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用种鸡的育成期,指雏鸡脱温后到种母鸡开产前的这一段时期,一般指7~22周龄。肉用种鸡育成期的的饲养管理与蛋用种鸡有所区别,主要原因是肉用种鸡具有前期增重快,生长迅速,沉积脂肪能力强等特性。因此,在育成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采食量和光照时间,防止育成鸡长得过肥、过重,影响种用价值,导致受精率和产蛋率低下。限制饲喂和光照技术是肉用种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关键。现重点介绍限制饲喂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AA肉用种鸡受精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种用时期,公母比例,体重、体质和腿脚状况,以及舍温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提出改进肉用种鸡受精率的综合技术措施。在一般生产条件下,肉用种鸡全期平均受精率可达90%以上;在优良生产条件下,肉用种鸡全期平均受精率可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平养条件下,采取小间方式饲养产蛋期蛋种鸡,可提高种鸡的产蛋率和种蛋的合格率、受精率及孵化率,降低种鸡的死淘率和耗料量,经对比试验,每只入舍母鸡(22-44周)比大群饲养提高经济效益22.60元。  相似文献   

4.
肉用种鸡最基本的饲喂特点是将有限的饲料均匀地投喂给所有的鸡,目的是使整个鸡群每个体体重保持一致。种鸡实行群体饲养并且使用一种饲喂模式饲喂,如果鸡群的体重差异性很大,必然会造成一些鸡只采食不足,而另一些些鸡只采食过量,从而影响到鸡群的产蛋率、精液质量以及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出雏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限制饲养是肉用种鸡饲养管理中的核心技术,是指对肉用种鸡的饲料在量或质的方面采取某种程度的限制。现代肉用鸡品系在育种过程中特别注重早期增重速度和体重的选育,保证了其优异的肉用性能,而繁殖能力会随着体重过大和脂肪沉积过多而下降。采用限制饲养的方法,不但保证了肉用种鸡优异的肉用性能,还提高了种鸡的繁殖能力和种用价值,而且又降低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6.
养好肉用种公鸡,不仪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而且对发挥种鸡生产潜力,提高优良种鸡的种用价值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好肉用种公鸡的科学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结合实践,就如何养好肉用种公鸡的几点体会与做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限制饲养是肉用种鸡饲养管理中的核心技术,是指对内用种鸡的饲料在量或质的方面采取某种程度的限制.现代肉用鸡品系在育种过程中特别注重早期增重速度和体重的选育,保证了其优异的肉用性能,而繁殖能力会随着体重过大和脂肪沉积过多而下降.采用限制饲养的方法,不但保证了肉用种鸡优异的内用性能,还提高了种鸡的繁殖能力和种用价值,而且又降低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8.
种鸡产蛋率的高低是反映种鸡的繁殖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提高种鸡的产蛋率是提高种鸡的繁殖力的重要措施。影响种鸡产蛋的因素主要有:品种、环境、季节、饲养管理、疾病等。1 品种 1.1品种 品种是决定鸡产蛋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的产蛋性能各不相同。产蛋率低的品种可以通过育种,  相似文献   

9.
李光华 《农技服务》2014,(10):131-131
<正>现代肉用鸡品系在育种过程中特别注重早期增重速度和体重的选育,保证了其优异的肉用性能,而繁殖能力会随着体重过大和脂肪沉积过多而下降。采用限制饲养的方法,不但保证了肉用种鸡优异的肉用性能,还提高了种鸡的繁殖能力和种用价值,而且又降低了饲料成本。限制饲养是肉用种鸡饲养管理中的核心技术,是指对肉用种鸡的饲料在量或质的方面采取某种程度的限制。肉用种鸡在育雏期的前2-3周一般让其充分采  相似文献   

10.
限制饲喂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研究出来的,该技术对提高肉用种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种鸡种用价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限制饲喂技术是肉用种鸡饲养管理中的核心技术。因此,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该技术,对于肉用种鸡生产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1限制饲养的目的和效果 1,1控制生长速度,使种鸡的体重符合标准要求 肉用种鸡的最大特点是采食量大。生长速度快。沉积脂肪能力强,作为肉用种母鸡要求20周龄的体重标准是2200—2400g。如任其自由采食,任其生长,20周龄体重可达3600g以上。体重过大。产蛋量明显减少。种蛋合格率低;公鸡体重大,腿病增加,配种困难,受精率低。  相似文献   

12.
种鸡产蛋率的高低,影响着养鸡生产的发展和鸡场经济效益的发挥,一些养鸡场因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鸡的产蛋率下降。笔者对湖北某国营农场一度发生种鸡产蛋率急剧下降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经采取综合措施,其产蛋量迅速回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发生原因该场是湖北省最早饲养罗曼父母代肉用种鸡的鸡场之一。自北京引进的罗曼种鸡鸡苗,实行地面平养,外设运动场。鸡育成期饲养密度为12.4只/平方米,产蛋期为11.8只/平方米。光照在22周龄后每周递增0.5小时,至16小时后不变;照度18周龄以后为13.5勒克斯。饲养3周后每日进行限饲。整个鸡群生长发育良好,26周龄成活率为90.60%。  相似文献   

13.
研究黄芪浸膏粉在种鸡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黄芪浸膏粉应用于种鸡饲养,可提高种鸡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受精率,提高种鸡的抗体滴度,提高父母代蛋种鸡的生产性能,提高种鸡的免疫力,提升种鸡的疫病防控水平,增加养殖业主的经济收入。因此,黄芪浸膏粉在种鸡养殖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肉用种鸡限制饲养的目的在于控制生长速度,使种鸡体重符合品种标准,控制性成熟时期,提高种用价值,防止因采食过多而致鸡体过肥,降低腹脂含量,减少死亡、淘汰率,提高种鸡的生活力、产蛋率和受精率,节省饲料消耗,降低饲养成本,从而提高种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用纯系矮型肉种鸡(公)与正常型星波罗(母)杂交,得到矮小型母鸡(矮星鸡),再与其他品系正常型肉用公鸡交配,即可生产商品代肉仔鸡。生产性能测定结果,矮星鸡和正常型肉用种鸡相比,产蛋提早1周左右,产蛋率高8%—10%,受精率高15%,蛋品质综合指标均符合正常标准,饲养成本减少30%—40%。  相似文献   

16.
限制饲养技术是肉用种鸡饲养的核心技术,导致肉种鸡饲养的失败除疾病因素外,都与限制饲养有关.限制饲养的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符合,其关键是确定每周适宜的饲喂量.判断限制饲养成败与否有二个指标,一是开产体重,二是鸡群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7.
种鸡在整个饲养期间比商品鸡要求严格,尤其是在18~36周龄,即从开产到产蛋高峰期是其生长、发育和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机体处于生理转折阶段,其饲养管理要求严格而细致,这对于种鸡群适时开产、迅速上升到产蛋高峰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及保持较高受精率有重要意义。开产到产蛋高峰期,如限饲过度会影响种鸡生殖系统发育,营养储备不足,若限饲失控则易致种鸡过肥;开产  相似文献   

18.
种用蛋鸡的饲养管理与商品蛋鸡基本相同.最终都是为了获得较高的产蛋率。不过。作为种鸡,不仅要有较高的产蛋率,而且也要有较高的受精率和提供相当数量的合格种蛋。为此。要加强种用蛋鸡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从种鸡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种鸡饲养技术,以期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山东省肉用种鸡笼养发展较快。1991年以来,聊城市昌明公司种鸡场4万套肉用种鸡产蛋阶段全部实行笼养。与其同步推行的种鸡人工授精技术,亦在不断提高,受精率由1991年的89~90%,提高到95~96%,高的批次达到98%。现将该场制定的《肉用种鸡笼养人工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