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业刚  邵媛 《食用菌》2014,(1):17-20
以香菇母种菌丝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摇瓶培养,对培养基中碳源、无机盐配比、氮源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硫酸亚铁(FeSO4·7H2O)在富铁培养基中的最适添加量,以及黄豆粉在富铁培养基中的最佳添加浓度。结果表明,香菇菌丝体液体发酵优化培养组分为:马铃薯20%,可溶性淀粉2%,酵母膏1.5%,蛋白胨0.2%,KH2PO41.0%,MgSO40.05%,最大菌丝球得率可0.932 g/100 mL。最佳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添加量为6 mL,即培养基中硫酸亚铁含量为0.336 mg/100 mL时,香菇菌丝球得率最大,可达1.274 g/100 mL,最大总富铁量可达0.1008 mg/100 mL。最佳黄豆粉添加浓度为1.5%,菌丝球最大得率可达1.4260 g/100 mL,最大总富铁量可达0.1547 mg/100 mL。  相似文献   

2.
汝守华 《食用菌》2000,22(4):15-15
新型吹氧发酵法制液体菌种,是根据食用菌好氧的特征和液体振荡的原理,把食用菌的菌丝细胞或菇体组织放在液体营养液内,经过直接吹氧起到上下浮动和通气作用。从而培养成均匀的菌丝片段或菌丝球,用这种菌丝片段或菌丝球作菌种。搅拌后,十分有利于食用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充分吸收营养,菌丝长势旺盛,生长速极快。1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针对不同的菌类,液基配方很多,现提供8种配方供参考:①葡萄糖20g,酵母粉10g,蛋白陈10g,食盐10g,VB10.2g,硫酸镁0.04g,磷酸二氢钾0.04g,清水IL;②葡萄糖20…  相似文献   

3.
以金针菇为试材,以菌丝体干重和菌丝球数目为考察指标,选择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通过发酵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液体种子培养基。结果表明: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H2PO4,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可溶性淀粉、5%黄豆粉、0.05%KH2PO4、0.0075%VB2。  相似文献   

4.
淀粉废液培养香菇菌丝体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淀粉废液培养2株香菇进行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发现以淀粉废液为主要碳源液体培养香菇比玉米粉有优势,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5.
香菇大分子碳源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香菇Cr-02菌株大分子碳源的代谢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淀粉是最先被香菇菌丝分解利用的多糖。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类大分子聚合物中,香菇发菌初期优先利用半纤维素,其次是木质素,纤维素利用较少。由于纤维素的降解受小分子碳源的诱导,同时又受小分子碳源的抑制,还受氮素营养的影响,木质素的降解也受培养基中碳、氮营养的影响,香菇在整个发菌过程中降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三类大分子聚合物的规律,于不同配方培养基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香菇生长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研究了香菇在自然温度生长条件下,木屑米糠培养基中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培养基失重67.3%,呼吸消耗56.5%,绝对生物学效率10.9%;培养基中木质素的降解主要在营养生长阶段,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比较匀一,纤维素在生殖生长阶段降解速率加快,菌丝生长阶段主要利用非木质纤维组分,木质纤维素是生殖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碳源。  相似文献   

7.
以棘托竹荪菌株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棘托竹荪深层发酵过程中6种胞外酶的酶活性变化,并对菌丝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活性与菌丝生物量增长有密切关系。菌丝生物量增加呈"S"曲线,第4~6天增长最快。棘托竹荪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之前,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出现峰值。过氧化物酶、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与菌丝生物量同步增加。说明发酵过程中棘托竹荪菌丝首先分解利用淀粉和纤维素,然后利用木质素和蛋白质作为碳源和氮源。要提高棘托竹荪深层发酵效率,缩短培养周期,就必须在其菌丝达到最大生物量之前保证碳源和氮源的均衡供给。可根据不同酶的分泌高峰期,确定菌丝的营养利用情况和发酵周期,以收获最大菌丝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对毛木耳液体菌种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蛋白胨分别为较优的碳源和氮源;通过测定液体培养时菌丝生物量、菌丝球数量的变化以及回管萌发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时间为5 d;采用以上条件制备的液体菌种栽培毛木耳,菌丝满袋时间较固体菌种减少6 d,生物学效率与固体接种相近。  相似文献   

9.
韩雪  贾成发  陈帅  杨研  刘晓红 《食用菌》2012,(3):13-13,25
研究了不同碳源对蛹虫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是以蔗糖为培养基的碳源最为合适,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量中等,密度适中,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时,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蛹虫草菌丝可获得最大的菌丝量。  相似文献   

10.
对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硫酸盐及其用量分别进行对比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培养基主要营养物质、摇床转速、装液量、接种量与静置时间对香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硫酸盐为硫酸镁;配制1 000 ml的培养基,葡萄糖最佳用量为20 g,蛋白胨用量为1 g,最佳硫酸盐用量为1 g。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香菇液体菌种适宜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为140 r/min,250 ml锥形瓶装液量为100 ml,接种量为4粒(0.5×0.5 cm~2)斜面菌种,摇前静置时间为42 h。  相似文献   

11.
白腐真菌F9产漆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等各种因素对白腐真菌分泌漆酶能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培养条件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酵母膏5 g/L,MgSO41.5 g/L,VB10.1 g/L,ZnSO40.05 g/L,MnSO40.05g/L,KH2PO43.0 g/L,pH 6,120 r/min,28℃发酵到10 d左右粗酶液酶活达到109.1μ/mL。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大花蕙兰丛生芽快繁体系,以大花蕙兰无菌苗假鳞茎为材料,用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6-BA、NAA、蔗糖和琼脂等多个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在MS+6-BA 2.5 mg/L+NAA 0.5 mg/L+蔗糖18 g/L+琼脂10 g/L+活性炭1.5 g/L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来的丛生芽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80.52%;在MS+6-BA 0.5 mg/L+NAA 0.4 mg/L+蔗糖25 g/L+琼脂10 g/L+活性炭1.5 g/L培养基上丛生芽增殖效果最好,增殖倍数为5.01;在MS+NAA 1.0 mg/L+蔗糖10 g/L+琼脂10 g/L+活性炭2 g/L+香蕉泥100 g/L的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8℃时,试管苗的生根最佳。  相似文献   

13.
将大花蕙兰经扩繁5代后的类原球茎置于MS培养基中,以不同浓度的IBA、6-BA、活性炭进行正交试验,观察类原球茎的平均增殖倍数、分化率、平均芽生长数和平均根生长数.结果表明:IBA对类原球茎的平均增殖倍数、分化率、平均芽生长数的影响都极显著,6-BA对平均芽生长数的影响显著,活性炭对平均芽生长数的影响极显著.其较优的类原球茎增殖配方为;MS IBA2.0 mg/L 6-BA 1.0 mg/L 活性炭0.5 g/L.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酵条件对苹果轮纹病拮抗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苹果轮纹病细菌No.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含酵母浸膏5g、蔗糖20g、蛋白胨10g的1000mL液体培养基中,菌体生长量最大;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和蛋白胨;当温度为28℃,pH7.0,在250mL三角瓶中装40mL液体培养基,接种量体积分数为5%,培养时间96h时,菌体生长量最大;在酸性条件下(pH4),细菌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15.
猴头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的碳源、氮源、复合氮源和其它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L16(45)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确定优化后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复合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复合维生素为麸皮水;优化的发酵培养基(g/L)为:葡萄糖22,蛋白胨0.2,酵母膏0.5,KH2PO5,MgSO4.7H2O 1。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猴头菇的产量显著提高,由5.12 g/L提高到11.84 g/L。  相似文献   

16.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尖顶羊肚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以干菌丝体得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白砂糖30g·L^-1、豆粕粉15g·L^-1、KH2PO4 0.75g·L^-1、MgSO4·7H2O0.5g·L^-1、维生素Bt0.03g·L^-1。最优液体发酵条件为温度25℃,培养液初始pH7,接种量10mL,转速120r·min^-1,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17.
构菌发酵过程中 ,pH值由降而升 ,其变化与碳源浓度有关。当葡萄糖浓度为 0 5 %时 ,接种后两天就开始回升 ,第 3天可升至 7 2 8。而浓度 2 %时 ,第 5天pH才升到 6 75。以蔗糖为碳源也有类似结果。因此当需要某范围pH以有利其活性成分产生时 ,碳源浓度应作主要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18.
以兜唇石斛的成熟蒴果作为外植体,比较不同的培养基、激素等因素对种子发芽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成熟蒴果为外植体能够诱导成苗,种子萌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5mg/L+6-BA 2.0mg/L+GA 1.0mg/L+香蕉汁150g/L+蔗糖20g/L+琼脂8g/L+活性炭2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4MS+NAA 2.0mg/L+6-BA 0.5mg/L+香蕉汁150g/L+蔗糖20g/L+琼脂8g/L+活性炭2g/L。  相似文献   

19.
地生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生兰蒴果生产种子苗及切取优良母株的侧芽进行茎尖诱导繁殖,筛选出适合云南几种地生兰种子生长和茎尖培育及分生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和组培快繁技术.适合种子发芽培养基为1/2 MS NAA 0.3 mg/L IBA 3.0 mg/L 活性炭(AC)2 g/L 1 g/L兰花培养液(泰国购入);茎尖培养基配方为1/2 MS NAA 0.4 mg/L 6-BA 3.0 mg/L 活性炭(AC)2 g/L 新鲜椰子汁(CM)250 mL/L 1%葡萄糖 微量维生素C,平均诱导原球茎个数3.9/个;丛生芽的诱导1/2 MS NAA 0.4 mg/L 6-BA 4.0 mg/L AC 2 g/L;丛生芽生根1/2 MS NAA 0.2 mg/L AC 2 g/L.  相似文献   

20.
以红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影响红掌愈伤组织增殖和分化以及芽增殖的因素。结果表明:以MS+6-BA1.0 mg/L+KT 0.3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为红掌愈伤组织增殖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到8周绝对生长速度达到910.31%、分化率达到100%,到150 d时分化指数达到24.17;在芽增殖培养试验中,以1/2 MS+6-BA2.0 mg/L+NAA 0.5 mg/L+KT 0.1 mg/L+蔗糖30 g/L+琼脂8 g/L为适宜培养基。在培养方式上,液体培养优于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