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几种主要鸡粪处理工艺的分析对比,说明了鸡粪快速烘干工艺的优越性,介绍了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研究设计的鸡粪快速烘干工艺与成套设备及其经济效益。 关键技术及采取的相应措施:(1)适当减少滚筒长度,提高破碎轴转速,加强物料破碎效果,从而提高了烘干效率。(2)适宜的电气控制及结构设计保证了设备使用的可靠性,顺流快速烘干工艺和无级调速给料保证了产品质量。(3)水浴或土壤吸附可使废气达到排放标准,适量施用烘干鸡粪不会造成再污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两种有机肥(腐熟牛粪和烘干鸡粪)作底肥及其与化学氮肥(尿素)配施对黄瓜(CucumissativusL.)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的土壤NO3--N运移特点。结果表明,烘干鸡粪和腐熟牛粪的矿化均可增加温室内土壤NO3--N积累,黄瓜收获后分别比不施肥(对照)增加了118.2%和118.8%(0~30 cm土层);腐熟牛粪和烘干鸡粪与化学氮肥配施后,可使土壤表层(0~30 cm)NO3--N含量分别增加225.5%和321.9%,而使温室深层土壤(60~90 cm)NO3--N含量分别增加167.6%和184.2%,故本试验条件下无论增施腐熟牛粪还是烘干鸡粪作底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NO3--N积累,进一步追施化学氮肥则使土壤NO3--N积累相应显著提高,而两种有机肥处理之间对温室土壤NO3--N积累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鸡粪烘干防粘措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鸡粪烘干过程中鸡粪粘结烘干机壁面及可以采用的各种防粘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鸡粪含水量、烘干机壁面温度对鸡粪粘壁性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壁面加温防止粘壁的新方法,并通过试验确定了防粘的临界壁面温度为246℃,JH系列鸡粪烘干设备相应采用的进口热风温度为550℃。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有机肥(CK)、施用平菇栽培废料(T1)、施用干腐熟牛粪(T2)和烘干鸡粪(T3)在种植黄瓜01~50.d内土壤中活性有机质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烘干鸡粪平菇栽培废料干腐熟牛粪对照;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废料烘干鸡粪干腐熟牛粪对照;施用平菇栽培废料的土壤中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施用干腐熟牛粪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质显著相关。用平菇栽培废料做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鸡粪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经加工处理特别是经烘干的鸡粪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鸡场的环境治理必须与鸡粪的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思想,对烘干鸡粪进行了各种饲料营养卫生指标和肥料指标的检测化验,并进行了饲养和种植试验,通过试验和市场分析指出,烘干鸡粪可安全地用作饲料和肥料,但生产高档鸡粪有机复合肥利用价值较高,较有发展前途,从而为鸡场的环境治理和鸡粪的加工处理与综合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消除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并将其加工处理成宝贵的饲料和优质有机肥,通过对国内采用的各种鸡粪加工处理方法的调查、研究与比较,设计提出一种集众法之长且有自身特色的新型鸡粪处理综合配套技术。它采用干除粪工艺,对鲜湿鸡粪先经“热床式尾气净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设施”进行预处理,再进行烘干机烘干,最后加工成饲料或经有机无机肥生产线加工成肥料。经在北京等地实践应用表明,既可有效治理鸡场环境,又可获得明显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源发酵的玉米秸基质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分别以烘干鸡粪、尿素和硫酸铵为氮源发酵的玉米秸基质为原料,采用玉米秸基质∶蛭石=6∶4(体积比)为育苗基质,以草炭∶蛭石=2∶1(体积比)为对照,进行春季番茄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源及配比发酵的玉米秸基质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5%烘干鸡粪氮 75%化学肥料氮发酵生产的玉米秸基质,在番茄日历苗龄35 d、40d时,其幼苗平均株高与对照基质相近,平均茎粗、平均根体积、平均最大根长均高于对照;日历苗龄40 d时,番茄幼苗地上部、地下部平均单株干重均略高于对照,采用该氮源配方发酵生产的玉米秸基质可以替代草炭用于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两种有机肥(腐熟牛粪和烘干鸡粪)作底肥及其与化学氮肥(尿素)配施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的土壤NO3^--N运移特点。结果表明,烘干鸡粪和腐熟牛粪的矿化均可增加温室内土壤NO3^--N积累,黄瓜收获后分别比不施肥(对照)增加了118.2%和118.8%(0—30cm土层);腐熟牛粪和烘干鸡粪与化学氮肥配施后,可使土壤表层(0—30cm)NO3^--N含量分别增加225.5%和321.9%,而使温室深层土壤(60-90cm)NO3^--N含量分别增加167.6%和184.2%,故本试验条件下无论增施腐熟牛粪还是烘干鸡粪作底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NO3^--N积累,进一步追施化学氮肥则使土壤NO3^--N积累相应显著提高,而两种有机肥处理之间对温室土壤NO3^--N积累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湿物料滚筒破碎烘干机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鸡粪污染和鸡粪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设计了一种滚筒破碎烘干机,研究了破碎轴转速对干燥性能的影响以及滚筒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并依此确定了滚筒的长径比、滚筒材料以及烘干机的主要运行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鸡舍换气余热干燥鸡粪是指利用鸡舍换气时排出废气的余热来除去鸡粪中水分的热力干燥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为工艺简单、能耗低。该文主要对鸡舍换气余热干燥鸡粪的原理进行了阐述,探讨了鸡粪干燥过程中各种热量的计算方法,并针对中国的气候特点,结合鸡舍换气余热干燥鸡粪设备设计改造了一种可在夏季利用环境空气对鸡粪进行干燥的通风方式,最后对湖北应城的一套鸡粪干燥设备(manure drying system,MDS)进行了夏季应用效果的测试。结果表明: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干燥设备的干燥速率差异较大;晴天天气下由于外界环境空气的混入,鸡粪含水率从初始含水量降至28%(湿基)耗时只需28 h左右,比阴雨天气下缩短约20 h;夏季阴雨天气下鸡舍换气余热可满足48 h内把鸡粪含水率降至30%以下的热量需求,但阴雨天气会降低鸡粪的干燥速率。晴天天气下由于湿帘的影响,鸡舍所排废气湿度过大,此时可结合环境热空气对鸡粪进行干燥,提高鸡粪干燥速率。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鸡粪干燥工艺,探索节能环保的干燥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我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和进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该文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了农业工程相关技术在实现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根本性转变、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快种子工程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主要内容。为加强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建议当前需要突出做好转变观念、加快关键农业工程技术攻关、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实用工程技术、充分发挥农业工程科技单位功能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及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优越性,对其在城市环境管理过程中,环境信息的采集、环境污染监测、环境评价及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把3S技术应用于城市环境管理过程有利于城市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节水农业中的高新技术重点研究领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近年来,在先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始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节水农业,并获得了成功。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将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短缺,同时又必须担负起保障16亿人口食物安全的重任。该文总结了国内外高新技术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在21世纪应重点研究的领域、关键技术和重点解决的问题,预测了产业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种类较多,确定各类技术的适用范围及经济性,有利于在农村地区选择合适的技术,促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农村的开发利用。该文提出了户均用能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工程、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等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户用沼气技术的经济性最好,其次为固体成型燃料技术,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经济性最差。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将逐渐占主导地位,而秸秆沼气技术可以填补由于畜禽粪便短缺而带来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包括 RFL P、AFL P、RAPD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已经构建了许多作物的分子遗传图谱。植物营养性状一般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其遗传机制采用传统的方式很难研究 ,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并利用有关的分子图谱则可以对这些复杂的数量性状进行比较方便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营养性状中的应用还不太普遍 ,主要集中在植物耐低养分胁迫和耐矿质元素毒害等几方面。本文介绍了主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一般方法 ,分子标记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From historical times the traditionally nomadic people in desert environments of Turkmenistan have applied a range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secure water supply for consumptive and productive purposes. These technologies make use of takyrs , flat or slightly sloping dense clay surfaces which act as natural catchment areas. In recent history,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been neglected, in part due to a booming water supply through irrigation development, and takyr surfaces have suffered various degradation processes. However, the limited scope for further extension of irrigation systems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reconsider these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 results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are presented by which an assessment is made of the potential of both traditional and experimental takyr use technologies. It is shown that they bear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the future at relatively low investment cost, that they may help limit degradation processes and provide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way for the inhabitants of the desert. A main challenge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this potential is to find an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ucture for maintenance and resource use of these water‐harvesting technologie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明确农业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作用和任务,以促使农业工程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该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形式、特点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及内涵,农业工程的任务、特点及研究领域,农业工程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介绍了农业工程科技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状况,提出了加快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re offering new ways for Extension personnel to reach a wider audience. Incorporating these technologies into an educational strategy requires an assessment of the propensity of Extension's clientele to use such technologies.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farmers suggest a preference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through direct communication. This method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Extension to encourage farmers to use exis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realize greater efficiency gain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examined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preference for any typ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9.
对“十五”期间我国农机化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十五”我国农机化技术发展面临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的新形势,应坚持农机化技术创新、拓宽农机化技术领域、不同类型地区各有侧重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研究开发农机化发展中的瓶颈技术、节本增效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推广“十大”农机化技术,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