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4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及含硫氨基酸含量。相关统计表明:大豆子粒含硫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而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提高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是困难的。但从本研究中可看出:大豆品种之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变辐及变异较大,胱氨酸范围为1.08~1.70(g/16gH),变异系数为7.94(C·V%),蛋氨酸范围为0.93~1.65(g/16gN)变异系数为9.30(C·V%),所以,筛选出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种质资源还是可能的。通过不成对数据的平均数的t值测验,进一步证明了不同省区间大豆的蛋白质、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因受其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高纬度地区大豆蛋氨酸含量高于低纬度地区,蛋白质和胱氨酸含量则有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东北大豆蛋白质与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资源的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含量都比较高,变异水平也比较高,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04%和9.05%,大于其它地区的大豆资源,本地区拥有高蛋白和高含硫氨基酸含量的种质,吉林省的资源尤占优势。蛋白质与含硫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112;胱氨酸、蛋氨酸及两者含量总和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r=0.8161、0.4568和0.8869。大豆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同步提高的品质育种难度颇大,但从筛选二者高含量的种质入手,通过育种程序,逐步提高含量改进品质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从日本引进的大豆品系LA与国内品种(系)杂交后代中选出的8个大豆。7s球蛋白变异品系,进行了各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7s球蛋白变异品系的胱氨酸含量、含硫氨基酸(蛋+胱)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吉林2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7种氨基酸中10种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为极显著负相关;胱氨酸与蛋氨酸相关不显著;胱氨酸与蛋白质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各氨基酸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蛋氨酸与蛋白质以及各氨基酸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就利用7s球蛋白变异特性来提高大豆籽粒含硫氨基酸含量而言,其含硫氨基酸提高效果显著,而含硫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不会带来蛋白质和其他氨基酸含量下降的负作用。利用7s球蛋白变异特性,可以培育出含硫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都高的双高品种。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大豆蛋白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分析102个栽培大豆品种和48份野生大豆材料,在地跨29-35°N之间的安徽省,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品种原产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8.野生大豆蛋白含量与原产地纬度相关不明显,呈马鞍形分布,峰值出现在32°N地区.这个结果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淮流域的论点提供了某些旁证,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提高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但我省大豆品种资源的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可能与蛋白质含量高有关.因此,欲提高安徽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中含硫氨基酸在氨基酸总量中的比值,拟需引进新种质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北方地区大豆品种的选育及更新换代,通过3年大田栽培试验,对不同气候因子条件下的国家大豆核心种质资源进行性状鉴定及适应性与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子中降雨量对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影响显著,但在不同类型的种质间适应性变化存在差异。通过性状鉴定和数据分析,国外极早熟种质在株高、底荚高度和百粒重性状上适应性较为强,国内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在产量性状、抗倒性及百粒重性状上适应性较强。根据各性状相关性及适应性,国内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应注重在高产、优质、抗性育种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国外极早熟、早熟种质注重在北方高寒地区极早熟大豆品种和有效积温≥2800℃地区夏播麦茬复种超早熟大豆品种选育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大豆种子7S球蛋白变异系统的含硫氨基酸含量提高效果为目的,对41个7S球蛋白变异系统的氨基酸、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在41个7S球蛋白变异系统中有、13个系统的含硫氨基酸含量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标准,占7S球蛋自变异系统的31.7%。平均数显著性测验结果,7S球蛋白变异系统的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就氨酸含量都极显著高于正常品系,而其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7S球蛋白变异系统的蛋氨酸与优氨酸含量间,蛋氨酸及胱氨酸与含硫氨基酸含量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蛋氨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胱氨酸及台硫氨基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两个优质菜用大豆品种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6 0份国内外引进的大豆种质可否作为菜用大豆品种直接栽培利用进行了试种评价。结果表明 ,来自日本的两个品种表现优良 :一个为早熟品种 ,定名为苏引 1号 ,蛋白质含量 4 6 % ,该品种 4月初至 7月上旬播种 ,6月上旬开始采收毛豆 ;一个为晚熟品种 ,定名为苏引 2号 ,蛋白质含量 4 2 % ,4月初至 6月初播种 ,7月上旬采收毛豆。两品种具备了抗病虫、适宜播期宽、籽粒大、易蒸煮、口味佳等特点 ,可作为毛豆品种直接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资源异黄酮含量及其组分的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资源,研究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为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来自中国各生态区的580份地方品种、106份育成品种、209份野生大豆组成的89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88份国外品种为参照,采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种大豆籽粒异黄酮,分析其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结果】全国野生大豆、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大豆异黄酮总含量(TISF)及其组分均存在很大变异。TISF变幅分别为927.29—7932.94、259.38—7725.45和489.67—5968.90μg·g-1,平均分别为2994.51、3241.33和2704.83μg·g-1。从野生种到地方品种再到育成品种,长期人工育种使染料木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丙二酰基染料木苷)与黄豆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乙酰基黄豆苷和丙二酰基黄豆苷)增加,大豆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乙酰基大豆苷)却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育成品种平均TISF低于野生种。各生态区的野生和栽培种质的TISF及其组分均有大量变异。野生种TISF与种质来源地经、纬度无显著性相关,栽培种则由于各地人工进化的差异形成了与地理经、纬度均有极显著负相关(r=-0.264和-0.380)的特点。从983份材料中优选出ZYD3621(TISF7932.94μg·g-1)、N3188(TISF7725.45μg·g-1)、N20793(TGL5122.21μg·g-1)等一批高TISF与高组分特异种质可供异黄酮育种利用。【结论】中国从野生种到地方品种再到育成品种,异黄酮含量及其组分的演化特点为栽培大豆平均异黄酮总含量、染料木苷类与黄豆苷类总含量均高于野生种,大豆苷类总含量低于野生种。中国各生态区域内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均有丰富变异,从中筛选出一批高含量、高组分种质可供异黄酮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 大豆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大豆高蛋与育种越来越被育种工作者重视,并开展了大豆蛋白质遗传规律的研究。据资料,美国已育成了蛋白质含量45~47%的高产离蛋白品系,日本也曾育成了蛋白质含量44~51%的品种“佐世姬和西海20”。我国拥有丰富的大豆高蛋白品种和种质资源。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已育成了蛋白质含量50%的品种油82—10。商丘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7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籽粒氨基酸分析表明,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以种子干重为基础)是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函数,不同种类氨基酸与籽粒蛋白的回归关系不同,小麦籽粒氨基酸以及谷氨酸,脯氨酸含量最高,亮氨酸和天冬氨酸次之,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低,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化学评分值为50%左右,高蛋白品种以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低蛋白品种以含硫氨基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各地收集的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成熟脱粒后用近红外仪测定其蛋白质、淀粉、脂肪、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在4个品质性状中,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0.22%,变异系数达23.39%;平均淀粉含量为70.49%,变异系数达3.86%;平均脂肪含量为5.91%,变异系数达15.06%;平均氨基酸含量为11.05%,变异系数达10.22%,说明所分析的102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品质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其次是脂肪、氨基酸含量较丰富,淀粉含量的变化较小。对4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共筛选出37个品质较优的地方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6.3%。在所研究的10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中,地方种质资源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地方种质花里虎的脂肪含量达7.94%。地方资源品质性状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地方种质资源蕴含特定的优异品质遗传基因,可为下一步优异品质基因的挖掘和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省547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籽粒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4.36%,脂肪平均含量为17.41%,高蛋白种质资源非常丰富,高脂肪含量种质资源相对缺乏.蛋白种含量高的种质主要分布在滇东南的文山和滇西南的临沧地区,脂肪含量高的种质主要分布在滇东北的曲靖、昭通和滇中的昆明地区.籽粒以黄色种皮,褐色脐,扁椭圆,中粒的为主.从籽粒外观性状与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系分析可知,绿种皮、深褐脐、扁圆粒、小粒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黄种皮、褐色脐、圆粒、极大粒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异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供云南省大豆育种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7~2002年对吉林省审(认)定(不包括引种)的9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07%,脂肪含量为19.94%。其中,普通高产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9%,脂肪含量为19.96%;高蛋白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99%;高油大豆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2.37%。全省仍然缺少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3%以上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含有十胜长叶大豆种质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分别占我省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总数的61.5%和53.3%。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酸水解法测定不同蔬菜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应用氨基酸评分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了生菜中不含蛋氨酸、葱中不含半胱氨酸外,其余蔬菜均含有17种氨基酸,种类齐全。5种蔬菜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方法评价氨基酸营养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番茄>葱>生菜>芥菜>白萝卜。综上所述,5种蔬菜中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可进行合理搭配构建平衡膳食,以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保持黄淮海地区大豆高蛋白特色,对黄淮海区域选育的78份大豆品种进行蛋白质、油脂含量和百粒质量的表型分析,利用高蛋白大豆品系与黄淮海育成品种配置杂交组合,研究后代蛋白质含量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蛋白质、油脂含量、百粒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2.3%、20.8%、21.8 g,表型变异分别为37.5%~46.7%、17.8%~23.5%、14.7~28.1 g,江苏省和山东省的大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和百粒质量较高,河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油脂含量较高;在黄淮海育成品种中蛋白质含量与油脂含量和百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66,百粒质量和油脂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39;利用高蛋白大豆种质与育成品种配置的4个杂交组合后代中筛选出253个高蛋白家系,高蛋白家系在F2:3和F3:4代间的相关系数为0.64.研究表明,黄淮海高蛋白大豆品种缺乏,利用高蛋白种质能选育出高蛋白家系,大豆籽粒蛋白质性状在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早熟育种经验和提高育种效率,开展了合农69品种亲本系谱和应用效果分析。该品种是在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以合交98-1622为母本,与垦丰16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亲本系谱涉及60个材料,包括农家品种、育成品种或新种质和国外优良品种,亲本来源地域较远,生态类型各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品种百粒重20~22 g,蛋白质含量37.88%,脂肪含量21.09%;抗灰斑病(SCSH)、抗疫霉病(P.sojae)和抗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生育日数113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在北方春大豆种植区属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71.4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64.7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1.9%;2014-2018年累计推广面积130.09万hm~2,增产大豆3.8亿kg,创社会效益15.2亿元。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的21个夏大豆品种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2%,脂肪平均含量为19.9%,均属于优质大豆。但含硫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24%,水平仍然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占总脂肪酸的83.8%,达到优质水平。但各营养成分的变异系数较低,表明人工定向选择造成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通过对各成分相关性分析发现,含硫氨基酸与蛋白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油酸、亚油酸与脂肪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说明,如要改良大豆的品质,单纯靠培育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是较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传播途径分析、分类鉴定、有效利用及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通过DPS 7.05计算不同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筛选获得的20条ISSR引物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23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9.14%,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1.60条条带.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637,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05.野生种与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688、0.4618和0.4643;而在124份栽培种中,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2024),引进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167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可将野生种与栽培种完全区分开;5份野生种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又被划分为4个类别;124份栽培种在遗传距离为0.2000时可划分为6个类别,其中,新种花、福菜薯18号和黄皮9号3个品种各自单独组成一个类群(第Ⅰ、Ⅱ和Ⅴ类),金山57、豫薯8号和瑞薯1号组成第Ⅲ类;第Ⅳ类包含93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第Ⅵ类由25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结论]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地的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以野生种与栽培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而栽培种间又以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间差异较大,即地方品种资源在我国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甘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六个地区,60个县市1988-1994年间栽培的92年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在36.25%-46.07%之间,平均含量为40.52%,六个不同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有差异,初步明确大豆高蛋白质生态区绥化地区。不同年代栽培的大豆品种比较蛋白质含量从八十年代起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32份龙眼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分析了其干花中18种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并对其营养模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龙眼花中总氨基酸含量(TAA)为8 091.06mg·hg-1,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为1 008.26mg·hg-1,而胱氨酸含量最低仅为17.19mg·hg-1,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脯氨酸等7种氨基酸是龙眼花中主要的氨基酸,占TAA含量的59.31%。不同龙眼种质资源中氨基酸积累差异明显,18种氨基酸的变异系数为11.00%~80.01%。营养评价分析表明,32份龙眼花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占TAA含量的38.91%~42.94%,2份龙眼共有4项优于氨基酸模式谱比例,(蛋氨酸+胱氨酸)是龙眼花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龙眼种质资源花中还含有丰富的功能氨基酸和味觉氨基酸。通过聚类分析初步提出龙眼花氨基酸高、中、低分级标准,筛选出5份高氨基酸含量的龙眼特异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