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植物群落学研究方法,在无锡市公园绿地设立了45个标准样地,对样地群落植物组成、植被类型、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样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319种,隶属于103科235属,占无锡地区现有植物科、属、种的57.22%、26.02%、16.03%,江苏乡土植物203种,占总数63.6%;样地可分为7种植被类型:落叶阔叶型占35.5%、常绿针叶型占17.8%、常绿阔叶型占15.6%、常绿落叶混交型占11.1%、针阔混交型占6.7%、常绿落叶针叶混交型占2.2%;通过乔木层密度、灌木层重要值、乔灌木层树种组成、草本层植物组成分析等得出群落结构特征。最后提出无锡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植物组成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昆明石灰岩地区岩溶山地植物的自然环境、植被类型、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该地区共有植物668种,分属于76科134属.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藤刺灌丛和石灰岩草丛.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岩溶植物群落类型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植物抗性强,在园林、旅游、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开化县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种不同自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演替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该地森林植被自然演替的主要发展方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代表了森林植被不同演替类型与动态。结合森林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异质性、群落树种组成与结构、演替阶段和演替趋势,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的优美性、多样性等需求,对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植被确定了7类15种目标的森林植被景观改造方案,提出了森林景观优化"主景树种+地带性树种+伴生景观树种"的树种选择模式与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4.
深圳梅林山公园乡土植物群落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理应用乡土观赏植物,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是当今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深圳市梅林山公园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资源,绿化设计根据现有植被类型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改造和恢复方法。对于生态和景观效益好的沟谷季雨林、低地常绿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采用封山育林的策略,促进其自然演替;对于人工林、果林、灌草丛、防火林和采石场,有针对性的选取优良乡土植物进行改造和恢复;对于景区和登山路的绿化设计,采用乡土和园林植物相结合,营造自然、美观、保健和生态的群落景观。  相似文献   

5.
深圳梅林山公园自然景观资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梅林山公园植被类型、特色植物资源、地质地貌和水体等进行实地考察,结果表明:植被可分为沟谷季雨林、低地常绿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灌草丛和人工林等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有大量观赏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地质地貌多样,花岗岩石蛋较多,低山、缓坡平地、沟谷和水体景观各具特色;水体景观资源丰富,包括溪流和天然湖。梅林山公园具有较好的利用和开发价值。文章还对梅林山公园今后的规划和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8种典型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进行样地调查并计算了各个森林类型乔木层林分密度、物种种类、优势树种、生物量.结果表明,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落叶矮林;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5种森林类型,生物量变化不大;而在海拔1000m以上的3种森林类型,随海拔升高生物量下降,物种则增加.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湖南仙庾岭风景名胜区属于中亚热带丘陵地区,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为常绿阔叶林。对景区总体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秋色叶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5类:香樟·枫香群落、枫香群落、檫木群落、白栎群落、山乌桕群落,通过分析各典型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景观特征,为选择和合理运用秋色叶树种资源、山林植物景观修复提供依据,有助于该区系中亚热带含有常绿成分的落叶林植被的演替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合肥市区不同功能区景观林组成与结构,共记录102个样方。结果表明:景观林主要组成种有111种,分属45科、81属;主要优势种是香樟、枫杨、水杉、杨树、桂花、石楠等;不同功能区景观林树种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公园与居住区)、0.24(高校与居住区)、0.22(公园与高校);林分平均密度560株/hm2,平均基盖度18.83 m2/hm2,平均胸径16.99 cm,平均树高10.13 m,均为正态分布。群落类型可归纳为5个植被型、16个群系及69个群丛,以落叶阔叶型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为主。建群树种主要有香樟、广玉兰、女贞、雪松、水杉;群落外貌较整齐,树木整体较为健康,景观效果较佳;但层次结构、树种多样性不高,应丰富树种,增加群落的垂直层次,采用近自然经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可见的地上植物群落和未知的地下真菌群落结构间的关联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在植被类型间的差异,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并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性质、细根性状和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真菌门,undefined saprotroph、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病原菌、内生真菌、寄生性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的显著差异功能类群分别是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真菌群落组成在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常绿阔叶林真菌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在亚高山矮林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ABT分析表明,根碳含量是影响真菌丰富度的首要因子,叶干物质含量是影响真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样地法和相对重要值法,研究了长株潭丘陵地区地带性的21种植被类型的景观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丘陵地区地带性植被景观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常绿落叶阔叶混交为辅;组成本区典型植物群落主要有115种植物,隶属89属59科;景观结构以乔灌草藤等复层结构为主,树间距多小于1.5m,下层植物多为耐荫性较强的草本植物;本地区植物色彩丰富的季相景观以春秋观叶观花为主,夏天有少量观花植物,冬天有少量观果景观。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城市群园林绿化程度很高,但一些城市仍缺少乡土树种特色,危及生态系统稳定。长三角地跨北、中两个亚热带,有三类林木群落组成,即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长三角范围乡土树种丰富,城市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植被丰富,为保护湿地生物资源,采用样方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方法,开展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湿地公园有维管束野生植物153科,336属,807种;主要森林类型可分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草果群系、古树及珍贵树木;其中温带成分最多,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性质为主,热带成分也有较高的比例,区系成分出现较强的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优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取样调查,分析群落类型、群落密度、冠幅等对群落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沙市的绿地植物群落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林次之;部分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群落种植密度过高;群落物种中外来植物的比例较大,但绿地植物与植物区系特征基本一致.提出了优化绿地植物群落结构、构建高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M apInfo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塞罕坝地区不同地貌下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深入探讨了森林景观的林分类型、起源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塞罕坝山地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破碎度,分别都高于沙地和曼甸,但山地的景观多样性低于曼甸和沙地。森林景观以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大,为38 306.7 hm2,其次是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为16 470.5hm2,9 455.5hm2,灌木林和混交林面积最小。曼甸以落叶针叶林景观优势度最高,且多为落叶松人工纯林;山地以落叶针叶林和阔叶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其中,阔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桦树为主;沙地以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优势度较高,其常绿针叶林多为人工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5.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中部城市周边低山在生态公益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BE评判法对其林内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选择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5个林型的代表性群落计48个,设置与森林照片场景对应的三角形样地,通过样地测量和图片解析获取群落结构等定量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5种森林类型间的SBE值差异不显著,SBE值主要由群落结构因子、测树因子和空间感知因子所决定;2)采用全定量化指标,建立的统计模型形式简单且有较高精度;3)影响景观质量的指标主要是林内透视距离、近中景草本高度、近中景乔木树种数以及前景开阔度、近中景乔木密度、近中景草本盖度、近中景灌木盖度和绿视率;4)根据SBE与相关指标的单因子曲线拟合分析,提出森林景观优化提升对策,包括林木形态塑造、林下层结构调控及视觉空间优化等。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study the leaf calorific value of different forest types.[Method]This study focused on four common forest types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China, including boreal coniferous forest,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The leaf calorific values of 175 dominant (or common) tree species were measured. The leaf calorific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ees found in the different forest typ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leaf calorific value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nutrient elements, climate, and soil traits.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se forest types, the leaf calorific values ranged from 14.84 to 21.98 KJ·g-1, with an overall mean of 19.06 KJ·g-1. The presence of organisms appeared to affect the leaf calorific value, which differed among forest types as follows: coniferous trees > broadleaf trees or evergreen trees > deciduous trees. [Conclusion]The latitudinal pattern of tree leaf calorific value, ordered from north to south, is as follows: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tropical mountain rainforest. The mean leaf calorific value of boreal coniferous forest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of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and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e leaf calorific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eaf carbon content (R2= 0.89, P<0.001). A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eaf calorific value, leaf carbon content,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leaf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羊台山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14科452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26种,裸子植物3科4种,被子植物98科42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种,古树77株。公园分布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灌丛及人工果林等5种植被类型。文章通过分析植物多样性及植被景观特色,提出其在森林游憩中的价值及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并研究杉木林群落演替过程的种群组成及群落结构变化,得出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群落演替的4个特点:1)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附近保存有常绿阔叶林,为杉木林演替奠定充足的种源;2)首先侵入杉木林地的常绿阔叶树种为日本杜英、黄瑞木和青冈等种类;3)演替树种的侵入通常是从杉木林的林缘和林窗开始;4)杉木林群落演替经过3个阶段,即杉木纯林、杉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其群落物种多样性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野外调查法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西3坡向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拔1 840 m处,乔木层的优势种都是常绿阔叶树种,其他海拔区域乔木层的优势种未呈现规律性;西坡不同海拔高度乔木层的优势种都属于常绿阔叶树种,而其他坡向未呈现规律性;北坡840 m和西坡840 m处的灌木层优势种都为乔木幼树,分别是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幼树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树;海拔1 840 m处,各坡向草本层以阴生的植物为优势种。②西坡1 340 m和北坡1 840 m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受到严重干扰的山顶和南坡1 840 m处物种多样性最低而北坡1 340 m和南坡1 340 m处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③植物群落内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