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枝毛野牡丹(Melastoma dendrisetosum)的开花进程,访花昆虫、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了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繁育系统,并分析其致濒机制。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是典型的异型雄蕊植物,5:30—8:30逐步开放,8:30—9:00完全开放,19:00花朵闭合,单花开放时间为12—14 h,群体花期36±2 d,无花蜜。访花昆虫主要有木蜂科、条蜂科、蚁科、食蚜蝇科的昆虫,最有效传粉昆虫为木蜂科昆虫。自然与人工授粉、套袋等试验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不存在主动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的生殖保障现象,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枝毛野牡丹繁育系统是兼性自交。枝毛野牡丹相对生殖成功率低仅为0.035,主要限制因子为花粉限制和传粉者限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广西南宁市的灰木莲的花部结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访花者行为,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去瓣、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灰木莲群体在3月下旬-5月下旬开花,个体开花持续时间约28天,相对开花强度主要分布范围是30%~60%,开花的同步性指数达0.735,属于集中开花模式;灰木莲两性花为雌雄蕊异熟类型,同花雌蕊先成熟,失去授粉机能后雄蕊花药才裂开散粉;灰木莲花粉粒的生活力超过60%;花粉/胚珠比为953.2,杂交指数为4,表明灰木莲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需要传粉昆虫才能完成其繁殖;自然状态下灰木莲无结实,人工授粉后结实率为20%~30%;在灰木莲中未发现有访花昆虫,只有花蓟马在花中活动,而且未能形成有效的传粉。传粉者的缺乏可能是导致灰木莲在南宁市不能自然结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有种枝毛野牡丹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枝毛野牡丹(Melastoma dendrisetosum)的开花进程,访花昆虫、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了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繁育系统,并分析其致濒机制。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是典型的异型雄蕊植物,5:30—8:30逐步开放,8:30—9:00完全开放,19:00花朵闭合,单花开放时间为12—14 h,群体花期36±2 d,无花蜜。访花昆虫主要有木蜂科、条蜂科、蚁科、食蚜蝇科的昆虫,最有效传粉昆虫为木蜂科昆虫。自然与人工授粉、套袋等试验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不存在主动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的生殖保障现象,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枝毛野牡丹繁育系统是兼性自交。枝毛野牡丹相对生殖成功率低仅为0.035,主要限制因子为花粉限制和传粉者限制。  相似文献   

4.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5.
白花野牡丹兼具观赏性和药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物种,对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进行观察,运用花粉萌发、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测定其繁育系统。结果显示:白花野牡丹的单花花期约为12 h;白花野牡丹为雌雄异熟,柱头先花药成熟;雄蕊异型,2类雄蕊产生的花粉粒极轴长有差别,萌发率也不同;领木蜂、东亚无垫蜂、蓝彩带蜂、彩带蜂是白花野牡丹的主要传粉者;杂交指数(OCI)为4,花粉-胚珠比(P/O)约为417.6~1035.2;在自然条件下白花野牡丹不能自花授粉,繁殖需要传粉者参与,没有无融合生殖,自交亲和与异交亲和;白花野牡丹的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的异花授粉植物,需要传粉者。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玉溪地区野外分布红马银花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花部特征及开花期动态观察、杂交指数和花粉与胚珠比估算、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传粉者及其行为观察。结果表明:红马银花的花期主要从2月上旬到3月中旬,单花花期5-8天;根据杂交指数初步判断其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P/O比为89.91±11.17,判断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MTT染色法测定红马银花散粉后24h花粉活力达到90.6%,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红马银花散粉12-24h后花粉活力达82.9%;柱头可授性试验表明,红马银花开花2-4天柱头可授性最强;红马银花的主要传粉者为熊蜂和蓝喉太阳鸟,二者的主要访花频率时间分别为14:00-17:00和8:00-11:00。传粉者稀少及其自身的自交亲和特性可能是导致其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猪血木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血木是中国特有的山茶科单型属猪血木属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只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有分布,现存种群数量极少。对猪血木的开花物候、花部结构、访花昆虫及访花行为进行了观察,并针对猪血木的野外传粉过程进行了套袋对比实验。此有关其传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血木自然开花正常且花期长,自然结实率为42.4%~50.4%;猪血木为虫媒植物,传粉者为蜂、蝇、蝶等类的多种昆虫,在花上共捕到17种昆虫,其中9种在各居群均见分布,其传粉途径正常,为异花授粉植物。有鉴于猪血木分布地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及城市化建设对其传粉昆虫生存及分布的影响,建议在对猪血木的保护策略中注意保护其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8.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P/O)、杂交系数(OCI)、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紫玉兰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紫玉兰是两性花,花期为15 d左右.(2)紫玉兰散粉后9h内花粉活力达到最高,24h后花粉活力明显下降,56 h后花粉基本丧失活力;拄头可授性在开花后3d内最强,4d~6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7d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是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的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枣树为虫媒花果树,探索枣花生物学特征与访枣花昆虫之间的适应性,辨析不同扰动生境下访花昆虫访花行为的差异,将有助于保护枣园中访花传粉昆虫,为枣树授粉受精率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太谷县小白乡的壶瓶枣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碘-碘化钾染色法、微量进样器法测定枣花的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以及泌蜜量;采用目测法、网捕法及粘板法相结合,调查人类高扰动和低扰动2种枣园生境中访花昆虫的数量及行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枣花花期分为蕾裂期、初开期、萼片展平期、花瓣雄蕊分离期、花瓣展平期、花瓣下垂期、雄蕊下垂期7个阶段。整个开花过程在24 h内完成。花药在开花当天中午12:00左右开裂,花粉活力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为68.35%;柱头在16:30发育成熟,柱头可授性在开花翌日13:00—15:00最强。枣花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 2个样地共采集到枣花访花昆虫3 090头,经鉴定隶属8目57科,共90种,包括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缨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啮虫目。其中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科数最多,分别占总科数的33.33%、19.30%、15.79%和14.04%;双翅目、缨翅目、膜翅目昆虫个体数最多,分别占总个体数的36.47%、24.72%和18.71%。3)高扰动样地访花昆虫共计43种703头,低扰动样地访花昆虫共85种2 387头,2个样地的访花昆虫均为膜翅目种数最多;高扰动样地中缨翅目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目,优势访花昆虫为取食花朵的昆虫;低扰动样地双翅目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目,优势访花昆虫为传粉昆虫,并且低扰动样地传粉型昆虫显著大于高扰动样地。4)枣花花蜜分泌时长约为12 h。低扰动样地13:00左右花蜜分泌量最多,访花昆虫在10:00—16:00数量最多,访花昆虫活动高峰期以及泌蜜量较多的时期与枣花花粉活力最强、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相一致;高扰动样地19:00—22:00花蜜分泌量最多,访花昆虫在7:00—10:00最多,昆虫访花多出现在清晨,错开了枣花花粉活力最强、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结论】低扰动样地访花昆虫种类及数量大于高扰动样地。高扰动样地优势访花昆虫为取食花朵的昆虫,低扰动样地优势访花昆虫为传粉昆虫,且传粉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显著大于高扰动样地。高低扰动样地访花昆虫与枣花泌蜜特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生殖力是种群兴衰的主要标志。对植物生殖能力进行评估有利于了解植物的生殖特性和生殖机制,为推断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奠定基础。通过测定红雉凤仙花主要传粉昆虫—三条熊蜂的传粉效率及进行人工补充授粉,从花粉数量和花粉来源测定红雉凤仙花结籽是否受到花粉限制。结果发现:三条熊蜂具有较高的访花效率,单次访花时三条熊蜂从雄蕊带出的花粉数量远远大于落置到柱头上的花粉数,而落置在柱头上的花粉数量又远远大于子房中的胚珠数。人工补充授粉结果显示,异株异花授粉与自然传粉的结籽率差异显著,前者使结籽率提高了约11%,同株异花授粉与自然传粉的结籽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花粉来源而非花粉数量是限制红雉凤仙花结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广西人心果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人心果开花习性、花粉萌发和传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心果1年可开多次花,不同的年份开花期有所变动,花期长。由结果母枝的顶芽形成混合花芽抽生结果枝,两性花,腋生,雌雄同熬,雌蕊和雄蕊在花瓣未展开前已成熟。花在白天开放,结果枝下部的花先开放,再由下到上逐渐开放。花粉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其萌发率低,柱头未分泌粘液前和花开放后期花粉萌发率为0.0%,成熟期的花粉萌发率可达5.2%,花刚开放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10.1%。人心果的传粉方式有2种,一是昆虫传粉,发现花蓟马是主要的传粉媒介;二是靠风的机械作用振落花粉而授粉。花量大,每结果枝平均着花为8朵,但平均落花率高达82.7%。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8月对云南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的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 Franch.)种群进行了传粉生物学研究实验,以期找到这种花朵开放初期雌雄异位的植物传粉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记录到的178次昆虫对宝兴百合的访问中能触碰到柱头的仅有蝴蝶类1次,有效传粉者传粉频率严重不足;单花期5.5~6.5 d,花开放的前3天,柱头远离花药,从花开放的第二天起花柱缓慢向上偏转,第四天将柱头从远离花药位置送到刚好可以接受自花花粉的位置,利于早期没有昆虫传粉的花朵延迟自交,自花授粉发生在花期末期,自交之前仍然保持异交传粉机制;自然状态(92.3%)及完全套袋处理(90%)的结实率接近,说明宝兴百合传粉存在花柱偏转促进的延迟自交,但2种处理的每果实种子数自然状态(121)显著高于完全套袋处理(78),又说明由昆虫传粉的异交更利于宝兴百合结实。延迟自交避免了自交与异交竞争造成的花粉或者种子的折损,为宝兴百合在有效访花昆虫不足导致异交失败时提供繁殖保障。  相似文献   

13.
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系开花物候期特性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测5个薄壳山核桃品系Mahan(‘马汉’)、Western(‘威斯登’)、Shoshoni(‘肖肖尼’)、Tejas(‘特贾斯’)、‘钟山25’的开花物候期,以确定各品系雌、雄花准确开放时间及可授期,为配置授粉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系之间以及同一品系内雌、雄花的花期不一致;5个品系的雄花大都在4月底进入初花期,5月初进入盛花期,5月6~13日是各品系雄花集中散粉期,其中Mahan最早进入盛花期,最晚进入散粉期;雌花最早进入可授期的为Mahan,最晚进入的为Tejas。由此得出适宜的授粉组合为Western×Tejas,Westerrnב钟山25’。  相似文献   

14.
以4年生光皮树嫁接苗为材料,在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解剖学特征的基础上,测定同品系、同龄的光皮树叶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核苷素(ZR)、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皮树花芽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花芽未分化期、花序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其中花序分化期还可分为分化前期和分化后期;在花芽分化阶段,IAA、GA3含量保持稳定的相对较低水平,ABA含量高且变化幅度较大,ZR含量相对较低,但随着花的形成含量逐渐升高;高水平的ABA/IAA有利于花芽的形态分化,低水平的ZR/GA3有利于花芽孕育。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均影响光皮树的成花过程。  相似文献   

15.
柳兰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春进行柳兰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柳兰在长春能够安全越冬,生长发育正常,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新芽萌发出土、展叶、现蕾、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时间较原产地分别提前了4d、6d、17d、23d、31d和30d,各物候相起始时≥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8℃、84℃、410℃、590℃、679℃和1104℃。始花时整个花序轴平均长度12.2cm,平均着生花54.3枚,花序最长者达32.4cm,着生花76枚;花开放时植株平均高57.1cm,最高达到104.0cm;植株高生长定型时,平均高128.0cm,花序平均长度为46.8cm,每个花序平均着生花87.8枚。  相似文献   

16.
普通油茶及其优树生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本文着重研究了普通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霜降类型及其优良单株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殖过程 ,并对油茶的生殖生态开展了一个周期 (5 78d)的研究。结果表明 ,普通油茶由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共需 5 0 0 d;花果相会和花粉管萌发快是油茶生殖的两个主要特点 ,油茶的生殖过程包括五个阶段 ;花期或花时不遇是影响油茶授粉乃至落花的重要原因 ,花期阴雨、低温是影响油茶授粉和落花的主要气候因素 ,水分是油脂形成期的主导因子。油茶优良单株的生殖结构比一般油茶单株表现四方面的优势。用油茶优良单株为繁殖材料 ,建立花期、花时、果熟期一致的油茶林分 ,是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途径 ;提高集约经营度 ,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改造油茶低产林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的杜鹃属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西部百里杜鹃保护区的杜鹃属植物种类关系到其保护区的价值。经过调查研究,该保护区计有杜鹃属植物33种(含变种),分属于5个亚属,占贵州现有杜鹃属植物种类111种的29.73%;并发现了西昌杜鹃和白花杜鹃两个贵州的新分布种;进而从园林的角度,论述了这些杜鹃属植物种类花的颜色、大小及花期等的观赏特性。  相似文献   

18.
对山茱萸盛花期拉技选取样株调查表明,同一花序中的花,开花有前有后,座果率有高有低。雌蕊有7d以上的授粉期,授粉后3d花瓣凋萎,柱头变褐。但总体着果率低,8%以上属高座果率。通过不同的保花保果技术处理,效果显著而稳定。  相似文献   

19.
植物依赖昆虫传授花粉,昆虫从植物获得花粉和花蜜作为食物,两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密切的互惠共生关系。植物与传粉昆虫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被子植物花进化的重要推动力,植物发展了适应于异花传粉的花部结构,传粉者则框定了花的进化。植物的花部特征与传粉者行为、传粉机制和植物适合度间有丰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