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进一步发挥西门塔尔牛和本地黄牛的杂交优势。本试验测定了项目区西本F1代杂种牛初生、6月龄和12月龄时的体重、体尺,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西本F1代杂种牛的各项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全县29个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定澳洲楼来牛(LOWLINE)对广西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而进行本试验.试验测定了楼杂F1代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重、体尺,并与广西本地黄牛的生长现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楼来牛改良本地黄牛,楼杂F1代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饲养周期短的特点,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本地黄牛.  相似文献   

3.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研究利木赞牛对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岁利木F1代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本F1代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重、体尺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皮埃蒙特牛对黄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皮本F1代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皮本F1代牛的各项被检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寿林  乜花 《草业与畜牧》2007,(4):40-40,52
为了探索皮埃蒙特牛对黄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皮本F代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皮本F1代牛的各项被检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利木赞牛细管冻精对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利本F1代牛初生、6月龄和12月龄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同龄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本F1代牛的各项被检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甘肃省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使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甘肃省西部本地母黄牛人工授精,笔者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西本(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杂种F1公牛、母牛的体尺和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西本F1公牛、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本F1代二元杂交牛、利西本F2,代杂交牛和湘西黄牛在放牧 舍饲(补料或不补料)条件下的初生~18月龄体尺、体重指标.结果表明:利西本F2代三元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湘西黄牛,比西本F1代二元杂交牛也有显著提高;补饲生长更快,18月龄达440kg.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杂交改良效果,筛选最佳杂交组合,通过对农户散养条件下不同引入品种(西门塔尔牛、德国黄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与湖南西部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及本地牛的初生、6、12、18、24月龄和杂交F2代12月龄体重、体尺测定以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表明:①湘西黄牛F1代杂交牛体斜长、体高、胸围等主要体尺指标显著提高(P〈0.05),显示出显著的杂交优势,其中以西本杂提高幅度最大;②12月龄F2代杂交牛体尺、体重与F1代杂交牛相比,除短西本变化不明显外,均有一定提高.其中西西本提高幅度最大达10.5%;但西西本、德西本和利西本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萤杂交牛的生长曲线显示:初生至24月龄,湘西黄牛和各种杂交牛增重呈曲线上升,湘西黄牛12月龄后生长速度减慢。综合分析,湘西黄牛肉用牛杂交改良组合宜以西门塔尔作第一父本,以利木赞、安格斯牛为第二父本。  相似文献   

10.
利木赞牛改良互助本地黄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利木赞牛对互助黄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岁利本F1代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本F1代牛的各项被检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1.
2002--2004年化隆县引进蓝白花肉牛细管冻精1000支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共授配本地黄牛416头,生产蓝本F1353头。同时测定了蓝本F1初生、6月龄和12月龄时的体重、体长、胸围和体斜长指标,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蓝本F1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掌握皮尔蒙特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采用称重和测量体尺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喂条件下皮黄F1代杂种牛在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本地黄牛(P〈0.01)。[结论]说明利用皮尔蒙特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明显,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皖南牛的种质资源特性,探讨其杂交利用效果。[方法]对皖南牛和和—皖杂交F1代牛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结果]皖南牛和和—皖杂交F1代牛公母牛在0~6月龄、12~24月龄时是体重增长高峰期,利用日本和牛对皖南牛进行杂交改良,可显著改善其个体小、生长慢等不足,杂交优势明显。[结论]皖南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发育特性,亟需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且杂交改良可能是提高其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豫北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利本杂交牛、利本F1杂交牛和豫北黄牛的初生-24月龄体尺、体重指标,结果表明,西利本三元杂交牛生产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豫北黄,比利本F1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西门塔尔牛改良关岭黄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对西×关F1杂交牛和关岭黄牛分别测定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各体尺体重指标,并于2006年对18月龄的西×关F1杂交牛和关岭黄牛进行屠宰测定各指标,同时对肉质进行品偿,结果显示:西×关F1杂交牛体型明显趋于父本,表现出良好的肉用体型,适应性强;挽力和持久力增强;生长发育迅速,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同龄的关岭黄牛提高18.4%、18.5%,差异极显著(P<0.01)。肉质细嫩和口感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方法]以巴里坤县本地母牛为研究对象,选用西门塔尔牛冻精,通过人工授精(AI)技术开展牛品种改良试验旨在研究西杂牛在当地生长状态和适应性。[结果]通过初生重、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测试与本地牛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西杂牛与本地牛体尺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相比较提高5.28%,11.48%,10.75%,37.63%;分别对育肥牛进行屠宰试验,西本F_1与本地牛胴体重分别为510.24 kg,370.37 kg,屠宰率分别为57.76%,49.1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结果显示:采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生产,西杂F_1表现为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说明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用于舍饲肉牛生产或培育优质肉牛新品系具有明显优势,为今后拓展农区舍饲肉牛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为今后新疆褐牛品质选育提高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伊犁新褐种牛场和伊犁尼勒克县牧强新疆褐牛种畜场的牛群进行体型外貌鉴定,测定1~10岁纯种新疆褐牛和美国瑞士褐牛冻精冷配改良后代母牛关新F1、F2代的生长性能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美新F1、F2代不同生长阶段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显著(P<0.05)或P<0.05的高于纯种新疆褐牛.[结论]美国瑞士褐牛优良基因对提高新疆褐牛体尺和体重等指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用秦川牛改良土种牛(蒙古牛),其改良后代体格变大,变结实,役用性增强,并且产肉性、早熟性提高。通过改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改良1、2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安秦F_1代、和秦F_1代与秦川牛生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讨安秦F1代与和秦F1代与秦川牛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择安秦、和秦、秦川公牛各10头作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测定6、12、18、24月龄的空腹体重、体长、体高、胸围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6~24月龄的安秦F1代体重及各项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