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能量和粗蛋白水平对灰雁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为灰雁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粗蛋白质及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4.0%、15.0%、16.0%及11.0、12.0、13.0 MJ/kg,选取450只28日龄灰雁,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灰雁,每组饲喂1种日粮。预试期12d,正试期80d。结果表明:(1)代谢能为12.0 MJ/kg组灰雁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代谢能为11.0和13.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4.0%组灰雁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蛋白质水平为15.0%组(P0.05);(2)代谢能为13.0 MJ/kg组灰雁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代谢能为11.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6.0%组灰雁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14.0%组(P0.05)。(3)代谢能为11.0 MJ/kg组灰雁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低于代谢能为12.0和13.0 MJ/kg组,代谢能为13.0 MJ/kg组灰雁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代谢能为11.0和12.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4.0%组灰雁的胸肌率和腿肌率低于粗蛋白质水平为15.0%和16.0%组;综合得出,日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灰雁的末重、腹脂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过高的代谢能水平增加腹脂率,增加饲料成本;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灰雁的末重和血清尿素氮影响显著(P0.05);推荐5~16周灰雁的蛋白质水平为15.0%,能量水平为12.0 MJ/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 12组为中心组(即0水平组),试验期为21 d.分别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以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等各项指标作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饲粮中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从响应面图和回归分析显示,当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0.05~ 12.40 MJ/kg时,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上升,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大,粗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对于平均日增重影响逐渐变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80 MJ/kg和22.85%时,可达到最大平均日采食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5 MJ/kg和20.65%时,料重比最小为1.65;当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在12.05 ~12.15 MJ/kg和20.85% ~21.25%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同时腹脂率较低.综上所述,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05~ 12.45 MJ/kg和20.65% ~21.25%,l~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能量和粗蛋白水平对灰雁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为灰雁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粗蛋白质及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4.0%、15.0%、16.0%及11.0、12.0、13.0 MJ/kg,选取450只28日龄灰雁,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灰雁,每组饲喂1种日粮。预试期12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①代谢能为12.0 MJ/kg组灰雁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代谢能为11.0和13.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4.0%组灰雁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蛋白质水平为15.0%组(P<0.05);②代谢能为13.0 MJ/kg组灰雁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代谢能为11.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6.0%组灰雁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14.0%组(P<0.05)。③代谢能为11.0 MJ/kg组灰雁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低于代谢能为12.0和13.0 MJ/kg组,代谢能为13.0 MJ/kg组灰雁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代谢能为11.0和12.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4.0%组灰雁的胸肌率和腿肌率低于粗蛋白质水平为15.0%和16.0%组;综合得出,日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灰雁的末重、腹脂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过高的代谢能水平增加腹脂率,增加饲料成本;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灰雁的末重和血清尿素氮影响显著(P<0.05);推荐5~16周灰雁的蛋白质水平为15.0%,能量水平为12.0 MJ/kg。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代谢能对1~4周龄定安鹅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90.57±0.70)g的1日龄定安鹅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0.49 MJ/kg、11.02 MJ/kg、11.54 MJ/kg和12.05 MJ/kg的日粮。试验为期28 d。结果表明:(1)11.54 MJ/kg代谢能组末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10.49 MJ/kg代谢能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低于10.49 MJ/kg和11.02 MJ/kg代谢能组(P0.05)。(2)11.54 MJ/kg代谢能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显著高于10.49 MJ/kg和12.05 MJ/kg代谢能组(P0.05),白蛋白含量也显著高于11.02 MJ/kg和12.05 MJ/kg代谢能组(P0.05)。但11.54 MJ/kg代谢能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10.49 MJ/kg代谢能组(P0.05)。综合认为,11.54 MJ/kg代谢能日粮可使1~4周龄定安鹅获得较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也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1日龄AA公雏,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2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实行单笼饲养。试验采用2因子(代谢能和赖氨酸)×2水平(低于和高于对照组)随机区组设计,设1个对照组(代谢能参照NRC,1994),2个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97、13.81MJ/kg;2个赖氨酸水平0~3周龄分别为1.0%、1.2%,4~6周龄分别为0.9%、1.1%,对照组代谢能水平0~6周龄为13.39MJ/kg,赖氨酸水平0~3周龄为1.1%,4~6周龄为1.0%。42日龄屠宰,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代谢能水平从12.97MJ/kg提高到13.81MJ/kg,肉鸡平均体重增加12.67%,饲料转化率升高7%(P<0.01);日粮赖氨酸水平提高20%,体重显著增加12.38%(P<0.05),饲料转化率升高3.84%(P<0.01);日粮代谢能和赖氨酸对饲料转化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②随着代谢能水平的提高,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相应提高,高能组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5),赖氨酸水平对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胸肌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与低赖氨酸组相比,高赖氨酸日粮组肉鸡屠体重增加12.33%、全净膛重增加12.62%、胸肌重增加28.53%、胸肌率提高3.11%,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肉鸡腹脂重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③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3.81MJ/kg,赖氨酸水平0~3周龄为1.2%、4~6周龄为1.1%时AA肉鸡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与实际生产中应用的NRC(1994)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相比,AA肉鸡多赢利1.44元/只。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蛋种鸡育成期生长性能及后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9周龄"京红1号"蛋种鸡1 2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3只鸡,4个处理组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30、11.50、11.70、11.90 MJ/kg,粗蛋白水平均为15.5%,试验期为4周。饲养试验结束后育成鸡转入产蛋舍,4个处理组饲喂同一种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1.51 MJ/kg、粗蛋白水平为16.4%),从见蛋开始跟踪记录鸡只的生产性能(10 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代谢能水平的增加,蛋鸡平均体重、日增重和胫长均显著增加(P0.05);耗料增重比和血浆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11.90 MJ/kg处理组平均体重、日增重和胫长最高,耗料增重比和血浆尿素氮水平最低;11.70 MJ/kg处理组的生长性能次之,后续的生产性能表现最好,其见蛋日龄最早,初始产蛋率最高。综合育成期生长性能和后续生产性能结果,"京红1号"蛋种鸡育成期(9~13周龄)代谢能水平在11.70 MJ/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不同性别北京油鸡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北京油鸡适宜饲粮代谢能水平提供依据。本试验严格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母各占1/2,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6组,其中3个组均为公鸡,另外3个组均为母鸡,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3个组分别为低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20 MJ/kg)、中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64 MJ/kg)、高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3.08 MJ/kg)。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14~17周龄)。结果显示:1)高代谢能组公鸡和母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 <0.05),且高代谢能组母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2组(P <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3.08 MJ/kg时公鸡和母鸡有较好的生长性能。2)公鸡方面,低代谢能组的腿肌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母鸡方面,低代谢能组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高代谢能组(P<0.05),翅膀率显著低于高代谢能组(P <0.05)。低代谢能组公鸡和母鸡的皮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肉鸽育肥期(22~30d)不同能量水平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576只22日龄健康乳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乳鸽。处理组A、B、C、D饲喂的全价颗粒料粗蛋白水平为18%,代谢能分别为11.93、12.14、12.35和12.56MJ/kg,试验期9d。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肉鸽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处理组D的平均日增重比处理组B、C分别提高5.6%和4.2%,处理组D的料重比比处理组A、B、C分别降低8.2%、8.2%和9.7%;处理组D的平均日采食量比处理组A降低6.1%,差异显著(P<0.05),但是与处理组B、C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12.56MJ/kg代谢能水平可以降低乳鸽育肥期的平均日采食量,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究20~22周龄雄性雉鸡适宜代谢能水平,为科学饲养雉鸡、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雉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30、11.72、12.14和12.56 MJ/kg,预试期5 d,正试期16 d,测定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饲粮代谢能水平对雉鸡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以及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雉鸡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11.72和12.14 MJ/kg组雉鸡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11.30 MJ/kg组(P<0.01),显著高于12.56 MJ/kg组(P<0.05);12.56 MJ/kg组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11.72 MJ/kg组腿肌率显著高于11.30和12.14 MJ/kg组(P<0.05);12.14和12.56 MJ/kg组雉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11.30 MJ...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31~86日龄清远麻阉鸡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清远麻阉鸡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提供数据参考。选用3 000只1日龄清远麻阉鸡,采用2×3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试验期共86 d。其中,1~30 d饲喂相同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2.13 MJ/kg和20.5%;31~60 d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68、12.34 MJ/kg,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8.5%、17.5%和16.5%;61~86 d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97、12.76 MJ/kg,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7.5%、16.5%和15.5%。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31~60日龄清远麻阉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61~86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及31~60日龄和61~86日龄料重比(F/G)(P<0.05),饲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31~60日龄和61~86日龄F/G及61~86日龄ADG(P<0.05)。其中,12.68 MJ/kg代谢能和18.5%粗蛋白饲粮组31~60日龄F/G最低,12.97 MJ/kg代谢能和17...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不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型北京油鸡屠宰性能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42日龄北京油鸡公鸡4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3层阶梯式笼养,分别饲喂代谢能为11.76、12.39、13.02和13.65 M J/kg的饲粮(Ⅰ~Ⅳ组)。试验期48 d。试验结束后,所有鸡只全部宰杀,测定屠宰性能;每个重复随机选取7只鸡,翅静脉采血,据A-FABP基因外显子1第51位碱基C→T突变进行基因分型,即未突变型(MM)、杂合型(MN)和突变型(NN),并测定IM F含量。结果表明:1)Ⅲ组(13.02 M J/kg代谢能组)北京油鸡的活体重、屠体率、全净膛率显著高于Ⅰ组(11.76 MJ/kg代谢能组)和Ⅱ组(12.39 MJ/kg代谢能组)(P<0.05),但与Ⅳ组(13.65 MJ/kg代谢能组)无显著差异(P>0.50)。2)13.65 MJ/kg代谢能组北京油鸡腹脂率分别是11.76、12.39、13.02 MJ/kg代谢能组的1.65、2.43和2.50倍,差异显著(P<0.05);与中等代谢能(12.39和13.02 MJ/kg)相比,高代谢能(13.65 MJ/kg)可增加NN北京油鸡的腹脂率,但对MM和MN无显著影响(P>0.10)。3)12.39 MJ/kg代谢能组北京油鸡胸肌IMF含量分别是11.76、13.02和13.65 MJ/kg代谢能组的1.35、1.34和1.32倍,差异显著(P<0.05),后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M北京油鸡腿肌IMF含量和脂肪组织中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 N和NN(P<0.05),且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腿肌IM F含量和基因型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由此可见,13.02 MJ/kg代谢能饲粮提高了7~13周龄北京油鸡的活体重、屠体率和全净膛率;13.65 MJ/kg代谢能饲粮增加了北京油鸡的腹脂率,尤其是A-FABP基因外显子1第51位碱基C→T突变的北京油鸡,但未提高肌肉IMF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ME)和蛋氨酸(Met)水平对蛋鸡产蛋中后期羽毛覆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39周龄京红1号商品蛋鸡432只,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试验I组ME 11.42 MJ/kg、Met 0.42%|试验II组ME 11.07 MJ/kg、Met 0.42%|试验III组ME 11.07 MJ/kg、Met 0.38%。预饲期4 W,试验期20 W。试验期测定产蛋率、蛋重、日耗料及料蛋比等生产性能指标|对预饲期39周龄、试验中期55周龄和试验结束62周龄进行羽毛覆盖率评分测定。结果表明:Met水平相同时,高ME(11.42 MJ/kg)显著提高了京红1号产蛋中后期的产蛋率、平均蛋重,降低了破蛋率及料蛋比(P < 0.05),ME水平未对羽毛覆盖率产生显著影响(P > 0.05)|ME水平相同时,Met水平对产蛋率、日耗料、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 > 0.05),高Met(0.42%)显著提高了平均蛋重,显著降低了羽毛覆盖率(P < 0.05)。综上,ME 11.42 MJ/kg、Met 0.42%可获得最优的生产性能,ME 11.07 MJ/kg、Met 0.38%可获得最佳的羽毛覆盖率。 [关键词] 蛋鸡|代谢能|蛋氨酸|产蛋率|羽毛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日粮营养浓度对京红1号0~60日龄蛋雏鸡体重、体增重、耗料增重比、胫长、只鸡饲料成本及每千克增重成本的影响,试验选取0日龄京红1号商品代蛋雏鸡1800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80只鸡。对照组日粮营养水平为:0~14日龄,粗蛋白质(CP)20.00%,禽代谢能(ME)12.10 MJ/kg;15~60日龄,CP 18.50%,ME 12.10 MJ/kg。试验组日粮营养水平为:0~14日龄,CP 19.50%,ME 12.10 MJ/kg;15~35日龄,CP 18.50%,ME 12.10 MJ/kg;36~60日龄CP 16.50%,ME 11.78 MJ/kg。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60日龄体重、0~60日龄体增重和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低4.5%、4.7%、4.8%(P <0.05);两个处理组胫长、体重均匀度、耗料增重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各周龄体重及胫长均能够达到京红1号品种标准,且0~60日龄只鸡饲料成本较对照组低8.3%,每千克增重成本较对照组低3.5%(P <0.05)。因此,试验组日粮营养水平能够保障鸡群生产性能充分发挥,且有效降低了育雏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日粮代谢能水平对6~10周龄扬州鹅增重效率及体脂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体重相近的扬州鹅200只,随机分成4组,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0.11、11.19、12.37、13.45 MJ/kg,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代谢能水平对腹脂率、胸腿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随代谢能水平升高而升高;皮下脂肪厚、肌间脂肪宽度、胸腿肌的蛋白和水分含量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日采食量随代谢能水平的上升显著下降(P0.05),但日进食代谢能却依次增加。日增重以试验3组最高为54.81 g,显著高于试验1组。代谢能增重比率以试验3组最高,随代谢能水平的增加呈现S型曲线变化。综上代谢能水平对体脂沉积和增重效率有显著的影响,为获得最高的代谢能增重比率,日粮代谢能以12.37 MJ/kg组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1~28日龄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二郎山山地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3×3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因子1为饲粮代谢能水平,设10.88、12.13和13.39 MJ/kg 3个水平;因子2为粗蛋白质水平,设16%、19%和22%3个水平.将1日龄二郎山山地鸡1 620只随机分到9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1~28日龄各组分别饲喂9种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29~ 73日龄饲喂相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期73 d.结果表明:1~28日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28日龄、29 ~ 49日龄和1~73日龄鸡只的平均日采食量及1~28日龄和1~ 73日龄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1~28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8日龄和50 ~ 73日龄平均增重,29 ~ 49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及1~28日龄、50~73日龄和1~73日龄的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1~28日龄饲粮代谢能与粗蛋白质水平对73日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1 ~28日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屠宰后45min胸肌pH影响显著(P<0.05),同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屠宰后24 h胸肌L*值影响显著(P<0.05).1~28日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干物质、代谢能及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影响显著(P<0.05),均随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28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干物质、代谢能及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综上,以1~28日龄平均增重为指标,二郎山山地鸡1~28日龄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88 MJ/kg和22%;以1~ 28日龄料重比为指标时,二郎山山地鸡1~28日龄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3.39 MJ/kg和22%;综合29~73日龄生长性能,二郎山山地鸡1~ 28日龄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3 MJ/kg和16%.1~28日龄饲粮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对二郎山山地鸡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后续效应,表现出补偿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21~45日龄艾维茵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1日龄150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在相同蛋白质水平下(19.50%),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肉仔鸡分别用12.50 MJ/kg、12.90 MJ/kg和13.30 MJ/kg的能量水平日粮饲喂,预试期为3 d,正试期为21 d,检测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胴体重、腹脂率、全净膛率、胸肌率以及腿肌率。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胴体重、腹脂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胴体重、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日粮能量水平为12.90 MJ/kg时,肉鸡的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不同营养水平的颗粒破碎料和粉料对0~60日龄蛋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0日龄京红1号商品代蛋雏鸡3600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12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0只。试验期0~60日龄,试验分3段进行,0~14日龄3个处理组饲喂同一种颗粒破碎料;15~35日龄和36~60日龄,对照组饲喂高营养浓度粉料(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0 MJ/kg和11.93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5%和17.5%),试验T2组饲喂中营养浓度粉料(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0 MJ/kg和11.85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0%和17.0%),试验T3组饲喂低营养浓度颗粒破碎料(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0 MJ/kg和11.68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5%和16.5%)。结果表明:28、35、42、56、60日龄体重,试验T3组显著高于试验T2组(P <0.05), 28、35、42、49日龄胫长,试验T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0~35日龄增重,试验T3组较对照组、试验T2组分别高13.2、17.5 g,料重比...  相似文献   

18.
在同一栋产鸽舍内,随机抽取能在同一天孵出两只乳鸽的杂交王鸽产鸽30对,每对产鸽哺育2只乳鸽(共60只乳鸽),观察至乳鸽28日龄。产鸽饲料由玉米、小麦、高粱、豌豆等组成,粗蛋白质含量为15.40%,代谢能为12.80M J/kg。结果表明:产鸽耗料量在后代乳鸽20日龄时达到高峰,乳鸽日增重在10日龄时最大,15日龄后日增重明显下降;产鸽耗料量与乳鸽增重速度的相关性呈阶段性差异,在乳鸽1~10日龄、11~20日龄和21~28日龄三个阶段,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2、-0.9691和0.9290,相关性均非常显著(P<0.01);产鸽耗料量与乳鸽增重呈强的直线正相关(P<0.01),r=0.96…  相似文献   

19.
采用3×3随机交叉试验设计,研究中能中蛋白水平下日粮VA、VD3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1日龄AA肉仔鸡54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3个VA添加水平为3000、6000、12000IU/kg;3个VD3添加水平为200、400、800IU/kg;0~3和4~6周龄基础日粮代谢能、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2.34MJ/kg,21%;12.76MJ/kg,19%。结果表明:①日粮VA水平对体增重、耗料量、料重比、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随VD3添加水平的增加,体增重、耗料量、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③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认为0~3和4~6周龄肉仔鸡日粮VA添加量均以3000IU/kg较为适宜,VD3添加量均以800IU/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粗蛋白水平对乳鸽生长后期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00只14日龄乳鸽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组进行试验,分别饲喂代谢能恒定为12.94MJ/kg,粗蛋白为16%、18%、20%、22%、24%五个水平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中不同的粗蛋白水平对乳鸽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乳鸽增重呈上升的趋势。Ⅰ组乳鸽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或P<0.01),Ⅱ组低于Ⅲ组、Ⅳ组,差异显著(P<0.05),但Ⅱ组与Ⅴ组、Ⅲ组与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饲料转化率低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