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鳗鲡幼鱼对颜色光的趋光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鳗鲡对颜色光的反应,Betge(1965)曾用25、40、60、100、150、和200瓦的白、黄、绿、兰、红各色灯泡对鳗鲡成鱼进行了群体实验,发现其均呈负反应。但石井(1960)的研究资料却表明,成鳗对紫、红光有较强的趋光性。  相似文献   

2.
杨吝 《水产科技》1994,(4):43-43
蟹对糖的摄食反应比对氨基酸强,由此认为,可以使用甘蔗作为梭子蟹笼饵。为了摸清的甘蔗放在海水中其糖溶液浓度是否在梭子蟹的化学感觉临界值以上,在水槽实验中观察了远海梭子蟹对甘蔗小片的反应行动。  相似文献   

3.
麒麟菜膳食纤维对SD大鼠30天喂养实验和致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麒麟菜(Eucheuma)膳食纤维的食用安全性,按照中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对SD大鼠进行了30d喂养和传统致畸实验。30d喂养实验,分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将麒麟菜膳食纤维用0%、1%、5%、10%的剂量添加于饲料中通过30d混饲方式给予受试物,实验期间观察其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第30天处死各组大鼠,对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器官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传统致畸实验,分阴性对照组和10%饲料添加量的剂量组,另设阳性对照组,以浓缩鱼肝油25mL/kgBW灌胃,实验期间按时检查孕鼠体重,实验末期取胎检查其外观、记录死、活胎数及骨骼和内脏的异常情况。结果表明,30d喂养实验中,动物生长正常,无一死亡或中毒症状,各项观察指标不随剂量的增大和受试时问的延长出现剂量反应关系;致畸实验中,孕鼠生长良好,胚胎发育正常,胎鼠异常率均在自然发生率范围内。因此,可认为麒麟菜膳食纤维无毒、无致畸作用,食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网箱养鲤溃烂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溃烂病症状典型的鲤体中分离到μ-1,μ-2两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为鲤溃烂病的病原菌。通过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用13种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发现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杀星,通过治疗实验,证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2种水饲用蛋白酶主要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olin法测定2种水产饲料用商品蛋白酶的活性,研究了pH、温度以及热处理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3.0和7.0,最适反应温度均为60℃,酸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优于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6.
迄今,国内外学者对于鱼类的感电反应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对不同性质电流的反应的电参数阈值不同,不同种类鱼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例如,在交流电对鱼的感电反应实验中,可以采取两种供电方式;一种是接通电源(较低电压)后缓慢升压连续供电,使鱼感电;另一种是缓慢升压断续供电,使鱼感电。  相似文献   

7.
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发生败血症的齐口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株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实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死亡鱼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头孢三嗪、庆大霉素对其高度敏感,红霉素、羧苄青霉素、氮苄青霉素和磺胺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麦瑞加拉鲮与露斯塔野鲮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传统的形态学测定方法对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可数可量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饲养实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食性、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麦鲮鱼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麦鲮与露斯塔野鲮有一定的种群差别,但其生长快、食性杂等生物学特性使其在池塘养殖增添混养品种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液相中和工艺是指以酒精为反应介质对褐藻酸进行的中和反应,其主要优点是中和反应均匀,褐藻酸转化较完全,因此,液相中和工艺的褐藻酸钠成品粘度稳定性好,褐藻酸钠的PH 值指标主要在此工艺控制。在生产和实验中,我们还发现液相中和工艺对成品的含钙量、水不溶物、以及透明度也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Y形迷宫实验研究了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对其栖息地4种水溶性氨基酸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细鳞鲑对浓度10-6摩尔每升(M)单体氨基酸有明显的趋向反应。细鳞鲑对谷氨酸有较显著的行为敏感性,对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表现相似的敏感性。根据相对偏好度有效值,细鳞鲑对氨基酸的选择偏好性顺序为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细鳞鲑嗅觉行为的偏好可能反应了其嗅觉上皮敏感性与其栖息地氨基酸种类匹配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乌鳢细菌性脓疮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雷  谢光伟 《水利渔业》1999,19(6):27-28
从数起患有细菌性脓疮病的乌鳢体内分离到一种G- 链球菌,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点、生化反应及药物敏感性以及药物防治方法作了研究,确认其为该病的病原,采用青霉素或氯霉毒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胺菊酯对海洋藻类、贝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新型杀虫剂氰戊菊酯、胺菊酯对海洋藻类(金藻、小球藻)和贝类(紫贻贝、扇贝)的毒性。经实验分别得出了两种农药对金藻、小球藻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和对贻贝、扇贝的急性半致死浓度(96hLC50)值。实验结果表明,贻贝对两种农药的敏感性最低,其它三种生物对两种农药的反应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实验材料,研究了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TaqDNA聚合酶,以厦退火温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建立一套适合中国荷斯坦牛的最佳RAPD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0μL。Mg^2+浓度为2.5μmol/L,TaqDNA聚合酶浓度为1U,引物浓度为2μmol/L,dNTPs浓度为400μmol/L.模板DNA浓度为100ng。PCR反应程序:94℃预变性2min→40循环(94℃变性1 min→36℃退火1min→72℃延伸lmin)→72℃延伸5min.  相似文献   

14.
李亚男  刘春  林华剑  秦真东  林蠡 《水产学报》2023,47(8):089415-089415
为了进一步丰富蛙虹彩病毒检测方法,实验针对蛙病毒3型(frog virus 3,FV3)核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选取另外2种蛙病毒PCR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反应体系的优化、反应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建立了一种针对FV3的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1.2个拷贝数的病毒粒子,与神经坏死病毒、虾血细胞虹彩病毒、大口黑鲈虹彩病毒、锦鲤疱疹病毒、鲤浮肿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加州鲈弹状病毒等常见水产动物致病毒株无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所获得的检测结果与另外2种方法一致,结果可靠。本研究所建立的FV3 PCR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度好、特异性高、低成本等特点,可用于FV3蛙病毒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研。  相似文献   

15.
仿刺参幼体烂胃病及其致病原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山东、辽宁两省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期间的5-7月,耳状幼体易发生一种以胃壁增厚、萎缩、溃烂为主要特征的“烂胃病”。从患烂胃病的耳状幼体中分离到1株细菌LW-1,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通过API半自动化鉴定和常规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表明,LW-1具有弧菌属的特征,其表型特征与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相似。对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菌株LW-1与灿烂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8%。菌株LW-1可鉴定为灿烂弧菌,并视为耳状幼体烂胃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对多起仿刺参苗期烂胃病的调查研究表明,烂胃病病原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与投喂老化腐败的单胞藻饵料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旨在筛选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生长特性及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作用进行分析。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稻蛙”养殖稻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米尔伊丽莎白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X2。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16s rDNA测序对X2进行鉴定,随后对X2在不同pH、盐度、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以评估其环境适应性,并将X2接种于氨氮和亚硝酸盐培养基中,测定去除率以评估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及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X2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结果显示:X2在pH 5~9、盐度5‰~50‰、温度20~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pH、盐度、温度分别为7、5‰和35℃。这表明X2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耐盐性,适温性广等特性。X2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在X2接种浓度为5.0×107 CFU/mL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4.95%;接种浓度为5.0×105 CFU...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在我国广泛分布,其养殖从80年代发展至今,已在特种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其血液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研究还不充分,主要集中在血细胞方面[1,2],未见有关生物化学参数的报道。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是物种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物质代谢特征的反应,在疾病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在养殖条件下健康中华鳖血液的主要生物化学指标,旨在为了解其生理特点和养殖中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此外为研究鳖及鳖血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实验用鳖19只,均购自保定养鳖场。其中1998年12月取温室养殖…  相似文献   

18.
华鲮烂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患有烂尾病的华鲮(Sinilabeo rendahli)体内分离到两个优势菌株(编号:BB090516C-1和BB090516C-2),对分离菌株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鉴定后测定其16S rRNA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对华鲮有较强的致病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指标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 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维隆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维隆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表明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用22种抗菌类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菌对头孢曲松、硫酸庆大霉素等9种抗菌类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等6种药物中敏,对氨苄青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9.
湛嘉  杨先乐等 《内陆水产》2002,27(10):43-45
水产动物的疾病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方法有直接培养法、组织切片观察法及超薄切片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学方法包括了血清学反应、单克隆抗体检测、多克隆抗体检测等,以及其衍生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这些方法对疾病诊断暴露了不少弊端,或是费时费力,或是准确性不甚满意。免疫学方法虽比传统方法在许多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也存在不少问题。血清学反应特异性不甚满意,容易出现交叉反应。抗体在体内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抗体检测很难用于早期诊断,而且抗体一旦产生,即使病愈后还可能长时间存在,阳性结果还不能做出确…  相似文献   

20.
欧洲鳗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林天龙 《水产学报》2001,25(6):532-537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13个分泌抗欧洲鳗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并对这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经抗体级份和亚级份测定,其中IgM有3株,IgG1有5株,IgG2a有3株,IgG2b有2株;所有的单克隆抗体与欧鳗免疫球蛋白均有ELISA反应特性,抗体滴度10^4-10^7,有七株单抗具有WESTERN BLOT反应特性,能在变性条件下识别欧鳗免疫球蛋白的重链。进一步实验证实这些单抗能特异地识别欧洲鳗、日本鳗的免疫球蛋白,而与鲫、淡水白鲳、罗非鱼、胡子鲶、美洲斑点叉尾Hui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水产动物常见病原菌如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弧菌、柱状屈桡杆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等无任何交叉反应。单克隆抗体9D7,对纯化的欧洲鳗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16ng。实验结果证明这些单抗具有高度特异、高度灵敏等特点,可用于鳗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分析、免疫应答水平监测和病原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