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肉牛品种及利用1.1 我国的主要黄牛品种 我国黄牛按生产用途分类,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我国大多数地方良种黄牛还达不到国际肉用牛的性能要求,但在某些肉用性状上,比国际上公认的肉用牛种更好,值得提倡和强化利用。目前,我国的主要黄牛品种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蒙古牛和延边牛等。  相似文献   

2.
谈秦川牛转型选育及杂交利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川牛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地方优良黄牛品种,秦川牛应该由役用方向向肉用方向转型。本文以眉县秦川牛良种选育示范基地为例,探讨了秦川牛转型的主要选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牛的肉用、役用经济类型划分的意义和方法(BPI指数)   总被引:23,自引:15,他引:8  
关于以一个量值指标来划分现今典型的肉用型牛和役用型牛品种,还未见有报导,本文提出肉用指数(Beef purpose index,简写BPI),即平均成年活重与体高的比值,作为划分肉用牛与役用牛(品种)的量值指标,经对国内外74个肉牛和役牛品种(类型)资料计算,平均BPI值,公牛:4.56kg/cm,母牛3.32kg/cm,以此作为划分役牛,肉牛的基本界限,与传统抽象描述法划分结果吻合良好,符合比率由92.6%,(国外肉用品种公牛平均值)到97.9%(国内黄牛品种母牛平均值)。  相似文献   

4.
秦川牛是我国黄牛优良品种之一。据邱怀教授等研究,该品种牛不但役用性能优良,与其它山地小型黄牛品种间配合力普遍良好,而且具有独特的肉用性能,产肉潜力很大,是我国北方农区很有发展前景的牛种资源之一。为给秦川牛的选育工作积累科学资料,为秦川牛饲养标准的制订和管理规程的改善提供参考,特进行了本项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种公牛站秦川牛经济类型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陕西省种公牛站全部8头种用秦川牛进行体尺体重测定,计算其肉用指数(活重kg/体高cm,Beef purpose index,BPI),通过该指数确定种公牛的经济类型.结果表明:种公牛站的6头成年种公牛平均BPI为5.80±0.30,大于5.60,初步到达了肉用型;2头青年牛校正为成年当量后平均BPI为5.05,大于4.5,小于5.6,处于肉役兼用类型.可将BPI较高的公牛作为系祖选配高BPI母牛,培育肉用品系,促使秦川牛向肉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川牛体躯高大,毛色紫红,役用能力强,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良好,历来在关中地区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秦川牛将由现在的以役为主,役肉兼用逐步向肉役兼用或乳肉兼用方向发展。为了探索秦川牛的泌乳性能及其潜力,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加快秦川肉牛肉用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方法]根据秦川牛育种目标性状,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1个基因的多态性,找到了4个与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初步确定了影响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并进一步将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应用于秦川肉牛早期选种。[结果]通过育种核心群多育种目标性状相比,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进展最快,其次为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结论]明显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养牛的用途主要有奶用、肉用、皮革用以及少量观赏娱乐用。本文重点介绍影响肉牛育肥效果的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育肥肉牛的产量和品质。1遗传因素世界各国培育很多肉用品种的牛,如夏洛莱,西门达尔等。我国的肉牛品种主要有蒙古牛、哈萨克牛、延边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等黄牛品种。肉牛的品种和品种间的杂交等是影响肉牛育肥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是我国的五大地方良种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五大牛种一直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从役用转型为肉用,从农户散养转型为专业化规模养殖,从农耕工具转型为独立的现代肉用牛产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 ,乐清市的部分乡村开始发展肉牛生产。但几经摸索 ,其生产效益总不理想。经调查 ,影响肉牛饲养效益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 品种和个体问题当前 ,国内饲养肉牛都采用经济杂交方式 ,父本品种多采用外来肉用或肉乳兼用良种。目前较多使用西门塔尔、利木辛和黑白花等兼用或乳用品种 ,很少利用海福特、肉用短角、安格斯和夏洛来等优良肉用品种牛。母牛则大都采用本地兼用良种 (肉役或役肉牛 ) ,如秦川牛、南阳黄牛、鲁西黄牛等。杂交方式是生产杂种一代 ( F1 )或二代 ( F2 ) ,尤以…  相似文献   

11.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肉牛育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通过对肉牛进行饲喂试验可知,肉牛食用8kg该饲料,平均每头牛日增重1.81kg,比对照组高0.26kg;平均屠宰率为57.1%,比对照组高3.8%;平均售价为21.35元/kg,比对照组高1.52元/kg;平均每日比对照组多收益6.1元。试验结果表明,肉牛饲喂湿态发酵蛋白饲料增重效果好、屠宰率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奶公牛犊与育肥牛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月龄育肥奶公牛犊和成年育肥杂交改良肉牛各四头,通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育肥奶公犊与杂交改良育肥肉牛的产肉性能和牛肉品质差异,为肉牛屠宰企业开发犊牛肉市场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屠宰率为55.38%的犊牛胴体较屠宰率56.38%的育肥牛胴体,出肉率低6.25个百分点;骨骼占胴体比例高4.45个百分点;高档部位出品率高O.35个百分点;后臀腿部位肉出品率高1.67个百分点。犊牛肉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较育肥牛高2.73、1.20个百分点,脂肪含量较育肥牛低1.22个百分点。胴体成熟72h、96h后分割的犊牛肉(外脊)剪切力值与育肥牛肉剪切力值差异极显著(P〈O.01)。成熟72h的犊牛肉(外脊)肉色值a值、L值分别较育肥牛低3.88、高6.55,差异极显著(P〈O.01);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的差异显著(P〈O.05),熟肉率指标差异不显著(P〉O.05)。由此可以看出,在产肉性能方面,育肥犊牛较成年育肥牛产肉率低,保水性低,但在肉质方面,具有细嫩、多汁、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浅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且准确的预测辽育白牛胴体产肉量,进而建立完善的胴体分级体系,本试验对60头辽育白牛进行屠宰胴体分割试验,分别测量了胴体重(X1),第5肋侧厚度(X2),第5~6肋眼肌宽高乘积(X3),第5~6肋眼肌面积(X4),第12肋侧厚度(X5),第12~13肋眼肌宽高乘积(X6),第12~13肋眼肌面积(X7),肾脏油、心脏油和膈肌油之和(X8),后腿围(X9)和大腿肌肉厚(X10)等与产肉量、产肉率相关的10项指标,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X1、X8与产肉量和产肉率相关性最强,依此推导出2个可信度高、实践中方便应用的产肉量预测方程:①产肉量(眼肌宽高乘积)=0.809X1+0.158X6+0.857X8-13.967 (R2=0.986);②产肉量(眼肌面积)=0.779X1+0.318X7+0.933X8-17.779 (R2=0.990)。  相似文献   

14.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ed regression model for beef carcass yield and percentage of Liaoyu White cattle,60 cattles were slaughtered and determined 10 indicators about beef carcass yield and percentage,including carcass weight (X1),the 5th rib thickness (X2),product of 5th to 6th rib eye width and height (X3),5th to 6th rib eye area (X4),the 12th rib thickness (X5),product of 12th to 13th rib eye width and height (X6),12th to 13th rib eye area (X7),the weight of kidney,heart and diaphragm fat (X8),hind leg circumference (X9) and thigh muscle depth (X10).Then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10 indicators and beef carcass yield and percentage were taken using SPSS 19.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were the highest between X1 and beef carcass yield,X8 and beef carcass yield percentage.Besides,there were two credible regression model for beef carcass yield of Liaoyu White cattle:① Beef carcass yield (product of 12th rib eye width and height)=0.809X1+0.158X6+0.857X8-13.967 (R2=0.986);② Beef carcass yield (12th rib eye area)=0.779X1+0.318X7+0.933X8-17.779 (R2=0.990).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肉牛育肥的牛肉产品生产对饲料粮消耗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繁殖母牛、哺乳犊牛和架子牛进行饲养试验及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所进行的架子牛育肥试验和犊牛直线育肥试验,参考肉牛饲养标准和已发表的肉牛育肥试验数据,并根据目前我国牛肉产品提供状况和肉用牛育肥的饲料资源情况,分别比较不同肉牛育肥牛肉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粮食。结果表明,为获得等同重量的肉牛产品,直线育肥技术比后期集中育肥要消耗较少的粮食,而高档牛肉生产(高端肉产品生产)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粮。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RFLP方法在牛H-F ABP基因内发现了1个变异酶切位点,为intron2上的HaeIII—RFLP。对此多态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此酶切位点是由于1006位的碱基C→G的突变引起。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不同分子标记基因型效应值间肉品质大理石花纹和嫩度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牛H-FABP基因中的h等位基因,尤其是hh纯合基因型对牛肉嫩度剪切力值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C3和C4 植物在日粮中的含量对牛肉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大豆粕、小麦麸、小麦、棉籽饼、苜蓿干草作为C3植物试验材料,选用黄贮玉米秸、玉米酒精糟、玉米作为C4 植物试验材料,选用36头西门塔尔杂种公牛作为试验动物开展了肥育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C4 植物含量对肥育牛增重、牛肉的脂肪酸、氨基酸(其中甘氨酸不确定除外)、水分含量以及牛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大理石花纹评分和眼肌面积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日粮中C3 植物含量对肥育牛增重、牛肉的脂肪酸(其中十七烷酸不确定除外)、氨基酸(其中丝氨酸和苏氨酸不确定除外)、水分含量以及牛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大理石花纹评分和眼肌面积也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黔草1号高羊茅种子的千粒重对发芽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黔草1号高羊茅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千粒重对发芽率、出苗率、出苗速度和成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越大,其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越高,出苗速度越快,成苗素质越好,同时,种子的发芽率与出苗率、发芽率与成苗率以及出苗率与成苗率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山东省31个肉牛场的所有制、牛源、品种、饲养方式、建场时间、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以及2001~2003年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情况,对其成本及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成本变化趋势并揭示其原因,找出各类牛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调查结果表明:个体牛场的主成本为购牛费,占总生产成本的68.69%;集体牛场的主成本为饲料费,占总生产成本的44.96%。不同规模的牛场,主产品利润率以中型规模(100~499头)牛场最高,为18.02%,大型牛场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达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 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物质含量在30.03%~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