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高寒草原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高寒草原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高寒草原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ge.)是一种多年生毒草,青海省棘豆发生面积128.9×104hm2,危害面积94.96×104hm2,为主要危害种,占毒草危害面积的51.3%,黄花棘豆锈病对进行生物防治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解剖镜和Sony数码相机对4种棘豆属(Oxytropis)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进行精细表观特征观察,以便掌握其识别要点和特殊结构术语,探讨其对生境的适应性。结果发现:4种棘豆植株被黑色、黄色或白色柔毛或绢毛不等。小叶形态为黑萼棘豆(O.melanocalyx)卵形,宽苞棘豆(O.latibracteata)近披针形,甘肃棘豆(O.kansuensis)长椭圆披针形,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长椭圆状卵形;萼齿形状为黑萼棘豆披针状线性,宽苞棘豆锥状三角形,甘肃棘豆窄披针形,黄花棘豆线状披针形。旗瓣和翼瓣先端分别为,黑萼棘豆2浅裂和微凹,宽苞棘豆近圆形和截形微凹,甘肃棘豆微缺和圆形,黄花棘豆微凹和圆形;龙骨瓣喙长为宽苞棘豆黄花棘豆黑萼和甘肃棘豆。黑萼棘豆雄蕊完全展开,基部有蜜腺,黄花棘豆蜜腺少;成熟花药淡黄色,大小为甘肃棘豆宽苞棘豆黄花棘豆黑萼棘豆。子房形状为黑萼棘豆披针形,宽苞棘豆椭圆形,甘肃棘豆和黄花棘豆具短柄。果实黑萼、甘肃和黄花棘豆为荚果1室,宽苞棘豆具狭隔膜为不完全两室。依据4种棘豆植物精细表观特征可将其区别,其形态特征均表现出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黄花棘豆属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西部草场广泛分布的主要毒草之一,为了探索黄花棘豆的危害机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本研究通过模拟黄花棘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检测其对紫花苜蓿和黑麦草两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当土壤中含有质量分数为5%的黄花棘豆时,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就会对两种牧草的生长产生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更为明显。同时通过细菌16S rDNA测序对黄花棘豆根系土和非根系土中的细菌群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中的部分分类单元,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比例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非根系土的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根系土。以上结果相结合表明黄花棘豆可能通过化感作用改变其生长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降低不良微生物对其自身的影响,并抑制其他共生植物生长。本研究为更好地寻找黄花棘豆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草地棘豆黄锈斑病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北天然草地棘豆属植物中有四种发生黄锈斑病害,其中急弯棘豆发病率为74%,甘肃棘豆发病率为33%,黄花棘豆和黑萼棘豆发病率为28%和11%。此调查结果将为今后清除棘豆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的水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Duoy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同,除4%和2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醉马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外,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对3种植物的发芽率均有显著影响。4%黄花棘豆的水浸提液对醉马草根长无显著影响,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都抑制了3种植物幼苗的生长。4%、20%和10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影响的综合效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7年1月—1997年12月笔者在对海原县关庄乡黄花棘豆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绵羊中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黄花棘豆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黄花棘豆为多年生草本。高达20~40cm,根粗壮,圆柱形,灰黄色。茎直立,多由基部分枝。奇数羽状复叶、长5~15cm,叶轴腹面具沟槽,具小叶17~29个,长8~20mm,卵形、长卵形成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呈圆筒形,具花10~50朵,密集于花序轴的顶部呈圆柱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性喜光、湿润,较耐旱、耐寒、微耐碱。种籽繁殖。…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物理方法剥除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种皮,设置7个温度梯度以及选用7种常用植物组织培养基进行黄花棘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大,在10~40℃种子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温度为25℃时,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4.72%,当培养温度为30℃时,幼苗茎叶长、根长以及两子叶间宽度均达到最大值,其次以25℃培养各指标较高;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N6培养基,其次为MS、MT;幼苗的两子叶宽度最大的是LS培养基,幼苗长度最长的是White培养基,其次为SH和N6,幼苗根长最佳培养基为MT,其次为White、LS、SH培养基。结合主成分分析,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培养基配方用来最终确定黄花棘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防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对草地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天然草地共有毒植物172号,分属31科84属,平均2.15种/m^2,盖度达4.41%地上部分生物量11.28g/m^2。对草地危害的主要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小花棘豆,狼毒和马草,受侵害的草地主要是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通过分析,提出了有毒植物防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迈士通防除黄花棘豆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迈士通药剂的2种处理在施药30 d和60 d后对草原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较明显,均达到70%以上。尤其是迈士通500 mL/hm2处理对草原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为80%以上。2种浓度药剂均对牧草安全,可作为防除黄花棘豆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2种新型除草剂防除天然草地狼毒和棘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然草地开展了43.2%灭狼毒超低容量液剂防除狼毒和54.96%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防除棘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灭狼毒对狼毒作用速度快、防效优良,1.35和1.0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5.29%和92.10%,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到1%;灭棘豆对棘豆具优良防效,1.65和1.35 L/hm2的防效分别为94.98%和93.50%,死亡棘豆次年无再生能力。2种除草剂对绝大多数可食牧草安全,对翌年可食牧草无任何影响,对非靶标生物安全,适宜在狼毒、棘豆发生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灭狼毒和灭棘豆大面积示范推广之适宜剂量分别为1.05~1.35 L/hm2和1.35~1.65 L/hm2,最佳施药时期为狼毒和棘豆现蕾至初花期。  相似文献   

14.
由罗布麻栅锈菌(Melampsora apocyni)引致的锈病是影响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产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于2016年调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盐湖、红沟两个野生罗布麻和6龄、7龄栽培罗布麻锈病的发生动态,分析了野生和栽培罗布麻锈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和生境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锈病均随罗布麻生长期的延伸而加重,其中盐湖、红沟罗布麻锈病分别在7月18日、8月3日达到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86.47%和87.60%,随后发病率逐渐下降,生长末期下降至75.97%和53.78%;6龄、7龄栽培区锈病发病率分别在8月7日、7月23日达到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25.52%和31.49%。野生罗布麻锈病病情指数和病害曲线下面积(AUDPC)分别为31.39~46.18和651.74~1 522.31,较栽培罗布麻相应指标高6.51~6.95倍及4.37~9.69倍。野生区罗布麻锈病的发生与降水量和植被总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栽培区罗布麻锈病的发生与罗布麻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物种多样性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在祁连山东段天祝县南泥沟河谷地的披碱草-嵩草型草地设置禁牧(Non grazing grassland,NG)和放牧(Grazing grassland,G)两块样地,选取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4种优势植物,测定了4种植物的光合-光响应曲线(Pn PAR curves)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4种植物在放牧后:1)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增强而对弱光的利用能力降低。垂穗披碱草、矮嵩草、扁蓿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降低,即光合潜力降低;而黄花棘豆的Pmax却显著升高,光合能力增强。2)叶绿素初始荧光(F0)成像颜色加深,说明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尤以垂穗披碱草、矮嵩草最为明显。3)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值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升高。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放牧后黄花棘豆这种毒草的光合能力提高,而其他3种优质牧草的光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迈士通有效量375ml/hm2对草地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达到70%以上,迈士通有效量500ml/hm2对草地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达到85%左右,后者的药效明显高于前者,两种浓度的药剂均对牧草安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疯草内生真菌苦马豆素合成基因簇中swn K 基因KS 区域设计引物,构建SYG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初步分析黄花棘豆植物样品中内生真菌生物量与苦马豆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swnK基因KS区域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较好,灵敏性较高,当真菌起始DNA浓度在0.009?90ng/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