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生石灰施用量对烟草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石灰施用量对烟草生育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生石灰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烟草长势最好,施用量1 125 kg/hm~2次之;施用量1 875 kg/hm~2时烟草长势较差,但优于对照。施用生石灰能够增加总糖、还原糖、烟叶钾、糖碱比、总氮、烟叶氯的含量,降低烟碱含量。生石灰的施用能够增加烤后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提高评吸质量。[结论]施用生石灰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施用量以1 500 kg/hm~2较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和类型对汉中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产值的影响。[方法]2013年5~9月,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小南海镇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生物炭用量和类型下的各个生育时期烟叶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增加烟叶生育中前期株高、茎围和叶片大小,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叶比例。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烟叶备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均显著改善,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叶比例叶明显增加,且在施用量为900 kg/hm~2时达到最高。稻壳炭和麦秆炭对改善烟叶农艺性状明显优于花生壳炭,稻壳炭更有利于旺长期叶片及现蕾期茎秆的发育,而麦秆炭有利于提高旺长期株高和有效叶数以及现蕾期叶片的发育,且施用稻壳炭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的效果最好。[结论]施用生物炭是汉中烟区改良植烟土壤、促进烟叶生长发育的有效措施,生物炭施用量宜控制在每亩穴施600~900 kg/hm~2左右,可优先选择稻壳炭作为土壤改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及类型对汉中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产值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5月~9月,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小南海镇布置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及类型下的各个生育时期烟叶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增加烟叶生育中前期株高、茎围和叶片大小,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叶比例。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烟叶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均显著改善,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叶比例明显增加,且在施用量为900 kg/hm2时达到最高。稻壳炭和麦秆炭对改善烟叶农艺性状明显优于花生壳炭,稻壳炭更有利于旺长期叶片及现蕾期茎秆的发育,而麦秆炭有利于提高旺长期株高和有效叶数以及现蕾期叶片的发育,且施用稻壳炭提高烟叶产量、产值的效果最好。[结论]施用生物质炭是汉中烟区改良植烟土壤、促进烟叶生长发育的有效措施,生物质炭施用量宜控制在穴施600~900 kg/hm2左右,可优先选择稻壳炭作为土壤改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2014年59月,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磨子桥镇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生物质炭条施对烟叶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和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可以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烟叶质量;在烤烟生长的团棵期和旺长期,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3000 kg/hm2时,烤烟的各项农艺性状指标较其他处理好;而在烤烟生长的成熟期,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1500 kg/hm2时,烤烟的总体长势较其他处理好;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2250 kg/hm2时,烤烟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部烟比例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2014年5~9月,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磨子桥镇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生物质炭条施对烟叶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和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可以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烟叶质量;在烤烟生长的团棵期和旺长期,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3000 kg/hm2时,烤烟的各项农艺性状指标较其他处理好;而在烤烟生长的成熟期,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1500 kg/hm2时,烤烟的总体长势较其他处理好;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2250 kg/hm2时,烤烟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部烟比例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烟秆生物质炭基肥对连作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烟秆生物质炭基肥最佳施用量,为今后科学利用烟秆生物质炭基肥缓解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法,以不施烟秆生物质炭基肥为对照(CK),设置3个烟秆生物质炭基肥用量处理,分别为300 g/株(T1)、500 g/株(T2)、600 g/株(T3),调查分析不同处理下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常见病害发生情况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基肥可延长烤烟生育期,尤其在团棵期和现蕾期表现较为明显,T3处理生育期最长;其对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长叶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烤烟有效叶片数影响不大。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基肥还对烟草花叶病和黑胫病产生抑制作用,显著降低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率,以T2处理抑制效果最佳。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方面,对照身份稍薄、油分欠佳,而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基肥可使烟叶组织明显疏松有弹性、油分足,外观质量分值高,其中T2处理总评分最高。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方面,施用该炭基肥可提高烟叶的总氮、总糖、钾、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值,使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以T2处理效果最佳。随该炭基肥施用量增加,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与无机矿石材料组合的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及产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析烤烟各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产量与产值,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和烟气评吸鉴定。[结果]不同生物炭与无机矿石材料组合的改良剂可明显增加烟叶生育中后期的株高、茎粗和叶片大小、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叶的比例,其中X3处理(70%T20+30%ZC)增产最多,较对照处理增产398 kg/hm~2,产值增加10 290元/hm~2。从烟叶的外观质量评价和烟气评吸鉴定来看,所有改良剂处理均优于CK处理。[结论]施用生物炭和无机矿石改良剂是皖南地区改良植烟土壤、促进烟叶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产值、提升烟叶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烤烟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一次性拌塘施肥、一次性环形施肥、分次施肥与常规施肥方式对烟株农艺性状、烟叶产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环形施肥更利于烟苗的早发快长,提前进入团棵期;在旺长期和采烤前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但较常规而言,拌塘、环形和分次施肥肥效发挥较缓慢;物理性状以分次施肥效果最好;烟叶产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均以环形施肥处理为优。[结论]环形施肥方式较适合优质烤烟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与无机矿石材料组合的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及产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析烤烟各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产量与产值,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和烟气评吸鉴定。[结果]不同生物炭与无机矿石材料组合的改良剂可明显增加烟叶生育中后期的株高、茎粗和叶片大小、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叶的比例,其中X3处理(70%T20+30%ZC)增产最多,较对照处理增产398 kg/hm2,产值增加10 290元/hm2。从烟叶的外观质量评价和烟气评吸鉴定来看,所有改良剂处理均优于CK处理。[结论]施用生物炭和无机矿石改良剂是皖南地区改良植烟土壤、促进烟叶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产值、提升烟叶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寻找腾冲酸性植烟土壤最佳石灰施用量。[方法]试验设置5个施石灰处理(CaO 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比较各处理的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表现。[结果]随着石灰的施用量增加,烟株的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都有所推迟。节距则随石灰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石灰施用量在处理C(CaO 1 500 kg/hm2)范围内时,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均得到改善;而当超过此量时,不利于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改善。石灰施用量与烟叶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除对中部烟叶烟碱含量效应较大外,石灰施用的效应最大为上部烟叶的化成成分。[结论]从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以CaO 1 500 kg/hm2为腾冲酸性土壤石灰施用最佳量。  相似文献   

11.
棉花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度及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联度分析表明:棉花纤维品质性状中,纺纱均匀性指数是制约2.5%跨长、整齐度与比强度的主导因素,2.5%跨长是制约麦克隆值的主导因素,比强度是制约纺纱均匀性指数的主导因素;产量性状中,铃重是制约株铃数的主导因素,衣指是制约铃重、衣分及子指的主导因素,子指是制约衣指的主导因素。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整齐度与衣分对皮棉产量的综合直接作用最大。经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增加株铃数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但要注意优化成铃时间与部位,争取多结优质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好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皖北地区65个小麦栽培品种(系),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千粒重以及面团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小麦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除了峰值高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地正相关,而千粒重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呈负相关(除了峰值高度)。[结论]在小麦育种早代,可以通过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改良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3.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普遍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2.97%。沉降值属中、低水平,平均为22.23 mL。面筋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3.68%。粉质指标普遍较差,其中形成时间平均为2.01 min,稳定时间平均为3.22 min,粉质质量指数平均为35.66。大多数材料筋力为中到弱筋。从主要品质指标来看,W7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另有4份材料达到专用中筋小麦标准,2份材料达到专用弱筋小麦标准。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面筋含量、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沉降值与其它品质性状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面筋指数与粉质参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反,其它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大多不显著,这表明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4.
新台糖16号的糖分性状优良,早熟高糖特征明显,平均蔗糖分和11月份蔗糖分明显高于新台糖10号和粤糖63—237。成熟后期蔗糖分不易下降。新台糖16号的蔗汁重力纯度高,蔗汁还原糖分低,甘蔗纤维分与新台糖10号的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春小麦的遗传基础.[方法]对82份春小麦的8个农艺性状和6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900~0.814,变异系数在11.21; ~30.82;,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709 ~0.878,变异系数在38.06;~8.53;;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在3.93处,所有材料被分为6个大类群,8个亚类;品质性状聚类分析中,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3.98处可被分为5个大类.[结论]供试小麦品种间存在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1年种植的21个不同基因型春小麦进行研究,证明了模糊聚类是进行春小麦优良品种分类的较好的方法,通过对6个品质指标(GMP,伯尔辛克值,沉降值,粗蛋白含量,面包体积,湿面筋)模糊聚类可以将本试验的春小麦分为4类,同时对6个品质指标(GMP,伯尔辛克值,沉降值,粗蛋白含量,面包体积,湿面筋)和5个农艺性状指标(株高,穗长,有效分蘖,主穗小穗数,千粒重)联合模糊聚类与品质性状模糊聚类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单晚稻武育粳 5 号和 9325 为对照,研究武运粳 7 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武运粳 7 号单产 10 500 kg/hm 2 的适宜颖花量为 4.2×108 /hm 2 以上,适宜穗数(3.00~3.45)×106 /hm 2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 1 个叶龄够苗,在拔节前 1 张叶片抽出期间达峰值苗。顶上 3 张功能叶叶面积为 120~150 cm 2 ,抽穗期平均单茎茎鞘干重为 2.6 g 以上,灌浆期干物质积累 8 250 k g/hm 2 左右。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紫粒小麦有关品质性状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紫小麦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效应值差异较大。高原115x陇春23、高原115x宁春4号等6个组合的SCA在5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选择优质紫小麦的优势组合。②紫小麦同一穗部性状不同亲本间的GCA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陇春432x宁春4号是选择紫粒品种穗部性状的理想组合。黑小麦76x陇春23组合是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单穗粒重的最好组合。③从配置的16个组合分析,黑小麦76x陇春23这一组合无论是品质性状还是产量性状都有较高的SCA效应,应作为重点组合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 2 0 0 0~ 2 0 0 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 ,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 ,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 ,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 ,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 ,降低千粒重 ,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20.
棉花新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13个棉花区试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量性状以单株成铃的变异系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纺纱均匀性指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产量因素性状依次为单株成铃〉单铃子棉重〉子指〉衣分;纤维品质性状依次为纺纱均匀性指数〉麦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比强度〉2.5%跨长。主成份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份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9.53%,已反映了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的主成份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名,并把参试的13个品种聚为5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