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培条件下研究缺硼对不同硼效率棉花品种苗期叶片膜伤害、保护酶活性及多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遭受缺硼胁迫时 ,两棉花品种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增加 ,膜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 ,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降低 ,但硼高效品种变化幅度比低效品种小。缺硼还导致两品种叶片中腐胺 (Put)含量显著降低 ,而低效品种降低幅度更大 ,但缺硼使高效品种叶片中精胺 (Spm)、亚精胺 (Spd)含量及多胺总量 (Spd +Spm +Put)显著升高 ,低效品种仅有升高趋势。推测硼高效品种在缺硼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多胺含量是其保护酶活性较高、膜受伤害程度较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0 mmol/LNaCI胁迫下,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番茄幼苗离子、多胺和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植株体内K 含量、K /Na 值,显著降低了Na 含量;外源NO使精胺(Spin)、亚精胺(Spd)、多胺(Pas)含量、(Spd Spm)/Put(腐胺)值和AB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均明显增加,Put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增加但不显著,Put/Pas值在胁迫4~8 d之间显著下降,O~4 d之间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外源NO处理可提高番茄幼苗对盐胁迫逆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和正常生理活动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叶片氨基酸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土壤含水量为SWC30、SWC45、SWC60,SWC75和SWC90 5个处理(分别代表土壤最大田问持水量的30%、45%、60%、75%和90%),研究土壤水分对柑橘叶片氮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多胺(PAs)等氮代谢次生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水和水分过多都会降低柑橘叶片对氮素的吸收.游离氨基酸总量(y)随土壤相对含水量SWC(x)的增加而下降(y=-0.028 2x+12.049;R2=0.8524*;n=50);Pro含量(y)在SWC<75%处理的土壤水分条件下,与SWC(x)呈显著负相关(y=-0.015 2x+4.224;R2=0.860 5*;n=50):腐胺(Put)含量在SWC75处理时最低;亚精胺(Spd)含量随土壤水分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在SWC45处理时含量最高;精胺(Spin)含量在土壤水分SWC60处理时最高;Spd含量(y)与Put含量(x)之间呈显著正相关(y=0.240 4x2-51.337x+2 976.4;R2=0.858 6*;n=50);(Spd+Spm)/Put的比值(y)在SWC<75%的土壤水分条件时,与SWC(x)呈显著线性相关(y=0.011 2x+0.173;R2=0.851 8*;n=50).柑橘受土壤水分胁迫时产生的PAs对生理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Spd与Spin,(Spd+Spm)/Put的比值决定了柑橘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的程度,初步提出该比值可能是柑橘响应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一个潜在的敏感度指标.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对柑橘叶片生长及多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静  崔键  梁家妮 《土壤》2009,41(5):796-800
本文以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 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为材料,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对橘叶生长和叶片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SWC由30%增加到90%,橘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值均在75%时达最大值12.25 cm2、13.84 cm、3.19 cm,且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均与SWC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橘叶Put在SWC=75%时最低(228.95 nmol/g,FW),Spd和Spm均随土壤水分递增呈抛物线变化,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5%和60%.(Spd+Spm)/Put的比值与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长/宽间呈显著或比较显著负相关,且当SWC≤75%时,此比值(t)与SWC(x)间呈显著正相关(t=0.0112x + 0.173, p<0.05).因此,(Spd+Spm)/Put比值可视为柑橘对土壤水分环境敏感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钱永强  孙振元  李云  韩蕾 《核农学报》2005,19(6):425-429
以野牛草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外源多胺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及愈伤组织不同生长时期内源多胺和乙烯合成代谢规律。结果表明,精胺(Spm)3 mg/L和亚精胺(Spd)3 mg/L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愈伤组织生长质量,愈伤组织开始褐化的时间明显延迟。外源多胺对愈伤组织内源多胺与乙烯合成的影响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明显,继代培养10 d,外源多胺促使愈伤组织内源多胺含量增加,而乙烯释放量保持较低水平;培养至20 d,除Spd促使愈伤组织内源Spm含量增加外,其它处理的内源多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至30 d时,内源多胺含量与乙烯释放量降至最低。因此认为野牛草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褐化与乙烯和多胺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外源NO对酸枣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外施NO减轻NaCl逆境对酸枣植株伤害的生理生态效应,旨在为深入认识NO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及其在酸枣绿色栽培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设置对照(T1)、0.1mmol/L SNP(T2)、100mmol/L NaCl(T3)、0.1mmol/L SNP+100mmol/L NaCl(T4)4个处理组,研究外施NO对NaCl盐害下酸枣(Zizyphus jujuba Mill)多胺、谷胱甘肽抗氧化酶系统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100mmol/L NaCl盐害处理抑制了酸枣植株的长势,施加NO明显缓解了NaCl逆境对酸枣植株生长的毒害,外源NO使腐胺(Put)、多胺(PAs)、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提高了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GSH/GSSG比值,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总量略有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抗坏血酸(ASA)的总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上升。同时,NO处理亦显著增强了酸枣植株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出现下降。施用外源NO通过提高NaCl逆境下幼苗游离态多胺含量,同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减少光抑制现象,保证摄入光能的合理利用,进而减轻NaCl逆境对酸枣幼苗生长的毒害,提高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黄瓜幼苗内源激素和多胺对NO3-胁迫的适应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56~98 mmol/L NO3-浓度范围内培养7 d,根中ZR、GA和IAA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升高;ABA含量降低。说明在此浓度范围内,根系有关酶活性首先被激活,从而引起促进生长的激素合成加速;而ABA等促进衰老的激素合成受抑,黄瓜生长势增加。叶中激素变化规律与根中正好相反,说明主导黄瓜幼苗生长的关键激素是根中相关激素的变化。当NO3- 浓度达140 mmol/L时,叶片中ZR、GA、ABA和IAA含量比对照极显著升高;而根中ZR、GA和IAA含量开始降低,ABA含量开始升高,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从而加速了幼苗的衰老。叶片中Spm和Spd及根中Spm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随NO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NO3-浓度高于140 mmol/L时,其含量反而开始降低;叶片中Put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而叶片和根中(Spd+Spm)/Put比值却显著高于对照。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内各种激素之间通过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以提高对高浓度NO3- 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甘薯抗疮痂病多胺与吲哚乙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受疮痂病菌侵染前后多胺和吲哚乙酸代谢变化结果表明 ,感染疮痂病菌后抗病与感病品种甘薯叶片中吲哚乙酸含量和多胺氧化酶活性降低 ,多胺总量及腐胺含量增加 ,腐胺 / (精胺 亚精胺 )比值升高 ,感病品种变化幅度高于抗病品种。疮痂病菌侵入后感病品种甘薯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下降 ,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而抗病品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Ca(NO3)2胁迫对番茄嫁接苗叶片不同形态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盐番茄品种‘影武者’为砧木,‘宝大903’为接穗,研究了80 mmol/L Ca(NO3)2胁迫10 d条件下,嫁接苗与自根苗生长和叶片不同形态(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多胺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Ca(NO3)2胁迫后,嫁接苗的生物量显著高于自根苗。整个胁迫期内嫁接苗叶片3种形态的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自根苗叶片3种形态的腐胺含量下降;游离态、结合态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上升;束缚态亚精胺含量下降,束缚态精胺含量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3种形态的腐胺、束缚态亚精胺和精胺在番茄嫁接苗叶片耐盐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烟草配方肥增效剂对烤烟根系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烟草配方肥增效剂对进入成熟期后烟株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和多胺含量以及烟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增效剂可提高烟株根系内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精胺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和腐胺含量,其中精胺含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减少而增加.前期,配方肥增效剂对根系内亚精胺含量的影响很小,但后期会导致亚精胺含量迅速增高.增效剂对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和多胺含量的影响以每株施用45.45g配方肥和0.4545g增效剂处理效果最好.施用增效剂能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减少肥料用量的增效剂处理虽降低了烟叶产量,但因改善了烟叶品质而提高其产值,增效剂对烟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以每株施用36.36g配方肥和0.4545g增效剂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干旱胁迫影响灌浆期籽粒充实的生理机制,以及喷施外源亚精胺(Spd)缓解干旱胁迫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以强抗旱性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弱抗旱性玉米品种蠡玉16为材料,利用具有遮雨棚的隔离池严格控制土壤水分条件,设置吐丝期土壤干旱胁迫和外源Spd喷施组合试验,分析外源Spd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灌浆期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两品种穗位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使丙二醛(MDA)积累量增加了16.95%~23.1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11.93%~26.69%。同时,干旱胁迫下籽粒中Spd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提高15.79%~22.28%,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和吲哚乙酸(IAA)含量降低10.39%~13.30%,最终影响灌浆期籽粒充实,造成蠡玉16和郑单958的粒重分别降低36.33和24.03 mg。喷施外源Spd可缓解干旱对穗位叶Fv/FmFv/Fo的影响,有助于弱化干旱对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提高灌浆期粒重5.60~11.74,蠡玉16和郑单958的最终粒重分别提高了11.74和9.11 mg,但外源Spd对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干旱胁迫下强抗旱性品种郑单958具有较高的Fv/FmFv/Fo和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较低的MDA积累,而喷施外源Spd对弱抗旱性品种蠡玉16具有更强的调控效应,建议在生产中应用外源Spd时,应结合品种的抗旱特性选择合适的喷施时间以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本研究为玉米抗旱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渗透胁迫与大豆幼苗叶片多胺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渗透胁迫下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和抗旱性强的豫豆24号)幼苗叶片的三种不同形态多胺游离态(Free: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soluble.covalently.conjugated:AS-CC)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insoluble.covalently.conjugated:AISCC))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三种游离态多胺:腐胺(fPut)、亚精胺(fSpd)和精胺(fSpm)均在渗透胁迫条件下上升,但是豫豆24号的fSpd和fSpm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而豫豆6号的fPut的升幅明显大于豫豆24号。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豫豆24,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加重了渗透胁迫的伤害;外源Spd处理豫豆6号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减缓了渗透胁迫的伤害。统计分析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大豆幼苗叶片的fSpd+fSpm/fPut的比值与相对干重增长率(RDWIR)呈显著正相关。渗透胁迫下,豫豆24叶片的AISCC-PAs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菲咯啉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所诱导AISCC-PAs的增加,同时也加重了渗透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渗透胁迫也引起了幼苗叶片中ASCC-PAs含量的上升,但是在两个大豆品种之间的上升幅度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条件下,大豆幼苗叶片的fSpd、fSpm及AISCC-PAs含量的上升有利于增强大豆幼苗的抗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3.
Pomegranate fruits were treated with putrescine (Put) or spermidine (Spd) at 1 mM either by pressure infiltration or by immersion and then were stored at 2 degrees C for 60 days. Samples were taken biweekly and were further stored 3 days at 20 degrees C for shelf life study. The treatments were effective on mainta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scorbic acid,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otal anthocyanins in arils at higher levels than in control samples. In addition, the two ways of polyamine application increased the levels of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TAA) during storage, especially when polyamines were applied by pressure infiltration. Moreover, Spd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on increasing TAA through maintenance of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4.
以抗旱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旱116和湘早籼32号为材料,分别用0.25mmol·L-1的亚精胺(Spd)和水引发处理36 h后,在浓度为0、5%、10%、15%、20%和25%的PEG6000溶液中进行发芽试验,并测定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Spd和水引发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种子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活力,促进幼苗生长,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脯氨酸(Pro)和Spd的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表明Spd和水引发处理对提高水分胁迫下水稻种子活力及增强幼苗抗旱性具有重要作用。试验还表明,引发处理对抗旱性较强的水稻品种旱116的引发效果好于抗旱性较弱的湘早籼32号,Spd的引发效果好于水。  相似文献   

15.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抗盐能力不同的2个黄瓜品种幼苗叶片和根系内活性氧(ROS)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pd降低了50 mmol/L NaCl胁迫下幼苗体内O-.2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活性;与抗盐性较强的"长春密刺"品种相比,Spd处理对抗盐性较弱的"津春二号"品种效果更明显.表明外源Spd处理通过促进盐胁迫下植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ROS水平,从而缓解NaCl对黄瓜幼苗的盐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