化肥造成的土壤酸化、沙化、水质污染等环境危害;降低土壤容重,形成上松下实、虚实相间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中水分、热量、气体的交换,促进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形成;减少降雨径流,减轻土壤水蚀,有效地保护土壤;减轻农机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目前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产中。深松技术的发明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深松机械是实现深松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深松机械的发展对深松作业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是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助推剂,对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彭辉 《新农村(黑龙江)》2012,(7):243-243,266
机械化深松整地是不翻土的耕作作业,是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松动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创造虚实并存土壤结构的耕作技术。机械化深松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利于作物扎深根,起到涝能蓄水,旱能提墒的效果;有助于气体交换,矿物质分解、活化微生物、培肥地力,是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内容之一。机械化深松技术顺应了当前倡导发展低碳农业的大趋势,应用该技术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既可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包括秸秆或残茬覆盖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技术、深松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文平 《农业与技术》2014,(3):61+63-61,6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长期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田退化、沙化等问题;对地表作物残茬进行处理、播种之前进行深松或者免耕,之后进行合理的施肥,不同的阶段需要用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同时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结论:发展保护性耕作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作业成本,进一步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更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耕作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尽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采用一些相应措施即可弥补。本文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缺陷和玉米生物学特性.通过对比阐述了玉米机械深松的作用.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进行玉米深松改土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改土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提早成熟;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有效地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促进玉米百粒重增加,增产效果明显,适宜在肇东市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深松整地是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在无法对土壤进行全面灌溉的情况下解决旱地农业区生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还能降低成本,推动农业有序发展。采用农机进行松土深翻,可以改善土壤板结情况,为农作物栽培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农机深松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1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深松与一般的土地耕作不同,使用农机对土壤进行深松的时候要将各个技术环节统筹起来,尤其是在一些保护性耕作地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也是解决传统机械化耕作与自然矛盾的新型耕作技术,达到既要耕作为种子发芽创造条件,又保护环境、保护土地的目的,实现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双赢。文章主要就玉米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深松整地技术是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粮食产量的效果十分显著。介绍了深松整地的作用,并指出要加强政策扶持,完善购机补贴,为深松整地的推广提供可靠保障,以为舒兰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