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松-沙棘混交模式对生境和油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油松纯林为对照,对油松与沙棘行状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宽行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林地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及油松的存活率、高度、地径、顶梢年生长量等进行13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均高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林地的光照强度为油松纯林的较高,带状混交、宽行混交沙棘平茬、行状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宽行混交和行状混交的较低;土壤储水量在11年后表现为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油松纯林的较低;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表现为沙棘郁闭度、高度越高,土壤密度越低,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越高.与油松纯林相比,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油松的高度和地径在6年以后明显较低,存活率在7年以后显著降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高度在7年以后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油松高度在10年以后高于带状混交的油松;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地径在9年以后大于油松纯林的油松地径;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的油松顶梢年生长量在6年以后较大,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的较小.油松与沙棘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促进了油松的生长,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降低了油松的存活率,抑制了油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林龄中国沙棘林可溶性氮组分累积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的退耕效果评价和土壤氮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恢复年限(5、15、20 a)中国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中国沙棘人工林均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对于土壤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SON)而言,20 a与5 a中国沙棘人工林间差异显著,荒草地与5 a中国沙棘林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铵态氮在不同恢复年限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土壤硝态氮和SON变化趋势一致,均为20a中国沙棘林>15 a中国沙棘林>荒草地>5 a中国沙棘林,且均呈表聚现象。土壤铵态氮含量大小关系为15a中国沙棘林>20 a中国沙棘林>5 a中国沙棘林>荒草地,表层的铵态氮平均含量最低。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在不同土层间均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或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选择不同生长阶段的沙棘林下的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沙棘年龄的增长,沙棘林下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均提高;土壤pH值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等化学指标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沙棘林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沙棘造林抗旱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是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通过对沙棘树种苗期凋萎湿度的测定分析,进一步摸清了沙棘的蒸腾与太阳辐射、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沙棘抗旱造林定量的水分指标:沙棘苗期满足生理要求时的土壤含水率为10.21%,暂时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为4.01%,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为3.318%。  相似文献   

6.
坝上地区沙棘林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坝上高原典型区域尚义县的沙棘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蓄水量和土壤人渗性能等土壤水文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林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与裸沙地相比,沙棘林下与林间0-40cm土层内的平均容重降低了14.29%和4.04%,而总孔隙度较裸沙地增大4.77和0.81个百分点;沙棘林可增加土壤的有效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其林下与林间0-40cm土层内的有效持水量为裸沙地同层次的有效持水量的3.73倍和2.28倍;沙棘林间和林下的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分别是裸沙地的1.79倍、134倍和1.67倍、1.29倍,说明沙棘林能够较好地改善该地区的土壤结构,具有良好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辽西地区人工林对石灰性褐土土壤质量的定向改良作用,以油松×沙棘混交林、山杏纯林、油松纯林3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在石灰性褐土上的人工林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沙棘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有机碳含量,比荒地高42.8%;油松沙棘混交林、油松纯林土壤碱解氮分别比荒地增加34.6%和33.6%,人工林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油松沙棘混交林的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磷分别比荒地提高14.9%和128.57%;人工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林木的改良土壤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沙棘育种中种子萌发率较低的问题,以2个沙棘品种(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通过不同水温(0、40、50℃)和硫酸浓度(0、1.0%、3.0%、5.0%)浸种处理后,分别置于培养皿和土壤中在培养温度为25℃和35℃的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并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初始发芽天数,以探明不同种子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并筛选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显示:(1)不同水温浸种后,2个沙棘品种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培养皿中,而培养皿中的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且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减少。在土壤中,除了50℃浸种、35℃培养条件外,其余处理随浸种水温的升高,大果沙棘的发芽率显著提高,而中国沙棘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升高的培养温度对于提高其发芽率效果不明显。当浸种水温度为50℃、培养温度为25℃时,大果沙棘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最高(45%)。(2)大果沙棘品种经由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后,在25℃的培养箱内发芽率显著高于35℃,且在培养皿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中国沙棘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由1%的硫酸处理后,在培养皿中25℃培养下的大...  相似文献   

9.
2005年、2007年将从辽宁引进的大果沙棘种植在西宁市樟脑山。2016年对该地的大果沙棘人工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林内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探索大果沙棘人工林对土壤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中,生长势平地洼地坡地;对于理化性质,11年生大果沙棘人工林通透性9年生,11年生大果沙棘人工林中土壤肥力和养分优于9年生大果沙棘人工林;不同地形中,平地的理化性质优于洼地和坡地,平地更适于大果沙棘生长,更易成林;不同品种中,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明显。因此,选择适宜的种植条件,生长时间越长对于土壤性质改良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沙棘的价值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中国林业》2010,(20):43-43
沙棘为广生态幅植物,是一种少有的适应能力很强的灌木或小乔木。沙棘为喜光树种,耐大气干旱,适应多种贫瘠土壤。沙棘根系含水量和持水能力较强,这种特征使得这种中生植物具有一定的土壤耐碱性。沙棘根系萌蘖能力很强,一旦种植于地表,迅速向四周扩展,覆盖裸露地表;具有根瘤,固氮能力也很强,故具有很好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砒砂岩区不同宽度沙棘缓冲带生态调控效益的差异,对有效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野外典型取样和室内测定方法,研究了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崩解速率和缓冲带内沙棘细根的比根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缓冲带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优化程度逐渐提高。随沙棘缓冲带带宽的逐渐增加,土壤内细根的比根长也随之增加。沙棘缓冲带能有效降低沙棘缓冲带内及带外下坡土壤的崩解速率,并且带宽与土壤崩解速率呈负相关。比根长与崩解速率在0.05检验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当缓冲带带宽大于15 m时,林带内土壤中的细根比根长不再具有差异性,故15 m带宽的沙棘缓冲带为最适宽度。  相似文献   

12.
对吴起县半阳坡具代表性的草地、沙棘、油松和沙棘油松混交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粒径主要由粉粒组成,且显著高于黏粒和沙粒土;土壤机械组成中,油松林地最差。2)研究区土壤容重变化较大,随着土层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且油松林地土壤容重最大;油松林地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最小。3)研究区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速效磷和全磷表现规律不明显,土壤速效钾随着土层增加则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全钾则在表层0~20 cm土层存在差异,沙棘油松混交林和沙棘林地土壤化学性质较其他林地好。  相似文献   

13.
沙棘原产于欧洲及亚州西部和中部 ,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均有分布 ,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乔木。沙棘喜光 ,耐寒 ,耐干旱和贫瘠土壤 ,耐酷热 ,耐盐碱。喜透气性良好的土壤 ,在粘重土壤上生长不良。能在沙丘流沙上生长 ,根系发达 ,可延伸很远。沙棘生长迅速 ,萌蘖性强 ,耐修剪 ,又能迅速的扩展植丛 ,是干旱风沙地区绿化的优良树种。沙棘全身是宝 ,正被广泛开发利用。果实营养丰富 ,维生素C、E、A等都居果、蔬之首 ,还含有 2 0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从沙棘中提取的药物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1 育苗沙棘可用播种、扦插、压…  相似文献   

14.
沙棘促进杨树生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铁军  李晓华 《沙棘》1997,10(4):18-21
通过对杨树沙棘混交林中杨树的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根系分布状态,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沙棘固氮供氮效果的调查、测试与分析,阐明了沙棘促进杨树生长的机制,由于沙棘的固氮供氮作用,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致使杨树的生长速度加快,沙棘与杨树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体系。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气候干燥 ,风大沙多 ,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尤其是晋西北地区 ,更是植被稀少 ,土壤风蚀现象严重。沙棘是多年生灌木 ,根系发达 ,水平根系可超过 10 m,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 ,抗干旱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沙棘虽然不是豆科植物 ,但其根系具有根瘤菌 ,能从土壤中固定氮 ,提高土壤肥力。沙棘能忍耐 - 5 0℃的低温 ,在土壤 p H值超过 10的高碱性土壤和含盐量超过 1%的高盐土壤上也能生长。这些特性使沙棘具有很强的抗干旱、耐严寒、耐盐碱、耐贫瘠的能力 ,对山西西北地区防风固沙、保水保土和改良土壤具有极高的生态利…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沙棘造林抗旱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林  潘铭 《沙棘》1998,11(2):7-9
水分是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通过对沙棘树种苗期凋萎湿度的测定分析,进一步摸清了沙棘的蒸腾与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沙棘抗旱造林定量的水分指标:沙棘苗期满足生理要求时的土壤含水率为10.21%,暂时调萎时土壤含水率为4.01%,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为3.318%。  相似文献   

17.
沙棘耐旱、耐瘠、适应性强,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树种,在黄土高原区具有增强土壤抗冲刷和侵蚀的性能以及保水、保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作用。文章总结了沙棘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章简要叙述了俄罗斯专家通过长时期不同沙棘地理群落问的远缘杂交,培育出新品种;沙棘种植一律采用无性繁殖苗木,根据1:8的雄雌比例建立沙棘园;利用沙棘耐土壤贫瘠,根蘖能力强,能改良土壤的特点,应用沙棘在铁矿开采废渣地进行复垦绿化。建议在辽西北地区大力营造沙棘林或沙棘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加快植被恢复和荒山绿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沙棘油产品及提取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又称柳酯、黑刺,藏文名为达日布。沙棘属落叶灌木或亚乔木。沙棘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耐盐碱和耐土壤贫瘠的生存能力,是建造防风固沙林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20.
韩英 《山西林业》2023,(S2):36-37
沙棘是一个优良的经济灌木树种,综合利用前景广泛。从大果沙棘对土壤要求和品种选择、棚内规划与播种、棚内湿度调控以及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果沙棘大棚苗木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