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地方名白甲,隶属鲤科,白甲鱼属,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干流、支流,具有半洄游习性,属于江河流域中的底栖性鱼;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四川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白甲鱼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如今人工繁殖和养殖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该鱼的疾病研究仍不多。本文就笔者遇到的白甲鱼被小瓜虫感染引起鱼发病死亡的病例进行总结,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口白甲鱼资源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小口白甲鱼的资源现状、种群结构、生长特征和食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口白甲鱼资源处于衰退状态,平均体长为(9.71±2.0) cm,是以低等藻类为主的植食性鱼类.鉴于目前情况,应采取应对措施,禁止非法过度捕捞,开展宣传教育,进行人工繁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四大家鱼亲鱼的培育和人工繁殖,是传统淡水养殖的基础和前提,做好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亲鱼的培育与人工繁殖包括亲鱼培育、人工繁殖、产后护理3个阶段,基于此,就四大家鱼亲鱼的培育与繁殖相关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于2007~2008年对禾花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旬水温达到18℃以上即可开展人工繁殖;绒促性素(1 500单位/k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15μg/kg)混合制剂催产效果较好,雌性亲鱼的绝对怀卵量为15.6万~18.6万粒,2008年禾花鱼人工繁殖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为90%以上,仔鱼成活率达89.2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似鳊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满足似鳊苗种生产需求,2019年—2020年进行了似鳊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非繁殖季节,从自然水域采集野生似鳊群体,通过混养在细鳞鲴大规格鱼种培育池中,采取亲鱼优选、产前营养强化等调控措施,可培育出性腺发育良好、能用于开展人工繁殖的似鳊亲本。在催产环节,选择2龄亲鱼,按雌雄比1∶1.0~1.5,采用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二合一混合激素催产,催产率可达80%以上,效果较好。在孵化环节,采用孵化桶加微流水充气孵化方式,受精卵密度控制在80万粒/m3,出苗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鳖事业的发展,鳖的苗种资源紧缺和走俏,市场上4~5克/只的稚甲鱼苗售价高达5~8元。所以,开展甲鱼的人工繁殖,提高甲鱼孵化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种鳖的选择选择优良种鳖是提高鳖卵孵化率的重要条件。用作人工繁殖的种鳖要求个体大,肥壮健康,无伤残,成熟年龄适宜。 1.种鳖的年龄:要求雌鳖年龄在5龄以上,体重1公斤左右,鳖的后缘革状皮肤有皱纹且略坚硬。雄鳖要求3~4龄,体重0.5公斤以上为好。这种条件的种鳖年产卵为40枚左右,卵受精率一般达90%以上,卵粒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白甲鱼属3个种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它们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白甲鱼的体型最粗短,而南方白甲鱼的体型最狭长,南方白甲鱼和多鳞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较接近;根据拟合的体长与体质量幂函数关系式,南方白甲鱼和白甲鱼为近似等速生长,而多鳞白甲鱼呈现负异速增长;南方白甲鱼肌肉的水分含量最高(79.97%);白甲鱼的肌肉灰分含量最低(1.28%);白甲鱼的肌肉脂肪含量最高(3.00%),其次是多鳞白甲鱼(1.70%);多鳞白甲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1.28%),其次是白甲鱼(19.36%)。  相似文献   

8.
测量了白甲鱼属3个种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它们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白甲鱼的体型最粗短,而南方白甲鱼的体型最狭长,南方白甲鱼和多鳞白甲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较接近;根据拟合的体长与体质量幂函数关系式,南方白甲鱼和白甲鱼为近似等速生长,而多鳞白甲鱼呈现负异速增长;南方白甲鱼肌肉的水分含量最高(79.97%);白甲鱼的肌肉灰分含量最低(1.28%);白甲鱼的肌肉脂肪含量最高(3.00%),其次是多鳞白甲鱼(1.70%);多鳞白甲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1.28%),其次是白甲鱼(19.36%)。  相似文献   

9.
秋季是为亲鱼积累脂肪,促进性腺发育,增加怀卵量提供基础的重要季节。秋季亲鱼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来年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对不同的亲鱼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0.
秋冬季节是亲鱼性腺发育的早期,此时期培育的好坏,不仅影响亲鱼的怀卵量,而且决定着翌年春季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秋冬季节亲鱼培育主要有以下4个要点:  相似文献   

11.
泥鳅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该研究选择体重15 g/尾以上的亲鳅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催产亲鱼400组,可获卵近122万粒,平均产卵量3 050粒/尾,繁殖水花73.85万尾,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0.5%、75.2%。同时,归纳了繁殖技术关键点,对人工繁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唐玉华 《农家致富》2013,(18):36-37
秋季是亲鱼积累脂肪,促进性腺发育,增加怀卵量的重要季节。秋季亲鱼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来年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对不同的亲鱼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培育。一、草、青亲鱼的培育1.饵料投喂秋季是草、青亲鱼摄食量最多的季节。整个秋季投饲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蒜添加剂对白甲鱼的饲养效果,采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和8%的大蒜,进行了白甲鱼池塘网箱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蒜作饲料添加剂饲养白甲鱼效果显著,成活率提高1.71%、饵料系数下降0.52、尾日增重提高66.67%.在饲料中添加5%的大蒜,可促进白甲鱼的生长,有利于其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家鱼人工繁殖中,催产后亲鱼死亡,是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死亡原因,降低死亡率,在人工繁殖生产上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是对我县十五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所遇到产后亲鱼死亡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 一、产后亲鱼的死亡原因鱼类的产卵活动实在是消耗元气的事,在产卵活动中雌、雄鱼都要消耗很大的体力,产卵时身体常发生创伤,伤处有致命的菌类寄生,鳍可以破裂,眼可以受伤或被破坏,在鳃上发生很多寄生虫,往往造成部分或全部的产卵群体在产后死亡.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与自然状况下某些鱼类因生殖而造成的死  相似文献   

15.
邹聪 《农家顾问》2014,(12):41-42
亲鱼是指性腺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通过强化培育可获得优良的台湾龙鳅亲鱼,优良的亲本是台湾龙鳅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因此,亲本的培育是台湾龙鳅人工繁殖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台湾龙鳅的亲本培育应注重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多鳞白甲鱼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野生多鳞白甲鱼以及养殖成年健康多鳞白甲鱼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多鳞白甲鱼肠道内容物样品间OTU个数具有一定差别。多鳞白甲鱼肠道菌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野生样品中优势菌群主要是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养殖样品中优势菌群主要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主成分分析则发现,野生多鳞白甲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与人工养殖多鳞白甲鱼具有差异。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环境间多鳞白甲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的人工繁殖技术,提高苗种生产效率。本试验采用催产法对贝加尔雅罗鱼人工催产、受精、孵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LRH-A2)10μg/kg,效应时间为24~48 h,平均催产率达72.49%±2.01%;平均受精率为83.04%±2.37%;平均孵化率为76.16%±5.84%。强化亲鱼的产前培育、掌控孵化条件、避免亲鱼应激刺激是贝加尔雅罗鱼人工繁殖成败的3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人工繁殖技术繁殖高白鲑亲鱼286尾(雌雄亲鱼比为1∶1.29),获得总卵数23.71万粒,受精率达到93.26%。采用购置、建设萨维仪、平列槽、孵化温室等设施渔业技术进行苗种培育,孵化率达到83.16%,苗种养殖成活率达到81.29%,培育出高白鲑苗种14.95万尾。探索出一条有效利用大型湖泊浮游动物资源的途径,对改善大中水域鱼类区系组成和经济鱼类种群结构具有借鉴作用,总结出高白鲑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暗纹东方鲀属有毒的洄游性鱼类,但其肉质鲜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颇受消费者的欢迎.暗纹东方鲀自1991年人工繁殖成功以来,今年全国已有生产近百万尾仔鱼的能力,为推动暗纹东方鲀的养殖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滥捕亲鱼和水质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江中暗纹东方鲀资源趋向枯竭.今年长江口捕捞的亲鱼价格猛增至2000~3000元/公斤,所以人工培育暗纹东方鲀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是当务之急.近几年作者在暗纹东方鲀养殖和人工繁殖探索过程中有几点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RH-A3催熟后用3mg/kg PG 3μg/kg LRH-A2 3mg/kg DOM催产,光倒刺鲃亲鱼的繁殖率达83.3%;以塑料篮盛受精卵微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9.8%;光倒刺鲃人工繁殖适宜水温为23~27℃;桂东地区最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应用小试成果进行生产性试验,共催产雌鱼312尾,其中产卵鱼275尾,亲鱼繁殖率88.1%;获得受精卵59.9万粒,平均受精率87.8%;孵出鱼苗45.7万尾,平均孵化率7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