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开发养牛业的综合利用,现对推广培植牛黄技术的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分析报告于后。 1 推广的形式和内容 为了提高推广效果,通江县兽医防检站组织了八个植黄手术队,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与畜主签订了联产承包“协议书”,实行耕牛折价,三包(包赔偿损失、包手术植黄取黄、包联系牛黄销路),三定(定术牛护理、育黄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责任制度。技术上主要是在五岁以上黄牛胆囊内手术植入牛黄床及致黄菌,使牛黄在活牛胆囊内自然形成,育黄两年至三年,然后进行手术取黄或宰牛取黄。技术服务收费采取两种办法,由畜主自认其中一种。相信产黄者,植黄时一次收取手术费30~50元;不相信产黄的,植黄时只收取药物成本费,取黄时实行产品“二·八”分成(农户得八成)。取黄后又再植的只收再植手术费。  相似文献   

2.
培植牛黄技术进展十分迅速,现介绍几种新技术的研究动态。一、腹腔内膜似胆囊快速育黄技术这是山东农业大学兽医系研究生科研课题,其原理是:胆囊内的胆汁中本来就有许多牛黄小颗粒,如细沙状,但胆囊是活组织,其作用是不断的收缩排空,把胆汁压入十二指肠中帮助消化,由于胆囊的收缩排空,使胆汁中的牛黄小颗粒无法沉降下来,一起排入肠管。为使牛黄小颗粒沉积下来之后再排出其余胆汁设计了模拟胆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培植牛黄产量的影响罗炳泰,潘淑英(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动物科学系,阿拉尔843300)牛黄是名贵中药,70年代末期我国首次在牛胆囊内培植牛黄试验获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我国广泛开展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实验与推广。1992年福建植黄手术队...  相似文献   

4.
牛黄是较名贵的中药材,我国自然牛黄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云南农大许义由教授几十年的精心研究,人工牛体育黄获得成功。人工牛体育黄不但解决药源,而且在目前也是一项脱贫致富途径。我县已将之列入星火计划项目。县内已植黄牛二百多例,取黄19例获成功,效益显著。但是在手术植黄时如果粗心,易植入小肠,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我县在大河区黄床误植小肠一例予以报告。该牛1989年1月17日植黄,1990年2月11日死亡。植黄时膘情中等,三岁半,未产;植黄后有消化疾病史和创口化脓史,膘情明显下降。 1990年2月10日来站询诊。主诉:该牛几  相似文献   

5.
28头黄牛施以双胆囊植黄术,即在胆囊内的牛黄床和腹腔内的模拟胆囊内同时培植牛黄。植黄期间,测定了胆囊和模拟胆囊内的压力及胆汁粘度,胆囊和模拟胆囊内的压力差△P与胆汁粘度η的回归方程为:△P=-0.127+0.498η。  相似文献   

6.
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8头健康黄牛同时施行胆总管结扎术、胆囊插管术、十二指肠插管术和体外安装牛黄发生器,将原胆汁流通径路改建为肝脏→胆管→胆囊→引胆汁管→牛黄发生器→十二指肠,在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和胆囊内同时培植牛黄。结果表明,植黄牛胆汁pH值降低,胆酸含量下降,牛黄发生器内胆汁粘度低于胆囊内胆汁粘度。胆囊内注入新洁尔灭,可减少胆汁中细菌数量,减轻胆囊炎症反应。全棉材料牛黄床的牛黄产量高于锦纶66和涤纶材料牛黄床,以网眼状全腔充盈型牛黄床的牛黄产量高、质量好。在5~7个月的培植期内,每头牛能生产牛黄14.1~19.6g,牛黄胆红素含量为29.05%±7.51%。  相似文献   

7.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8.
1牛活体胆囊内培植牛黄手术凡1.5岁以上的健康牛,不论性别、品种、用途均可用于植黄。术前24~36小时禁饲,8~12小时禁止饮水。牛黄床是由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热压注塑而成,外包1层低密度织纱的棉布,底部系有牛黄床固定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使用,或用钴辐射消毒后直接使用。牛黄菌种是在肉汤培养基中用梯度胆汁培养法培养的非致病性耐牛胆汁大肠杆菌,含菌量为每毫升50亿个以上,每头牛胆囊内接种10~15毫升。  相似文献   

9.
牛黄是中药贵重药品之一,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在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牛胆囊埋核培植牛黄的研究,为交流经验,取得牛黄人工培植高产,现将自己经历150例植黄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整理介绍如下。1 人工牛体培植牛黄的形成 牛黄本是牛的一种病理产物,实为胆结石。牛体植黄是用兽医外科手段,将异物(核体)埋  相似文献   

10.
对28头黄牛施行“双胆囊”植黄术,即在胆囊和模拟胆囊内同时培植牛黄。植黄前后分别对牛称重并定期测定血常规和肝功能变化。结果表明,植黄后黄牛体重均有增加,血常规和肝功能在术后很快恢复正常,对试验牛机体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1~ 3]。“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4] ,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5]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6] ,“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7] 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8] 最新发展的一项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的培植牛黄技术 ,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 ,首次截断胆总管 ,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将牛黄发生器 (AG)由腹内移到体外 ,简化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的复杂操作 ,并可随时调节成黄内环境 ,有利于牛黄的形成 ,使牛黄产量在 5~ 7个月的培…  相似文献   

12.
牛黄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良好的退热、镇静、祛痰和解毒作用。用活体黄牛手术植入法培植天然牛黄是牛的再利用和解决牛黄奇缺的重要方法。一般基层兽医均可作此手术。一、牛黄的产生当牛胆囊中有蛔虫卵、肝片吸虫等异物时可引起胆囊炎症,使可溶性胆汁变成固体沉淀,被吸附在异物上形成牛黄。根据这个原理,通过手术方法将一核心物放置在胆囊中,并且引种大肠杆菌,经一年左右时间,即可收  相似文献   

13.
牛体牛黄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前者是牛肝胆系统自然形成的病理产物;后者是以外科手术为手段,在牛的胆囊内植入致黄因子,诱发机体形成的。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手术取黄过程中牛黄的损耗,一般提倡屠宰取黄,特别是对老龄牛、残、菜牛或其它利用价值不大的牛,更应如此。但是对生产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牛,若因胆结石影响使用性能或人培  相似文献   

14.
对70头山羊、50头绵羊和5头奶山羊进行了人工培植羊黄研究。在植黄后一年,对42头山羊,10头绵羊和1头奶山羊取黄,在羊的胆囊内形成了羊黄。对11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胆色素、总胆固醇和总胆酸等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主要成分相同,但含量有所不同。对5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天然牛黄一致。 对人工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胆汁进行了测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以下简称β-G酶活性)和粘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因接种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不同,β-G酶活性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进行了组织学检查,胆囊壁粘膜上皮柱细胞间的杯状细胞及固有膜中的粘液腺大量增生,是胆汁中多糖粘蛋白增高的组织学基础。 对培植羊黄进行了药理学试验,其结果与天然牛黄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培植牛黄产量的有关因素试验表明,埋植异物以塑料网架和10#菌株为宜;植黄方法以常规术为主;植黄时间愈长,其产量愈高。不论黄牛,牦牛以5-6岁龄较好,性别不限。培植牛黄质量检验表明,11批样品中符合药用标准的有6批,合格率为54.5%。至1191年底,推广应用植黄技术的施术牛达30905头,手术成功率99.6%,范围达12个地区包括83个县(市,区,场)中424个乡的946个村。  相似文献   

16.
牛黄的人工培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黄是十分贵重的药材。人工培植牛黄 ,是通过一定的外科手术 ,在牛胆系统内放置特制的异物 ,并注射一种特制的菌苗 ,经异物和菌苗的刺激后 ,在牛胆系统内形成牛黄 ,其质量与疗效 ,与天然牛黄完全相同。人工培植牛黄 ,不影响牛的使役、繁殖和出栏 ,是农家增加经济收入的好项目。具体技术如下 :1 选牛准备 为使植黄优质高产 ,最好选用 4~1 0岁龄的壮牛 ,品种、公母不限。术前 1 2h禁喂料水 ,检查牛的脉搏、呼吸及活动状态是否正常 ,有病或怀孕的牛不宜做手术。2 手术部位 在牛体右侧肝脏下缘的胆囊部位 ,即从牛肩胛 1 /3处往后划一直线…  相似文献   

17.
<正>牛黄是牛胆囊中形成的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多为人工牛黄。用活体牦牛手术植入法培植天然牛黄  相似文献   

18.
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究发明的一项天然牛黄人工培植技术,通过外科手术将耐胆汁牛黄菌种埋于牛体胆囊内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成牛黄。培植的牛黄药理药性及所含主要成分和天然牛黄一致,需求量大,市场手术操作简单,适宜以农户散养的牛为载体进行常规培育。早在1986年,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便开始开发生产天然牛黄,开展这项富民兴企工程。公司主动与农户签订牛体植“黄”合同,无偿为农户提供牛黄菌种和核体,免除麻醉、消毒药品以及手术植“黄”、取“黄”的费用。同时,他们郑重承诺:手术刀口愈合前,因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人工培植天然牛黄的产量,寻找在我省自然、生态环境下产黄量高的菌种、网架和手术方法,我们从现有的植黄材料中,选择了四个菌种和三种网架,并采用二种不同的植黄手术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植黄牛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培植牛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131头牛采用三种不同植黄方法,研究影响牛黄形成、增产的有关因素及牛黄形成机制。三种植黄方法牛胆汁中的胆汁酸、胆汁钙、胆红素、pH值均降低。牛胆囊内植黄期间胆汁粘蛋白、总蛋白含量升高(P〈0.01),胆汁粘度增大(P〈0.05),在牛腹腔模拟胆囊内(以下简称AG)和牛双胆囊(以下简称DG)内植黄期间胆汁粘蛋白、总蛋白含量降低,粘度变小。3种不同植黄方法牛胆囊内胆汁充盈度、胆汁郁滞量和胆道内压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