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给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的有效防治方法和途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孢子化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口服感染6只2~3月龄的无球虫新西兰兔,6只不感染兔为阴性对照组,30 d后,对其肝脏、胆管以及十二指肠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肝脏、胆管以及十二指肠均出现显著病变,器官和细胞结构严重破坏。肝脏组织中肝细胞结构破坏,细胞器消失,可清晰地观察到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超微结构;胆管上皮细胞亦有部分细胞器消失;十二指肠微绒毛断裂、脱落。说明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兔后,对兔的消化器官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通过给幼兔人工感染不同数量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其发病后的急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与分析。将幼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除空白对照组外,3个试验组家兔分别经口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2×105个/只、1×105个/只、0.5×105个/只。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第8天,3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家兔的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分别为2.19×107、2×107、1×107和0,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8.9%、58.0%、73.3%和100%。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61-465
建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模型,为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兔的有效防治方法提供适合的动物模型。2月龄普通级新西兰兔16只,分组单笼饲养。从自然感染的肝脏中收集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培养孢子化,孢子化的卵囊1.0×105个/mL,3mL孢子化卵囊口服感染新西兰兔,建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模型,并对感染1个月后的新西兰兔的肝脏、十二指肠进行病理学观察比较。结果显示:斯氏艾美耳球虫对新西兰兔部分致病性观察发现,新西兰兔在感染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制约了其生长发育。形态学观察发现肝脏感染严重,表面布满白色结节,胆囊中胆汁浓稠,颜色呈金黄色,而十二指肠虽未感染球虫,却也有较显著的病变。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中存在大量斯氏艾美耳球虫,十二指肠中不存在球虫,但组织结构亦被破坏,十二指肠绒毛遭到严重破坏。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榆林市某兔场笼养比利时兔球虫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司陶尔虫卵计数法和重铬酸钾培养法对57份粪便样品进行兔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该兔场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64.9%。成年兔感染率为61.5%,感染强度为400个;幼兔感染率为72.2%,感染强度为600个。共检出8种球虫,分别为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E.nagpurensis)、黄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梨形艾美耳球虫(E.piriformis)、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盲肠艾美耳球虫(E.coecicola)、松林艾美耳球虫(E.matsubayashii),其中黄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3%、19%、17%。说明该兔场笼养兔球虫感染率较高,黄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江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重庆江津地区家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断奶后至2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染,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调查显示,兔的球虫感染率为100%,多为混合感染,共检出12种艾美耳球虫,即: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兔艾美耳球虫,小型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和松林艾美耳球虫,并进行形态观察,初步认为其致病虫种主要为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和黄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6.
用纯种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25只断奶幼兔,进行致病性和病理学研究。试验兔分为1个不感染对照组和4个感染组,各感染组每只幼兔分别口服感染2.0×103、1.0×104、5.0×104、2.5×105个孢子化卵囊。与对照组相比,接种2.0×103个和1.0×104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的平均病变记分、肝重指数、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5.0×104个和2.5×105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上述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能导致严重的肝球虫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采自山东的兔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卵囊做毒性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攻虫剂量兔斯氏艾美耳球虫对不同月龄兔的毒害作用。同时,研究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抗体的最适反应条件和在毒理学实验中的应用,并对攻虫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做详细的比较。对兔斯氏艾美耳球虫致病性研究发现成年兔感染兔斯氏艾美耳球虫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幼兔感染时则较为严重;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宿主吞食的卵囊数增加,随之疾病的严重性也增加;从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情况来看,Ⅰ,Ⅱ,Ⅲ,Ⅳ,Ⅴ组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空白对照Ⅵ组,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抗体水平也明显增高。本试验结果为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江苏省实验兔球虫病流行情况,通过收集卵囊及显微镜观察,对江苏省4个实验兔养殖供应基地进行了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实验兔球虫感染率为100%,并且均为混合感染.共检测出10种艾美耳属的球虫,分别是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ma)、梨形艾美耳球虫(E.piri ormis)、无残艾美耳球虫(E.irresdua)、盲肠艾美耳球虫(E.coecicola)、肠艾美耳球虫(E.intestinalis)、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黄氏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并且检测了实验兔球虫的感染强度(OPG)和优势虫种,为江苏省实验兔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榆林市某养兔场华誉黑兔球虫感染情况和感染类型,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24份华誉黑兔粪样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华誉黑兔体内存在8种艾美耳球虫,即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兔艾美耳球虫(E.oryctolagi)、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微小艾美耳球虫(E.exigue)、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那格浦尔艾美耳球虫(E.nagpurensis)、野兔艾美耳球虫(E.leporis)。球虫感染率为70.8%(17/24),优势种为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和微小艾美耳球虫,检出率分别为58.0%、14.7%和11.2%。  相似文献   

10.
为初步探讨3种兔对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耐受力差异及该球虫的毒力,本文分离得到成都地区的斯氏艾美耳球虫,用两种不同剂量的该球虫对新西兰白兔、比利时兔、福建黄兔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发现:感染1×105个孢子化卵囊时,3种兔的死亡率分别为90%、80%和80%;平均增重差异不显著;肝脏病变计分差异不显著;平均死亡时间为感染后的18.67天、20.88天和21天。当感染5×104个孢子化卵囊时,3种兔的死亡率分别为80%、80%和70%;平均增重、肝脏病变计分和肝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死亡时间为感染后的18.63天、20天和21天。结果表明:3个品种兔在感染相同剂量该球虫后,死亡率和死亡时间有差异,福建黄兔死亡时间偏后,死亡率相对较低,但3者在增重和病变计分上并无显著差异;斯氏艾美耳球虫成都分离株的致病力强,5×104个孢子化卵囊可造成幼兔至少70%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