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县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及其布局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江西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对布局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布局优化对策,通过选取空间合理、结构合理、生产保障、生活便捷以及生态安全五类因素的13个因子构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技术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量化分析以及多因素综合评价,将鄱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适宜性好、适宜性较好、适宜性中等、适宜性较差和适宜性差5个等级,比例分别为22.22%、31.94%、28.25%、15.97%和1.62%。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各适宜性等级分布情况,区域内32个行政单位的总体适宜性较好,其中适宜性较好以上的乡镇中上游城乡、谢家滩镇、柘港乡、鄱阳镇、乐丰镇、凰岗镇、枧田街乡、古县渡镇和侯家岗乡面积较大;对于529个行政村,各个级别拥有行政村数量随着适宜性程度由好至差而逐渐减少,分别为176、167、131、44和11。同时针对不同适宜性等级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呈现人均指标超标,"大聚集、小分散"和用地比例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特征;(2)贵溪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结果整体较差,并且随着适宜性等级的升高,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贵溪市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型、内部整改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搬迁型4种优化类型,比例分别为29.21%、26.99%、30.29%、13.51%。  相似文献   

3.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呈现人均指标超标,"大聚集、小分散"和用地比例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特征;(2)贵溪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结果整体较差,并且随着适宜性等级的升高,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贵溪市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型、内部整改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搬迁型4种优化类型,比例分别为29.21%、26.99%、30.29%、13.51%。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97-201
以平朔矿区农村(平朔矿界所包含的全部行政村)作为研究区,其研究区内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图形叠置以及对比分析法,重点分析矿区内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探讨煤矿开采过程中居民点搬迁安置的必要性及其搬迁安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总面积23907.91hm2,涉及60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1142.71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南部;矿区内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露天矿区,面积473.88hm2,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全部搬迁安置;矿区内耕地面积约占矿区总面积的50%,主要分布在露天矿区。研究结果为矿区复垦土地再利用和居民点搬迁安置工作做准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发展快速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与闲置现象愈加严重,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越来越迫切,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萍乡市湘东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自然、经济和社会因子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Arc GIS10.1进行叠加运算,划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级别,进而应用加权Voronoi图,实现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按照最适宜、较适宜、中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用地区进行划分,适宜度水平整体较高,无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区;不同适宜性级别的居民点差距明显,农村居民点的平均规模呈现缓慢增大的趋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在地理空间上差异明显,适宜性级别较高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公路畅通、地势平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部地区,适宜性级别较低的居民点主要散乱分布在地势起伏不平、坡度较大、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随着居民点适宜性级别越来越低,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小;不同适宜性级别的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建设区、优先发展区、合并整治区和内部整治区。该研究为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规划、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32-234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是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依据。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以农村居民点地块图斑为评价单元,从地形、区位、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5个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物元模型方法,借助Arc GIS技术,评价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宜兴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水平相对较高,布局适宜性好、较好及中等区域面积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80.38%,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北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优化可有效改变农村土地低效无序利用的现状,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满足国土空间精细化、集约化治理需求.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扩展源"评价体系,对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进行筛选和评判.基于"扩展源"的等级差异化,采用改进MCR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等方法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进而确定各类农村居民点的优化调控途径.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扩展源"在数量结构上以S_2级为主,在空间布局上受地形和水源影响较大,其景观特征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显著;(2)改进MCR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阻力整体小于南部,总体来看,高适宜类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浅丘带坝区,低适宜类则多数集中在海拔较高的西南部丘陵地区;(3)根据适宜性分区结果与加权Voronoi图的空间组合关系,总结出重点发展型、一般发展型、改造提升型和迁建拆并型4类农村居民点优化模式.因此,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和整理工作,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类施策的布局优化原则,统筹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管控,积极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利用冲突判别矩阵,研究了云南省红河县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耕作适宜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叠加可以将红河县的耕地分为潜在冲突区、耕作优势区和建设优势区3种类型,潜在土地利用冲突主要发生于潜在冲突区,该区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5.78%,说明红河县发生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较高;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可以分为高度冲突、中度冲突和低度冲突3种类型,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9.04%、31.01%和5.73%,说明红河县发生中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较高;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控制水土流失分别是3类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区降低土地利用冲突发生风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村庄宅基地出现闲置、废弃等现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217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综合分值。通过综合分值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得到结果与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区结果作为划分依据,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先区、次先区、适度区和优化区四类区域,从整理时序、模式、土地利用安排等方面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研究根据适宜性分值空间分布状况与居民点人均面积叠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划定,对今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