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疑似细菌感染的斑点叉尾鮰病原,本试验对临床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物化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相符;16S rDNA检测与测序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分离菌确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能引起与临床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结果表明,疑似细菌感染斑点叉尾鮰病例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可选择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例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长春市某养鱼场病死鱼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分析,16S rRNA和3种管家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并对其进行鲤鱼、昆明系小鼠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理化反应与嗜水气单胞菌基本相同;对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等18种抗菌药物敏感,万古霉素、苯唑西林等4种抗菌药物耐药;16S rRNA和dnaJ、rpoD、gyrB管家基因的均与Gen Bank上的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6%、97.9%、99.9%。分离菌株对鲤鱼、昆明系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6.76×10~7CFU/只、1.39×10~6CFU/只,表明该菌可能是1株人兽鱼共患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肉鸭健康带毒、致病与耐药情况,对贵州省三穗县某肉鸭屠宰场临床健康肉鸭随机取样,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嗜水气单胞菌典型的培养特征,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生化特性均与嗜水气单胞菌相符;16 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epa、act、alt和ahp等6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15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qnrB、Sul1和IntI1等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表型相符。研究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建立的检测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的点酶法,可在嗜水气单胞菌培养上清和临床病料中检出HEC毒素,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为95ng/ml。用该法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鳗弧菌、荧光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的培养上清及患草鱼出血病的病鱼病料,均为阴性反应,仅与豚鼠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新亚种及吕克氏耶尔森氏菌有轻度的交叉反应。对72株病鱼分离菌及33份病鱼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点酶法与溶血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80.7%和90.9%。以上试验重复3次,结果完全一致。综上可见,用点酶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无须作复杂的细菌鉴定,并能直接用于病料,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有效的方法,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一起引起滑鼠蛇死亡的致病菌,本研究对采集病理样品中分离菌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耐药性测定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来自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N3株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阿奇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中敏,对头孢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完全耐药,表明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小鼠毒力试验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显示,该菌含有的5种毒力相关基因为aer A、hly A、ahp A、ast及alt;并在3×108 cfu/0.3 mL的感染剂量下可致小鼠全部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蛇细菌感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菌的分离鉴定为其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制备了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H)-77株兔抗血清,建立了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方法。该法能有效地检测人工感染鳟鱼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原体,对杀鲑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整个过程可在2.5h内完成,是一种有前途的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某牛场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8种11株细菌。将11株分离细菌经人工感染小鼠,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枯草杆菌5种菌有致病性。表明主要致病菌对链霉素等药物敏感,但嗜水气单胞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耐药,枯草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和磺胺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