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青浦区小麦生产上氮肥的适宜用量,特以"扬麦11"为试材,开展了小麦氮肥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用量不变且较适中的情况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等指标均呈抛物线型分布。在土壤全氮为1.76g/kg的肥力下,每667 m~2纯氮适宜用量为15.85 kg,此时每667 m~2小麦产量为342.16kg。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一定氮、磷肥施用水平下小麦钾肥的施用效果,探讨合理的钾肥用量,完善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特进行了小麦钾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氮(N)量为23kg、施磷(P_2O_5)量为4.5kg的水平下,每667m~2钾肥(K_2O)用量为6kg时,小麦每667m~2有效穗数(48.5万穗)、每穗粒数(35.3粒)、每667m~2产量(理论产量659.48kg、实收产量528.67kg)、增产率(62.4%)、每667m~2纯收益(1121.81元)均为最高,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因此,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生产每667m~2最佳钾肥用量为6kg。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在氮、磷供应量确定的条件下,不同钾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钾肥用量增到一定量后,产量又呈下降趋势,最大施钾量为23 kg/667 m2,最佳效益施钾量为15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耒阳市"烟—稻"种植模式下晚稻的最佳施钾量,以T优272为供试晚稻品种,进行钾单因素4水平6处理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纯钾2 kg/667m~2,晚稻产量最高,净收益最大,分别比对照增产20.0~53.3 kg/667m~2,增收52.00~138.66元/667m~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烟-稻"栽培模式下,晚稻产量与钾肥用量之间相关程度不高,这可能与供试土壤钾养分含量较高有关。根据钾肥效应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施纯钾1.78 kg/667m~2,对应最佳经济产量为484.4kg/667m~2。  相似文献   

5.
按"3414"施肥方案在广东湛江进行菜心田间试验,探究氮、磷、钾施肥量对菜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菜心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N_2P_2K_2处理产量最高,随氮、磷、钾用量的增加,菜心产量先增加再降低,氮、磷、钾施用量不足或过量都会使菜心产量减少,菜心产量对磷肥用量最敏感,其次是氮肥;菜心可溶性糖含量在不施氮肥或钾肥过量时显著减少,影响菜心可溶性糖含量的主要是氮肥与钾肥的用量;过量的氮肥显著增加菜心硝酸盐的含量,不施磷肥或用量过高都会增加硝酸盐的含量,钾肥用量的增加使菜心硝酸盐的含量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对磷肥用量最敏感,其次是氮肥。安全优质高产菜心生产推荐施肥方案为:每667 m~2 N 7.30 kg、P_2O_5 2.40 kg、K_2O 4.00 kg,可收获菜心产量为1 964.34 kg,硝酸盐含量为97.64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1.69 mg/kg。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有关茭白合理施肥技术研究较少的现状。为探明茭白生产上适宜的钾肥用量,提高茭白的产量和品质,特进行了钾肥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氮、磷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茭白产量及净收益均呈降低的趋势;在每667m~2施氮肥40.25kg(纯氮用量)、磷肥25.25kg(纯磷用量)的基础上,每667m~2适宜的钾肥用量为28.5kg(纯钾用量)。  相似文献   

7.
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技术,进行了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或1 000 kg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使土壤容重下降0.01 g/cm~3左右,有机质含量上升0.50~0.57 g/kg,有效磷含量上升0.20~0.31 mg/kg,速效钾含量上升2.8~3.9 mg/kg。在减少2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增加8 kg;在减少4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3增施有机肥1 0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仅减少36 kg。  相似文献   

8.
应用氮、磷、钾三因素"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对山旱地上菊芋产量的影响,并获得了相应的回归模型,通过解析模型,得出了山旱地菊芋产量最高时的施肥量为:N,23.74kg/667m~2;P_2O_5,133.40kg/667m~2;K_2O,22.23kg/667m!2,理想的最高产量为7524.54kg/667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4组钾肥对比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榆林市北部黄绵土旱作马铃薯,当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达到116.9 mg/kg 时,基础产量为762.9 kg/667m2;当纯钾施用量达到7.66 kg/667m2时,最高产量达到1.315.5 kg/667m2,随后产量将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4组钾肥对比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榆林市北部黄绵土旱作马铃薯,当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达到116.9 mg/kg时,基础产量为762.9 kg/667m2;当纯钾施用量达到7.66 kg/667m2时,最高产量达到1 315.5 kg/667m2,随后产量将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形势下如皋市不同区域主要土壤类型的钾肥效应,为小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小麦钾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使用钾肥后能提高植株抗性,对植株各性状均有促进作用,抗病性增强,以赤霉病为例,病穗率减少,病指减少;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y2=0.61x,而施钾增产率却随之变化,y3=-0.0214x2+4.9204x-255.95,相关系数为r=0.968;小麦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变化而变化,方程为y1=-0.1618x2+6.8687x+277.75,相关系数0.97,当最佳施钾量为19.16 kg/667 m2时,最佳产量为349.9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稻草还田量对耕地土壤肥力及烟后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稻草还田500 kg,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提高1.18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5.7 mg/kg、7.4 mg/kg和3.7 mg/kg;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每667 m~2水稻产量增加69.9 kg,净收益增加216.9元。  相似文献   

13.
大丰市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点的小麦"3414"试验,获得土壤基础地力供氮量、每100kg籽粒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土壤磷钾丰缺指标等参数,用地力差减法来推荐氮肥用量,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来推荐磷、钾肥用量,得出目标产量下氮磷钾最佳施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大丰市小麦目标产量为465kg/667m2,最佳施肥量N15.9kg/667m2、P2O54.5kg/667m2、K2O5.3kg/667m2。  相似文献   

14.
坡岗地木薯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坡岗地木薯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坡岗地木薯以氮素投入最重要,随着氮素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株高、茎基部粗度以及产量增加显著;钾素对产量的贡献大于磷素。回归分析表明,每667m2施用氮磷钾肥含量分别为22.8、7.0和28.1kg时木薯产量最高,考虑经济效益和生产实际,建议每667m2施用氮、磷、钾肥的用量为16~20、5~7和15~20kg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以"泰山5号"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开展早熟马铃薯的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通过建立氮肥、磷肥和钾肥三因子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研究马铃薯最高产量、收益等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果上钾肥氮肥磷肥;一元二次肥料数学模型优于三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数学模型;N_2P_2K_2处理下产量和收益最高,分别为2 685.57 kg/667 m~2、6 485.22元/667 m~2。综合比较产量、收益得出最佳肥料用量,氮肥24.00~25.97 kg/667 m~2、磷肥4.00kg/667m~2、钾肥34.00~45.16 kg/667 m~2,比例约为2.50∶0.40∶3.96。  相似文献   

16.
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部湟水河谷灌区,这里气候温暖,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350mm,平均气温7.0℃,无霜期145d左右。加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是青海省农业生产的重点基地之一。但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壤中的钾素逐渐耗竭,速效钾含量以降低至65-110mg/kg,处于临界值以下,所以补施钾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抗性。玉米带状田每667m~2基施20kg钾肥时,27 m~2可增产4.7kg,则667m~2增产116kg,因而钾肥以每667m~2基施20kg的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重楼是名贵道地中药材,过度采挖已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是解决滇重楼资源危机的必然途径。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提高其药用部位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3414"田间小区肥料效应试验,设N:23 kg/667 m~2、P2O5:12 kg/667 m~2、K2O:30 kg/667 m~2为常规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水平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分别为77.97%,64.93%和136.52%,土壤供钾量丰富,供氮量中等,供磷量不足;增施氮肥和磷肥,不施钾肥可提高滇重楼的产量。由滇重楼根茎增产率的单因素、双因素和三因素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可知:单施氮、磷、钾肥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较小,氮、磷、钾配施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最大;三因素肥料效应方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N:34.5 kg/667 m~2,P2O5:18 kg/667 m~2,K2O:0 kg/667 m~2)所得滇重楼根茎增长率最高,为87%;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可提高滇重楼新、老根茎的皂苷含量,增施钾肥会使滇重楼新根茎皂苷含量降低。当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分别为23 kg/667 m~2和18 kg/667 m~2时,滇重楼新、老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钾肥施用量为0 kg/667 m~2时,滇重楼新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3414"试验是确定水稻科学施肥的重要方法。灰棕紫泥田土种是川南丘陵区水稻种植的重要土种,通过"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对该土壤上水稻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函数进行了拟合分析,通过对回归方程分析得出推荐施肥量。从分析结果看,氮肥的增产效果好于钾肥、磷肥;氮钾配合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氮磷配合。缺氮的相对产量为74.63%,缺磷的相对产量为87.15%,缺钾的相对产量为86.04%,土壤中氮素供应低,磷、钾素供应中等。水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最高产量为632.4kg/667m~2,施氮、磷、钾(纯)量分别为13.8kg/667m~2、5.8kg/667m~2、9.7kg/667m~2。氮磷钾配合最大施肥利润为344.9元/667m~2,施氮、磷、钾(纯)量分别为11.6kg/667m~2、5.3kg/667m~2、7.2kg/667m~2。推荐隆昌县水稻灰棕紫泥田施肥量:N 9~12kg/667m~2、P_2O_5 5~5.5kg/667m~2和K_2O 6~7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摸清孟津县中高产水平氮肥优化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孟津县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我们进行了花生氮肥总量控制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该试验安排在孟津县送庄镇朱寨村李京有的责任田,前茬作物为小麦,每667m~2产量500kg。土壤为立黄土,地力水平较高,井水灌溉。有机质含量15.23g/kg、全氮含量0.92g/kg、有效磷含量15.12mg/kg、速效钾含量170mg/kg。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上海市宝山区机械条播模式下小麦的氮肥施用技术参数,开展了机械条播小麦氮肥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小麦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但氮肥用量过高会增加每穗小花退化数,降低籽粒千粒重,并引起倒伏,从而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在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0~21 kg时,机械条播小麦产量随纯氮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4~21 kg时,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30%以上;若继续提高纯氮施用量,氮肥利用率开始降低,氮肥浪费较多,且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宝山区机械条播模式下小麦生产中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以24 kg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