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柿树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全省九个地市农村均有栽培。主要栽培品种为南方品种类群的牛心柿、油柿等。据统计,1995我省种植面积达2.61万hm2,总产量3.1万t,仅次于李、亲,为全省落叶果树第三位。以往,我省柿子主要是加工成柿饼、柿丸、柿油等商品销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鲜柿子的要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看好,但我省柿子多为涩柿,前几年也从广西、日本引进甜柿品种,但产量低,发展不快。涩柿含有可溶性单宁物质,必须脱涩,才能食用。传统的脱涩方法很多,如温水脱涩、石灰水脱涩、碱法脱温等,这些传统的脱涩技…  相似文献   

2.
柿果色泽鲜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水果之一。柿分为甜柿和涩柿。前者成熟时能在树上自然脱涩,采下即可食用;后者必须在采后经后熟过程或人工脱涩方可食用。我国栽培的多为涩柿。甜柿仅有大别山区的罗田甜柿,面积很小。山西柿树品种有七十多个,也都为涩柿。因此,农民朋友迫切需要了解柿子的脱涩原理及方法,现综合各地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柿分为甜柿和涩柿。前者成熟时能在树上自然脱涩采下即可食用,但其种植面积较小:后者必须在采后经后熟过程或人工脱涩方可食用,国内栽培的多为涩柿,现将柿子的脱涩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春冬 《果农之友》2005,(10):24-24
柿系柿树科柿属植物.根据是否需经过脱涩处理才能食用.有涩柿和甜柿之分。目前生产上种植大多为涩柿,需经脱涩或后熟软化处理方可食用。而日本甜柿在成熟前其可溶性单宁便转化为不溶性树脂状物质,采下即可食用,且甜脆爽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所水果母本园及个别乡镇中栽培的甜柿,均表现出稳产、丰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柿一般分为甜柿和涩柿 ,而甜柿又分为完全甜柿和不完全甜柿 ,涩柿又分为完全涩柿和不完全涩柿。涩柿的性质很稳定 ,温暖地带栽培通常也表现为涩柿 ,但甜柿在冷凉地区栽培 ,成熟期不能完全脱涩而变成了涩柿。日本甜柿和涩柿划分的标准是在北纬 36°以南的气候条件下 ,表现为甜柿的品种称之为甜柿 ,表现为涩柿的品种则称之为涩柿。据调查 ,日本 4 0 0个主要柿品种中 ,完全甜柿品种占 13% ,完全涩柿品种占 4 4% ,不完全甜柿品种占 32 % ,不完全涩柿品种占 11%。1 完全甜柿品种花御所 原产日本鸟取县 ,晚熟品种。树形高大、直立 ,树势强。具有…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柿果脱涩初期ST逐渐降低,IST相应增加,TT基本不变;涩后期,干制过程中ST再现滞后期,ST、IST、TT在整个干制过程中皆呈逐渐减小趋势,柿饼人工干制工艺最优条件为:用250mg/kg的乙烯利或40%酒精对柿果处理36h,削皮后在55℃干燥。  相似文献   

7.
柿果脱涩机理及人工脱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柿的涩味主要来自果肉中的单宁物质(C14H20O9),柿果是诸多果实中单宁含量最多的水果。日本学者梶浦(1946)根据果实脱涩与果肉褐斑形成和种子数目的关系,将柿分为完全甜柿、完全涩柿、不完全涩柿和不完全甜柿4个品种群。我国传统产区主要栽培完全涩柿,自‘罗田甜柿’被发现和确认为我国第1个原产完全甜柿种质以来,又相继报道了‘宝盖甜柿’和‘秋焰甜柿’(鄂柿1号)等,但迄今尚未发现我国原产的不完全涩柿和不完全甜柿品种。本文主要对完全甜柿和完全涩柿2个品种群柿果的脱涩机理及完全涩柿人工脱涩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果树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柿果实脱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ospyros KaKi L.f.)属柿树科Ebenaceae柿 属,一般分为甜柿和涩柿两类,涩柿较甜柿含有更多的可溶性糖、有机酸,色泽也更鲜艳。我国种植的柿子大部分是涩柿,河北省是全国柿子生产大省,1997年柿子产量188173吨(《中国农业文摘》1998年),居首位。柿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但涩柿未经脱涩难以入口,必需经过脱涩方可食用,提高其商品价值。 1.柿果实的脱涩原理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柿的涩味物质主要来自果肉中的单宁,它存在于单宁细胞的原生质中。单宁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溶性单宁(ST),与蛋白质凝固产生收敛性物质而使…  相似文献   

9.
柿子是我国的主要果树之一,柿果味甜,营养丰富,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成柿饼、柿干、柿醋、柿酒。但涩柿品种柿子刚采收时。由于柿果组织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单宁物质,人们在食用时.会感到很强的涩味,所以必须经过脱涩处理。常用的脱涩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柿有甜柿(甘柿)和涩柿之分。在树上软熟前就脱去涩味可以食用的叫甜柿;在树上软熟前不能完成脱涩,必须在软熟后或经人工脱涩才可食用的叫涩柿。我国各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
对柿饼在人工干制过程中单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柿果脱涩初期,ST含量逐渐降低,IST含量相应增加,TT基本保护不变,但在脱涩后期,经脱涩剂脱涩处理的柿果,在干制过程中ST出现滞后期,随着脱涩剂浓度增加,滞后期出现时间提前。未经脱涩剂脱涩处理的柿果或干燥温度大于65℃时,在干制过程中未出现滞后期。ST、IST及TT在整个人工制过程中都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人工脱涩处理时间超过48小时,滞后期在干燥前人工脱涩期间出现;脱涩处理时间超过60小时,柿子变软而无法削皮。设计柿饼脱涩干制工艺时,脱涩剂浓度和脱涩时间的选择以使ST极大值即将大值即将出现且柿子尚未变软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甜柿在我省栽培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甜柿在我省栽培的前景高林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050061)我省是柿果生产地之一,1994年栽培面积达2.1万hm2(公顷)。但柿树种类单一,均为涩柿,即柿果采收后需人工或自然软化脱涩才能食用。而甜柿果在树上生长期自然脱涩,采收后即...  相似文献   

13.
柿树为柿树科柿树属落叶或常绿乔木,是我国栽培历史已达三千年之久的木本植物之一。 柿树古时以成熟的软果(又称烘柿、软柿)、柿饼白霜(又称柿霜)、熏干柿(又称乌柿)、柿糕、柿蒂、树皮、树根入药,始见于古代药书《名医别录》,该书载;“烘柿,气味甘、寒、涩、无毒,可通耳鼻气,治肠澼不足,解酒毒,压胃间热,止口干。乌柿,气味甘、温、无毒,可杀虫,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食疗本草》上称:“烘柿,可续经脉气。柿霜,气味甘、平、涩、无毒,可补虚劳不足,消腹中宿血,涩中厚肠,健脾骨气。柿蒂,气味涩、平、无毒,主治咳逆哕气,煮汁服”。  相似文献   

14.
涩柿经脱涩才能食用,脱涩处理后其软化速率加快,与甜柿相比,贮藏性更差。本文以涩柿品种“平核无”为试材,研讨了酒精脱涩后果实的软化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同时考察了与采收成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柿子是我国的主要果树之一,柿果味甜,营养丰富,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成柿饼、柿干、柿醋、柿酒.但涩柿品种柿子刚采收时,由于柿果组织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单宁物质,人们在食用时,会感到很强的涩味,所以必须经过脱涩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的产柿大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然而到目前为止,市场上除了柿饼外几乎见不到任何其它柿加工产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1)柿子主要种植于边远山区,运输困难,而就地加工又无条件;(2)柿子在脱涩前不能用于加工,而在脱涩后(一般是用二氧化碳进行大规模脱涩)往往品质下降,如变软,变黑等;(3)脱涩加工产品往往易于复涩,即再产涩味。笔者曾对柿酱复涩的机理进行过研究,而我们国内对于柿子的脱涩和脱涩机理的研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中部地区日本甜柿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子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水果,依果实能否在树上自然脱涩分为涩柿和甜柿两大类。甜柿能在树上自然脱涩,成熟果可溶性单宁为0.5%以下,食用方便,深受人们喜爱,称之“柿果珍品”。河北省太行山区是全国柿子主产区之一,由于当地品种大红袍柿、绵瓤柿等,果实中含单宁物质多,采后...  相似文献   

18.
欧毅  高清华 《西南园艺》2000,28(4):9-10
重庆市柿的栽培历史较长 ,是柿果生产地之一 ,1 996年栽培面积达 0 .5万hm2 。但种类单一 ,几乎全为涩柿 ,即柿果采收后需人工或自然软化脱涩才能食用。而甜柿果实在树上能自然脱涩 ,采收后即可食用。甜柿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和中国。我国湖北的罗田甜柿果实较小 ,平均单果重约 1 0 0 g ,而日本甜柿栽培品种多 ,面积大。笔者根据日本甜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结合重庆市的自然资源 ,对其发展前景作一分析。1 甜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 .1 温度 甜柿的分布与树体耐寒性有关 ,果实品质的形成 (包括果实的自然脱涩 )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年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甜柿及其在世界甜柿基因库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柿(Diospyros kaki Thunb.)原产中国,但绝大多数为完全涩柿,中国原产完全甜柿(简称中国甜柿)仅在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有分布。主要介绍中国甜柿的栽培历史、地理分布及其变异类型,并重点对其生物学特性、自然脱涩特点及遗传规律等进行总结;此外,还对中国甜柿在世界甜柿的起源与进化、自然脱涩机理和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柿树乙醇脱氢酶活性与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不同脱涩类型柿(Diospyros kaki Thunb)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活性和ADH最适反应温度,以了解ADH在脱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完全甜柿和完全甜柿果实发育前期,可溶性单宁含量逐渐降低,ADH活性逐渐增高,到果实基本完成脱涩后,ADH活性又开始降低,在不完全甜柿中变化较大;涩柿和不完全涩柿在果实近熟期,可溶性单宁含量有所下降,但不能完成脱涩,且ADH活性较低。叶片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变化与ADH没有相关性。乙醇脱氢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25℃左右。ADH与柿果实脱涩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