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试验的六年期间,研究了每公顷茶园施用氧化钾为34、68.102、136和170公斤水平时氮对老茶树的效应和氮为90、180和270公斤水平时氧化钾对它的效应,试验数据以曲线表示。  相似文献   

2.
分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每生产100kg皮棉,需要从土壤中吸取纯氮12~15kg、五氧化二磷5~6 kg、氧化钾12~15 kg。而湖口县开展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的产量目标是生产皮棉2 400 kg/hm2,则需从土壤中吸取纯氮285~360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 kg/hm2、氧化钾285~360kg/hm2,因此,氮、磷、钾肥合理施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国际半干旱所的淋溶土壤上进行,前茬玉米,1982年2月12日播种,重复6次。无根瘤花生施用100公斤N/公顷化肥处理作对照A,排列在区组中心,其他处理在其四周排列。固氮处理的供试品种是:不接种根瘤菌的J-11,Gangapuri(西班牙型),PI-259747(瓦棱西亚型),NC-17,ICGS-22和Robut33-1(弗吉尼亚型);接种根瘤菌菌株NC-92的Robut33-1。各处理均施用10公斤N/公顷化肥。无根瘤花生施用200公斤N/公顷化肥,作对照B,以便检查氮肥用量增加是否影响评价土壤有效N的结果。行距75厘米,株距10厘米,每小区6行,长6米,面积27米~2。  相似文献   

4.
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菜用大豆新品种"毛豆3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毛豆3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等主要栽培因素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在10000kg以上的农艺措施是:需纯氮130.05~147.80kg,五氧化二磷284.27~313.97kg,氧化钾144.77~161.03kg,种植密度20.15~21.33万株。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设立小区进行了两个试验,以研究稻草和肥料处理策略对小麦吸收土壤氮和标记氮的影响.第一个试验以~(15)N标记硫酸铵,施用量折合氮素113公斤/公顷,稻草按以下4种方式处理:①焚烧,免耕;②小麦播前6周,稻草混入土壤;③小麦播种时,稻草混入土壤;④稻草置于地面,免耕.结果是:处理①使小麦吸收氮量增加47%,吸收水稻茬地残留氮(~(15)N示踪)的量从1.2增加到2.1公斤/公顷.处理④使水稻茬地残留氮吸收量增加到2.5公斤/公顷.第二个试验设120个小区,其中60个施氮100公斤/公顷;另外60个不施氮.施氮小区的稻草产量为21吨/公顷,不施氮小区为11.5吨/公顷.这两种稻草产量水平与5种处理方式(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加上焚烧后翻耕处理)组成联合因子试验.~(15)NH_4~(15)NO_3在播种期或分蘖期一次全量施用,或两期各半施用.不论是否焚烧稻草,翻耕比免耕减产0.7吨/公顷,土壤氮吸收量减少了12公斤/公顷,化肥氮吸收量减少了10公斤/公顷.小麦播种时,将稻草混入土壤的处理,对小麦长势明显不利,但却增大了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延迟施肥亦可增大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在稻麦轮作制度下,不论是否焚烧稻草,免耕都可促进小麦吸收土壤氮和化肥氮的活性,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郭辉 《江西棉花》2006,28(6):46-46
1 棉花-西瓜 以二 一式、三二式双膜覆盖模式为主。二一式模式每150厘米为一种植带,3月下旬首先按宽35厘米,深15厘米整好沟,按株距60厘米点种西瓜,4月20日前后按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100厘米播种两行棉花,6月上旬前西瓜可上市。三二式双膜覆盖即每300厘米一带,3月上旬按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240厘米整成宽100厘米的瓜畦,上盖地膜,按株距50厘米点种或栽种瓜苗,盏小拱棚。4月中旬去掉拱棚后在西瓜大行内按60厘米两小行,180厘米一大行播种3行棉花。西瓜6月上旬收摘,瓜棉共生期50天。  相似文献   

7.
西瓜、黄瓜与棉花套作 ,是一项经济效益很可观的种植模式 ,每公顷可产黄瓜 2 .7万公斤 ,西瓜2 .4万公斤 ,皮棉 1 350 kg,公顷产值可达 5.4万元。1 套种方式沟心至沟心距离 3.65m,净畦面为 3.43m,沟宽 2 3cm(沟应深直 ) ,种 4行棉花 ,2行西瓜和 2行黄瓜。棉花为大小行 ,中间小行为 66cm,两边大行各为 90 cm,边行棉花到畦边各为 43cm,棉花株距2 5cm左右 ,每公顷密度 4.2万株左右 ;在边行棉花1 5cm处各栽 1行西瓜 ,西瓜蔓向畦面对爬 ,株距50 cm,每公顷 1 .1万株 ;在西瓜和沟边之间各栽 1行黄瓜 ,黄瓜株距 2 5cm,每公顷 2 .2万株。2 栽培技术2…  相似文献   

8.
在两年的试验中,以品种Kufri Chandramukhi作试材,施用硫酸铵比施用尿素显著高产,并且块茎和秸秆对N的吸收也高。硫酸铵沟内穴施比撒施效果好,而尿素则呈相反趋势。N的种类以及施用方法不影响植株的含N量。叶片、块茎和秸秆中的含N量与产量高度相关,当穴施尿素时施用量超过60公斤N/公顷能降低出苗率,但当撒施时此效果可大大降低。每公顷施N130公斤,硫酸铵的利用率为55%,而尿素则是43%。  相似文献   

9.
在印度,蚕豆的子实产量比其它冬季豆类高得多,作为食用豆其潜力很大。影响获得高产的原因之一是种植密度低。为此进行了最适密度的研究。田间试验采用6个种植密度,即每平方米为11.1、16.6、22.2、33.3、66.6和133.2株。这些密度的行株距分别为60×15、60×10、30×15、30×10、30×5和15×5厘米。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6×4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不同钾素利用效率的植株所具有的表型特征,以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广泛种植的3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小区以最佳肥料用量(每公顷210kg 氮,45kg五氧化二磷,67.5kg氧化钾)种植油菜,比较不同品种油菜对钾素的吸收利用率。根据平均值法可将材料分为四类:A-高效吸收高效利用型、B-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C-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D-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比较发现:A类的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籽粒产量和茎秆干物质均显著高于B、C、D三类,每角粒数显著大于D类,而分枝节位则显著小于D类。A类籽粒钾含量和钾(氧化钾)积累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地上部钾积累总量表现为A(和C)高于B(和D)。  相似文献   

11.
香蕉定植的行株距分别为3×3、3×2.4及2.4×2.4米,分别供应不同数量的氮素养分,每年每株氮素用量在50-250克范围.试验结果是密度最高,施氮量最多的小区产量最高(每公顷12.82-14.25吨).密植有利于提早成熟和提高果实品质,然而高氮处理则有相反的趋势,最适宜的氮素用量是每株150克.  相似文献   

12.
移栽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湘南浓香型烟区,以K326为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密度和施氮量水平下烟株的长势和产质量.结果表明,低施氮量时,密度不同对烟株生长和产质量影响较小,施氮量增加时密度影响开始显现,尤其施纯氮180kg/hm^2时表现明显;施纯氮135kg/hm^2 时烟株落黄情况好,但产值并不高,上等烟比例也较低;施纯氮157.5kg/hm^2,行株距1.2m×0.4m和1.1m×0.5m时产量和产值较高,其中行株距1.1m×0.5m时上等烟比例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报道,决定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植株密度,在扩大种植密度的情况下,产量的增长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试验证明,每公顷种植22万个块茎、直径50毫米,株距13~30厘米的情况下产量最高。块茎过大增加种薯用量。例如,种薯的直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草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品系15在通辽产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品系15的栽培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行距(A)和株距(B)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品系15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品系15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行距×株距)为60 cm×40 cm时,草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对品系15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为60 cm×30 cm时,品系15株高较高,分枝较多,主茎较粗,单株地上生物量较大。主茎粗和单株地上生物量与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种植密度为60 cm×30 cm时,品系15的单株粒重及籽粒产量最大。若品系15作为牧草应用,行距×株距为60 cm×40 cm是最佳的密度设置,若品系15作为籽实饲料或繁殖种子,行距×株距为60 cm×30 cm是最佳的密度设置。  相似文献   

15.
1968—69年在喜萨尔半干旱条件下的花生试验,于开花和果针形成期两次灌溉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1.36吨/公顷。而于开花期灌溉1次的各小区为1.03吨/公顷,未灌溉的为0.99吨/公顷。每公顷从施用15公斤N 15—60公斤P_2O_5与单  相似文献   

16.
赵风娟 《中国棉花》2004,31(7):32-33
为提高植棉效益,吴桥县农林局从2 0 0 1年开始在县境内示范种植棉花与天鹰椒间作种植,到2 0 0 3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 333公顷,棉花与天鹰椒间作每公顷收子棉30 0 0~375 0kg,天鹰椒2 2 5 0~30 0 0 kg,经济效益达3.0万~3.8万元,较单种棉花增收1 .1万~1 .2万元。1种植方式棉花与天鹰椒间作的较好模式有两种:1 ) 1 .3~1 .5 m一带,种植一行棉花和两行天鹰椒。棉花行株距为1 .3~1 .5 m×0 .2~0 .2 5 m,每公顷留苗3.0 0万~3.75万株。天鹰椒行株距为0 .3~0 .4m×0 .2~0 .2 5 m,每公顷定植6万穴,每穴双株,每公顷留苗1 2万株左右。2 ) 2 .5 m…  相似文献   

17.
1968—1969年以花生品种C—51进行的试验,施用N20公斤/公顷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2.09吨/公顷,与之对比的无氮区为1.85吨/公顷。随着施用P_2O_5从0—50公斤/公顷,产量相应的从1.75吨/公顷增加到2.21吨/公顷,进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探讨了666.7m2产皮棉150kg水平下氮磷钾三要素的配比效果及其优化施用技术。建立了y=152.8+7.9778x1+3.6223x2+4.6297x3+0.4125x1x2+0.8625x1x3-0.4375x2x3-3.5963x12-5.6643x22-5.6996x32的回归方程。经对回归系数分析,b0、b1达极显著,b3、b2.2、b3.3达显著,其他均不显著。进行模拟选优,求得666.7m2追肥量为7.78kg纯氮、1.94kg五氧化二磷和3.22kg氧化钾时可获得最高皮棉产量161.3kg。再对模型分析,在追肥量为7.57kg纯氮、1.92kg五氧化二磷和3.10kg氧化钾时,边际产量为159.2kg。进一步将皮棉单价与化肥成本代入后进行最佳经济效益分析,在每666.7m2追施7.18kg纯氮、1.88kg五化二磷、3.06kg氧化钾时,每6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159kg,产值1717.2元,最佳经济效益1614.04元。这时的全程化肥施用量即为尿素40.75kg、过磷酸钙76.74kg和硫酸钾23.11kg。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射阳县地处沿海棉区,常年植棉5.5万公顷,是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和产棉大县。1998—2005年,在该县陈洋、合德等镇(区)成功示范了“西瓜—棉花—冬莴笋”高效栽培模式,2005年示范面积达到200hm2左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西瓜每公顷产量48t,产值3.8万元;皮棉每公顷产1350kg,产值1.9万元;莴笋每公顷产量49.5t,产值3.0万元。每公顷合计总产值8.7万元,纯收入5.7万元。1种植方式通常畦宽2.4m,4月上旬在畦面中间栽植1行西瓜,株距50cm,每公顷8250株;5月上旬在瓜行两侧栽植2行棉花,行距1.2m,株距30cm,每公顷栽2.8万株;11月上旬待棉株拔秆后重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田间试验法为依据,研究了延边地区亚麻氮肥效应函数。结果表明:1.延边地区亚麻原茎产量与施氮(硝酸铵)量的反应模式为y=2718.55882 19.7911x-0.0429639x~2。F=1584.2225,R=0.9981;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硝酸铵222.4公斤,亚麻最佳原茎产量为4995.07公斤/公顷;3.最高产量施氮量为每公顷硝酸铵230公斤,最高亚麻原茎产量为4997.77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