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罗氏沼虾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5种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饲养体长5cm、体重0.8g的罗氏沼虾40d,以观察饲料蛋白质含量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5种试验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25%、30%、35%和40%。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蛋白质范围内,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罗氏沼虾的生长比速和饲料效率相应提高;与之相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生产相同重量的罗氏沼虾所需的饲料成本则以使用蛋白质含量为35%的饲料为最低,使用蛋白质含量为30%的饲料次之。综合各项生长和经济指标,罗氏沼虾实用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0%~35%。  相似文献   

2.
不同规格日本沼虾饲料蛋白最适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饲料原料配制成不同蛋白水平的生产性饲料,研究不同规格的日本沼虾饲料中的最适蛋白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幼虾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8.9%~40.3%;中虾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8.71%~40.3%;成虾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6.2%~39.15%。为确定该虾的配合饲料营养标准和实用饲料配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对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质、糖、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以蛋白质最为重要。此文主要论述用多种原料制成的对虾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其它营养素亦力求在饲料中配平。有关对虾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研究很多,但由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原料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据弟子丸修(1978)报道,当以体重和饵料效率为依据时,日本对虾(P.jponilus)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以52%~57%最好,墨吉对虾(P.mergainsis)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需要34%~42%。谢宝华等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对虾(P.orientalis)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需要27%~39%。李爱杰提出,中国对虾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需要40%以上。台湾的斑节对虾(P.monodon)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蛋白质水平对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生长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采用蛋白质梯度法,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用酪蛋白调节各组蛋白质梯度,饲料中蛋白质梯度分别设置为25.69%、29.25%、32.81%、36.37%、39.93%、43.49%,每个梯度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初始重约(0.088±0.010)g的中华小长臂虾50尾,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2.81%组和36.37%组的试验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最高,且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为指标,用线性和二次回归拟合,求得中华小长臂虾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分别为33.11%~35.52%和34.49%~-35.44%。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得出中华小长臂虾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4.49%~35.44%。  相似文献   

5.
影响对虾生长的抗营养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萌青  徐明起 《饲料工业》1999,20(12):39-41
研究对虾配合饲料中的抗营养素:抗胰蛋白酶、棉酚、酸败油脂、黄曲霉毒素对对虾生长的影响。发现抗胰蛋白酶抑制对虾生长,以冷榨豆饼为蛋白源的饲料所喂对虾的增重率为84 % ,以热榨豆饼为蛋白源的饲料所喂对虾的增重率为103 % ;棉酚对对虾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以棉籽饼为蛋白源养虾其增重率与冷榨花生饼相似;将酸价为0 .2mg/g 、8 .0mg/g 、22.4mg/g 、31 .0mg/g 的鱼油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养虾,增重率依次为72.4 % 、57 .0% 、29.2 % 、27.5 % ,消化率依次为83 .1% 、59.6 % 、58 .0% 、53 .0 % ;黄曲霉毒素严重影响对虾生长,用含黄曲霉毒素B1472 ×10 9 、78 .7×10 9 的饲料养虾,其增重率仅为对照组的43.9% 、45 .4% ,而且消化率、成活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评估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常规营养组成、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作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0.0%,粗脂肪含量约为7.5%)的试验饲料,其实测缬氨酸含量(干物质基础)分别为1.56%、1.64%、1.72%、1.82%、1.90%、1.96%。选择体重在0.3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饲料效率均随着饲料中缬氨酸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均在缬氨酸含量为1.82%时达到最大。全虾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72%时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96%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缬氨酸含量为1.56%和1.72%时( P<0.05);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均出现在缬氨酸含量最高组(缬氨酸含量为1.96%的组),而肌肉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出现在缬氨酸含量为1.90%的组,且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在缬氨酸含量为1.90%时达到最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肝胰腺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 P>0.05)。以增重率为判定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79%(占饲料蛋白质的4.48%),考虑到晶体氨基酸在海水中的溶失,以缬氨酸在海水中浸泡30 min内的溶失率为16.81%计,核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53%(占饲料蛋白质的3.83%)。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印尼水产科研人员用羽扇豆代替豆饼的养殖对斑节对虾进行试验。5种试验饲料分别用羽扇豆粉代替0、25、50、75、100%的脱脂豆粉,饲料均含蛋白质40%。试验虾体重4.35±0.31g,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5%。结果表明:羽扇豆代替25%和50%的豆饼、虾增重、耗饵、饲料蛋白质转换率等无显著差异;试验虾对干饲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5%、72.8%、89.7%和  相似文献   

8.
真鲷、黄鳍鲷配合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5%、40%、35%的高、中、低三种水平的硬颗粒配合饲料作为试验组,鲜活饵料作为对照组,对真鲷、黄鳍鲷海水网箱养殖效果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饲用效果最佳的配合饲料。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45%的配合饲料最适于真鲷的生长,真鲷的相对群体日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44.6%,每生产1公斤商品鱼饲料成本降低3.04元,生物学综合评定值提高38%;黄鳍鲷宜采用蛋白质含量为40%的配合饲料,与对照组相比,黄鳍鲷的相对群体日增重率提高10.7%,每生产1公斤商品鱼饲料成本降低3.70元,生物学综合评定值提高15%。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半循环水系统中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投饵试验。饲料含粗蛋白29.8%~54.8%,含消化能3.47~3.55Kcal/g。测定结果表明: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9.0%饲料的中华绒螯蟹之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转换率、蛋白质效率比值最高,投喂含蛋白质44.2%、48.7%、54.8%饲料的蟹上述参数无显著差异。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9.0%饲料的蟹之增重显著高于投喂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8—13周龄泰和乌骨鸡日粮中最适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摸清8~13 周龄泰和乌骨鸡对饲粮中最适蛋白质水平的需要量,我们进行了本次试验。研究了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3 个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泰和乌骨鸡的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的影响, 并测定其血清尿素氮和尿酸的含量, 来探讨蛋白质水平与日增重、料肉比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蛋白质水平的降低, 蛋白质在体内利用率升高,8 ~13 周龄乌骨鸡以粗蛋白15 % 为最适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的对虾营养需求不同,本文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概括对虾的营养需求,供参考。1 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是对虾营养的主要成分,表1列出不同对虾最适饵料蛋白质含量。总体看来,不同品种的饵料蛋白质含量为30%~57%。最近研究表明,对虾蛋白质需求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水养殖的斑节对虾,最适饵料蛋白质含量为40%,而在盐度为16的半咸淡水养殖的对虾,最适饵料蛋白质含量为44%。这可能是由于在不同盐度中对虾对饵料蛋白质利用率不同。表1 各种对虾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对虾品种需求量褐对虾40~51加洲对虾35印度对虾43日本对虾45~57墨吉对虾34~…  相似文献   

12.
金征宇  过世东 《饲料工业》1999,20(10):29-31
在饲料中添加富含虾青素的法夫酵母,能显著提高罗氏沼虾的增重率和存活率,增重率提高14.48 个百分点,存活率提高21.66 个百分点;并能改善罗氏沼虾的体色,虾壳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40 .40 % ,使其看上去更健康,更富有营养  相似文献   

13.
含黄曲霉素饵料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黄曲霉素的花生饼养虾,黄曲霉素在饵料中的含量分别为472ppb、78.7ppb,对虾的增重率只有对照组的45.4%和43.9%,消化率为对照组的79.4%、83.2%,而且成活率降低,其对虾体内未检出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饲养试验法测定了四组喂给不同配方饵料健鲤,从5至9月每月的增重速度,饲料系数和饲料蛋白质净沉积率.结果表明,鲤鱼的增重随月龄,体重的增加而增加(月递增率20克/尾);在适宜生长水温期鲤鱼的饲料系数也随其月龄增加而增加(月递增率约0.20);而同龄鱼种在20℃以下水温的饲料系数大于20℃以上的饲料系数(2.37∶1.84);鲤鱼在适温期(水温20—28℃)对饲料蛋白质的净沉积率最高(约29%),在升温期(15℃至20℃)的沉积率次之(23%),降温期(26℃降至18℃)的沉积率最差(20%)。测定结果还表明了在鱼体成份中蛋白质的含量是比较稳定的指标,在各体重阶段(100克以下,100—200克。200克以上)的体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平均分别为14.2%、15.5%和17.5%)。故认为。鲤鱼的体蛋白质含量可作为一个推算其活体重的常数指标.可以看出鲤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系数取决于饲料蛋白质在其体内沉积率的高低,从而建议:网箱养鲤要抓好适宜生长期生产管理.适当提高饵料的蛋白质含量并同时平衡营养,这是提高鲤鱼增重、饲料利用率及生产效果的最佳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印尼水产科研人员用羽扇豆代替豆饼养殖斑节对虾进行试验。5种试验饲料分别用羽扇豆粉代替0%、25%、50%、75%、100%的脱脂豆粉,饲料均含蛋白质40%。试验虾体重4-35±0-31g,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5%。结果表明:羽扇豆代替25%和50%的豆饼,虾增重、耗饵、饲料蛋白质转换率等无显著差异;试验虾对干饲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5%、72-8%、89-7%和90-8%。试验虾成活率无差异,为87%。羽扇豆完全代替豆饼,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差且上述参数最低。羽扇豆代替50%…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利用肥育猪通过两组实验研究了重组猪生长激素(pST)对确保最大瘦肉组织增重率和最小脂肪组织增重率所需磷量的影响。磷含量不同的玉米-大豆饼粒饲料用作试验日粮,钙添加量根据磷的含量添加,二者比例(Ca:P)为1.1:1,第一个试验中的96头猪体重在75kg到109kg之间,分别饲喂磷含量为0.35%、0.45%和0.65%的饲料,48头猪每日注射4mgpST,结果表明pST提高了瘦肉组织、骨、皮、水分和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周兴华  向枭  陈建 《中国饲料》2002,(19):19-21
虾类肉嫩味美 ,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吸收 ,是人们喜爱的营养食品。我国养虾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已成为养虾大国 ,在虾类的营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蛋白质和氨基酸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 ,虾类对可消化蛋白质需求量多少依次为 :对虾 >罗氏沼虾 >青虾。而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又为 :虾苗 >仔虾 >亲虾 >成虾。对虾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问题 ,由于研究工作者所用饲料源、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不同 ,其结果相差很大。M .B .New报道 ,对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 2 7%~ 3 5 %,但有报道认为 40 %~ 6 0 %较适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鸡肉粉和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调整豆粕的添加量配制成38%、40%、42%、44%、46%、48%蛋白水平的饲料,分别命名为PD1、PD2、PD3、PD4、PD5、PD6,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2.5±0.2)g的斑节对虾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放养25尾斑节对虾。结果表明:(1)各组斑节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98%及以上;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试验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升高,在PD4组试验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2)虾体的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虾体的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PD4和PD5两组,且显著高于PD1、PD2组和PD3组(P<0.05)。(3)肝脏蛋白酶活性PD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值出现在PD1组且显著高于PD3、PD4、PD5组和PD6组(P<...  相似文献   

19.
一、代乳品中粗蛋白的含量按 NRC(1978年)标准代乳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为22%。G、W.BARR(1978)用脂肪含量为16%,蛋白质含量为18、20、22、24、26和30%的代乳品喂饲3日龄的犊牛,喂饲期为4周。在喂饲期内不供给干草和幼畜日粮。试验结果指出,犊牛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重/每公斤饲料)随代乳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提高,但从实用的观点来看可以说蛋白质的含量为22%时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饲料中不同蛋氨酸水平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生长、饲料效率、全虾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日本沼虾的适宜蛋氨酸需求量。以酪蛋白、明胶、鱼粉、小麦面筋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了6组蛋白质水平为36.07%、能量为18.09 kJ/g的等氮等能的半纯和饲料,各组蛋氨酸实际含量分别为0.38%、0.47%、0.56%、0.64%、0.75%和0.88%。以初始体质量为0.30 g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养殖在规格为0.6 m×0.6 m×0.6 m的网箱中,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由0.38%升高至0.88%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蛋氨酸水平为0.64%时,三者均达到最大值;随着饲料中蛋氨酸水平进一步升高,三者均呈下降趋势。当饲料蛋氨酸水平为0.64%时,全虾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0.38%组(P0.05)。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全虾的水分、灰分、脂肪和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日本沼虾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P0.05),但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的蛋氨酸需求量为0.70%,占饲料蛋白的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