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罗氏沼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具有养殖周期短的优势,梁河县水产站于2011年从江苏引进此虾,人工养殖亩产可达70~100公斤,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是以"稻鱼共生"理论和"稻田轮作"模式为基础,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等方式,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1材料与方法1.1选择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稻田对进排水的要求更严格,为了满足罗  相似文献   

2.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水田里种植水稻,水面下养殖小龙虾,水田边养殖甲鱼……肥稻连作、鳖虾共生、立体种养,每667平方米田年收益万元以上.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高效模式?在湖北省钟祥联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介绍:“这个模式我试验了2年.每年3月下旬,在稻田围沟里投放小龙虾苗,让其在种满紫云英的稻田里生长.5月下旬降水位,捕捞虾子出售.6月上旬栽秧,秧苗返青后投放甲鱼.8月,田边种植的桂花与水稻同期开花.9月底晒田,甲鱼进入围沟,机收水稻,撒下紫云英种子,作为来年绿肥.次年春节甲鱼上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肥西县畜牧水产局在全面贯彻实施安徽省"水产跨越工程"的工作中,立足于本县的资源优势和合肥近郊的市场优势,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导方向,坚持以生态、健康、质量、品牌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广特色水产养殖,渔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泥鳅池塘养殖、黄鳝网箱养殖、甲鱼等仿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大幅度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水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特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发展领先省内。文章对肥西县黄鳝网箱养殖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稻田大规格甲鱼养殖技术,是一种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甲鱼存活率以及水稻产量。本文对稻田大规格甲鱼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总结,包括用地选择、稻田建设、消毒清洁、肥料投放、水稻栽植、甲鱼放养、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甲鱼养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适合川东北稻区应用的稻田甲鱼循环生态高效共生模式,以提升稻田综合种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户增收,推进四川省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方法】根据中华鳖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养殖周期设计4个试验组共12个稻田甲鱼处理模式,分析各模式对水稻及中华鳖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水稻产量最高达456.37kg/667m~2,符合有机水稻种植平均产量(300~400kg/667m~2)的标准,中华鳖产量最高达270.05kg/667m~2;中华鳖的生长受放养密度的影响较大,其增重率最高达314.16%、特定生长率最高达0.292%、日增重为最高达2.252g。经济效益最高的养殖模式为中华鳖投放规格0.45kg、投放密度200尾/667m~2、养殖周期600d,年平均经济效益达19 868.04元/667m~2,投入产出比1∶2.39。【结论】稻田甲鱼模式水稻产量基本达到有机水稻种植产量标准,且中华鳖生长正常,经济效益可观,投资回报率高,能显著提升稻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稻田养鱼把水稻栽培和水产养殖合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稻田工程化改造,建立了稻渔共生系统,可以在保证水稻产值的基础上,促进稻田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以及生态等优势。稻田养鱼目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重视与关注,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新亮点。一、稻田养鱼的价值与作用稻田养鱼模式的发展让种养殖业的结合得以有效深化,稻田养鱼模式不但能够推动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还可以促  相似文献   

8.
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的,可充分发挥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发挥土地资源潜能,将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济效益。稻蟹种养是寓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种养模式,涉及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等多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8,(12)
正目前,稻田养鱼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种生态种养模式在各地快速推广,很多地方在推广稻田养殖常规鱼虾的同时,也探索稻田养殖名优鱼的方法与途径。利用稻田养殖罗非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还可提高优质水产品的养殖规模罗,实  相似文献   

10.
稻田开沟挖函梯级养殖是指在适宜田鱼养殖的秧田中挖"十"字、"田字"等形式的沟和挖鱼函进行田鱼养殖的稻鱼共生梯级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池塘水产养殖通常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而种养结合等生态修复方法是解决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举措。现对水产养殖池塘"稻-鱼"共生条件下的水稻栽培模式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以促进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合当地气候和种植方式的稻鳅共生养殖模式,为推广生态养殖稻田泥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两个试验点,各用0.667公顷稻田作为实验基地,每间隔50cm开挖一条养殖沟进行稻田泥鳅生态养殖,对养鳅稻田的标准、养殖密度、饲料投喂技术、水质管理、捕捞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并形成标准化的养殖模式。【结果】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不减产的前提下,泥鳅每亩可销售逾100kg,养殖的效益每亩基本超过1500元。【结论】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效益明显,可以显著增加农民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稻田的综合效益,可以实现高效的水产养殖,稳定了粮食生产,应对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意义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范伟  陈斐 《农家顾问》2014,(4):46-47
<正>"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提高,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  相似文献   

15.
<正>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等于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鸭,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增粮、增肥、增收和节地、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1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稻鱼共生"是根据稻与鱼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生长发  相似文献   

16.
稻田大规格甲鱼养殖技术,是一种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甲鱼存活率以及水稻产量。基于此,本文对稻田大规格甲鱼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技术提出了几点见解,希望为我国农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正池塘鳖鱼虾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依据鱼鳖混养、鱼鳖共生、互惠互利的生物学原理,营造适宜鱼鳖生长的自然环境,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利用中草药剂进行病害综合防控,采用生态健康养殖,生产出成鳖的品质、口感与野生甲鱼相近,符合当前人们的安全优质的消费需求。鳖鱼虾生态混养模式,管理难度较小、投入产出比较高,符合渔业绿色健康养殖的要求,是今后甲鱼养殖适应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8.
"早稻-青虾-泥鳅"共生高产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通过种植早稻"吸肥去污",净化池塘水质,有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青虾养殖可耕地除草,吸食稻田害虫,减少水稻虫害;泥鳅养殖可钻地松土,在稻田中起到除草、造肥、除虫、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作用。为促进该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早稻、青虾、泥鳅的种养技术,并分析了该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赵镖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84-184
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甲鱼试验,甲鱼平均产量达1 950kg/hm2、水稻产量达8 865kg/hm2。结果显示,稻田养殖面积宜小不宜大,可便于管理,提高甲鱼产量;在调节水质上用微生物制剂、甲鱼病害防治时施用中草药,生产出来的甲鱼和水稻都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准,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稻渔共作是通过对普通稻田进行微型田间工程改造,形成沟、凼、田、堤相结合的生态环境,集水稻种植与蟹、虾、鱼等水生经济动物养殖于一体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互利共生,能有效提高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