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优良的用材林、食品林树种,红松种子种皮厚、坚硬,有一层蜡质,不易透水透气,种皮内含有单宁,其他部位含有脱落酸等抑制物,这些影响了红松种子的快速发芽,使红松种子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要解除红松种子的长期休眠状态,在自然条件下,种子成熟后要经过冬季——夏季——冬季的埋藏,在第三年春季取出才能播种。近几年,由于红松种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种子库没有红松种子的库存,不能使用传统的越冬埋藏法处理红松种子。为了更好地培育红松苗木,从2003年开始至今,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使用当年新采的红松种子进行变温催芽处理。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红松种子,播种后3~5天就出土,7天左右全部出齐,每年的出苗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红松种子的种皮较厚,有蜡质层,并含有单宁,因此,透水性与通气性差。一般在自然条件下,成熟的种子须经过一冬一夏到第三年才能大量发芽。过去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隔年埋藏法”、“室内自然温度催芽法”和“综合催芽法”。上述方法处理种子时间长,费工费事,管理不当往往达不到催芽目的。随着更新造林事业的发展,我们近两年大量引进一些红松种子,为了缩短种子休眠期,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苗木速生丰产,我们用了“变温快速催芽法”。这种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3.
红松产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其种子具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自然状态下,红松结实量变幅很大,分丰收年、平年、欠收年。通过从生产实践中获取红松结实量和球果大小与种子品质的关系,掌握红松球果结实规律,为获得红松优质良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探究短期和中长期近自然经营下红松人工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与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为辽东半岛山区红松人工林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以近自然经营12 a和45 a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群落样地调查法记录样地物种信息,分析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1)12 a群落中,共有高等植物29种,隶属于19科23属;45 a群落中,共有高等植物54科96属142种;2)随着红松生长发育,群落物种分布类型增加、物种数增加、分布范围扩大,物种分布类型中,物种数量分布情况为北温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温带成分最多,世界成分次之,热带成分最少;3)红松群落从12 a经营到45 a仍然保持纯林状态,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强,正向演替趋势明显。红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周期很长,正向演替明显,短期经营群落生物多样性较低,直到经营中期生物多样性才显著增强,生态位和密度制约理论能很好解释红松人工林生态演替,对辽东半岛红松人工林恢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松球果主要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红松球果和种子的害虫很多,其中红松球果种蝇Hylemya sp.和红松球果种小蜂Euytoma sp.是主要害虫,它们危害红松球果、种子,造成种子产量降低,有时造成绝产。为了控制危害,对张广财岭东坡的红松人工林球果害虫的密度及为害率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其中粘虫胶法和烟雾机防治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毛竹种子是毛竹繁衍后代的主要材料,但毛竹种子稀少,繁殖困难。自然状态下,由于毛竹繁殖器官的结构特点、昆虫干扰、母竹营养供应等影响毛竹授粉和种胚发育,很难得到种子,必须要人为干预,给予补充母竹营养,帮助灭虫,以提高授粉率,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毛竹种子。  相似文献   

7.
红松是我省最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它材质优良,种子价值高,现有的天然红松林资源日趋缩小,母树年龄日趋老化,结实量逐渐下降,红松种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了解决红松种子不适应更新造林需要和种子需求量逐年加大的矛盾,将现有的部分人工红松林改培成母树林是十分必要的。经调查, 17~ 20年的红松人工林即可结实,此时一般母树能结 2~ 5个球果,且果大籽粒饱满,年均结实率 40%~ 50%,每公顷可采种子 120kg左右。但现有的红松人工林一般密度较大影响母树结实,要想调解种子产量必须搞好疏伐和土壤管理,搞好此项工作即做到了人工…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林区红松种群的生活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红松生活史的4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进化和保护对策.红松的传粉和受精主要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林冠下的光照是控制红松幼苗生长和存活的主要因素.红松种子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会引起有关动物种群的相应变化.动物是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松鼠在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我们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红松的保护中,我们不仅要保护树木本身,而且还应当保护与红松相关的动物、生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新疆野苹果林林下0~15cm土壤样品,采用萌发法对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的种子萌发过程、物种组成、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春秋两季种子萌发均出现了2个高峰期,当年秋季物种55种,翌年春季物种63种;无论是当年秋季还是翌年春季,土壤种子量主要集中在0~10cm表层土壤深度空间,占种子库总数的75%以上;在海拔空间分布上,土壤种子库总储量呈现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土壤种子库中均未发现新疆野苹果目标种子,因此,新疆野苹果林不能依靠自然更新,必须采用人工更新方式保护种群繁衍与生存。  相似文献   

10.
2016年4—7月调查张广才岭东麓农林交错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组成;采集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在有限食物资源条件下,观察其对5种温带林木种子的选择性;通过测定种仁营养成分分析其取食偏好。结果表明:农林交错区啮齿动物多样性较丰富,黑线姬鼠是优势物种,比例占50.65%。5种树木种子营养成分的差异很大;黑线姬鼠对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的选择指数分别为3.52、2.51、2.40,显著高于山杏Armeniaca sibirica(0.34)和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0)(P0.001),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喜食毛榛、红松、蒙古栎,厌食山杏,不食胡桃楸;对种子优先选择次序为红松,蒙古栎,毛榛,山杏,胡桃楸。  相似文献   

11.
会飞的种子     
在复杂奥妙丰富多彩的自然界里,某些植物为了生存与繁衍后代,它们的种子在长期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练就了一身飞行的能力。尽管它们的飞行不是自主的,但说起来还颇有趣味呢。每当春夏之交,有些植物在繁花似锦、群芳争艳之季,它的种子成熟了。具有飞行  相似文献   

12.
红松粗皮、细皮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红松的材质优良,种子含油量很高(70%以上),营养丰富,是我国东北长白山林区和小兴安岭林区的主要珍贵树种。它不仅是这两大林区的优势树种和主要更新树种;同时也是更广阔地区人工造林的很有前途的树种,辽宁省草河口试验林场的红松人工林的生长速度为天然林内红松的五倍即是—例。笔者几年来参加红松育种工作、红松林结实调查工作和长白山林区红松,落叶松采种工作。在工作中发现了红松的树皮有两种类型,即粗皮(厚皮)类型和细皮(薄皮)类型。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不仅在树皮的形态和厚度上有显著不同,它们的生长,发育,干形和树冠都有很大变异,从经济意义上看它们的生长速度,结实量和种子品质,合油量也有所不同。现将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并提出初步看  相似文献   

13.
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34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 manshufica Rup.)、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紫椴(Tilia amurensis)、色赤杨(Alnus tinctoria Sarg)、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林内的植物种类数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红松纯林,其中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最好,依次为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白桦-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色赤杨-红松混交林内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少;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水曲柳-红松、色赤杨-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4.
<正>2000年以来,东北各林区已把红松种子产业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山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正在采取不同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大规模地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尤其是红松种子林或种子园,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发展红松种子产业中,特别是在红松种子林营建和经营过程中,一些造林、经营单位或个人,只重视红松产业的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5.
红松种子是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绿色食品。发展红松种子产业对于促进林农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桓仁县红松林面积、红松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了桓仁县红松种子产业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了桓仁县红松种子产业发展建议,对桓仁县红松种子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 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类为优势物种并不断繁衍扩张以来,地球已经进入被某些地质学家称为“人类世纪”的新时期。草原和沙漠首先成为人类向自然索取的对象,成为“人类征服自然”这一错误观念的练兵场。自然界饱受人类社会不公正的待遇,从而使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巨大扭曲。  相似文献   

17.
红松(Pinus korainsis Siebolde tzuccavini)的种子是更新造林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最佳的营养品,它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品质和品味。研究证实红松种子的成熟度与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成苗的活力,乃至造林成活率有密切关系,而且红松种子在球果内贮藏具有后熟作用,晚脱粒的种子比早脱粒的种子品质好。一、材料和方法1988年秋,我们在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相似文献   

18.
发展红松种子产业潜力巨大,效益显著。文章针对当前在红松种子产业发展中,特别是在红松种子林(园)营建和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对加快高产、高效红松种子林(园)基地建设,实现红松种子增产增收,促进红松种子产业发展,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面积的增加和采摘球果等人为干扰活动的加剧,红松球果及枝梢害虫危害日趋严重,红松球果受害率可达40%左右,种子损失率达到25%以上,对森林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作者对红松球果及枝梢害虫的种类、区系、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该类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松+白桦人工混交林、红松+色赤杨人工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等3种不同林型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白桦和红松+色赤杨人工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远远高于红松纯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也明显好于红松纯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层次结构复杂,垂直多样性丰富,而红松纯林只有一个主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垂直结构单一。人工针阔混交林对多层次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和提高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