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家顾问》2004,(2):31-31
湖北省农科院作物所、荆州市原种场用胜泰l号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稻品种。2002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珞优8号水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品种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06005),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7023),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科技》2006,(11):33-33
D优33是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荆楚D8A”与恢复系“R9-3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 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的地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信息》2004,(11):28-28
近日,在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镇的一块试验稻田里。湖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现场测产,具有湖北省自主知识产权、2004年被省定为中稻首推品种的“红莲优6号”,获得了707kg/667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杂交中稻育种上的研究动态,以湖北省近10年审定的中稻品种情况为例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杂交中稻育种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6.
2016年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7月22至8月2日、8月10-25日湖北省先后出现两段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对湖北省中稻抽穗扬花和灌浆造成了一定影响.据调查,湖北省大部中稻都遭遇了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结实率下降明显.部分中稻灌浆期再度遭遇高温热害,千粒重也有所下降,2016年夏季高温热害对湖北省中稻产量有较明显的影响.除了高温热害,前期的梅雨期暴雨洪涝也对中稻产量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分蘖期受淹.有效穗减少,也是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Ⅱ优58     
Ⅱ优58是由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种子种苗分公司从湖北省恩施州红庙农科所引进的中稻品种。200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湖南省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襄樊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稻组合,通过湖北省审定,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和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相似文献   

9.
Ⅱ优58     
Ⅱ优58是由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种子种苗分公司从湖北省恩施州红庙农科所引进的中稻品种.200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湖南省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广两优16于2013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两年的湖北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1.45%,米质综合评价达国家2级优质稻谷标准,全生育期140.1 d,稻瘟病综合指数为5.9,优于对照扬两优6号的7.2,适合湖北省除鄂西山区等高海拔外的所有地区及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培矮64S和丰986配组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组合.具有株叶形态好、分蘖能力强、耐肥抗倒、产量水平高、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稻瘟病发生较重区域除外)作中稻种植。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湖南省湖北省农药植保学术交流会2007年8月14日-17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植保学会主办,湖南化工研究院、湖北省植保学会、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512
品种来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和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不育系绵5A与恢复系恩恢14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1008。品质产量: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早中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14.
信息     
杂交中稻宜优29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宜陵1A”与恢复系“N2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4003。2002~2003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1  相似文献   

15.
培两优3076系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中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  相似文献   

16.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4):499-499
品种来源: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珞恢9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3。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近10年来湖北省中稻主要推广品种面积的变化以及这些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农艺性状表现,指出了湖北省未来的中稻育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995-995
品种来源:重庆市种子公司用不育系Q2A与恢复系R1005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8。  相似文献   

19.
《农家顾问》2011,(4):37-38
广两优476 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的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中稻种植。该品种属迟熟籼型两系杂交中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组合兆优5431在湖北省随州市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