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临朐烟区的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采用频振灯和黄板诱虫方法,对2013年和2014年烟田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调查和比较。调查发现,烟蚜的发生高峰期在5—6月份,年度间发生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2014年蚜虫发生数量稍多于2013年。烟粉虱发生高峰期在7月份,2014年烟粉虱发生高峰明显早于2013年。斜纹夜蛾2014年发生数量高于2013年,但发生高峰要比2013年晚10d。烟青虫的发生数量2014年高于2013年,且高于2013年的蚜虫发生数量。通过两年害虫发生量的比较发现,烟草上这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时期与温度变化息息相关。笔者还针对各种害虫的为害时间和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草地螟在我省发生区域及历年发生情况草地螟在我省五十年代初曾有过发生。自一九八○年以来,又开始发生,并逐步扩展。一九八○年仅在北部地区发现危害,目前在我省的北部、西北部、中部以及东南部地区都有发生,并程度不同的造成危害。自一九八○年一代幼虫危害逐年加重,一九八○年仅在辽北的开原县发生二百余亩;一九八二年全省为轻发生年,发生三十余万亩;一九八三年全省为中等偏轻发生年,局部中等偏重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八十余万亩,仅铁岭市就发生四十余万  相似文献   

3.
金伟  陈伟  魏洪义 《江西植保》2011,(3):111-114
根据江西省南昌县1980-2009年二化螟发生的历史资料,应用马尔科夫链方法和周期图分析预测法对该县未来2年二化螟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测2010年二化螟的发生程度为2级,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98万hm2~3.54万hm2,2010年实际发生2级,与预测值吻合。预测2011年为3级,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3.55万hm2~4.10万hm2。  相似文献   

4.
钟山县是稻瘿蚊历史发生区。50年代至60年代末,该虫为间歇性发生;1970年至1983年,为害逐年加重,晚稻发生面积由 1973年的3751亩,上升到1983年的80631亩; 1984年至1986年又轻发生,1986年晚稻仅发生1350亩;1987年至1990年,为害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5.
1 小麦据13个省、市、区统计,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亿亩次,属中等偏轻发生年。其中病害发生面积3亿亩次,除小麦纹枯病外其他病害均轻发生,虫害发生面积4亿亩次,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均为中等发生年.小麦条锈病发生421万亩,为轻发生年。条锈病常发区湖北省仅在荆州地区局部田块见病,后期也未能流行,越夏基地甘肃省发病面积170万亩,是1991年发生面积的10%。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7832万亩,轻于去年,发生期偏晚,病指低,为害程度较轻。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3867万亩,与常年相似。赤霉病今年主要在江淮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发生,江苏、湖北为中等偏轻年,四川为偏重发生年,发生面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是玉林市严重为害水稻的迁飞性害虫。1993年先后大面积推广扑虱灵、吡虫啉后发生为害有所减轻,但2004年晚稻发生危害又开始加重,近年都呈偏重至大发生程度。2007年早稻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是历年同期发生最严重的一年;成虫迁入量大、范围广,田间虫量发生早、来势猛、密度  相似文献   

7.
1发生概况自1974年以来,荆门市稻飞虱发生严重的年份有1980年、1981年、1982年、1987年、1991年、2002年和2006年。1982年,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并重发生,上述其他年份为褐飞虱严重发生,其中第4代褐飞虱是主害代。2预报因子的探讨2.1若以田间稻飞虱总虫量为预报要素2006年第4代稻飞虱大暴发,1987年属3级发生,局部大发生,2002年属4级发生。对1987年、2002年、2006年稻飞虱发生量进行比较,见图1,发现2006年8月11日以前稻飞虱的总体虫量并不高,比不上1987年、2002年的同期虫量。但8月11日后,其激增速度超乎想象,最终大暴发。我地发布第4代稻飞虱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稻飞虱仅在贵州镇宁县的一些坝区发生,自2001年以来,稻飞虱的发生不断加重,据植保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发生面积0.16万hm2,属中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0.35万hm2,属中等或局部偏重发生年;2003年发生面积0.37万hm2,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4年发生面积O.56万hm2,属重发生或特重发生年.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全县水稻大田期稻飞虱发生面积海增0.5万hm2.2001年平均百丛虫量96.27头;2002年平均百丛虫量513.3头;2003年平均百丛虫量552.5头;2004年平均百丛虫量1.113万头.2004年发生特点:主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危害较历年重,世代重叠危害期长.  相似文献   

9.
一、发生情况自70年代以来,草地螟在我省曾三次严重发生,第一次是1979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1979年在嫩江、黑河、绥化三个地区9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大到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伊春等五个地区的3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1,370万亩。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南自松花江、北至黑龙江、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嫩江沿岸普遍发生,有八个地区,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达5,876万亩,比大发生的1980年增加三倍多。除为害农田外,还为害林木150万亩,比1980年增加30多倍。  相似文献   

10.
稻瘿蚊(Pachydiplosis oryzaeWood Mason)在贺州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后,曾猖獗为害10多年,90年代其发生程度一直处于中等偏重至大发生[1]。但进入21世纪以来,稻瘿蚊发生为害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中等偏重发生,2002年中等发生,2005年轻发生,全市发生面积仅1 987hm2。1近10a稻瘿蚊发生演变趋势1996~1998年贺州市稻瘿蚊发生程度均达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45 300hm2、46 500hm2、44 700hm2,占晚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若不防治预计损失产量28 100t、32 800t、36 600t;1999年和2000年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1.
1999年贺州地区三化螟严重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三化螟在贺州地区水稻上严重发生 ,其发生面积之大 ,发生和为害程度之重是 1 980年以来未有过的 ,现就其严重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 ,以期为今后更好地搞好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1 严重发生特点1 .1 发生范围广 ,面积大 ,程度重  1 980年以来 ,三化螟在贺州地区早稻为轻发生 ,晚稻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 ,年发生面积 1 .96~ 5.2 5万hm2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1 7%~ 4 5%。 1 999年则在全地区普遍发生 ,早稻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 ,晚稻为大发生 ,局部特大发生 ,全区 1a发生面积 6.2 8万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54% ,比 1…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江西气候异常,水稻、棉花病虫的发生为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现分析报告如下:1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概况1.l水稻病虫害属偏重发生年份,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5953113.4lunZ。其中早稻病虫重发生,略重于1997年,发生面积3095726.7hlnZ;晚稻病虫中等发生,明显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2857386.7hm'。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稻瘟病、纹枯病和晚稻稻自蚊,偏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和一季晚稻稻飞虱、早稻稻纵卷叶螟、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和北部三化螟。l。2棉花病虫害总体发生水平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504266.67hm',其中棉铃虫重发生,尤…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因受不利天气的影响和有效的治理,全国已持续4—5年的稻飞虱严重发生为害的局面有所缓和,全年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均属一般。据初步统计,全国稻飞虱发生1.96亿亩,比上年减少约1.4亿亩,防治2.04亿亩,挽回稻谷损失344.9万吨,实际损失54万吨。1 发生概况总体上说,1992年我国稻飞虱发生偏迟,迁入量偏少,大部发生密度偏低,为害偏轻。1.1 发生期偏迟与常年比较,1992年稻飞虱发生普遍偏迟,与1984年的发生情况相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是随州市中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20年来发生较严重的有1991年、1997年、1998年、2006年,以2006年发生最严重。为了搞清我市稻飞虱发生的规律,探讨稻飞虱的综合治理技术,寻找科学的防控策略,为以后的防治提供经验,现将2006年我市稻飞虱大发生的特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 4 33万hm2 ,较2 0 0 0年增 0 13万hm2 ,棉铃虫发生为大发生 ,而且发生程度逐代加重 ,是继近几年偏重发生之后的又一大发生年。全市棉铃虫各代累计发生面积9 97万hm2 。全市累计综合防治面积 2 3 2 5万hm2次。1 棉铃虫发生特点(1)发生期提前。据调查 ,全市 2代棉铃虫在6月 6日前后陆续在棉田见卵。 3、 4代发生期较常年提前 5d左右。据统计 ,2至 4代卵高峰期分别出现在 6月 12~ 18日、 7月 10~ 2 0日、 8月 8~19日 ,较 1999年和 1998年提前 3~ 5d左右 ,与20 0 0年相近。(2 )发生面广。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是荆门市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在1990年、2002年偏重发生。2009年初,小麦条锈病来势猛,北部麦区发生偏重,南部麦区发生偏轻,发病范围广,实际损失低。全文围绕1990年、2002年、2009年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找出本地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1998年青海省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马尔柯夫链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中发 《植物保护》1999,25(4):19-22
根据青海省1978~1997年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应用马尔柯夫链预测法对该省1998年小麦条锈病的可能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轻度发生年,发生危害面积小于当年小麦播种面积10%,与实际相符。对1984~1997年发生程度经可靠性检验,预测结果的历史拟合率为786%。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我国黏虫发生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杰  姜玉英  曾娟 《植物保护》2015,41(3):131-137
2013年黏虫维持了2012年以来的重发态势。二代黏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局部、江南局部、西南地区普遍发生,多种作物受害严重,总体发生程度重于2012年同期,山西、河北等局部地区大发生。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局部等地偏重发生,虽然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整体上不如2012年严重,但是仍显著重于常年,并且在辽宁、山西、山东的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分析提出,监测防控及时到位、关键时期气象条件不利,是2013年三代黏虫发生程度轻于2012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1  2 0 0 2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概况受特殊气候影响 ,2 0 0 2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为偏重发生年份 ,重于 2 0 0 1年 ,共计发生面积 4 38万hm2 (次 ) ,其中 ,重大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及面积均重于和大于 2 0 0 1年 ,发生面积达到2 0 8.6万hm2 (次 )。稻纵卷叶螟及小麦条锈病是 1997年来最重的一年。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县为 2 2个 ,占全市区县数的 5 6.4 %。稻飞虱发生程度为 4级 ,部分地区 5级 ,发生面积 2 9.8万hm2 (次 ) ;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 5级 ,局部特大发生 ,…  相似文献   

20.
李国刚 《广西植保》2008,21(1):36-38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桂林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最近几年发生严重,特别是2006年,第2、3代都发生严重。上半年全市发生面积达14.55万公顷次,占早稻面积的109.7%,比2005年增加35.2%。发生程度5(6)级。下半年发生面积6.8ha次,占晚稻面积的57.9%,比2005年增加47.5%,发生程度3(4)级。2006年是近几年桂林市稻纵卷叶螟发生最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