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合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红松接穗。[方法]以来自丹东、宽城、茅荆坝的红松作接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樟子松作砧木,用髓心形成层法嫁接,并以草+膜、草+棉、布+膜和膜+棉4种防寒方式进行过冬,比较接穗成活率、生长量和保存率。[结果]无论是主枝嫁接还是侧枝嫁接,均以丹东的红松接穗成活率最高(85%),生长量达13.8 cm;除了茅荆坝的接穗外,其他2个地区的接穗成活率均是主枝大于侧枝;过冬保存率以草+膜的方式最高。[结论]丹东的红松接穗适合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嫁接,且以主枝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较高;在4种防寒方式中,以草+膜的方式保存率最好。  相似文献   

2.
在辽宁本溪地区,开展了红松与樟子松异砧嫁接对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自黑龙江穆棱林业局的红松异砧嫁接后的红松接穗成活率高于红松实生林接穗的成活率;砧木樟子松经过苗圃地1 a培育后进行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当年嫁接成活率。红松与樟子松的异砧嫁接技术平均成活率达到80%以上,该技术成熟,可以在本溪地区引进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异砧嫁接红松培育速生用材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65年针叶树嫁接试验中,红松异砧嫁接获得成功。嫁接亲本组合是以樟子松或赤松为砧木。用红松作接穗。1972年应用于培育红松速生用材林。嫁接20年后,经检验接口愈合正常,受光良好的条件下,异砧嫁接红松材积生长量是对照红松的2.04倍,并大大增强了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可扩大红松人工林的立地分布和自然地理分布区域,缩短红松培育周期,实现红松林种一步到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樟子松为砧木、红松为接穗,研究不同砧木年龄、接穗类型以及嫁接高度对红松嫁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以3年生的樟子松容器苗作为砧木嫁接苗其成活率最高,为60.4%;在复壮苗上采穗并随采随嫁接,成活率达87%;在主枝高度140~159cm、侧枝高度210~229cm时嫁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宜王族海棠生长的嫁接方法、嫁接时期,以期指导当地苗木生长。[方法]研究不同砧木品种、来源,不同砧木栽植年限,不同接穗粗度对王族海棠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砧木品种不同、不同粗度、不同来源接穗嫁接后的成活率无差异;砧木栽植龄期对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影响较大。[结论]采用劈接法嫁接,以接穗未发芽,砧木栽植1年成活后嫁接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尔泰山楂嫁接西伯利亚花楸的成活率及接穗生长量,为西伯利亚花楸在新疆引种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2013年采用高度10.0、30.0、60.0、100.0和140.0 cm,接位粗度2.0-3.0、3.5-4.5、5.0及≥5.5 cm的阿尔泰山楂作砧木,分别嫁接不同产地采集的西伯利亚花楸接穗,观察、分析阿尔泰山楂不同高度和不同接位粗度对西伯利亚花楸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西伯利亚花楸嫁接成活率随着砧木高度的降低和砧木接位粗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砧木高度10.0-140.0cm时,接位粗度2.0-3.0 cm的西伯利亚花楸嫁接成活率极显著高于接位粗度3.5-4.5、5.0和≥5.5 cm的嫁接成活率(P0.05,下同),与接位粗度3.5-4.5和≥5.5 cm的接穗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砧木高度10.0cm时,各接位粗度的接穗生长量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度30.0-100.0cm、接位粗度2.0-4.5cm的3-4年生阿尔泰山楂幼树最适宜作西伯利亚花楸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7.
一、接穗准备 接穗宜从树势健壮、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种质纯正、不带任何检疫性病虫害的成年母树上采取.母树应是经过多年观察的良种纯系.接穗一般采用一年生生长枝.可结合冬季修剪时采集.也可随采随用。采回的接穗用湿沙分层储藏.湿沙含水量20%左右.以用手插沙手上稍沾沙而指甲上不沾沙为宜。储藏地方选室内通风阴凉处.春季嫁接接穗可储藏3~4个月。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作砧木嫁接红松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嫁接成活的红松接穗的后期管理,重点是越冬防寒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接穗成活率。采取草+膜、草+棉、布+膜、膜+棉4种防寒措施对来自3个不同区域的红松接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草+膜的防寒措施的植株保存率远远高于其他方式,而取自宽城和丹东红松接穗性状表现好于茅荆坝的。研究旨在为调整塞罕坝地区树种结构,改善资源状况,增加物种多样性,同时为红松异砧嫁接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指导。  相似文献   

9.
叶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23,(24):111-115+126
[目的]培育台湾牡丹樱大苗,研究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技术。[方法]以4年生福建山樱花作为砧木,选当年生健康饱满的台湾牡丹樱枝条作为接穗,开展高位芽接和高位枝接接穗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台湾牡丹樱高位芽接嫁接成活率为89%,高于高位枝接嫁接成活率的62%;嫁接3年后,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枝条平均生长量[基径(2.49±0.31)cm、枝长为(2.82±0.50)m]高于芽接枝条平均生长量[基径(2.23±0.27) cm,枝长(1.90±0.15) m],差异显著。[结论]该试验可为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方法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核桃幼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8.1%,室外芽接最高成活率达75.3%,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22.8%;幼苗嫁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80.3%,室外芽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65.4%,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14.9%;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81.8cm,室外芽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75.1cm,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高于室外芽嫁接6.7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60.3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54.9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高于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5.4cm。[结论]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群众容易接受,其技术领先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生长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试验林场对引进美国南方松——湿地松、火炬松的生长状况 ,与当地马尾松进行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抚育条件下 ,国外松优于马尾松 ,在 1~ 2 0 a内 ,湿地松的生长明显优于火炬松和马尾松 .因此 ,作为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纸浆林 ,湿地松是适应性比较强的速生丰产的引进树种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采穗圃营建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不同剪顶时间和剪顶高度对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的萌条数量、长度和径粗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不同 ,适宜的截顶时间、截顶高度表现不一致 .火炬松适宜的截顶时间为 8月 2 0日至 8月 2 5日 ,截顶高度以 1 5cm为最宜 ;马尾松适宜的截顶时间为 7月 3 0日 ,截顶高度为 8cm;湿地松适宜的截顶时间为 8月 1 5日至 8月 2 0日 ,截顶高度为 1 5cm.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林和加勒比松林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比较了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和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林的土壤特性.研究表明,湿地松土壤容重略大于加勒比松,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比后者小14%、3%和16%,而非毛管孔隙度比后者大9%.湿地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土壤水解N含量分别比加勒比松高170%、90%、71%和27%,而土壤全K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后者低30%和14%,二者的速效P含量相近.湿地松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脲酶活性分别为加勒比松的1.2、3.8和3.8倍,脲酶活性比后者高43%,而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后者低15%和8%.  相似文献   

14.
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不同穗条长度、寄插时间和移栽时间对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扦插苗成活率、高度和地径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不同 ,适宜的穗条长度、寄插时间和移栽时间表现不一致 .火炬松适宜的寄扦时间和移栽时间分别为 1 2月 30日和 4月 1 0日 ,穗条长度以 4~ 8cm为宜 ;湿地松适宜的寄扦时间为 1月 1 5日 ,移栽时间以 4月 1 0日为宜 ,穗条长度以 1 2 cm为宜 ;马尾松适宜的寄扦时间为 1 2月 1 5日至 1 2月 30日 ,移栽时间以 3月 2 0日为宜 ,穗条长度以 6~ 8cm为宜 .  相似文献   

15.
章古台沙地长白松、欧洲赤松的引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科尔沁沙地治沙植物匮乏、树种结构单一等问题,自1981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引种长白松和欧洲赤松。通过育苗、造林试验表明:长白松根系发达,易繁殖,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超过对照树种樟子松,可在章古台及其类似地区作为治沙造林、水土保持和绿化树种示范推广;芬兰种源的欧洲赤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均较差,建议选择更有希望的种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班克松(Pinus banksiana)和小干松(Pinus contorta)从1990年引种到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沙地15年,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一定的速生性,长势良好。为此,1999年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开展了种源试验,通过对班克松13个种源、小干松5个种源6年的对比试验,选择出班克松最佳种源为43号、47号、49号、52号,小干松37号和38号种源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0a生华山松和油松混交人工林中,边界华山松和油松冠型结构对林窗式疏伐的响应。【方法】评估华山松和油松偏冠程度、偏冠精度、冠长对小林窗(80m~2)和中林窗(110m~2)的响应。【结果】中林窗边界华山松和油松偏冠率明显高于对照,偏冠方向与林窗中心连线方向显著相关。两个树种偏冠程度和精度没有显著差异。华山松和油松正对林窗中心一侧冠长明显高于对侧,冠长比均约为0.1。【结论】华山松和油松具有相似的冠可塑性,林窗形成后,通过冠水平和垂直扩展,增加光获取,加速自身生长。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马尾松和福建柏混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湿地松马尾松低产林地营造福建柏混交林,结果表明福建柏在林内生长快,栽培容易,天然更新能力强,与稀疏松林混交能形成良好的空间结构。松柏混交林每公顷蓄积量比松纯林提高111%,能显著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松低产林改造的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9.
火炬松等5种松树的醇溶蛋白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火炬松等5种松树进行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发现这5种松树仅有1条共有的醇溶蛋白带,树种之间醇溶蛋白图谱不同.黑松与赤松的图谱最相似,相似值为80.0.对这5种松树的醇溶蛋白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在50>λ>41.2时,可聚成3大类,黑松与赤松为第1类,马尾松与湿地松为第2类,火炬松为第3类.  相似文献   

20.
速生桉、马尾松、湿地松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义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9):170-173,181
以广西国营沙塘林场的速生桉、马尾松、湿地松3 种人工纯林的生物群落调查为基底,研究不同类型林 分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院研究区不同类型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速生桉人工林物种种类和 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立地原有植被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区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 Simpson 优势度指数、Margalef 丰富度指数总体比灌木层小,速生桉人工林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层不明显,灌木层的物 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草本层;连栽具有降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提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